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悬念激发学习兴趣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and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论述了利用悬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积极快乐的气氛中感受数学的奇妙,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打开思维大门,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采取平铺直叙的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调动起来,假使数学教师依据教材的内容,在恰当的时间设定恰当的悬念,以激起学生在认知方面的冲突,就能有效调动学生心理上要求解答疑惑的需要。作为学习心理机制的一种——悬念,是学生在对问题的解决没有感到满足时出现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设置一定的悬念,将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下面,结合实际教学论述悬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悬念导入新知识
  在导入时期设置悬念,能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追求与渴望,调动学生学习新内容的欲望,进而实现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比如:在讲授“年、月、日”一课时,数学老师可以先出题:小明今年12岁,过了12个生日,可小华也是12岁,而其仅仅过了3次生日,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让学生稍加讨论)在这个时候,学生的情绪处于较为激动的状态,对这个问题产生了极为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随即,教师指出:等你们学了今天的课后就知道了(出示课题)。这样从学习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主体地位上。这一节课中所使用的导入方式,充分运用了学生的求知欲,设定了一个悬念给学生。为了解开教师所设下的疑问,学生就会对这堂课中的内容感兴趣,进而仔细听讲,主动思考问题,进而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利用悬念开展教学
  在对新知识进行讲授时,持续不断地给学生提问,不时为所教授的内容增添一定的神秘性,以便确保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消退,且主动思考问题,积极回答教师所提的问题,进而得到理想的效果。比如,教师在讲解“带分数‘归一’应用题”时,出示题目:一辆汽车1■小时运货16■吨,照这样计算,运30■吨货物需要多少小时?让学生采取三种办法来对该题目进行回答。学生们觉得十分惊讶,且因此而出现疑问,议论纷纷,而且拿起笔进行解答。经过大家积极思考和讨论,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很快得出如下几种解法,并且都能够积极举手回答。①解法1:30 ■÷(16■÷1■)(反归一)②解法2:1■÷16■×30 ■(正归一)③解法3:1■×(30 ■÷16■)(倍比法)。在解答时学生们都很积极,争先恐后地回答,对于其中的解法,一些学生有恍然大悟的体验,并且使其感受到了成功的满足。利用该种一题多解的方式对悬念进行设置,能够在题目解答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行锻炼,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发现、创造能力,促使学生更为主动地去探索新的知识,去学习数学。
  三、利用悬念设计问题
  当我们打开科学史,研究一些卓越人物成功的经验,可以发现一个重要的事实:他们所研究的正是他们所感兴趣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呢?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可以故意设置“悬念”,引导学生独立去思考,去解决疑问。一个适当并且具有一定含义的问题能够有效调动学生思维的发散。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对问题的选择应该适当,以便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好奇心与创造精神,是悬念设定的一个极为有效的方式。
  例如,按规律填空,1、2、4、7、( )、……填入第5 个数。
  答案1:11,因为第一个数与第二个数相差1,第二个数与第三个数相差2,第三个数与第四个数相差3,所以第四个数应与第五个数相差4,则第5 个数为7 4=11。
  答案2:1,因为后面的数可以看作是前面四个数的重复,所以填1。
  同一题为何答案不同?这里就出现了悬念。事实上这是一道开放题,只要说出理由就可以,当然这个题目还有很多种答案。这样,就激起求知的兴趣,也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养成从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四、利用悬念结束教学
  在一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同样应该设置一个悬念给学生。数学课堂教学的尾声,教师可以采取尾声的一席话将现有教学内容与之后的教学内容联系在一起,为下节课的内容涂上一层神奇的色彩,以便促使学生去思考与研究,期盼下一节课的来临。部分学生为了揭开这一悬念,将会主动打开教科书,查找解开疑问的方法,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预习手段。例如在讲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过程中,在对教材进行归纳总结之后,还可提出如下问题:33.75÷25=?小数与整数相除,如果将缩小100倍之后的25进行小数与小数之间的相除,那么又如何进行运算?这种方式不仅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同时还为之后的课堂教学埋下伏笔,以推动学生去探索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关联,进而积极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需掌握好时机,在适当的时机设置一定的悬念,就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形成较好的思维品质,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美妙与奇特,掌握知识。但设置悬念一定要难易适当,而且要理论联系实际,同时还必须结合学生的情感,在学生的感情处在极为丰富的情况下展开悬念。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宫内节育器(IUD)与细菌性阴道病(BV)的关系,为安全使用IUD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唾液酸酶活性法对观察组328例置IUD妇女进行BV检测,以同期体检的74例未置IUD妇女作为对照。从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及子痫终止妊娠的时机和方式,以降低围生儿的病率和死亡率。方法:对2883年1月-2885年12月我院产科的子痫前期及子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痫前
2010年,苹果公司发布了介于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产品之间的平板电脑(iPad)。时隔三年,iPad凭借其轻巧便携、操作灵活等优势,开始逐步取代了笔记本电脑在教学运用方面的地位,被大量运用于课堂、实验及作业等教育教学环节。在我国一些教育发达地区,尤其是江浙沪等中小学更是掀起了一场以平板电脑为载体的“电子书包”项目试点热潮。据媒体报道,仅2012年,上海市虹口、闵行两个区就有近60所中小学试点了“电子书
目的: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方法:对2000~2006年克拉玛依市14441例围产儿中79例缺陷儿进行分析。结果:克拉玛依市2000~2006年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54.70/万,低于全国平
小学生思考问题多是处于具体形象的思维阶段,到了高年级才逐渐向逻辑思维过渡。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还不足,知识较少,所以在音乐教育中要注重运用体验式教学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音乐的乐趣。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运用丰富情感进行学习,又如何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和主动地学习,还要注意些什么,笔者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对 “音乐体验式教学”进行了研究,将取得的一些经验与大家分享交流。  在小学音乐的体验式教学中,常常是以课
通过长期的《机械制图》教学实践,结合相应的具体实践情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抓手,以提高学生的识图看图能力为目标,以能熟练地运用于实际生产活动中为要求,引导学生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