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下,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学生作为正在成长的一代,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到了更大的冲击。在这一新的历史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创新势在必行。本文认为,创新首先是教学理念的创新,其次是教学技术和手段的创新。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创新;政治理论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成为不争的事实正在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想观念。就当代学生而言,他们思想观念、道德情操不可避免地受到经济全球化、科技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知识信息全球化的冲击和影响。
一、政治思想教学原则
教育者把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的培养过程等同于科学知识的理解与接受过程,他们向学生施加一些僵死的命令式的道德教条。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适应时代的需要,与时俱进;必须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所以,全球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首先要确立三个原则:学习的主体性、教学的情感性和尊重个性。
第一,主体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既体现在学校的管理上,又体现在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就学校的管理而言,让学生参与到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直接相关的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完善中,发扬合理的民主,不仅能促使他们自觉遵守这些规章制度,有利于学校管理整体目标的实现,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主人翁精神,这本身就是一种间接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第二,情感性原则。教学的情感性原则是指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中学习,并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情感品质。情感性原则既把调动、感化、激发学生的情感作为手段,同时又把培养各种情感,特别是高级社会情感作为教学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政治产生强烈的情感。
第三,尊重个性。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也千差万别,忽视个体的差异性,用统一的标准和目标去要求所有的学生,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对待所有的学生,显然不符合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辩证关系,在现实中必然不会有理想的结果。从唯物辩证法出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具有层次性,针对不同的个体,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有针对性地教学。
总之,这三项原则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对教学过程发挥作用。它们互为前提、互为手段,共同组成了全球化语境下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原则和条件。
二、更新教学技术和手段
全球化的新形势和新浪潮使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不仅是教学理念上的,同时也是教学技术和手段上的。所以,如何实现由传统的教学手段向现代教学技术、教学手段的转变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关键。
1.传统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优势和劣势
传统教学是指教师在讲台黑板上讲解并辅以板书,学生在座位上听讲与练习的教学方式。它的主要活动是教师依照教学进度,把课本内容依序为学生进行讲解;学生则通过听讲、练习和课后的温习来熟练理解课本的知识内容,必要时教师补充许多内容或经由考试增加许多练习的机会。传统教学有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情况的把握。但与现代教学技术相比,传统教学存在以下缺陷: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形式单一;不利于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2.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
现代教学技术具有以下特点:丰富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投影、录音、录像、多媒体动画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内驱力。有利于实施直观教学,化抽象为具体。思想政治课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理论,这些理论一般比较抽象,理解起来较难,往往教师教得枯燥,学生学得吃力,教学效果差。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客观事物及事物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调动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相关理论。在教学中,同样的信息可以通过各种感觉通道来接受。知情统一,增强德育功能。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使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大大增强,现代电教媒体通过声、光、色的优势,向学生展现图文并茂、情景交融的情景,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
三、结语
传统教学模式和手段必须与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和手段相结合,必须从可能取得的最佳教学效果来确定现代教学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劣。我们不能因为现代教学手段具有先进性的优势或在施教一些教学内容时的突出效果而笼统地要求教学中必须运用它,毕竟它还存在着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参考文献:
[1]万美容.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教育青年的方法论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1).
[2]万美容,廖宇婧.对话:增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模式选择[J].思想教育研究,2010(1).
[3]张其娟,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综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
[4]徐莹.民族高校的特性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