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宁乡城北中学专辑

来源 :中学生百科·写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aidong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期主持 岳冰
  邮箱:[email protected]
  岳冰,出生于1993年,现就读于辽宁大学;已出版长篇小说《我的缥缈时光》,有童话、小说、散文在《中学生百科》《意林》等杂志发表,有作品收录在《青少年文学殿堂小作家系列童话卷》《90’s大合唱》等文集;阜新市作家协会会员;热爱一切新鲜美丽的东西,最喜欢的是童话,觉得童话故事是值得坚持一辈子的事。
  时光里的秋千
  文/廖思荀
  随处闲逛,不远处的秋千吸引了我。望着陈旧的铁链,我不由自主地思念起小时候常坐的秋千。回想童年,翻开记忆的相册,在那透明的季节里,我第一次坐上秋千。
  “别啊,别……我怕!”我稚嫩的声音里透露出胆怯。妈妈鼓励我:“看,姐姐都上去了,我们也不能落后啊!”我望着姐姐荡起的那对于我来说不可思议的高度,既羡慕又害怕,但还是经不住劝说,坐上了其他小朋友都虎视眈眈的秋千。
  “坐好了!”爸爸用他那厚实的手掌用力推了我一下。我禁不住颤抖,小手紧紧抓住两根冰冷的铁链,不敢有半点松懈。我的眼睛眯成一条缝,根本没有勇气直视天空。不过,我必须试着接受。然后,我感觉自己像一只鸟儿,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着,一会儿高,一会儿低,穿过白云,向天空问好。原来,荡秋千的感觉真奇妙。
  小小的我成为了天空的一分子。
  不知不觉,荡漾着的秋千渐渐停下,我从幻想的天空中“飞”回现实。爸爸妈妈把我从秋千上拉下来,我无力反抗,依依不舍地看着还在跳舞的秋千。
  后来,我曾无数次坐上不同的秋千,却再也找不回童年的那种感觉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性格慢慢成熟的我远离了曾带给我快乐的秋千,脑海里童年的船只早已远去。透明的季节里,童年的秋千,使我永远也忘不了过去“给点阳光就灿烂”的笑脸。(指导老师:姚海宏)
  读后
  在慢慢长大的时光当中,总是时常强烈地感觉到一切都“物是人非”了,但是过去的岁月,总是会有一些事物,永远清晰地留在脑海里。有的时候我也很庆幸,在回忆里有那么多触手可及的东西。只要回头,它就在那里。在回忆里安静地看着长大的你,当你去思念它的时候它也会感到无比的快乐与欣喜。所以,回忆往事的时候,就算是有遗憾和苦楚,也都是含着幸福的。
  眷恋那城巷的味道
  文/傅思远
  南方古镇的味蕾都是活跃的。
  每个味蕾都会敏锐地捕捉任何一处可以改造或者值得重生的事物,然后将它包覆、吞食、消融,直至与小镇的韵味完全融合。就像宁乡的新城区与老市区一样,相互包容学会交融。
  有一种香味可以凝固时间,封藏起思绪,让你慢慢沉醉,然后猛然让你惊醒。北门的食品并非远负盛名,但一碗清粥、一壶豆浆、一笼蒸饺、一溜茶水足以让老辈儿的思绪荡回几十年前。那时的小镇还在灰色的繁华与喧闹中,屋舍既没有江南水乡的灵韵清秀,亦没有北京四合院落的文化底蕴,有的只是一些介于文物与废物之间的老房子。再有的就是一些老大不愿意搬进“公房”的老人家一点一点累计起来的烟火人气。
  这样的小城着实平凡着实普通,似乎并没有什么值得用心去品味的味道,可这种乡音弥漫的温柔与醉人的乡水让多少宁乡人念了一世恋了一世。
  在外公的记忆里,最诱人的莫过于香甜糯柔的红薯糖。外公说,他考上一中的那年,抱着奖状准备回家报喜时才知道这消息已经飞遍了院落。那些熟悉的不熟悉的大人都塞给他过年时才用来待客的红糖。当年的情境,院落里大多数人并不富裕,糖也着实廉价,可外公却贪恋上了百家糖的味道。直到今日,在外公家客厅的桌上常有红薯糖酥软外皮的碎屑。
  沩水之湄,风皱春水撩涟漪,点点灵动。
  秋色连波,月透杨柳沾香雾,幽幽情思。
  我眷恋宁乡城巷的味道,那里有前人的心酸痛苦和甜蜜咸淡。这是一种博大的、可贵的、最为难得的滋味,供后人品尝。(指导老师:蔡嫦辉)
  读后
  生活当中,只要稍稍留意,我们就会欣喜地发现,能让我们感到幸福和难忘的小细节。它们与我们的生活,与生活着的大环境,与这个世界和宇宙万物都有着那么和谐的关系,也联系着人与人的内心。这种味道,是心的味道,是感情的味道,是爱的味道。
  影子钉在往事里
  文/谭啦啦
  独自一人在茫茫无尽的黑暗中奔跑,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跑。我只是觉得,我的人生就像这无边的黑夜一样,没有光亮,没有尽头。而理想像这秋天的树叶一样,它不可能开花结果,我只能眼睁睁地望着它们一片一片凋零落地。
  转眼已是深秋。灿烂的春天已经过去了,蓬勃的夏天也已经过去了,命运只留下这萧瑟的秋天让我来感叹。
  当我再一次独自靠在树干上,举手投足间是黑白灰,抬头的罅隙是并不明亮的天空。永远都不可能了。于是,我就以这样绝望的姿势阅读着天空。深秋的天空,我感觉到青春流逝在身体的某个角落,以无法挽回的速度蔓延开来,以至于我彻底放弃了抵抗。我只想在自己被它吞噬之前,给我的青春留下些什么。
  真的,我感到一股巨大的黑色悲哀不容辩驳地将我包围。老年人感叹时光易逝,中年人唏嘘青春不再,他们都有足够的理由感时伤逝,但为什么我也会在一个又一个深夜里,悄悄地,悄悄地哭出声来?我仿佛看到一双手在我的身后,使劲地将我的影子钉在往事里,一寸一寸,于是我不能动弹。
  “举杯斟酒,痛饮回忆,青春已经患难,我们一醉方休。”多想做个没有理想的人,那样我就可以不为现在令我烦恼的事而烦恼。
  看,窗外,又是一片叶子,又是,一滴泪……(指导老师:罗桂初)
  读后
  影子在的地方,有阴影,还说明在正前方头顶上面有温暖的阳光在照耀着我们。如果你感觉你的生命充满黑暗,那么说明你正在通往光明的路上,愈是黑暗就愈容易发现生命中的光点。其实最后我们终归会发现,忧伤和难过的事情终归会过去,而这份忧伤让我们变得更加丰富与坚强,也是成长过程中最珍贵的东西之一啊。
其他文献
何涣所在的跆拳道馆每月都要举行一次毫无技术与美感可言的室内群体竞技比赛。这是教练他们自发自主妄想出来的特色比赛,由于文化等软实力的欠缺,比赛规则被制定得非常简单粗暴——全场互摔,摔到最后,剩者为王。既不要求运用平时所学的腿法,也没有摔得漂亮的技术加分项,总之就是摔。这和跆拳道与体育精神有半毛钱关系吗?这不重要,教练是道馆的最高领导人,在不过分出卖人格的情况下附和教练的任何提议并表现出合理的热情是一
期刊
《蓦然回首》原是三毛写给她的恩师顾福生的,那个帮助她走出自闭人生的老师。三毛这样说:那个擦亮了我的眼睛,打开了我的道路,在我已经自愿湮没的少年时代拉了我一把的恩师,今生今世已不愿再见,只因在他面前,一切有形的都无法回报,我也失去了语言。  几年前,当我还是个软弱小孩时,我也遇到过一个把我从茫然无助的青春引进文学殿堂的恩师——刘老师。语文课上,大家凝神屏息,专注地聆听着刘老师讲述古今中外文学上的事儿
期刊
1  我一定是一个很讨厌分班的人,这意味着过去那些跟你有牵扯的人离你远去,而你不得不重新接纳一批硬生生地闯进你生命中的陌生人。但是似乎学校对此事永远乐此不疲,他们乐于去拆散那些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感情,然后把我们变得坚强无比。  来到新班级的第一天,我并不觉得那些陌生的面孔比我正在做的习题来得有趣。  “汪琪,班主任叫你去办公室一趟。”一个穿着蓝色长袖的男孩子站在窗户外面对我喊道。其实我很诧异,我并
期刊
喵小姐不相信爱情和人类,她只热衷于黑夜。  黄昏镇黄昏路有家只在黄昏开始营业的黄昏奶茶店,是喵小姐的家。大家都说喵小姐是个懒姑娘,每天要睡到日落西山才会蓬松着头发推开店门口那扇精致的木门,然后踮着脚尖挂上营业中的牌子。哺小姐总会伸个懒腰,然后站在水边用牛角梳梳着长长的头发,对来往的人们说着早安。这时汪先生就会从自己的点心店里探出脑袋,边叹气边喊:“哎哟姑娘,现在可是晚上哩!”然后迅速把脑袋缩回去,
期刊
高二结束之后的暑假,有一天学校突然宣布暂停补课,半天之内,所有人收拾东西离校。那天之后的假期便变得遥遥无期。  我们整天待在宿舍里自习,除了吃饭的时候下楼一趟之外,其余时间尽量安排得像平常上课一样,却始终人心惶惶。  最无聊的时候,我那个无聊的舍友常常拨一下我的手机,然后兴高采烈地提醒我有人找我了。我心里一惊,连忙去看手机,才发现又上当了。这样的把戏他屡试不爽,直到后来每次电话响了都不得不装作毫不
期刊
问者:乐悠然 答人:多嘴鱼  问:在学校午休的时候,趴在桌子上睡,身体突然抖了一下,我就醒了,像是掉入了深渊,而且醒来后,心跳的频率一直很快,有种很真实的恐惧感。为什么快要睡着的时候会不自觉的浑身抖一下?  答:我也经常这样,有时候躺在床上快睡着时,突然感觉要从床上掉下来一样,也会惊醒。这种现象很正常,是大脑皮层在刚入睡时对下一级运动神经中枢的控制减弱而出现的不自主抽动现象。自主神经系统在监测到你
期刊
清晨,寒风穿过悠长的山谷,裹挟着硕大的雪片,砸向路边的松柏和老屋上的瓦片。风声雪声里,陶大夫还是清晰地听出了有人敲门。他迅速披上棉衣,打开屋门。  原来是远道而来的侄儿。  侄儿在省城里担任局长,已是一个有头有脸的人物。过年前回老家准备接父母去城里生活。临行前,他特地带着礼物,开着车在山路上颠簸了近两天,专程探访避世隐居多年、专在深山里行医的远房叔叔——-份孝心,着实令人纳罕。  见了面,寒喧毕,
期刊
(一)  我们班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后面几排位子是专门为每次考试的后几名学生准备的。有一次语文老师突然停止授课,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如果坐在中间谈天的同学,能像坐在后面睡觉的同学那样安静的话就好了。”足以说明后面几排学生每日的上课情况。  因为期末考我再一次“滑铁卢失利”,我被老王“流放”到最后几排。老王痛心疾首地对我说,我这是深入基层,要好好教导我的同桌——许高卓,让他“改邪归正”“弃暗投明”
期刊
A  我坐在小露对面,看着她的筷子夹起盘子中最后一根芹菜放进嘴里,然后“咔吱”一声,这根芹菜就牺牲了。我为这根芹菜的牺牲感到无比开心——这意味着我和小露的这顿食堂中饭结束了。我已经坐在对面等了她七八分钟,或许更长,因为我觉得最先到我胃里的那粒米已经进入消化的尾声了。  我和小露就读的高中竞争激烈,在一堆尖子生里学习必须要分秒必争,而我每天早饭、中饭、晚饭都要等小露平均七八分钟左右。每天都这样等,把
期刊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想来还是和文字有些缘分的,不然,一遇生人就说话结巴的我,怎可能写出一篇篇通顺的文章来?所以心里是庆幸的,对文字,也带着近乎痴狂的迷恋。  开始写文章,是在高中。那时韩寒、郭敬明、安妮宝贝正风靡,我捧着他们的书,翻来覆去读。渐渐,就萌生了书写的冲动,并梦想有朝一日,可以像他们一样。  而当时的生活沉闷无乐,太多单调重复。我希望自己快乐,却收效甚微。于是把写作当作疏泄沉闷的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