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大豆的需求将越来越大,为此,在注重选育大豆新品种同时,必须做好技术推广工作。一方面要加强新的配套技术的研究、试验与示范;另一方面搞好现有高产栽培技术的组装与推广应用,努力提高大豆单产水平。当前东北春大豆主产区应继续推广“垄三”栽培、水常模式栽培、幸福模式栽培等比较成熟的技术,加强对窄行密植技术及由其衍生的大垄密、小垄密和平作窄行密植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推广,以增产、提质、节本为目标,以精细播种、科学施肥、综合防治等为技术重点,实行大豆与玉米、小麦轮作,解决重茬、迎茬问题。同时在不同生态地区研究组装并推广适宜的高产配套技术与田间管理措施,大力推广大豆生产的标准化、集约化与机械化,从而在不太长的时期内使东北成为我国商品大豆与出口大豆的主要产区。
实施“垄三”栽培技术,可以提高大豆单产和效益,真正实现大豆生产的高产、高效的目的。
顾名思义?熏“垄三”栽培技术既是垅体分层深施化肥,机械精量点播,垅体深松三项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提高大豆产量的高新技术。其具体的技术措施为:
1、选用“垦农4”、“东农42”、“绥农14”、“巴23”等优质大豆品种。
2、加强垅体的深松程度并对其进行分层深施化肥,再辅助以机械精量点播法进行播种。
3、实行秋翻秋整地,加强土壤深松。
4、推广配方施肥技术,增加钾肥和微肥用量,示范推广生物肥料。
5、采用种衣剂防治地下害虫和根腐病,用敌敌畏毒杆或甲拌磷防治食心虫,用农草净2号进行土壤封闭灭草。
6、加强田间管理,搞好垅沟深松和铲趟管理。
这其中尤其需要强调的是选种问题。品种选择要适当良种与良法结合才能获得高产,必须选择产量潜力大的优良大豆品种。窄行密植技术应采用矮秆、半矮秆的耐密品种,不宜选择生育期很长,植株过高的品种,保证在种植密度增加情况下获得高产。
播种时保证播种质量,播种不宜过深,也不应太浅,且做到深浅一致,否则都将影响种子发芽及植株的整齐度。
注意平衡施肥,分层施肥时,应注意氮、磷、钾肥的施用比例以及不同生育阶段大豆对肥料的不同需求,同时注重硼肥、锌肥等微量元素的合理搭配。
在此技术施用期间的某些要点应当格外注意以下环节:
1、在品种选用上,变过去的产量单型为产量、质量、效益并重型,把优质、高产品种的选用与栽培技术结合。
2、在土壤耕作上,对延续多年的翻、耙、起耕作办法进行合理改造,重新确定翻、松、旋间隔进行有机结合的土壤耕作制度。
3、在机械精量点播中加入深检环节,达到以机械为载体,一次作业全面完成垅底深松,分层深施化肥,垅上双行精量点播三项技术环节。提高其播种质量。
4、在施肥中,全面实行配方施肥,根据土壤化验结果,要提出减磷、增氮、补钾的施肥原则并加强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由过去的经验施肥发展到配方施肥。
另外,推广垄三栽培还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要因地制宜。我省地域广阔,大豆种植范围广,面积大,土壤类型较多,雨量分布不均,生育期长短不一。因此,在推广大豆“垄三”栽培技术时,一定要因地制宜。一是在地势低洼,含水量充足的平川地可以采用深松播种,但在春旱严重的地区和旱岗地、跑风地不要采用深松播种,以免因失墒、种子下窖而抓不住苗;二是深松深度要根据耕作基础和土壤墒情来确定。在没有耕翻和深松基础的地块,深松时不能一次过深,以打破犁底层为原则,逐渐加深。墒情不好,耕层干硬,春季深松时易起大块,垄体架空跑墒,因此深松深度要浅些,以能达到深施肥的深度(20厘米左右)为宜。
第二要坚持技术标准,保证技术到位。垄三栽培技术尽管推广了14年,年推广面积己达100万公顷以上,但在生产上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技术不规范、不标准,深松浅、施肥不合理、播种质量低等,甚至有的出现“垄二”现象。黑龙江省近年来开展了大面积高产攻关,涌现了一大批大面积3000千克/公顷,小面积3900~4500千克/公顷的典型,采用的技术都是“垄三”栽培技术,这些高产典型就是因为坚持了标准、保证了技术到位,所以产量高。目前黑龙江省全省大豆单产仍然不高,667米2产量仅有120千克左右,就是因为生产过程中跑粗走样,不坚持标准。因此在推广“垄三”栽培技术时,一定要保证质量,坚持技术标准、保证技术到位。
总之,该项目要积极推广深松、配方施肥、化学除草等先进技术,并针对重迎茬采取相应的技术对策,技术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合理轮作换茬,减轻重迎茬危害;二是加强土壤耕作,改善土壤条件:三是机械精量点播,提高播种质量;四是合理配方施肥,提高施肥水平;五是加强田间管理,搞好病、虫、草害综合防治。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常伟泽 武永利(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二站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164300)
实施“垄三”栽培技术,可以提高大豆单产和效益,真正实现大豆生产的高产、高效的目的。
顾名思义?熏“垄三”栽培技术既是垅体分层深施化肥,机械精量点播,垅体深松三项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提高大豆产量的高新技术。其具体的技术措施为:
1、选用“垦农4”、“东农42”、“绥农14”、“巴23”等优质大豆品种。
2、加强垅体的深松程度并对其进行分层深施化肥,再辅助以机械精量点播法进行播种。
3、实行秋翻秋整地,加强土壤深松。
4、推广配方施肥技术,增加钾肥和微肥用量,示范推广生物肥料。
5、采用种衣剂防治地下害虫和根腐病,用敌敌畏毒杆或甲拌磷防治食心虫,用农草净2号进行土壤封闭灭草。
6、加强田间管理,搞好垅沟深松和铲趟管理。
这其中尤其需要强调的是选种问题。品种选择要适当良种与良法结合才能获得高产,必须选择产量潜力大的优良大豆品种。窄行密植技术应采用矮秆、半矮秆的耐密品种,不宜选择生育期很长,植株过高的品种,保证在种植密度增加情况下获得高产。
播种时保证播种质量,播种不宜过深,也不应太浅,且做到深浅一致,否则都将影响种子发芽及植株的整齐度。
注意平衡施肥,分层施肥时,应注意氮、磷、钾肥的施用比例以及不同生育阶段大豆对肥料的不同需求,同时注重硼肥、锌肥等微量元素的合理搭配。
在此技术施用期间的某些要点应当格外注意以下环节:
1、在品种选用上,变过去的产量单型为产量、质量、效益并重型,把优质、高产品种的选用与栽培技术结合。
2、在土壤耕作上,对延续多年的翻、耙、起耕作办法进行合理改造,重新确定翻、松、旋间隔进行有机结合的土壤耕作制度。
3、在机械精量点播中加入深检环节,达到以机械为载体,一次作业全面完成垅底深松,分层深施化肥,垅上双行精量点播三项技术环节。提高其播种质量。
4、在施肥中,全面实行配方施肥,根据土壤化验结果,要提出减磷、增氮、补钾的施肥原则并加强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由过去的经验施肥发展到配方施肥。
另外,推广垄三栽培还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要因地制宜。我省地域广阔,大豆种植范围广,面积大,土壤类型较多,雨量分布不均,生育期长短不一。因此,在推广大豆“垄三”栽培技术时,一定要因地制宜。一是在地势低洼,含水量充足的平川地可以采用深松播种,但在春旱严重的地区和旱岗地、跑风地不要采用深松播种,以免因失墒、种子下窖而抓不住苗;二是深松深度要根据耕作基础和土壤墒情来确定。在没有耕翻和深松基础的地块,深松时不能一次过深,以打破犁底层为原则,逐渐加深。墒情不好,耕层干硬,春季深松时易起大块,垄体架空跑墒,因此深松深度要浅些,以能达到深施肥的深度(20厘米左右)为宜。
第二要坚持技术标准,保证技术到位。垄三栽培技术尽管推广了14年,年推广面积己达100万公顷以上,但在生产上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技术不规范、不标准,深松浅、施肥不合理、播种质量低等,甚至有的出现“垄二”现象。黑龙江省近年来开展了大面积高产攻关,涌现了一大批大面积3000千克/公顷,小面积3900~4500千克/公顷的典型,采用的技术都是“垄三”栽培技术,这些高产典型就是因为坚持了标准、保证了技术到位,所以产量高。目前黑龙江省全省大豆单产仍然不高,667米2产量仅有120千克左右,就是因为生产过程中跑粗走样,不坚持标准。因此在推广“垄三”栽培技术时,一定要保证质量,坚持技术标准、保证技术到位。
总之,该项目要积极推广深松、配方施肥、化学除草等先进技术,并针对重迎茬采取相应的技术对策,技术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合理轮作换茬,减轻重迎茬危害;二是加强土壤耕作,改善土壤条件:三是机械精量点播,提高播种质量;四是合理配方施肥,提高施肥水平;五是加强田间管理,搞好病、虫、草害综合防治。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常伟泽 武永利(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二站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16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