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江西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金融机构积极履行金融政策职能,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助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金融机构可进一步挖掘作用空间:加快金融机构发展,进一步壮大金融产业;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积极满足政府融资平台的信贷需求;进一步提升政银企合作水平,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在创新金融产品的同时,对其他新兴融资方式予以大力支持。
[关键词]金融政策;金融机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作用空间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848(2011)05-0038-06
[作者简介]刘 兵(1966—),男,江西寻乌人,经济学博士,江西省政府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办公室副主任,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研究。(江西南昌 330046)
Title: The Interaction Space of Financial Leverage in Construction of Poyang Lake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Author: LIU Bing
Abstract: Supported by Jiangxi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th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have actively performed financial policies an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Poyang Lake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For a better construction of Poyang Lake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interaction spaces could be further mined. Th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would further strengthen the financial industry, actively support credit demands of the government financing platform in the precondition of controlling risks, further improve the cooperation among governments, banks and enterprises to solve financing difficultie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nd offer great supports to other emerging financing ways when innovating financial products.
Key words: financial polic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Poyang Lake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interaction space
金融杠杆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在资金和资源的配置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处于中部内陆的江西,在新一轮大发展中对资金的需求更加旺盛,尤其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生态环保、产业优化、基础设施、城镇化、社会事业等方面的建设,更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近年来,在江西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金融机构积极履行金融政策职能,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江西省各级政府对金融产业的扶持培育
近年来,江西省各级政府注重培育金融产业,金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
(一)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力度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2010年,江西省出台了《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奖励办法》,省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奖励为江西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省级金融机构。
(二)鼓励引进和设立金融机构
各地政府也就引进金融机构和激励信贷增长等出台了相应的奖励政策。通过给予经营场地、开办费用、工商登记、土地房产抵押等政策支持,吸引外资银行和中信、兴业等国内股份制银行等来赣落户,并对在乡镇新设的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进行适当奖励。
(三)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三农”信贷投入
省财政安排5500万元专项资金对涉农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长超过15%的部分,且不良贷款率同比没有上升的县城金融机构,按比例予以奖励,对享有财政资金补助奖励的支农项目,鼓励金融机构确定配套信贷资金。①
(四)着力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2010年,江西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建设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的若干试行意见》,并决定由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牵头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2010年,举办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与区域金融可持续发展”金融环境高层论坛,在全省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风气。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在全国率先采取“虚拟总部、一线接入、集中报数”的模式,将小额贷款公司纳入征信系统。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不断推进,人民银行与团省委联合开展农村青年信用示范评选工作,在全省评定3353户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与省中小企业局联合开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信用评级试点工作。此外,江西还加大非法集资的打击力度,将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年度考核范围和市、县(区)政府考评体系,健全了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长效机制。②
二、金融政策有力地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在财政政策的引导和紧密配合下,江西省信贷资金的规模快速增长,人民币贷款余额从1978年的39.5亿元增长至2010年的7757亿元;2010年末,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38个县市新增贷款961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67.4%。信贷资金的杠杆效应放大,有力地促进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发挥引导作用
信贷政策坚持“有保有压,区别对待”原则,对生态经济区内的战略型新兴产业、低污染低消耗的生态环保产业给予倾斜。2010年,全省基础设施、制造业、租赁与商务服务、批发零售业等行业新增贷款656.7亿元,个人消费贷款新增349.0亿元,分别占全部新增贷款的46.1%和24.5%。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国家振兴文化产业和科教兴赣战略,文化类产业贷款增长338%,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增长55.8%。“两高一资”和产能过剩行业贷款占比有所下降。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金融机构更是通过对鼓励类和限制类产业予以不同的信贷支持,实施生态经济区产业的优化升级。由工商银行和江西省政府联合设立的鄱阳湖产业投资基金也运作顺利,首期已投资4亿元用于上饶建设项目。兴业银行针对企业节能减排和新能源产业发展需求推出节能减排贷款新品种。国家开发银行江西省分行与风投合作,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自2010年至今,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型新兴产业贷款近40亿元,支持了铜、光伏、钨、稀土及飞机制造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二)在生态环保、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建设中发挥资金支撑作用
人民银行加大窗口指导力度,并充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引导督促金融机构按照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的要求,坚持有扶有控,重点支持生态经济区基础设施、资源循环和清洁能源建设。2010年2月,江西省发改委组织召开2010年江西省重大项目政银推介会,共向金融机构推荐1200项重大项目,总投资13537亿元。2010年全省用于生态环保、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建设的中长期贷款增势强劲。2010年末中长期贷款增速快于全部贷款增速6.3个百分点,余额占比和增量占比均创新高。国家开发银行江西省分行2010年直接发放重大项目贷款121亿元,占全省当年发放总量的43%。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方案重点调度的向莆铁路、昌九城际铁路、瑞寻高速、南德公路、峡江水利水电、新昌电厂等重大项目,获得国家开发银行江西省分行的贷款支持。金融机构还积极探索节能减排信贷产品新模式,如国家开发银行牵头省内8家银行向全省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发放31亿元贷款,并成功参与运作全省污水处理厂特许经营权转让项目,创造了江西污水“政府入口、开发性金融孵化、市场出口”的典型模式。在金融政策的有力支撑下,2010年生态经济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同比增长58.3%,实现工业利税同比增长48.9%,“十一五”万元GDP能耗降低20%的约束性指标也全面完成。2011年1月,省发改委召开了“2011年江西省重大项目政银对接会”,向有关金融机构通报了江西省固定资产投资计划、重大项目建设安排以及资金需求等有关情况,共推荐1200多个项目,投资规模达15000亿元左右。2011年5月,省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在赣州召开高层联席会议,签署了《江西省人民政府、国家开发银行“十二五”时期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开发性金融合作备忘录》,国家开发银行围绕江西省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在规划编制、项目融资、市场建设、风险防控等方面加强合作,为江西省政府推荐的建设项目提供“投资、贷款、债券、租赁、证券”等综合金融服务,并联合其他金融机构经组建银团等方式组织和引领社会资金,提供融资总量2500亿元资金,优先给予融资支持,这对于加快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有着积极而长远的意义。
(三)在民生工程方面提供有力保障
金融机构在扶贫救灾、保障性住房、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国家助学、生源地信用助学、林权改革等民生工程方面予以贷款支持。近年来,江西省民生领域贷款快速增长,尤其是林权抵押贷款发放规模占到全国的1/3。截至2010年末,江西省金融机构对高校贫困学生发放各种形式的国家助学贷款余额4.79亿元;面对2010年特大洪涝灾害,金融部门全力支持灾后重建,农村合作机构累计发放灾后重建贷款50.3亿元,并对因灾倒房的3.6万户农户发放重建贷款10.4亿元,灾区基础设施和产业经济迅速恢复。2010年由国家开发银行江西省分行牵头组建银团,签订江西省保障性住房130亿元项目合同,实现贷款发放近30亿元,同时积极支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南昌、九江等多个地市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发放贷款20亿元。
(四)在其他经济薄弱环节继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2010年江西省涉农贷款、中小企业贷款的余额和增量占全部贷款的比重均超过三分之一;县域贷款比年初增长27.1%,县域金融机构存贷比稳定在50%左右。2010年7月29日,中国银监会正式批准景德镇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开业,成为江西省首家设区市农村商业银行,为涉农贷款提供了更大的支持。为解决江西省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金融机构加强了中小企业的贷款力度。全省中小企业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由2003年的20%上升至2010年末的36.6%,2010年小额担保贷款余额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国家开发银行江西省分行积极探索江西特色的中小企业融资发展模式,多渠道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与省中小企业局全面开展“工业园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合作,提出“政、银、企、担保公司四位一体合作模式,共铸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将政府的组织优势与开发银行的融资优势相结合,采取政府协调推动,园区融资平台统借统还,贷款项目逐级推荐、民主评议、风险共担、市场化运作的基本原则,建立了“四台一会”的运作方式。同时,国家开发银行江西省分行与九江银行合作,为微小企业、个体户提供微贷业务。2010年10月,省政府金融办与国家开发银行江西省分行签订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战略合作协议,为更多的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
三、金融机构进一步助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作用空间
自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得到国务院批复,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大项目建设突飞猛进,带动经济、社会、生态各方面建设的快速发展。2011年江西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期完成10875亿元,增长25%,十二五期间江西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每年将以平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更是江西省当前建设的龙头,所需资金投入巨大,政府财政支出压力剧增。金融机构进一步挖掘作用空间,科学实施多样化信贷政策,充分发挥融资作用,将有力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快金融机构发展,进一步壮大金融产业
目前,全省除各国有商业银行以外,渣打、大新、兴业、民生、光大等非国有商业银行也先后在江西省设立分支机构,已经成为加快地方经济建设的主要融资渠道。当前,江西省需做大做强地方性商业银行,加大对南昌银行、赣州银行、九江银行、上饶银行等地方性商业银行的支持力度,鼓励支持跨区和跨省设立分支机构。加快推进城市信用社组建为地方性商业银行。鼓励农业银行在乡镇恢复网点,支持农村信用联社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和合作银行,积极创造条件组建鄱阳湖银行。积极推进农村新型金融机构试点工作,鼓励和支持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地方法人银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力争到2015年江西省村镇银行达到15家。继续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力争到2015年基本实现小额贷款公司县域全覆盖,推进小额贷款公司改制为村镇银行。
(二)金融机构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积极满足政府融资平台的信贷需求
为解决公共项目建设上的财政支出压力,江西省各级政府成立了各类融资平台。省级的主要有省投资集团、省地方铁路建设集团、省高速公路投资集团、省行政事业资产集团、省水利投资集团,各设区市主要是城投公司,在筹集资金、推动公共项目建设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据调查,全省的政府融资平台近85%的资金来源于银行发放的项目贷款和土地储备贷款。截至2010年底,全省共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425家,金融机构当年发放贷款约232亿元,约占全部新增贷款的16.5%。
这类政府融资平台以政府资产作抵押,大大降低了银行的信贷风险,需要金融机构予以信贷的大力支持。十二五期间,江西省将进一步整合存量资源归并到国有独资投资公司,做大做强投资公司作为政府融资的责任主体,对资金进行统一筹措、使用和管理。鼓励金融机构银团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解决大型项目建设的资金缺口。以省行政事业资产集团公司为例,2008年8月,省财政厅成立省行政事业资产集团公司,统一管理84家省直行政事业单位150亿元经营性资产,各银行组成银团以这些资产向省行政事业资产集团公司贷款60亿元融资,统一安排78个县(市)污水处理厂和管网建设资金,各项目建成后,由省政府采取整体“打捆”的办法,通过市场竞争方式统一出售特许经营权,所有出让所得的收入,专项用于偿还银行贷款。这种TOT投资经营方式既有效避免了县(市)误招实力不强的企业投资而留下隐患,又可防止一些营利能力较弱的县(市)污水处理厂建成后无人问津。2008年8月1日,江西省第一批共45个县(市)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2009年底,78座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2009年8月,南昌水业集团最终中标取得30年经营权,江西仅用2年便全部还清原定期限为15年的银行贷款。这种融资经营模式不仅“盘活”了分散沉淀的国有资产,开创了我国将省直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交由一家国有资产公司管理的先河,而且在不用增加财政负担的情况下,用较快的速度获得项目资金,是适合江西省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融资的有效方式。因此,金融机构应向省内各设区市,尤其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设区市的政府融资平台大力提供信贷支持,解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公共项目建设资金,降低财政支出压力。
(三)进一步提升政银企合作水平,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受当前国家宏观调控银根紧缩的影响,长期存在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今年越加突出,据初步估算,目前江西省100多万家中小企业六七成有融资需求,存在的资金缺口超过1000亿元。①因此,部门之间、部门与企业之间的协作与配合应进一步加强,形成政银企互动、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的良好局面。2011年6月,江西省举行“百园千企”投融资对接活动,这次政银企对接与往年不同,除邀请企业、银行、担保公司以外,还邀请风险投资机构、融资租赁公司等投资机构参加,进一步提升政银企合作水平,形成多方合力,共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2011年6月,银监会下发了《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加大了对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力度。目前,省中小企业局正探讨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向债券市场融资,鼓励引进风险投资、通过金融租赁公司或知识产权抵押等新兴融资方式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这些也需要金融机构给予智力、人力和网点等方面的支持。中小企业也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力量,同样需要金融机构予以扶持和帮助。
(四)金融机构在创新金融产品的同时,应对其他新兴融资方式予以大力支持
近年来,江西省金融机构积极创新信贷工具,利用融资性保函、委托贷款、信贷资产转让、信贷类理财产品等表外信贷工具,满足企业融资需求。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全面推进,开发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农民住房贷款等一批新产品,实现了乡镇级金融服务全覆盖。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发行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等金融创新工作也在积极探索和推动之中。
为缓解全省公共财政支出压力,江西省在改革投融资体制方面做了有益探索,积极引进民间资本进入公共项目建设领域。目前,BOT、TOT、募股融资、租赁融资、权证融资、股权质押、投资基金融资方式已经运用,公共投资基金、ABS(资产证券化)、PFI(私人主动融资模式)、PPP(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模式)等新兴融资方式也正处于研究探索之中。为积极吸引境内外资金投入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当中,江西公布了今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大产业及生态工程招商项目册》,共推出699个招商项目,项目总投资8137亿元,涵盖了交通重大基础设施、新能源、航空制造、生态旅游等16个重大产业。其中,重大基础设施招商项目数量最为庞大,106个项目总投资就达到3284亿元,包括14个公路项目、20个铁路项目、9个航运港口项目,融资经营方式有合资、BOT、独资、租赁、合作等,其中BOT方式达72.86亿元,占公共项目招商总金额的2.2%。因此,在生态经济区的公共项目建设中,应进一步研究和使用新兴融资方式,进一步扩大新兴融资在公共项目投资中的比重,扩大民间资本进入公共设施领域的渠道,进一步减轻财政支出负担。金融机构作为金融资本市场的重要主体,具有资金、智力、人才和网络等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对新兴融资方式予以支持,将大大缩短江西省融资方式现代化的进程,有力促进全省融资方式的多元化。
责任编辑:李丽娜
[关键词]金融政策;金融机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作用空间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848(2011)05-0038-06
[作者简介]刘 兵(1966—),男,江西寻乌人,经济学博士,江西省政府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办公室副主任,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研究。(江西南昌 330046)
Title: The Interaction Space of Financial Leverage in Construction of Poyang Lake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Author: LIU Bing
Abstract: Supported by Jiangxi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th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have actively performed financial policies an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Poyang Lake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For a better construction of Poyang Lake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interaction spaces could be further mined. Th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would further strengthen the financial industry, actively support credit demands of the government financing platform in the precondition of controlling risks, further improve the cooperation among governments, banks and enterprises to solve financing difficultie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nd offer great supports to other emerging financing ways when innovating financial products.
Key words: financial polic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Poyang Lake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interaction space
金融杠杆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在资金和资源的配置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处于中部内陆的江西,在新一轮大发展中对资金的需求更加旺盛,尤其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生态环保、产业优化、基础设施、城镇化、社会事业等方面的建设,更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近年来,在江西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金融机构积极履行金融政策职能,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江西省各级政府对金融产业的扶持培育
近年来,江西省各级政府注重培育金融产业,金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
(一)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力度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2010年,江西省出台了《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奖励办法》,省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奖励为江西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省级金融机构。
(二)鼓励引进和设立金融机构
各地政府也就引进金融机构和激励信贷增长等出台了相应的奖励政策。通过给予经营场地、开办费用、工商登记、土地房产抵押等政策支持,吸引外资银行和中信、兴业等国内股份制银行等来赣落户,并对在乡镇新设的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进行适当奖励。
(三)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三农”信贷投入
省财政安排5500万元专项资金对涉农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长超过15%的部分,且不良贷款率同比没有上升的县城金融机构,按比例予以奖励,对享有财政资金补助奖励的支农项目,鼓励金融机构确定配套信贷资金。①
(四)着力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2010年,江西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建设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的若干试行意见》,并决定由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牵头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2010年,举办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与区域金融可持续发展”金融环境高层论坛,在全省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风气。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在全国率先采取“虚拟总部、一线接入、集中报数”的模式,将小额贷款公司纳入征信系统。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不断推进,人民银行与团省委联合开展农村青年信用示范评选工作,在全省评定3353户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与省中小企业局联合开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信用评级试点工作。此外,江西还加大非法集资的打击力度,将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年度考核范围和市、县(区)政府考评体系,健全了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长效机制。②
二、金融政策有力地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在财政政策的引导和紧密配合下,江西省信贷资金的规模快速增长,人民币贷款余额从1978年的39.5亿元增长至2010年的7757亿元;2010年末,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38个县市新增贷款961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67.4%。信贷资金的杠杆效应放大,有力地促进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发挥引导作用
信贷政策坚持“有保有压,区别对待”原则,对生态经济区内的战略型新兴产业、低污染低消耗的生态环保产业给予倾斜。2010年,全省基础设施、制造业、租赁与商务服务、批发零售业等行业新增贷款656.7亿元,个人消费贷款新增349.0亿元,分别占全部新增贷款的46.1%和24.5%。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国家振兴文化产业和科教兴赣战略,文化类产业贷款增长338%,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增长55.8%。“两高一资”和产能过剩行业贷款占比有所下降。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金融机构更是通过对鼓励类和限制类产业予以不同的信贷支持,实施生态经济区产业的优化升级。由工商银行和江西省政府联合设立的鄱阳湖产业投资基金也运作顺利,首期已投资4亿元用于上饶建设项目。兴业银行针对企业节能减排和新能源产业发展需求推出节能减排贷款新品种。国家开发银行江西省分行与风投合作,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自2010年至今,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型新兴产业贷款近40亿元,支持了铜、光伏、钨、稀土及飞机制造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二)在生态环保、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建设中发挥资金支撑作用
人民银行加大窗口指导力度,并充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引导督促金融机构按照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的要求,坚持有扶有控,重点支持生态经济区基础设施、资源循环和清洁能源建设。2010年2月,江西省发改委组织召开2010年江西省重大项目政银推介会,共向金融机构推荐1200项重大项目,总投资13537亿元。2010年全省用于生态环保、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建设的中长期贷款增势强劲。2010年末中长期贷款增速快于全部贷款增速6.3个百分点,余额占比和增量占比均创新高。国家开发银行江西省分行2010年直接发放重大项目贷款121亿元,占全省当年发放总量的43%。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方案重点调度的向莆铁路、昌九城际铁路、瑞寻高速、南德公路、峡江水利水电、新昌电厂等重大项目,获得国家开发银行江西省分行的贷款支持。金融机构还积极探索节能减排信贷产品新模式,如国家开发银行牵头省内8家银行向全省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发放31亿元贷款,并成功参与运作全省污水处理厂特许经营权转让项目,创造了江西污水“政府入口、开发性金融孵化、市场出口”的典型模式。在金融政策的有力支撑下,2010年生态经济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同比增长58.3%,实现工业利税同比增长48.9%,“十一五”万元GDP能耗降低20%的约束性指标也全面完成。2011年1月,省发改委召开了“2011年江西省重大项目政银对接会”,向有关金融机构通报了江西省固定资产投资计划、重大项目建设安排以及资金需求等有关情况,共推荐1200多个项目,投资规模达15000亿元左右。2011年5月,省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在赣州召开高层联席会议,签署了《江西省人民政府、国家开发银行“十二五”时期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开发性金融合作备忘录》,国家开发银行围绕江西省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在规划编制、项目融资、市场建设、风险防控等方面加强合作,为江西省政府推荐的建设项目提供“投资、贷款、债券、租赁、证券”等综合金融服务,并联合其他金融机构经组建银团等方式组织和引领社会资金,提供融资总量2500亿元资金,优先给予融资支持,这对于加快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有着积极而长远的意义。
(三)在民生工程方面提供有力保障
金融机构在扶贫救灾、保障性住房、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国家助学、生源地信用助学、林权改革等民生工程方面予以贷款支持。近年来,江西省民生领域贷款快速增长,尤其是林权抵押贷款发放规模占到全国的1/3。截至2010年末,江西省金融机构对高校贫困学生发放各种形式的国家助学贷款余额4.79亿元;面对2010年特大洪涝灾害,金融部门全力支持灾后重建,农村合作机构累计发放灾后重建贷款50.3亿元,并对因灾倒房的3.6万户农户发放重建贷款10.4亿元,灾区基础设施和产业经济迅速恢复。2010年由国家开发银行江西省分行牵头组建银团,签订江西省保障性住房130亿元项目合同,实现贷款发放近30亿元,同时积极支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南昌、九江等多个地市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发放贷款20亿元。
(四)在其他经济薄弱环节继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2010年江西省涉农贷款、中小企业贷款的余额和增量占全部贷款的比重均超过三分之一;县域贷款比年初增长27.1%,县域金融机构存贷比稳定在50%左右。2010年7月29日,中国银监会正式批准景德镇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开业,成为江西省首家设区市农村商业银行,为涉农贷款提供了更大的支持。为解决江西省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金融机构加强了中小企业的贷款力度。全省中小企业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由2003年的20%上升至2010年末的36.6%,2010年小额担保贷款余额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国家开发银行江西省分行积极探索江西特色的中小企业融资发展模式,多渠道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与省中小企业局全面开展“工业园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合作,提出“政、银、企、担保公司四位一体合作模式,共铸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将政府的组织优势与开发银行的融资优势相结合,采取政府协调推动,园区融资平台统借统还,贷款项目逐级推荐、民主评议、风险共担、市场化运作的基本原则,建立了“四台一会”的运作方式。同时,国家开发银行江西省分行与九江银行合作,为微小企业、个体户提供微贷业务。2010年10月,省政府金融办与国家开发银行江西省分行签订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战略合作协议,为更多的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
三、金融机构进一步助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作用空间
自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得到国务院批复,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大项目建设突飞猛进,带动经济、社会、生态各方面建设的快速发展。2011年江西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期完成10875亿元,增长25%,十二五期间江西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每年将以平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更是江西省当前建设的龙头,所需资金投入巨大,政府财政支出压力剧增。金融机构进一步挖掘作用空间,科学实施多样化信贷政策,充分发挥融资作用,将有力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快金融机构发展,进一步壮大金融产业
目前,全省除各国有商业银行以外,渣打、大新、兴业、民生、光大等非国有商业银行也先后在江西省设立分支机构,已经成为加快地方经济建设的主要融资渠道。当前,江西省需做大做强地方性商业银行,加大对南昌银行、赣州银行、九江银行、上饶银行等地方性商业银行的支持力度,鼓励支持跨区和跨省设立分支机构。加快推进城市信用社组建为地方性商业银行。鼓励农业银行在乡镇恢复网点,支持农村信用联社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和合作银行,积极创造条件组建鄱阳湖银行。积极推进农村新型金融机构试点工作,鼓励和支持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地方法人银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力争到2015年江西省村镇银行达到15家。继续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力争到2015年基本实现小额贷款公司县域全覆盖,推进小额贷款公司改制为村镇银行。
(二)金融机构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积极满足政府融资平台的信贷需求
为解决公共项目建设上的财政支出压力,江西省各级政府成立了各类融资平台。省级的主要有省投资集团、省地方铁路建设集团、省高速公路投资集团、省行政事业资产集团、省水利投资集团,各设区市主要是城投公司,在筹集资金、推动公共项目建设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据调查,全省的政府融资平台近85%的资金来源于银行发放的项目贷款和土地储备贷款。截至2010年底,全省共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425家,金融机构当年发放贷款约232亿元,约占全部新增贷款的16.5%。
这类政府融资平台以政府资产作抵押,大大降低了银行的信贷风险,需要金融机构予以信贷的大力支持。十二五期间,江西省将进一步整合存量资源归并到国有独资投资公司,做大做强投资公司作为政府融资的责任主体,对资金进行统一筹措、使用和管理。鼓励金融机构银团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解决大型项目建设的资金缺口。以省行政事业资产集团公司为例,2008年8月,省财政厅成立省行政事业资产集团公司,统一管理84家省直行政事业单位150亿元经营性资产,各银行组成银团以这些资产向省行政事业资产集团公司贷款60亿元融资,统一安排78个县(市)污水处理厂和管网建设资金,各项目建成后,由省政府采取整体“打捆”的办法,通过市场竞争方式统一出售特许经营权,所有出让所得的收入,专项用于偿还银行贷款。这种TOT投资经营方式既有效避免了县(市)误招实力不强的企业投资而留下隐患,又可防止一些营利能力较弱的县(市)污水处理厂建成后无人问津。2008年8月1日,江西省第一批共45个县(市)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2009年底,78座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2009年8月,南昌水业集团最终中标取得30年经营权,江西仅用2年便全部还清原定期限为15年的银行贷款。这种融资经营模式不仅“盘活”了分散沉淀的国有资产,开创了我国将省直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交由一家国有资产公司管理的先河,而且在不用增加财政负担的情况下,用较快的速度获得项目资金,是适合江西省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融资的有效方式。因此,金融机构应向省内各设区市,尤其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设区市的政府融资平台大力提供信贷支持,解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公共项目建设资金,降低财政支出压力。
(三)进一步提升政银企合作水平,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受当前国家宏观调控银根紧缩的影响,长期存在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今年越加突出,据初步估算,目前江西省100多万家中小企业六七成有融资需求,存在的资金缺口超过1000亿元。①因此,部门之间、部门与企业之间的协作与配合应进一步加强,形成政银企互动、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的良好局面。2011年6月,江西省举行“百园千企”投融资对接活动,这次政银企对接与往年不同,除邀请企业、银行、担保公司以外,还邀请风险投资机构、融资租赁公司等投资机构参加,进一步提升政银企合作水平,形成多方合力,共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2011年6月,银监会下发了《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加大了对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力度。目前,省中小企业局正探讨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向债券市场融资,鼓励引进风险投资、通过金融租赁公司或知识产权抵押等新兴融资方式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这些也需要金融机构给予智力、人力和网点等方面的支持。中小企业也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力量,同样需要金融机构予以扶持和帮助。
(四)金融机构在创新金融产品的同时,应对其他新兴融资方式予以大力支持
近年来,江西省金融机构积极创新信贷工具,利用融资性保函、委托贷款、信贷资产转让、信贷类理财产品等表外信贷工具,满足企业融资需求。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全面推进,开发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农民住房贷款等一批新产品,实现了乡镇级金融服务全覆盖。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发行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等金融创新工作也在积极探索和推动之中。
为缓解全省公共财政支出压力,江西省在改革投融资体制方面做了有益探索,积极引进民间资本进入公共项目建设领域。目前,BOT、TOT、募股融资、租赁融资、权证融资、股权质押、投资基金融资方式已经运用,公共投资基金、ABS(资产证券化)、PFI(私人主动融资模式)、PPP(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模式)等新兴融资方式也正处于研究探索之中。为积极吸引境内外资金投入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当中,江西公布了今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大产业及生态工程招商项目册》,共推出699个招商项目,项目总投资8137亿元,涵盖了交通重大基础设施、新能源、航空制造、生态旅游等16个重大产业。其中,重大基础设施招商项目数量最为庞大,106个项目总投资就达到3284亿元,包括14个公路项目、20个铁路项目、9个航运港口项目,融资经营方式有合资、BOT、独资、租赁、合作等,其中BOT方式达72.86亿元,占公共项目招商总金额的2.2%。因此,在生态经济区的公共项目建设中,应进一步研究和使用新兴融资方式,进一步扩大新兴融资在公共项目投资中的比重,扩大民间资本进入公共设施领域的渠道,进一步减轻财政支出负担。金融机构作为金融资本市场的重要主体,具有资金、智力、人才和网络等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对新兴融资方式予以支持,将大大缩短江西省融资方式现代化的进程,有力促进全省融资方式的多元化。
责任编辑:李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