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从劳动报酬、消费、医疗、权益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对农民工的生存质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对相关原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农民工;生存质量;调查
农民工在创造大量国民财富的同时,其生存境况也令人堪忧。从一定意义上说,农民工既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又是社会身份的受害者。对此,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资源管理71班全体同学,利用寒假期间在全国进行了一次大面积的关于农民工生存现状问题的调查,本文通过对调查资料的归纳分析,对农民工生存质量问题进行初步研究。
一、调查情况简介
这次调查涉及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安徽、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北京、天津、江苏、山东、黑龙江、吉林、辽宁等20多个省市和地区,总计170份调查问卷。调查对象涉及近21个行业、50多个单位,既有城市中心的农民工又有城郊的农民工,调查样本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真实性,调查方式为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在调查的170份问卷中,男性农民工为113人,占总人数的66.47%,女性农民工为57人,占总人数的33.53%。16-50岁年龄段的人占有92.94%,其中40岁以下的占有74.71%。这说明,农民工以青壮年男性劳动力为主。以受教育程度来看,20.59%的人未受过教育或只接受过小学教育,48.82%的人接受过初中教育,只有30.59%的人接受过高中及高中以上的教育,说明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以初、高中为主。
二、调查数据分析
目前庞大的农民工队伍与城市普通正式工人之间普遍存在着“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时,同工不同权”的情况,经过我们对调查数据的归纳分析,认为农民工生存质量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工作重,压力大,待遇差
正式工人每周有双休日,有法定的节假日,8小时工作制,农民工一般不能享有这样的权利。从我们的调查数据看来,每天工作8-12小时的比例竟高达72%,与此同时,71%的人表示周末一般不休息。农民工如此辛劳却得不到甚至与普通工人一样的工资待遇。73%的人月收入都在3000元以下。农民工付出的劳动很多,而他们的所得较少,还常常受到企业主、包工头等的克扣与拖欠。76%的被调查对象表示曾经有过工资被克扣或拖欠的情况,更有10%的农民工表示工资经常被克扣拖欠。近年来,这种情况越来越多,由此引起的劳资事件和纠纷也越来越多,然而目前调查数据显示只有15%的人会通过正当途径诉诸司法机关,更多的人只是忍气吞声或通过信访、上访等途径来解决。农民工的劳动所得不多但还要交各种不合理的费用,农民工外出要交外出务工许可证费,到务工地要交办理城镇劳务许可证费、办理暂住户口证费、进城务工管理服务费等等……有的还要给用工单位交抵押金。中央下达了取消这些不合理的对农民工乱收费的文件,但不少地方换个名目,还是照样收。
(二)生活质量差
调查数据表明59.31%的农民工月平均消费在200-600元,更有22%的人月平均消费低于200元,远低于中国城市居民的平均消费水准。同时,在消费的具体项目上,46%的收入都用于日常的衣食住行,19%寄回家,而真正用于自己娱乐休闲的收入少之又少,表明中国农民工在消费的偏好上和消费的理念上层次都比较低。农民工的业余生活也十分单调无聊,53%的人都选择了看电视或睡觉,只有2%的人会选择自学新知识技能或参加培训。在医疗保健方面,54%的人遇到生病都是只买药吃而不选择去医院,更有29%的农民工连药也不吃。住房方面,大多数农民工都是住在单位提供的集体宿舍或与别人一起租房子,居住条件十分简陋。
(三)合理权益得不到保障
在大多数的工厂、企业里,把农民工只作为劳动力使用,基本上不管他们的培训和教育,开始上工的时候只作短期的培训,教会基本操作就派去劳动了,技术培训也轮不到农民工。农民工自身也有临时观念,多数人不好好钻研技术,觉得能干活挣钱就行了。在调查中,有58%的人都未参加过任何形式的劳动教育或培训,而且只有24%的人愿意自己出钱参加可以帮助找工作的劳动技能培训班。此外,在购买保险方面,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这3种保险中,均有70%以上的农民工没有购买,只有工伤保险方面,由于农民工大多从事城市中较为危险的职业,所以有36%已由单位或老板购买,但是仍有高达55%的人没有购买。因为农民工的劳动条件恶劣,各种悲剧时有发生。近年来,各地煤矿恶性事故频频发生,数以百计的农民工在事故中丧生。在调查中,20%的农民工反映现在的工作环境没有任何劳动保护措施且环境很差,另有28%的人反映环境还不错但是没有劳动保护措施,只有5%的农民工称目前有非常好的环境和严密的劳动保护措施。
(四)农民工子女教育困难
现行的农民工制度是农村把青壮年劳力输送到城市,而城市却把劳动后伤残病弱者退到农村,把扶育子女、赡养老人等社会负担都抛给农村,这是一种城乡不等价、不合理的交换形式,也是城乡差距日益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71%的被调查对象都让子女留在家乡接受教育,他们认为让子女在城里读书的困难太大,其中“学费太高”占到46.5%,“没有学校愿意接受”占到23.2%。相对贫穷的农村承担着为农民工子女进行义务教育的责任,这当然是很不合理的。对绝大多数农民工来说,白天在工厂里劳动,晚上挤在十多人、数十人的集体宿舍里休息,能把家属子女接到城市来居住的,还只是少数几个幸运的有了住房的。对多数农民工来说,农民身份不解决,没有居民资格,没有居所,更谈不上家庭团聚和子女在城里就学的问题的。同样的道理,老人也只好留在农村。另外,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管教,导致不少孩子在成长和教育方面出现问题。还有的农民工带着孩子四处流动,入学不稳定甚至造成辍学。
三、造成农民工生存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农民工年龄结构呈现年青化,农民工受教育水平低
根据江苏省统计局近日公布的资料,农民工以青壮年为主,值得关注的是,16-19岁农民工有60多万,意味着这部分人没有完全或部分接受初中或高中阶段教育,就进入了劳动者的行列。而且根据《中国的就业状况和政策》白皮书上所述,中国农村劳力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者占54.9%;文盲及半文盲劳力占8.5%。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低,一方面在农村教育资源稀缺、农村高中教育发展缓慢、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滞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农村青少年初、高中升学率普遍较低,青少年放弃求学选择务工经商的较多。另一方面先天受教育不足的农民工没有良好的后天教育来弥补。在农村,几乎没有继续教育的资源与机会,使大量青年农民到城市去打工,这也就导致农民工年龄结构呈现年青化。在我们的调查数据中,有76%的人认为他们和城市居民最大的差距在于受教育程度,同时,有21%的人称缺乏专业技术是他们外出打工最大的困难与障碍。而且根据调查的数据,未参加任何形式的劳动教育与培训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占到58%,愿意自己出钱参加可以帮助找工作的劳动技能培训班的人数占28%。这是由于他们大多数人都持有接受培训无法直接增加经济收入这一观点。大部分农民工又因为受教育水平低,使得他们只能从事粗重的体力劳动工作,因而压力较大、待遇差。
(二)户籍制度(政策问题)产生巨大影响
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户籍制度根据地域和家庭成员关系来划分人口,把户口划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户口登记条例以法律形式严格限制农民进入城市,限制城市间人口流动和在国内的自由迁徙,在城市与农村之间构筑了一道高墙,造成了城市和农村的不平等。正因为户口问题的不合理性、行业划分的误区、成分身份的划分,导致社会认识上的误区,再加上一些地方政策上的失误,农民的身份成了终身制,在社会处于“草根”阶层,这就导致他们遭受的待遇不公平。在调查中,有10%的人认为没有城市户口是他们在城市生活最大的困难和障碍。
(三)农民工自身维权意识不足
在调查当中,面对单位拖欠或克扣工资的行为时,忍气吞声的农民工竟占到了16%,甚至76%的人曾被拖欠或克扣过报酬。导致民工维权意识不足的原因,从主观方面来说,一方面劳动者相对于经营者是弱势群体,特别是在非公有制企业务工的民工,怕失去来之不易的工作,不敢依法维权;另一方面农民工因不学法、不知法而丧失了依法维权的时机。从客观方面来讲,一是维权成本高,制约了农民工依法维权。一场劳动争议的解决,一般要经过仲裁、诉讼、申请执行等过程,时间漫长、程序复杂,又需要支出一定的费用,农民工依法维权信心不足,往往半途而废。二是用人单位拒签合同,千方百计逃避或违反劳动法规定的用人单位责任。由于劳动力资源过多,僧多粥少,用人单位以此优势规避法律、逃避义务,不与民工签订合同,这在私营企业中尤为突出。
(四)农民工所具有的独特流动性导致子女教育存在问题
现今在各大城市成立了不少民工子弟小学,然而,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仍然严重,这使很多人产生疑惑。其实,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看。一是城市农民工子女人数急剧膨胀并超出了教育机构接纳的能力范围,加之农民工家庭的流动性往往很大,使得子女的学业很难有固定的归宿,使其难以保证正常学习,更使学籍管理非常麻烦。外来民工家庭经济状况较差,不足以支付较高的学费,甚至不能满足子女接受基础教育的一些合理需求,这种情况影响了学生受教育的质量。二是从农村方面看,有的民工外出打工,将子女留在农村,由家里的长辈抚养。但是,由于中国农村地区普遍教育水平不发达,教育设施落后,教育人才稀缺,有的孩子学习不用心,甚至走上了邪路;受打工潮影响,少部分农村适龄儿童未完成义务教育就外出打工,这也使得民工子女接受教育成了大问题。
四、结束语
虽然调查样本不是很多,调查统计也不尽完善,但由于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分割,农民工问题仍然十分严重,相关的各方面体制还存在很多问题,在未来还需要全社会关心这一问题,在很多方面进行不断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段占朝.我国农民工问题调查研究[J].经济纵横,2008(6).
2、池子华.农民工与近代社会变迁[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
3、杨云善,时明德.中国农民工问题分析[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4、邓鸿勋,陆百甫.走出二元结构——农民工、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
5、李涛,李真.农民工——流动在边缘[M].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
6、方云梅,鲁玉祥.中国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J].中国统计,2008(3).
7、白万平,张文专,白明.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国情国力,2008(1).
*承蒙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姜海博士对调查工作和论文撰写给予悉心指导,特此谢忱。
(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农民工;生存质量;调查
农民工在创造大量国民财富的同时,其生存境况也令人堪忧。从一定意义上说,农民工既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又是社会身份的受害者。对此,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资源管理71班全体同学,利用寒假期间在全国进行了一次大面积的关于农民工生存现状问题的调查,本文通过对调查资料的归纳分析,对农民工生存质量问题进行初步研究。
一、调查情况简介
这次调查涉及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安徽、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北京、天津、江苏、山东、黑龙江、吉林、辽宁等20多个省市和地区,总计170份调查问卷。调查对象涉及近21个行业、50多个单位,既有城市中心的农民工又有城郊的农民工,调查样本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真实性,调查方式为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在调查的170份问卷中,男性农民工为113人,占总人数的66.47%,女性农民工为57人,占总人数的33.53%。16-50岁年龄段的人占有92.94%,其中40岁以下的占有74.71%。这说明,农民工以青壮年男性劳动力为主。以受教育程度来看,20.59%的人未受过教育或只接受过小学教育,48.82%的人接受过初中教育,只有30.59%的人接受过高中及高中以上的教育,说明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以初、高中为主。
二、调查数据分析
目前庞大的农民工队伍与城市普通正式工人之间普遍存在着“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时,同工不同权”的情况,经过我们对调查数据的归纳分析,认为农民工生存质量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工作重,压力大,待遇差
正式工人每周有双休日,有法定的节假日,8小时工作制,农民工一般不能享有这样的权利。从我们的调查数据看来,每天工作8-12小时的比例竟高达72%,与此同时,71%的人表示周末一般不休息。农民工如此辛劳却得不到甚至与普通工人一样的工资待遇。73%的人月收入都在3000元以下。农民工付出的劳动很多,而他们的所得较少,还常常受到企业主、包工头等的克扣与拖欠。76%的被调查对象表示曾经有过工资被克扣或拖欠的情况,更有10%的农民工表示工资经常被克扣拖欠。近年来,这种情况越来越多,由此引起的劳资事件和纠纷也越来越多,然而目前调查数据显示只有15%的人会通过正当途径诉诸司法机关,更多的人只是忍气吞声或通过信访、上访等途径来解决。农民工的劳动所得不多但还要交各种不合理的费用,农民工外出要交外出务工许可证费,到务工地要交办理城镇劳务许可证费、办理暂住户口证费、进城务工管理服务费等等……有的还要给用工单位交抵押金。中央下达了取消这些不合理的对农民工乱收费的文件,但不少地方换个名目,还是照样收。
(二)生活质量差
调查数据表明59.31%的农民工月平均消费在200-600元,更有22%的人月平均消费低于200元,远低于中国城市居民的平均消费水准。同时,在消费的具体项目上,46%的收入都用于日常的衣食住行,19%寄回家,而真正用于自己娱乐休闲的收入少之又少,表明中国农民工在消费的偏好上和消费的理念上层次都比较低。农民工的业余生活也十分单调无聊,53%的人都选择了看电视或睡觉,只有2%的人会选择自学新知识技能或参加培训。在医疗保健方面,54%的人遇到生病都是只买药吃而不选择去医院,更有29%的农民工连药也不吃。住房方面,大多数农民工都是住在单位提供的集体宿舍或与别人一起租房子,居住条件十分简陋。
(三)合理权益得不到保障
在大多数的工厂、企业里,把农民工只作为劳动力使用,基本上不管他们的培训和教育,开始上工的时候只作短期的培训,教会基本操作就派去劳动了,技术培训也轮不到农民工。农民工自身也有临时观念,多数人不好好钻研技术,觉得能干活挣钱就行了。在调查中,有58%的人都未参加过任何形式的劳动教育或培训,而且只有24%的人愿意自己出钱参加可以帮助找工作的劳动技能培训班。此外,在购买保险方面,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这3种保险中,均有70%以上的农民工没有购买,只有工伤保险方面,由于农民工大多从事城市中较为危险的职业,所以有36%已由单位或老板购买,但是仍有高达55%的人没有购买。因为农民工的劳动条件恶劣,各种悲剧时有发生。近年来,各地煤矿恶性事故频频发生,数以百计的农民工在事故中丧生。在调查中,20%的农民工反映现在的工作环境没有任何劳动保护措施且环境很差,另有28%的人反映环境还不错但是没有劳动保护措施,只有5%的农民工称目前有非常好的环境和严密的劳动保护措施。
(四)农民工子女教育困难
现行的农民工制度是农村把青壮年劳力输送到城市,而城市却把劳动后伤残病弱者退到农村,把扶育子女、赡养老人等社会负担都抛给农村,这是一种城乡不等价、不合理的交换形式,也是城乡差距日益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71%的被调查对象都让子女留在家乡接受教育,他们认为让子女在城里读书的困难太大,其中“学费太高”占到46.5%,“没有学校愿意接受”占到23.2%。相对贫穷的农村承担着为农民工子女进行义务教育的责任,这当然是很不合理的。对绝大多数农民工来说,白天在工厂里劳动,晚上挤在十多人、数十人的集体宿舍里休息,能把家属子女接到城市来居住的,还只是少数几个幸运的有了住房的。对多数农民工来说,农民身份不解决,没有居民资格,没有居所,更谈不上家庭团聚和子女在城里就学的问题的。同样的道理,老人也只好留在农村。另外,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管教,导致不少孩子在成长和教育方面出现问题。还有的农民工带着孩子四处流动,入学不稳定甚至造成辍学。
三、造成农民工生存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农民工年龄结构呈现年青化,农民工受教育水平低
根据江苏省统计局近日公布的资料,农民工以青壮年为主,值得关注的是,16-19岁农民工有60多万,意味着这部分人没有完全或部分接受初中或高中阶段教育,就进入了劳动者的行列。而且根据《中国的就业状况和政策》白皮书上所述,中国农村劳力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者占54.9%;文盲及半文盲劳力占8.5%。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低,一方面在农村教育资源稀缺、农村高中教育发展缓慢、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滞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农村青少年初、高中升学率普遍较低,青少年放弃求学选择务工经商的较多。另一方面先天受教育不足的农民工没有良好的后天教育来弥补。在农村,几乎没有继续教育的资源与机会,使大量青年农民到城市去打工,这也就导致农民工年龄结构呈现年青化。在我们的调查数据中,有76%的人认为他们和城市居民最大的差距在于受教育程度,同时,有21%的人称缺乏专业技术是他们外出打工最大的困难与障碍。而且根据调查的数据,未参加任何形式的劳动教育与培训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占到58%,愿意自己出钱参加可以帮助找工作的劳动技能培训班的人数占28%。这是由于他们大多数人都持有接受培训无法直接增加经济收入这一观点。大部分农民工又因为受教育水平低,使得他们只能从事粗重的体力劳动工作,因而压力较大、待遇差。
(二)户籍制度(政策问题)产生巨大影响
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户籍制度根据地域和家庭成员关系来划分人口,把户口划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户口登记条例以法律形式严格限制农民进入城市,限制城市间人口流动和在国内的自由迁徙,在城市与农村之间构筑了一道高墙,造成了城市和农村的不平等。正因为户口问题的不合理性、行业划分的误区、成分身份的划分,导致社会认识上的误区,再加上一些地方政策上的失误,农民的身份成了终身制,在社会处于“草根”阶层,这就导致他们遭受的待遇不公平。在调查中,有10%的人认为没有城市户口是他们在城市生活最大的困难和障碍。
(三)农民工自身维权意识不足
在调查当中,面对单位拖欠或克扣工资的行为时,忍气吞声的农民工竟占到了16%,甚至76%的人曾被拖欠或克扣过报酬。导致民工维权意识不足的原因,从主观方面来说,一方面劳动者相对于经营者是弱势群体,特别是在非公有制企业务工的民工,怕失去来之不易的工作,不敢依法维权;另一方面农民工因不学法、不知法而丧失了依法维权的时机。从客观方面来讲,一是维权成本高,制约了农民工依法维权。一场劳动争议的解决,一般要经过仲裁、诉讼、申请执行等过程,时间漫长、程序复杂,又需要支出一定的费用,农民工依法维权信心不足,往往半途而废。二是用人单位拒签合同,千方百计逃避或违反劳动法规定的用人单位责任。由于劳动力资源过多,僧多粥少,用人单位以此优势规避法律、逃避义务,不与民工签订合同,这在私营企业中尤为突出。
(四)农民工所具有的独特流动性导致子女教育存在问题
现今在各大城市成立了不少民工子弟小学,然而,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仍然严重,这使很多人产生疑惑。其实,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看。一是城市农民工子女人数急剧膨胀并超出了教育机构接纳的能力范围,加之农民工家庭的流动性往往很大,使得子女的学业很难有固定的归宿,使其难以保证正常学习,更使学籍管理非常麻烦。外来民工家庭经济状况较差,不足以支付较高的学费,甚至不能满足子女接受基础教育的一些合理需求,这种情况影响了学生受教育的质量。二是从农村方面看,有的民工外出打工,将子女留在农村,由家里的长辈抚养。但是,由于中国农村地区普遍教育水平不发达,教育设施落后,教育人才稀缺,有的孩子学习不用心,甚至走上了邪路;受打工潮影响,少部分农村适龄儿童未完成义务教育就外出打工,这也使得民工子女接受教育成了大问题。
四、结束语
虽然调查样本不是很多,调查统计也不尽完善,但由于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分割,农民工问题仍然十分严重,相关的各方面体制还存在很多问题,在未来还需要全社会关心这一问题,在很多方面进行不断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段占朝.我国农民工问题调查研究[J].经济纵横,2008(6).
2、池子华.农民工与近代社会变迁[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
3、杨云善,时明德.中国农民工问题分析[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4、邓鸿勋,陆百甫.走出二元结构——农民工、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
5、李涛,李真.农民工——流动在边缘[M].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
6、方云梅,鲁玉祥.中国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J].中国统计,2008(3).
7、白万平,张文专,白明.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国情国力,2008(1).
*承蒙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姜海博士对调查工作和论文撰写给予悉心指导,特此谢忱。
(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