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具是人们制作的用来掩盖自己真实面容或保护面部的一种物件。面具有各种质地,如木质、草质、藤质、纸质、皮质、毛质、竹质、棉质、化纤、象牙、金属、塑料等等。面具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既是人类文化的象征,也是人类远古文化的遗存。随着社会的进步,面具大多已丧失了它的精神作用,而演化成批量制作并在商店出售的工艺品。现在的人们往往忽略了面具所曾代表的宗教和祭祀的意义,而将面具作为普通的玩具和摆设。此外,一些现代意义上的面具也应运而生。不少国家还建立了面具博物馆,展示面具的历史和它所代表的文化。世界各国发行的面具专题邮票有近千种,已成为一个颇具神秘色彩的收藏领域。美国的专题集邮协会里就有一个面具专题研究小组,其成员也编组了多部面具专题邮集。今年10月我国将与巴西联合发行《木偶和面具》邮票。下面让我们看看世界各国发行的面具专题邮票所讲述的多彩的故事吧! 用于宗教和祭祀的面具 在远古时代,人类以狩猎为生。为了保护头部不受猛兽的侵袭,或是祈求满载而归,猎人往往头戴动物形状的面具从事狩猎活动。在非洲人和美洲印第安人中,面具广泛地应用于氏族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成丁礼、婚礼、葬礼,各种娱乐活动,乃至神秘的结社、宗教祭祀仪式上,面具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面具在原始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黑非洲则具有世界上最丰富的面具文化。人们最常见的面具是木雕面具,木质面具的特点是不易久存。一般来说,木质面具的保存期不超过250年,所以我们现在见到的木质面具,除了少数的古董外,大多是近代工匠们的仿造品。
非洲戴面具的庆祝仪式通常与农业和丧葬有关。仪式如同节目齐全的演出,有音乐、舞蹈、朗诵祭神诗歌。整套表演有一定的程序,届时广场上五彩缤纷,热闹非凡,有时活动能延续数天之久。面具使仪式上的舞蹈者的身体变形,把人的躯体作为生动活泼的支柱来体现另一类存在,如神灵、神异的怪兽。这些怪兽的形象不时出现在面具上,如一枚科特迪瓦邮票的图案就是狰狞可怖的怪兽面具。
非洲黑人认为面具有保护作用。当人死后,脱离了躯体的魂灵会使生者烦恼,并扰乱村镇的秩序。有了面具,魂灵就会被捕获和控制,甚至可以重新安排以利于集体。同时面具也能保护舞蹈者,在仪式中,舞蹈者可以避免受到舞弄着的器具的伤害。也有的面具显得比较和善,如一枚刚果邮票上是一个容貌俊俏的年轻女子面具,一枚赞比亚邮票上则是一个微笑的男子面具。大多数的面具是戴在脸部的面具。除此之外,还有头盔式面具,即戴在头上、将整个头部都遮住的面具,如一枚塞拉利昂邮票上就是一个头盔式面具。
美洲的印地安民族早就有了繁荣的面具艺术,面具在印地安人的生活和文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些狰狞可怕的面具可以用来驱走鬼怪,并达到治病和驱邪的目的;其他的面具则是用来召唤祖先的神灵。美国曾发行一套4枚印地安面具邮票,表现了4个典型的北美洲印地安人的面具。一枚巴西邮票的图案是绘有几何图形的面具,一枚玻利维亚邮票的图案是鬼怪面具。
大洋州的土著居民也有自己的面具。如一枚新赫布里底(现瓦努阿图)邮票上是一个笑容可掬的黑色木雕面具,一枚巴布亚新几内亚邮票上是一个舞蹈仪式上用的面具。
我国的西藏以及不丹、尼泊尔、蒙古等亚洲国家和地区,如今仍然流行面具舞。西藏的面具舞称为"藏戏",多有祭祀和庆典的意义。一枚不丹邮票的图案是戴着老虎面具的舞蹈者;一枚尼泊尔邮票的图案是面具舞;一枚斯里兰卡小型张上有4个用于面具舞的面具(其中包括表现国王和王后的面具),小型张的边纸图案是野兽面具。
民俗活动中的面具
在基督教诞生之前,欧洲人就习惯于在冬春交替的2月底前后举行盛大的迎春仪式。仪式上,怪诞的面具象征冬季或死亡,而漂亮的面具则象征春天与生命。人们穿着奇装异服,戴着各色面具,唱着、跳着,喝着美酒,发出巨大的声响穿过大街小巷,迎接春天的来临。这种迎春假面游行,至今被不少国家保存了下来。一些国家还发行过假面游行的面具邮票,如罗马尼亚发行的迎春游行邮票的图案是一个戴着花哨帽子的小丑面具;一枚斯洛文尼亚邮票的图案则是连着衣服的迎春假面游行所用的面具。几百年来,每到春天,欧洲各地都举行盛大的篝火仪式,其中以西班牙瓦伦西亚的"火之夜"最令人眼花撩乱。为期5天的牌楼节,有音乐、烟火、露天表演和斗牛等庆祝节目,而"火之夜"则是节目的高潮。人们戴上各色面具,将美丽的木质牌楼付诸一炬,以象征除旧迎新。一枚西班牙邮票就表现了"火之夜",画面上有怪异的面具和熊熊烈火。
源自欧洲的假面游行,后来演变成狂欢节,也称"嘉年华节"。巴西等拉美国家的狂欢节,以其巨大的规模和精彩的表演驰名于世。乌拉圭、多米尼加、巴西等国发行的狂欢节邮票上都有戴着面具的游行者。
表演艺术与面具面具是古希腊戏剧中的重要道具,古希腊人建造了可容纳万人以上的露天剧场,观众坐在阶梯式的位子上观看假面剧和希腊悲剧。古希腊悲剧中使用的面具,嘴部像个小喇叭,有利于提高在剧场里的传音效果。后来悲、喜两种面具就逐步转化成戏剧艺术的符号。如奥地利1970年发行的一枚萨尔茨堡艺术节50周年纪念邮票上,就有一个象征戏剧的面具。埃及1984年发行的一枚国际戏剧日纪念邮票上,则是一悲一喜两种面具。英国1999年发行的"20世纪回顾"系列邮票第四组中,有一枚邮票的主题是"戏剧";所使用的纪念邮戳上的主图也是两个面具,而纪念邮戳的地点则是英国大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家乡---爱文河畔的斯特拉福德。
日本的古典戏剧"能乐",也是一种戴面具表演的戏剧,其内容大多取材于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日本多次发行表现能乐的邮票。
朝鲜的假面舞也十分著名,面具用葫芦瓢或其他材料制成,舞蹈动作夸张、有力,善于表现鲜明的性格特征。朝鲜和韩国都发行过面具邮票。
中国的戏剧脸谱是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形式,可视为面具的特殊形式。中国、港澳台地区和新加坡、越南等国都发行过脸谱邮票。
面具与生命
古埃及人相信人死后会复生。为了让灵魂能找到原先的躯体,当一个人死后,人们赶紧依其面容做个面具,留下其生前的面容,并将这个面具作为陪葬品。埃及法老死后大多留有面具,如一枚埃及邮票上是法老图坦哈蒙的金质面具。
古希腊人也有类似古埃及人的习俗。在希腊发掘出的古代文物中,就有一个阿加梅农国王的金质面具。
到了近代,一些显要人物去世后,后人也依其遗容制作面具,以寄托哀思,并供人瞻仰。拿破仑、林肯、杰弗逊、贝多芬等人都留有这种面具。一枚德国莱茵兰-普伐尔茨州地方邮票的图案就是按照贝多芬遗容制作的面具。
面具与建筑
面具与建筑也有关系,面具可以作为装饰物出现在建筑物上。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一些建筑物的外墙上,装饰有不同的面具,以求神灵的保佑。加拿大的议会大楼内,也有装饰性的印地安面具。有一枚墨西哥邮票,其图案是一个面具状的信箱,张大的口供人们投入信件。无独有偶,一枚意大利邮票上,也是一个做成面具状的信箱。
面具博物馆
建立面具博物馆,是保存面具文化的好方法。1995年,比利时发行了一枚比彻市的狂欢节面具博物馆小型张,画面上有5个面具:小型张边纸周围的4个面具是造型夸张的动物、鬼怪面具,中间的邮票图案则是一个现代的欧洲人形面具。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有个"中非博物馆",其中也有专门展示面具的展馆。一枚比利时邮票的图案就是中非博物馆中保存的非洲面具。德国莱比锡民俗博物馆中也有各国面具展馆,一枚德国发行的莱比锡民俗博物馆成立125周年纪念邮票上,是一个来自坦桑尼亚南部的木质面具。
起保护作用的面具欧洲中世纪的骑士不仅有金属的盔甲,还有金属的面罩,似为面具的变种。现代电焊工人的防护面罩、养蜂人的纱面罩、冰球运动守门员的面罩、医务人员的口罩和宇航员的面罩,也可看作是现代的面具。
面具在中国我国有悠久的面具文化史。早在远古时代,先民们对于人类自身的疾病、瘟疫和死亡充满着迷惑和恐惧,以为是厉鬼侵入人体兴妖作祟,所以要举行威壮宏大的仪式,戴着可怖的面具、跳着凶猛激烈的舞蹈向妖魔鬼怪发起反击,从而达到驱鬼逐疫之目的。这种面具被称为"傩",有"去除"之意。
汉唐时代,宫廷中经常举行盛大的傩仪,以保国家的平安。北齐时代兰陵王的故事也与面具有关。年青的兰陵王面容十分俊美,为了在战场上威慑敌人,他就戴着面具上战场,结果大胜而归。这里的面具已成为力量的象征。
到了宋代,傩仪向着戏剧伎艺的方向迈进。面具上出现了门神、钟馗、将军、小妹等民众喜闻乐见的形象。明清以后,傩仪逐渐趋于消亡,被迫远离都市,在穷乡僻壤苟延残喘。如今在贵州、江西、云南、四川等地,古老的傩戏仍然得到了很好的保存和发扬。如果能将傩面具和藏戏面具列入我国邮票发行计划,一定会受到世界集邮界的欢迎。(彩图见插三)责编/郝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