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广大农村带来了新的环境污染问题。例如,我国农业因遭受酸雨每年损失达15亿元;“十五”时期,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2005年比2000年增加了27%,总量达到2549万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2005年实际排放1414万吨,比2004年增加5%;……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若不加强环境管理,让不断增加的工业“三废”继续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就会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对全民族进行环境、生态知识的宣传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务必从学生教育抓起。
一、结合化学教学对学生开展环境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1.通过课堂教育,使环境保护成为小公民的自觉行动
由于我国公民环保意识较差,对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认识不够,故而未能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因此要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使保护环境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首先就要从学生做起,从课堂做起。例如,在讲授“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时,可向学生渗透水对于生命、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性,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造成水体污染、水质恶化,以至给人类造成灾难的实例,使学生加强节水、防止水体污染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2.通过实验开展环境知识教育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进行环境教育的极好时机。实验需要使用各种试剂,会排出相当数量的成分复杂的废物、废水、废渣,它们不仅对实验室环境构成一定威胁,也对周围环境构成一定危害。中学实验室的污染源多,国家提出居民区大气中的有毒物质有21种,中学化学实验室里就有14种。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环保知识。
二、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环保知识的认识
1.从人类与大自然的协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的《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意联系实际,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这些知识和技能在工农业生产、第三产业、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联系实际的教学内容应有所增加,可以充实包括环境保护、新能源、海洋、卫生保健食品等方面内容,但应限于有关的化学基础知识范围之内。”可见,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原理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并应着重于理论联系实际和基础知识面的扩展上。
2.针对温室效应引导学生分析此类生态问题
根据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引导分析“温室效应”。例如:冰川溶化;从1800年到1994年全球海洋吸收的二氧化碳中,碳含量为大约1180亿吨,造成海水酸化;全球变暖将导致世界上100多万个物种在未来50年里灭绝。联合国第四份气候报告:人为活动导致全球变暧,容易引发极端天气现象,造成水供需矛盾加剧、天灾威胁加重、岛国命运堪忧、夏天热浪频频、传染疾病肆虐等宗罪。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人类必须控制战争和固体废弃物燃烧、大力发展森林、保护草原等结论,以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3.结合第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对当地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区、水土保护区和环境污染区等进行实地考查,使他们认识到人与气温、气候、空气、谷物增产、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及环境保护等都存在着密切关系。通过现场对比,丰富学生环境方面的知识,结合已学的知识,开展有关环境污染与保护知识的问答。例如,酸雨是怎样形成的?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是什么?水土流失的原因是什么?造成水体污染的原因?防治途径如何等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导学生思考:(1)请同学们列举我们周围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2)作为一名普通公民,又怎样从自身做起,为环保出一份力?学生争先恐后地列举自己所看到的环境污染现象,并提出了自己的治理观点,课堂气氛热烈。学生不仅掌握了环保的有关概念,体会到了学习化学的乐趣,更重要的是环保意识已根植于学生的脑海中。
三、通过让学生向社会宣传环保知识,促进其环保意识的提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据报道1993年全年生产和使用化学农药达25万吨,农村改革后,单纯依赖使用化学农药的单元从过去60万个生产队,扩大分散到亿万农户,直接接触农药的约有2~3亿人,每年全国因农药中毒伤亡人数超过10万人。由于缺乏生态、环境意识与农药常识,环境科学教育又未跟上,因而全国各地滥用剧毒化学农药的现象相当普遍。这不仅危及亿万农民的生命安全,也祸及全社会几亿个普通家庭。因此,在教学空气与氧气、甲醇中,笔者适时解释剧毒化学农药的一些特性,并联系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买菜遇农药菜等事,告诫学生注意预防生活中的各种污染,并通过学生向亲人、朋友及社会各界宣传环保知识,不仅可促进当地环保工作的开展,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而且还可推动无公害生物农药的研究和使用。
总之,利用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越条件。要使人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我们化学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越性,为保护好我们的生存环境,使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在未来几年、几十年都能快速健康发展,做出自己应尽的努力。
(责任编辑 罗 艳)
一、结合化学教学对学生开展环境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1.通过课堂教育,使环境保护成为小公民的自觉行动
由于我国公民环保意识较差,对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认识不够,故而未能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因此要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使保护环境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首先就要从学生做起,从课堂做起。例如,在讲授“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时,可向学生渗透水对于生命、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性,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造成水体污染、水质恶化,以至给人类造成灾难的实例,使学生加强节水、防止水体污染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2.通过实验开展环境知识教育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进行环境教育的极好时机。实验需要使用各种试剂,会排出相当数量的成分复杂的废物、废水、废渣,它们不仅对实验室环境构成一定威胁,也对周围环境构成一定危害。中学实验室的污染源多,国家提出居民区大气中的有毒物质有21种,中学化学实验室里就有14种。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环保知识。
二、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环保知识的认识
1.从人类与大自然的协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的《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意联系实际,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这些知识和技能在工农业生产、第三产业、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联系实际的教学内容应有所增加,可以充实包括环境保护、新能源、海洋、卫生保健食品等方面内容,但应限于有关的化学基础知识范围之内。”可见,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原理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并应着重于理论联系实际和基础知识面的扩展上。
2.针对温室效应引导学生分析此类生态问题
根据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引导分析“温室效应”。例如:冰川溶化;从1800年到1994年全球海洋吸收的二氧化碳中,碳含量为大约1180亿吨,造成海水酸化;全球变暖将导致世界上100多万个物种在未来50年里灭绝。联合国第四份气候报告:人为活动导致全球变暧,容易引发极端天气现象,造成水供需矛盾加剧、天灾威胁加重、岛国命运堪忧、夏天热浪频频、传染疾病肆虐等宗罪。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人类必须控制战争和固体废弃物燃烧、大力发展森林、保护草原等结论,以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3.结合第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对当地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区、水土保护区和环境污染区等进行实地考查,使他们认识到人与气温、气候、空气、谷物增产、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及环境保护等都存在着密切关系。通过现场对比,丰富学生环境方面的知识,结合已学的知识,开展有关环境污染与保护知识的问答。例如,酸雨是怎样形成的?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是什么?水土流失的原因是什么?造成水体污染的原因?防治途径如何等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导学生思考:(1)请同学们列举我们周围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2)作为一名普通公民,又怎样从自身做起,为环保出一份力?学生争先恐后地列举自己所看到的环境污染现象,并提出了自己的治理观点,课堂气氛热烈。学生不仅掌握了环保的有关概念,体会到了学习化学的乐趣,更重要的是环保意识已根植于学生的脑海中。
三、通过让学生向社会宣传环保知识,促进其环保意识的提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据报道1993年全年生产和使用化学农药达25万吨,农村改革后,单纯依赖使用化学农药的单元从过去60万个生产队,扩大分散到亿万农户,直接接触农药的约有2~3亿人,每年全国因农药中毒伤亡人数超过10万人。由于缺乏生态、环境意识与农药常识,环境科学教育又未跟上,因而全国各地滥用剧毒化学农药的现象相当普遍。这不仅危及亿万农民的生命安全,也祸及全社会几亿个普通家庭。因此,在教学空气与氧气、甲醇中,笔者适时解释剧毒化学农药的一些特性,并联系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买菜遇农药菜等事,告诫学生注意预防生活中的各种污染,并通过学生向亲人、朋友及社会各界宣传环保知识,不仅可促进当地环保工作的开展,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而且还可推动无公害生物农药的研究和使用。
总之,利用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越条件。要使人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我们化学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越性,为保护好我们的生存环境,使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在未来几年、几十年都能快速健康发展,做出自己应尽的努力。
(责任编辑 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