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河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分析

来源 :China’s foreign Trade·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yshe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余体育锻炼对增强大学生体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组织纪律性,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良好的学风和校风,养成自觉锻炼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都能起积极作用。所以,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进行如何,直接影响其未来身体健康状况,而且还影响其终身体育的实现。相关调查有助于学校体育教学和政策法规的制定。
  【关键词】 河南省 普通高校大学生 课余体育锻炼
  1. 研究对象
  文章研究对象为河南省普通高校(非体育专业)大学生。
  文章抽样方法根据河南省普通高校规模、人数、生源,选取10所具有代表性的学校进行研究。其中包括河南师范大学、新乡医学院、新乡师范学院、河南科技学院、河南省机电专科学校、焦作师范学院、安阳师范院、安阳工学院、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在籍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查,各校所选样本人数年龄在19~25岁之间,平均年龄20.6±1.18岁,在校大学生随机抽样式1200人进行研究,并进行研究分析。样本学校(及样本年级)分布情况如表2-1和2-2。
  2. 研究方法
  2.1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与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
  河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开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经调查显示,主要的影响因素依次为:体育设备的配备情况;课业负担太重、缺乏业余时间;缺乏体育氛围;缺乏体育兴趣;学校体育教学;消费观念;社会压力和体育政策法规等因素,分别所占比例,具体影响因素分析如下:
  3. 影响豫北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分析
  影响河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
  的主要因素(n=1100)多选
  3.1 体育设备的配备情况对河南省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影响
  锻炼场地、器材缺乏是影响河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又一重要客观原因,占66.6%。据调查得知,河南省所有的普通高校都有大学生体育锻炼专用的场地,但是,存在场地面积不足、设施不齐全、公共体育设施陈旧和体育器材质量达不到质量要求等多方面问题。许多场馆和保养较好的宿外场地,只限于体育系上课和运动员训练用,有时候课余时间甚至不开放或者采取收费制度,严重影响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这可能与河南省经济水平比较落后有关系,也反应出有关组织对大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重视不够。而且,随着近年来本科生和大学生连年的扩招,在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而锻炼场地却没有相应增加,即使增加了,要达到国家规定学校锻炼场地的标准也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场地严重滞后,不能满足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需要,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依据原国家教委[92]4号文件精神,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专人管理,使用维护良好,平均面积室外7平方米,室内0.4平方米,具体要求。河南省有些高校里各个学院的规模均在1000~5000人之间,而体育场馆的严重不足影响学生的体育锻炼,这是2005年6月的统计结果,很显然远远还达不到国家的要求,不过场地的不足已经引起政府和学校领导的重视。现今河南省各大院校分别正在各地市的开发区进行新校区的规划建设工程,不远的将来河南省各大高校会拥有一流的体育设施来满足广大热爱体育运动的学子们。
  3.2 课业负担太重、缺乏业余时间对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影响
  学业负担太重,缺乏业余时间是影响河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占59.3%。双休日的实施,课时数和学分数的减少,虽然给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提供了必要的时间,但是这些时间并没有充分利用在体育锻炼上,大部分时间还是用在实验研究,特别是理工科的学生,据访谈得知,他们有时候甚至双休日和暑假期间都要再进行实验和完成作业,身心已经很疲惫,因此影响了他们进行课余体育锻炼,还有的大学生平时养成了上网、逛街、玩游戏、晚睡晚起等许多不良习惯,占据了他们的业余时间,影响了他们进行课余体育锻炼。
  3.3 缺乏体育氛围对河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影响
  氛围是指周围的气氛和情调,是一种社会环境。体育氛围是指周围人参与体育活动的气氛和情调,直接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情感。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S.Schachter)所提出的“情绪三因素说”认为,情绪的产生是由外界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认知过程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体育氛围作为一个外界刺激因素,氛围越浓,对人体所能引起的认知过程就越深,生理变化相应地增加,产生积极的情绪感受,从而吸引人们主动地投身于体育锻炼当中。学校体育氛围是由学校组织体育活动和学生日常参加体育活动两部分组成。
  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曾说过:“人生不能无群”,人是群体生活的动物,而群体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单位,是社会重要的构建要素,是连接人与社会的中间环节。我们每个人也都自觉不自觉地要归属于某个团体。加拿大教授斯蒂芬.利考克在《我见之牛津》中深有感触地说:“对大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生活环境。”②体育氛围作为一个外界刺激因素,对人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体育氛围越浓,对人体所能引起的认识过程就越深,人体的生理变化也就相互增加,产生积极的情绪感受,从而吸引人们主动的投身于体育锻炼中。个人接受周围氛围影响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例如群体氛围的影响、文化氛围的影响等,不过个人接受周围氛围影响的方式是高度集中的。河南省的大学生生活在学校、家庭和社会氛围中,所以他们参与课余体育锻炼必受其影响。
  首先,社会每一个成员都被他们所属的群体予以塑型和确定,人们的言行自觉不自觉的受到其群体经验的巨大影响。由于大学生在校期间远离亲人,正处于心理上的“断乳期”经济依赖性强,但初步形成了较有个性的世界观,他们更表现与同辈群体在一起,而不喜欢依附父母。除此之外,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员,已经被自己所属的这个群体塑性和界定了。有研究认为,人的态度在群體中存在着类化现象,无论是理想、价值观等,个人都会受群体中他人的影响。所以,课余体育锻炼必然受体育群体氛围的影响。大学生群体是社会群体的一部分,必然对大学生个体行为的影响是客观必然的。体育群体可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以班级、专业、系为单位组织的群体叫正式群体,具有集体观念强、较稳定、有很强的整体荣誉感的特点。以个人自愿、爱好相同的原则组织起来的群体称为非正式群体,成员间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相同喜好的特点。在河南省各大院校中,非正式群体非常活跃,活动范围远远超出了正式群体的界限突出较明显。体育群体之所以对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有很大的影响,是体育本身特点与学生群体的同一性特点决定的。体育是一项融对抗、合作竞争、娱乐、健身等特点于一体的活动。大学生如果缺少群体氛围那么他们的体育锻炼过程就难以体会体育中的乐趣,当学生生活的环境中体育群体氛围非常浓厚时,大多数学生会对体育锻炼产生积极的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尽而提高体育锻炼的行为。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学生群体对学生个体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主要是一种从众行为。从众,是指个人的行为和观念受到群体的压力和引导,从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群体压力可以导致从众,由于校园文化氛围具有教育、导向、辐射的功能。所以,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如何,对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提高体育锻炼能力,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等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每个人都具有从众行为。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可以使处于其中的学生在耳闻目睹、潜意识中产生同感,自然而然地会影响那些态度消极、行为滞后的人改变自己的意识行为与周围环境相适应。在大学生群体中,不管是班级、院系划分的锻炼小组、竞赛队等正式群体,还是同学间凭爱好相似而形成的非正式群体,都普遍存在着小团体的从众行为。比如学生宿舍这个群体,大多数同学都经常参加课余体育锻炼并且认为体育锻炼对人体健康非常有利,那么个别不爱参加锻炼的同学可能会由于其他同学的影响而参与课余体育锻炼中来。
  从个人角度来说,个体只有在更多的方面与社会的主导倾向性取得一致,它才可以适应这个社会。调查表明,河南省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人数较多,占93.5%,但个人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只占58.3%,属于被动参加的36%的人就有从众的行为因素。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家庭对子女的体育教育具有积极影响,是子女形成终身体育习惯的基础和保证。父母不仅是学生的首任教师,而且是终身教师,学生良好的体育态度和课余体育锻炼行为的形成,都与家庭有密切的关系,大学生虽然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学校,但是家庭体育对子女个体的影响是深刻而久远的。
  3.4 缺乏体育兴趣对河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
  缺乏体育兴趣是影响河南省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一个重要主观原因,占总人数的17.9%。心理学研究认为:兴趣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与需要有密切联系,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兴趣与注意、情感都有联系。并且兴趣在人的生活和活动中具有重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正在进行的活动具有推动作用;对创造性活动具有促进性作用;对未来活动具有定向作用。所谓体育兴趣就是积极认识和从事体育运动或身体锻炼的心理倾向,它是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基本动力之一。体育兴趣影响着个体体育活动的方向、强度和持续时间(次数),它能把人积极愉快的情感和注意与具体的体育活动紧密地联系起来,促使他们对体育倾注时间和精力。体育兴趣也是人们乐于参与体育活动主观意向的表现,是人们参加体育活动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标志。体育兴趣、爱好对于参加体育活动有重要的意义。体育兴趣是激发个体体育行为的内在动力,也是克服困难、维持个体行为指向某一特定口标的积极性心理因素。个体在经过一个阶段的良好生理体验及积极的情绪体验后,就可能对某种体育锻炼形成爱好。兴趣和爱好是个体主动参与体育锻炼,进而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前提。提高对体育锻炼的认知,丰富愉快的体育锻炼情感体验,有利于个体形成对体育锻炼的正确态度和浓烈的兴趣。因此,积极引导河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正确认识课余体育锻炼,帮助其体验体育的魅力,是促进河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一项重要任务。
  3.5 学校体育教学对河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影响
  学校体育是全面发展身体,增强体制,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培养道德及意志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与德育、智育、美育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群众体育在广义上是指社会中为了达到和保持自身的身、心等诸方面的健康状态,提高人口素质,自愿在余暇时间进行的与身体活动有关的社会活动,也可以说是,社会成员在余暇时间进行的体育活动;狭义上是指除了学校体育和高水平的竞技运动武装力量集团以外的各种体育。学校体育是群众体育的源泉,而群众体育能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学校体育需要群众体育来强化学校体育的效果,将学校体育转化为终身体育,而群众体育则需要学校体育奠定基础。
  学校体育的发展应为群众体育打基础。一个国家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的多少,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的高低。我国体育人口(指每周3次以上,每次30分钟以上)总数约为31.4%,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但与发达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尚有显著差异(英国占45%,加拿大占48%,日本高达70%)。学校体育是形成体育人口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在大学之前的学校体育教学中,由于应试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主导地位,表现在学校体育上就是重竞赛轻教学,重提高轻普及。目前评价学校体育工作的好坏往往单纯以运动会的名次和高考成绩为标准,为了追逐这方面的名利,不少体育教师不惜把自己的主要精力花在了少数体育尖子的训练上,而把体育教学放在了次要位置,有的上课不下工夫得过且过,有的上课毫无准备,随便应付,有的长期以“放羊式”教学让学生自给自足。这种学校体育被异化的现象令许多有识之士担忧。一个学校的体育尖子充其量不超过学生总数的5%,而95%以上的学生得不到应有的体育教育,这种教育的不平等现象与群众体育的要求背道而驰,应当明确,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体育教师最本质的工作。只有上好体育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使每个学生受到应有的体育教育,为群众体育的开展服务。
  上述问题的存在,极大的影响了学校体育的主体——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制定任务组织教法时的目的性,最终影响了体育资源的质量和数量,因此高校课余体育锻炼一定要按照“业余、自愿、小型、多样、文明和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原则,结合自身的特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比赛,观摩和演示活动,使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走向多样化,系列化,科学化,只有这样,才能创造良好环境,使学校体育健康的发展,培养更多的高质量的体育人口后备资源。
  3. 6 消费观念對河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影响
  体育消费是大众生活的一个方面,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前提下,为了追求个体的发展和享受,所引发的适应更高层次需要所做出的一种选择,是一种伴随对体育功能作用的主观认识基础上的新型消费类型。根据体育消费的外在表现形式,可将其分为体育实物消费、体育信息消费、体育参与消费。体育实物性消费是指:每年购买体育器械、运动服装所需要的费用和每年因参加体育活动而购买的饮料费用,共计叁项指标。体育信息性消费是指:每年购买各种体育报刊、杂志、图书、画册等所需费用和在近一年中用于观看各种体育比赛、体育表演所需要的费用,共两项指标。体育参与性消费是指:在最看近一年中平均用于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健美训练等所支出的培训费用和在近一年中平均用于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所支出的场地租用费以及在近一年中因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所支出的保健医疗费用,共叁项指标。③   据2003年全国东西部主要八大省市来看,东西部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和体育消费量相差甚远。东部地区人均收入均值和体育消费均值分别在15160元和1146元,而西部地区人均收入均值和体育消费均值分别为8351元和491元,从数据对比分析来看,东部地区在体育实物性消费发展到一定的基础之上,体育劳务型消费和体育信息类消费已达到相当水平。体育场馆的租赁、健身娱乐、体育参与等服务型消费业已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庞大的体育消费产业体系。上海市实物型消费与劳务型消费比例结构最为合理,劳务型消费与实物型消费比例约为4.5:6.5。其中劳务型消费中的各项指标额分别较均匀,信息消费额在体育服务型中所占比例为最高,达到了160元;北京、浙江虽排在东部之后,但在场地租赁、培训、体育观赏型消费中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100元以上;从观赏体育比赛的消费来看,东部地区每人可接受的门票价格约在30~100元的居多,从体育培训消费来看,东部地区每次培训的消费约在5~10元之间。由此证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城镇居民在追求体育实物消费的同时,其体育消费投入在精神上的享受费用也是相当大的。
  可以得知,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认为在课余体育锻炼上投资是非常有价值的。这说明大学生对课余体育锻炼的意义具有一定的认识,这也是他们从事课余体育锻炼的动力所在。然而,对比表我们发现,河南省大学生在课余体育锻炼中消费100元以下的就占了72.3%,这说明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并没有在课余体育锻炼中有所消费或消费很少,这一方面和河南省大学生普遍的经济状况相关,另一方面也与学校所能提供的有关大学生锻炼的项目较少有一定的关系。河南省大学生在进行体育消费中多为实物型消费。这说明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周边产品有一定的消费能力,但是用一定的经济来参与课余体育锻炼还不是大多数的大学生所认可或者能够承受的。
  3.7 社会压力对河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影响
  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同时也是知识爆炸的社会,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就业形式和渠道的多样化,竞争方式和个性追求的多样化,尤其是信息网络对学生影响的深入化。面对如此种种的信息扑面而来时,必然导致大学生注意力的分散,信息缺乏以及自我认识的不足。由于他们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个性品质形成的关键期,在如此纷繁的环境里,必定会遭遇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④首先就是紧张而繁重的学习压力,现代社会发展节奏快,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给大学生带来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市场经济社会是竞争的社会,各行各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学生的学习就体现了竞争,大学的课余锻炼时间被基础课、专业课学习,外语、计算机通级,教学实习,就业面试所占据。此外,面对学习压力的同时还要承受其他各方面的压力,如专业学习负荷重带来的精神压力,思想、社会、家庭带来的压力,大学消费带来的经济压力和日益严重的就业压力等。尤其是大学生面临着因毕业生骤增所造成的就业竞争,使他们感觉到从来未有过的心理与生理的压力,正确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但也给学生们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如使不少学生陷入了心理误区,产生了焦虑、自卑、急躁、嫉妒、盲目从众、自负、自责心理,心理上的障碍也导致了学生生理上的疾病,如有的学生头发变白、面黄肌瘦、神经衰弱,有的学生不堪重负放弃了学业,有的甚至走上了绝路。
  面对这些压力,应该使高职学生懂得压力通常是心理的疲劳,体育锻炼恰恰对疲劳有康复作用。事实证明,体育锻炼不但对大学生生理功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对生的心理健康也具有同样的重要作用。对情绪具有良好的缓解与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焦虑、抑郁、嫉妒等不良情绪下,就会产生各种神经功能症,不良的情绪容易导致身体方面的疾病,通过参加课余锻炼,可以合理宣泄不良情绪、消除心理紧张,放松身心,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正如洛克在《教育漫画》中所说:“把身体上与精神上的训练相互变成一种娱乐,说不定就是教育上最大的秘诀之一。”⑤因此,体育锻炼能够做到在“笑声与汗水”中让学生体验快乐的情绪,使不良的心理得到调适,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与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的优良意志品质,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与正视困难的勇气,去理智地面对就业市场,从而顺利就業,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3.8 体育政策法规对河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影响
  体育法律、法规作为我国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和我国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地重要手段,对我国学校体育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保障,多年来一直深受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1954年由当时的国家体委制定并公布《准备劳动与保卫祖国体育制度》,1961年更名为《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对促进和激发学生有组织的参与体育锻炼,增进体质健康起到了积极作用。1990年3月和5月国务院批准颁布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前者就明确规定:“各级学校要确保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同年9月,国家教委下达了《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对在校大学生体育课的考核制定了相应标准。⑥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纲要》的颁布与实施,对我国的体育改革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体育教师理所当然的成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教育者和指导者。1995年10月1日颁布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成为建国五十年来第一部体育法律,该法律明确指出学校必须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对学生在校期间每天用于体育活动的时间给予保证,以及学校应当组织多种形式的课余体育锻炼。1999年6月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确保学生体育课和课余体育锻炼时间。”所以这些政策法规都从根本上改善了学校体育工作状况:首先是学校体育工作地位有了法律的支持。其次是学校体育工作环境有了大幅度地改善。比如教师地水平和质量,体育经费、器材和场馆地增长。最后是全社会对学校体育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政策法规的颁布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为学校体育运动地开展提供了强有力地法律保障,然而这些都只是在宏观上对学生体育锻炼进行地规定,在学校、教师、学生等环节上也不会重视而落實不到实处,使课外体育锻炼的开展产生重视不够,实效不强的局面。要想改变状况,只有依赖领导、教师的重视,并开展广泛的舆论宣传和引导,就目前影响大学生的政策法规主要有《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它是测量学生体育成绩好坏的标准,进而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学分、评优,甚至于毕业等,与学生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所以大学生对两者格外关注。河南省的各大院校要高度重视和充分认识到这些政策法规对督促学生坚持进行课外体育锻炼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结语
  河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空间特征中,学校公共健身设施、学校健身俱乐部和校外健身俱乐部是豫北地区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场所,其中又以学校公共健身设施和学校健身俱乐部为主;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内容呈多元化发展趋势;课余体育锻炼地点选择主要还是在学校体育场馆;课余锻炼形式主要还是以学生自由活动为主。以学习活动为主的多样化课余生活方式是当前大学生课余生活方式的典型特征。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低,有72.3%的学生每学期体育消费在100元以下;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参与意识与行为不一致学生对课余体育锻炼的价值都有积极正确的认识,但参与行为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体育教育需要更加重视健康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参与行为;高校课余体育锻炼组织和管理有待于提高高校课余体育锻炼缺乏组织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处于自由组织参与锻炼;调查发现学生大部分不希望学校对课余体育锻炼进行组织管理,表明高校课余体育组织管理科学性有待提高;高校课余体育辅导有待改善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总体显示希望有专门指导教师指导锻炼,学校安排课余体育锻炼指导教师的工作需要落到实处,针对学生需要安排指导教师。
  注释:
  ②卢俊.《爱弥尔》[M].内蒙古人民出版,2004:56.
  ③吴建.重庆市城镇居民消费现状及对策研究.集团经济研究,2006(18).
  ④ 刘宗粤.试析社会态度的结构因素[J].河南社会科学1999,(1):21.
  ⑤洛克.教育漫画[M].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34.
  ⑥王则姗.学校体育理论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5:94.
  参考文献:
  [1] 陈华东.论体育社团在高校体育中的地位与作用[J].上海体育学报,2002(11):154-155.
  [2]朱建清,陈冀杭.关于高校体育资源问题的研究综述[J].浙江体育科学,2004(8):80-84.
  [3]毛振明.体育的功能、价值和体育学科的目标[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2:8-12.
  [4]韩志霞.长春市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3(5):10.
  [5]高风华.体育价值认知[J].体育与科学,2001,1:7-8.
  [6]刘小学.对高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及对策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3(3):64-65.
  [7]王华悼,刘玫瑾等.我国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1):89-91.
  [8]张帆.关于加强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机型应管理的思考[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76-78.
  [9]常生,陈及治.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研究现状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0): 1305-1307.
  作者简介:张祝平(1979-),男,讲师,硕士学位,经济管理专业与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双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为传统文化、体育史学与社会体育学。
  (作者单位: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科技文化教研部)
其他文献
【摘 要】 强化事业单位政工人员的素质及能力对于事业单位的稳定和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在我国当前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更应充分认识到政工工作的重要性。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政工人员能力和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症下药,对于如何提高政工人员的能力和素养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 事业单位 政工人员 素质 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政工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前新
期刊
【摘 要】 作为招标领域的重大创新,电子化招标采购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电子化招标采购本质上是电子商务在招标投标领域的有效应用。  信任机制的建立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在交易双方之间建立信任的基础上,电子商务交易才能得以有效实现。本文在对电子商务交易信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电子化招标采购参与方之间的交易信任机制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影响电子商务交易信任的特征因素模型。  【关键词】 电子化
期刊
【摘 要】 中山市古镇是国内最大的灯饰生产基地和销售基地,被誉为“中国灯饰之都”。近年来该镇灯饰产品出口贸易取得了可喜成果,其总量呈现不断上升趋势,然而与此同时,其出口贸易的质量却不高,即在可喜的现状面前还存在着一些影响其出口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劣势和不利方面。本文首先对中山灯饰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分析提出应对措施,从而为促进灯饰产品的出口贸易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山
期刊
【摘 要】 山区市实施绿色经济崛起与生态旅游开发密不可分,两者可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生态旅游开发可促进绿色经济加速崛起,绿色经济崛起离不开生态旅游开发的参与。  【关键词】 生态旅游 绿色经济  1989年,英国环境经济学家皮尔斯出版了的《绿色经济蓝皮书》,首次提出了“绿色经济”的概念:从社会及其生态条件出发,建立一种“可承受的经济”。他认为是,一个国家不能盲目追求经济增长而造成生态危机,自然资
期刊
【摘 要】 温泉旅游已经成为休闲时代全球最受欢迎的康体活动之一。但目前大多数地方还保持在以洗浴为核心的传统温泉旅游度假的形式,温泉产品已经无法满足度假区的功能多元化要求。温泉度假旅游产品普遍存在产品结构单一、文化内涵不够、产品附加值低等一系列问题。温泉旅游产品必须由单纯的疗养服务向观光、休闲、度假、康体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转变,才能适应这个行业发展的需要。开拓新型的温泉旅游产品也就成为各大
期刊
【摘 要】 随着现代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ERP人力资源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有助于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流程,提高效率,分析ERP系统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及要求,总结ERP系统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人力资源 ERP系统 系统应用  1. ERP与人力资源管理  ERP是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s Pla
期刊
【摘 要】 高等院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推进高等院校管理工作科学高效运行的重要辅助手段。本文选取苏州科技学院作为调查对象,分析了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有关理论和经验提出优化的建议。  【关键词】 高等院校 管理信息系统 分析报告  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的管理活动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且发
期刊
【摘 要】 全球经济一体化潮流下,日益开放的金融服务领域使中国银行业在入世后面对强大的外来竞争。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正在走向深化,银行将面临新的挑战和竞争压力。因此搞好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使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对中国银行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银行 人力资源管理 发展对策  银行业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密集型行业,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对保持银行的人才竞争优势至
期刊
【摘 要】 与中国企业“走出去”越来越频密的步伐相呼应,大批有胆有志有识之士作为海外市场营销员活跃在世界经济舞台,成为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尖兵”,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在国外工作12年海外市场营销的经验,从海外市场营销人员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基本能力”两大方面入手,论述海外市场营销人员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并希望对有关海外派员企业和已经或将要成为海外市场营销
期刊
【摘 要】 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开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这样就要求企业的经营模式、理念必须迅速做出反应,与外在的变化保持一致,及时进行改革。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是当前企业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着的一个重要课题,要求从企业战经营战略的高度,从企业战略伙伴的角色出发,保障企业战略的有效实现。  【关键词】 新经济时代 知识型人才 人力资源 管理 开发  经济的最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