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医学获得临床重大突破 “医生的医生”又添治癌神技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l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驱动、中国智造——在国家整体的产业转型升级中,让普通人获得感最强的技术进步,恐怕就算是医疗领域的技术革新了。
  2017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获奖名单上,医疗卫生领域的创新成果占比达20%,重点关注肺癌、肝癌、脊柱肿瘤、白血病等重大疾病的防治。
  在医疗领域一等奖获奖项目中,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王悍等完成的《影像引導肿瘤无创诊治的技术创新与临床应用》,尤为引人瞩目,是近几年影像医学诊治领域的重大突破。
  这个重要的科研创新成果,包含了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全过程,来自影像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化学材料工程等学科的科研人员跨界合作,通过创新技术将恶性实体肿瘤的影像诊断准确率与确诊肿瘤病例的影像分期准确率大幅度提升。同时,通过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磁共振引导相控聚焦超声(MRI-pHIFU)肿瘤无创精确治疗系统,实现了高端数字化医疗设备的创新国产化。王悍医生团队还建立了肿瘤功能影像无创疗效定量评估的科学方案,提出了这种新技术在中国应用的规范化方案。
  这一历经十年完成的创新项目,一部分已在临床应用,一部分即将进入临床试验,未来将为肿瘤诊治带来更多的选择。

癌症骨转移患者

多了一种治疗选择


  参加2017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颁奖仪式的前一天,王悍接受了《新民周刊》的采访。这位75后的放射科主任,干练、充满活力、思维敏捷、眼界开阔,是中国新一代临床医学科研人员的典型形象。王悍说,作为长期从事一线影像医学临床工作,又有着海外研修经历的医生,总是希望从日常的工作中总结、创新出更好的技术,“做出一点能超过前辈的成绩” ,这就是他十年前开始从事临床科研工作的初心。
  2000年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医学工程技术的剧烈革新,影像医学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正是这个时期,还在研究生学习阶段的王悍选择了影像医学专业。后来的十年,影像医学在医疗中的地位迅速提高,特别是肿瘤的诊断、外科手术导航、微无创介入治疗,都离不开影像医学。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一线工作几年后,王悍将科研注意力放到了肿瘤无创诊治技术革新上,希望借助影像引导下无创介入治疗的技术,在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的晚期骨转移癌症的治疗上,寻求突破。
  王悍介绍,70%的晚期癌症患者会发生骨转移,在以往观念中,一旦发生骨转移,癌症便进入了“终末期”,唯一的治疗手段就是止痛药等姑息治疗。四年前,一种全新的骨转移癌治疗方法进入中国,那就是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无创治疗技术。这种技术利用超声聚焦在肿瘤局部产生6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让肿瘤在几秒内被“烧死”,手术过程中,由磁共振实时成像与温度监测为手术安全保驾护航,不仅没有任何创口,而且不良反应很小,患者的耐受度大大提高。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成为国内最早引进并应用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技术的医院,牵头完成了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无创治疗骨转移癌病人的中国多中心临床试验,让原本无路可走的患者,有了新的、效果明显的选择。
  去年,一位67岁的癌症骨转移患者,就尝试了这一技术。由于皮肤癌骨转移后的肿瘤压迫了骶骨周围神经,导致患者“躺着也不行,坐着也不行,整个就是不舒服,吃了止痛药也不敢坐”。在接受90分钟的治疗后,困扰患者数月的疼痛终于得到了缓解。据王悍介绍,目前该技术通过我国CFDA批准的主要治疗范围为妇科肿瘤,骨科肿瘤项目目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很快或将获批临床应用。根据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的三个月随访数据,该技术对放、化疗无效或复发的疼痛性转移性骨肿瘤患者的缓解率达到了76%。
  新技术以“无创、绿色”的特色,成为晚期肿瘤病人一种很好的治疗选择,但由于目前设备依靠进口,每次近3万元的治疗费用对于部分患者来说还比较昂贵,因此,王悍团队将这一技术的创新升级国产化,作为了自己的科研目标。
  王悍介绍,加入创新技术的国产化设备,以磁共振引导HIFU技术为基础,不仅使得介入治疗更加安全和精准,而且还可以与传统化疗、分子靶向治疗等相结合,提高肿瘤的综合治疗效果。目前国产化设备已经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的注册检验,并已经完成了动物实验,即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治疗如果能实现无创,肿瘤的早期诊断,最好也能无创且精准。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王悍团队与纳米技术科研人员合作,在国内率先提出“影像生物标示物”的概念,开发出特殊纳米材料为载体的肿瘤分子影像探针。这种诊断技术已经完成动物试验,在国际上率先实现肺癌细胞和肝癌细胞的多模态靶向成像,有望大幅度提升肿瘤早期的靶向特异性成像诊断,为临床医生制定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医院鼓励创新

激发医生潜能


  2003年,王悍硕士毕业之后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工作至今,经历了影像医学从“辅助诊断”到“诊治结合”的观念转变。“正如许多优秀的学界前辈所言,影像科医生不能只做‘读片匠’,要做参与病人诊治全过程的临床医生,要成为‘医生的医生’。”王悍认为,在临床与科研上获得的这些成绩,是影像医学学科发展和医院大力支持共同作用的结果。
  王悍介绍,工作几年后,他就获得了医院提供的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培养基金,用这笔资金完成了赴美进修,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接触到国际一流的影像学信息。除了学习成长上得到的这“第一桶金”,科研上的“第一桶金”也同样来自医院。“我30岁时,得到医院2万元的科研种子基金。这2万元现在看不多,但这笔钱当年真的就像是种子,让我的科研工作能够得以起步,让梦想有机会变成现实。”
  由于在临床医疗和科研上的出色表现,王悍37岁就担任了科室的行政副主任,2年后又晋升为行政主任。王悍告诉记者,全院像他这个年龄段的学科带头人还有很多,医院规定每个科室必须至少有一位年龄小于45岁的副主任和一位年龄小于40岁的副主任,目的是鼓励年轻人勇于奋斗,敢于担当,让学科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更有活力和后劲。
  今年全国两会“部长通道”上,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科技创新本质上是人才创新、人才驱动,要围绕人来加强改革,比如在科技政策方面,让愿意创新、有能力、取得创新成果的人得到社会更多的尊重,包括物质上、精神上、荣誉层面的认可。
  “能力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对优秀青年人才培养的重视,在科学技术奖的成绩上已经有了收获。
  王悍正是医院“放权、松绑”人才新型培养体系的受益者,对此,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院长王兴鹏表示:“通过规划道路,让医生们能够奋力向前奔跑,而最终目的是为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内在驱动力。”
其他文献
2019年4月14日,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童兵教授在河北西柏坡毛泽东旧居外的磨台前讲课。  深秋十月,当《新民周刊》记者推开上海市杨浦区国福路51号西侧的一扇黑漆大门,一幢正面望去呈“凸”字形的黄色独栋小楼映入眼帘。绿树环绕,墨绿色的窗框彰显着岁月流逝的痕迹。这里是复旦大学老校长、新闻学系老系主任陈望道先生的旧居,而今已作为《共产党宣言》展示馆,于去年5月重回公众视野。展馆前的陈望道雕像下鐫刻着几个字
屏幕上,一条红色的“隧道”不断向前延伸,一直到达宽敞的“大厅”。瞬间,颜色转换,画面变成了一幅黑白灰抽象画。接下来,镜头在线条和色块间移动,仿佛在寻找什么东西的踪迹。  这不是什么“神秘”艺术活动,而是一次激光共聚焦显微内镜对胃炎患者的检查实况。激光共聚焦显微内镜新技术将超微型共聚焦激光显微镜与传统内镜结合,医生通过放大1000倍的画面,观察细胞级别的胃肠道内部情况,相当于在胃肠道内完成病理检查。
1993年10月28日下午,中国田协收到了一封国际田联技术主任迈克·吉当日签字的来函,通知“马家军”所破世界纪录全部被批准。这意味着“马家军”旗下的王军霞、曲云霞等女运动员之前创造的1500米、3000米和10000米的新的世界纪录,被国际田联正式承认,这是中国田径史乃至体育史上都值得大书特书的浓重一笔。然而,后来发生的涉药丑闻,最终让这支“马家军”淡出了中国体坛。对于中国体育界来说,这不能不说是
中国的95后,很难定义。  他们从未体验过物质匮乏,所以不需要为生存而奋斗;他们一出生就居住在网络世界,所以无所谓现实与虚拟的界限;他们面对丰富的选择,比前辈更早地学习取舍。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95后没有标准像,没有“大众情人”,没有统一的目标…… 就像摄影时对焦不准,影像就模糊了。95后的选择是多元的,爱好是多元的,圈子是多元的,没有焦點。  前辈们的焦虑——房子、工作、权力、稳定的生活等等,
现代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的重大进展  ——外高桥港区已完成一至六期工程建设;长江口深水航道经过一至三期建设,达到12.5米水深,5万吨级船舶可全天候通过,10万吨级船舶可乘潮进出;洋山深水港区四期已开港试运行,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综合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港区;上海港连续八年保持集装箱吞吐量世界首位,成为中国大陆集装箱航线最多,航班最密,覆盖面最广的港口;两大机场已建成4座航站楼、6条跑道、1个机场综合保税
为进一步促进中德政府、中德双方高校和中德企业在智能制造领域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发挥积极作用,“协同育人:第二届智能制造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德论坛”3月5日-6日在上海电机学院举行。来自中德两国行业协会、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等专家学者共120余人出席了会议。  本届中德论坛围绕“中国制造2025、工业4.0与智能制造人才需求”“政校企合作、官产学研融合与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智能制造领域的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近期考察上海时强调,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强化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开放枢纽门户“四大功能”作为做好上海经济工作的突破口和重要发力点。虹桥商务区在国家和上海的发展战略中都具有重要意义,正着眼新时代、新机遇、新作为,以区域高质量发展带动辐射长三角、服务全国。  今年5月13 日,中央政治局會议审议通过《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对虹桥商务区明确了新的定位
人的一生恐怕都在和自己的瘾作斗争。  上瘾如此常见,年轻人喜欢的吃鸡游戏,消费狂热爱爆买,一刻离不开手机的上网达人,还有那些烟鬼和酒鬼们……时代所引发的成瘾现象越来越普遍,是我们的自制力变得越来越差,还是大脑中的某种物质改变了我们?  上瘾背后,究竟是什么让“瘾”欲罢不能?上瘾:大脑在作祟  自然科学家对成瘾问题的研究已经持续了一个多世纪。20世纪初期,医生和科学家就开始试图弄清成瘾的机制。  世
2400多年前,周长仅“二里八十步”的“越城”,让南京在华夏文明的版图上有了自己的坐标。历史的长河里,这座城市留下了太多印记,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砖墙剥落的石头城、碧波依旧的玄武湖、蜿蜒雄奇的明城墙,它们共同承载了历代王朝的兴衰沉浮。  到了现代,坐上南京地铁,报站员清脆的嗓音播报着:下一站,夫子庙站,南京,打造创新名城,美丽古都。这句口号指向南京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城市,打出的两张王牌——科创与文化
真正的“女性故事”不应徒有其表,可惜了好莱坞这对难得势均力敌的“宿敌”。  现今的大银幕上,许多女性角色不再是男主角的附属品或奖赏,而是越来越多地撑起了故事主线,甚至还能在《饥饿游戏》《星球大战》《神奇女侠》这样的动作及科幻大片里挑大梁。而这股风潮,在小屏幕上也早已显露出来,尤其是那些乍看上去并不吸引人的中年女性角色,得以在一个又一个剧集里亮相,向我们展现她们的喜怒哀乐。最热门的,莫过于讲述上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