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生活着一支侗族后裔族群。他们和当地的苗族群众一样按照苗族的习俗,热热闹闹地过苗年,杨光庭就是这些侗族后裔中的一员,他是杨姓家族的族长。
苗族认为,农历十月是旧年结束,新年开始。苗历的岁首即为苗年,苗年是当地苗族最重要的祭祀性节日,也是苗族群众最集中展示苗族文化的节日。过年时,他们和汉族一样也要燃放烟花爆竹。
杨光庭所住的村寨叫羊排村,群山环抱,绿树成荫,自然环境优美,他就出生在这里,也在这里生活了80年。羊排村共有81户人家465人,从民族上看,他们全部都是苗族,但有83%的人姓杨,是侗族的后裔。据传,侗族是古代驼越人的后裔,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黔东南州是我国最大的侗族聚居地。
杨光庭今年80岁,家住雷山县丹江镇羊排村,8岁时他的父亲去世,在家里他排行老大,1957年从雷山县民族中学毕业后分配到大塘镇一小学任教,后任校长直至退休,按照20世纪50年代人的说法,他是一个文化人。杨光庭膝下有3子1女、4个孙女2个孙子,如今儿孙满堂,家庭美满幸福。
杨光庭说,早在清朝康熙年间,他们的祖公柳拉(侗名)是侗族人,住在侗族聚居的榕江县乐里乡。为了生计,柳拉带领族人沿着丹江逆流而上,经过艰苦跋涉到达现在的羊排村,在此落户与当地的苗族同胞一起开垦荒野,在漫长的岁月中接受了更多的苗族文化。
杨光庭喜欢收藏芦笙。 杨光庭收藏有11把精品芦笙,他从7岁开始学习吹奏,是当地有名的芦笙手。当辛勤劳动的汗水换来了丰收,家家户户稻谷归仓时,苗族人就会吹响芦笙。生活中,许多男青年就是通过芦笙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伴侣。杨光庭已经把芦笙视为他的第二人生伴侣。
杨光庭与老伴是青梅竹马,相伴走过了58个春秋。“文革”时期,他的两个“宝贝”芦笙被抢走,多亏老伴帮助找回。杨光庭说,即使是黑夜,只要是他吹响芦笙,哪怕远在对面山上,他的老伴也能够从曲调中分辨出来是不是他在吹奏芦笙。
苗族之所以重视苗年这个节日,是因为它是苗族的祈年节。苗族认为,蚩尤是苗族人共同的祖先,每逢重大节日,苗族群众必定要举办祭祀仪式。过苗年当天,杨光庭要唱一首颂扬蚩尤的苗歌。
公历2017年11月24日是這一年的苗年。这一天,杨光庭稍作打理,便先去与村里的“歌友”相会。当天下午,他们要与邻村的5个歌唱队举办一场颂扬蚩尤的合唱比赛。千百年来,每逢苗年,他们就会用独特的歌谣,吟唱着祖先的传奇。
比赛一结束,他就去买了一只鸡,作为去大儿子家过年的礼物。因为今年他要去大儿子家过苗年,他的老伴则要去二儿子家过年。
大儿子家距离羊排村有5公里左右,并不太远,杨光庭身体硬朗,腿脚利索,走山路1个多小时就到了。走进大儿子家中,儿子儿媳和女儿女婿正忙碌着年夜饭,杨光庭从田里抓回几条田鱼,新鲜的鱼是过苗年家家户户必备的一道佳肴。
苗族的过年习俗是要准备丰富的食品,杀年猪,熏腊肉,打糍粑,炒炒米,杀鸡祭祖,等等。酸汤鱼、鱼冻、鱼酱、黑毛猪腊肉……是苗家的年夜饭,看着这些美味佳肴,地道的苗家味道扑面而来。
吃年饭之前,当然要先祭祀。祭祀开始前,杨光庭要求儿媳和女儿带着孩子站在一旁不能随意走动,因为所有的人要等祖先“回来”了才能入座。
等摆好了菜和碗筷,杨光庭就带着儿子和女婿在堂屋点香烧纸,敬请祖宗回家,他一边口念祭词和招引列祖列宗的名字,一边倒酒:“请诸位祖人回来过年,一同享用,保佑我们来年继续过上好日子。”
大约10分钟后,完成祭祀礼仪。全家人便入席,首先是杨光庭对家族所有人表达良好的祝愿。
在这个庄严的年节里,他们面向东方,呼唤先祖的灵魂,与先祖同食同乐,聆听祖先远去的足音,追寻先祖的足迹,追求着民族的梦想。在雷山县的苗族村寨里,这些侗族后裔在漫长的岁月里不断发展传承侗族文化,也在苗族文化的氛围里过着平静的生活。
苗族认为,农历十月是旧年结束,新年开始。苗历的岁首即为苗年,苗年是当地苗族最重要的祭祀性节日,也是苗族群众最集中展示苗族文化的节日。过年时,他们和汉族一样也要燃放烟花爆竹。
杨光庭所住的村寨叫羊排村,群山环抱,绿树成荫,自然环境优美,他就出生在这里,也在这里生活了80年。羊排村共有81户人家465人,从民族上看,他们全部都是苗族,但有83%的人姓杨,是侗族的后裔。据传,侗族是古代驼越人的后裔,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黔东南州是我国最大的侗族聚居地。
杨光庭今年80岁,家住雷山县丹江镇羊排村,8岁时他的父亲去世,在家里他排行老大,1957年从雷山县民族中学毕业后分配到大塘镇一小学任教,后任校长直至退休,按照20世纪50年代人的说法,他是一个文化人。杨光庭膝下有3子1女、4个孙女2个孙子,如今儿孙满堂,家庭美满幸福。
杨光庭说,早在清朝康熙年间,他们的祖公柳拉(侗名)是侗族人,住在侗族聚居的榕江县乐里乡。为了生计,柳拉带领族人沿着丹江逆流而上,经过艰苦跋涉到达现在的羊排村,在此落户与当地的苗族同胞一起开垦荒野,在漫长的岁月中接受了更多的苗族文化。
杨光庭喜欢收藏芦笙。 杨光庭收藏有11把精品芦笙,他从7岁开始学习吹奏,是当地有名的芦笙手。当辛勤劳动的汗水换来了丰收,家家户户稻谷归仓时,苗族人就会吹响芦笙。生活中,许多男青年就是通过芦笙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伴侣。杨光庭已经把芦笙视为他的第二人生伴侣。
杨光庭与老伴是青梅竹马,相伴走过了58个春秋。“文革”时期,他的两个“宝贝”芦笙被抢走,多亏老伴帮助找回。杨光庭说,即使是黑夜,只要是他吹响芦笙,哪怕远在对面山上,他的老伴也能够从曲调中分辨出来是不是他在吹奏芦笙。
苗族之所以重视苗年这个节日,是因为它是苗族的祈年节。苗族认为,蚩尤是苗族人共同的祖先,每逢重大节日,苗族群众必定要举办祭祀仪式。过苗年当天,杨光庭要唱一首颂扬蚩尤的苗歌。
公历2017年11月24日是這一年的苗年。这一天,杨光庭稍作打理,便先去与村里的“歌友”相会。当天下午,他们要与邻村的5个歌唱队举办一场颂扬蚩尤的合唱比赛。千百年来,每逢苗年,他们就会用独特的歌谣,吟唱着祖先的传奇。
比赛一结束,他就去买了一只鸡,作为去大儿子家过年的礼物。因为今年他要去大儿子家过苗年,他的老伴则要去二儿子家过年。
大儿子家距离羊排村有5公里左右,并不太远,杨光庭身体硬朗,腿脚利索,走山路1个多小时就到了。走进大儿子家中,儿子儿媳和女儿女婿正忙碌着年夜饭,杨光庭从田里抓回几条田鱼,新鲜的鱼是过苗年家家户户必备的一道佳肴。
苗族的过年习俗是要准备丰富的食品,杀年猪,熏腊肉,打糍粑,炒炒米,杀鸡祭祖,等等。酸汤鱼、鱼冻、鱼酱、黑毛猪腊肉……是苗家的年夜饭,看着这些美味佳肴,地道的苗家味道扑面而来。
吃年饭之前,当然要先祭祀。祭祀开始前,杨光庭要求儿媳和女儿带着孩子站在一旁不能随意走动,因为所有的人要等祖先“回来”了才能入座。
等摆好了菜和碗筷,杨光庭就带着儿子和女婿在堂屋点香烧纸,敬请祖宗回家,他一边口念祭词和招引列祖列宗的名字,一边倒酒:“请诸位祖人回来过年,一同享用,保佑我们来年继续过上好日子。”
大约10分钟后,完成祭祀礼仪。全家人便入席,首先是杨光庭对家族所有人表达良好的祝愿。
在这个庄严的年节里,他们面向东方,呼唤先祖的灵魂,与先祖同食同乐,聆听祖先远去的足音,追寻先祖的足迹,追求着民族的梦想。在雷山县的苗族村寨里,这些侗族后裔在漫长的岁月里不断发展传承侗族文化,也在苗族文化的氛围里过着平静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