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患者男76岁,因头晕半年,加重伴黑朦2周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无糖尿病及其它心脏病史.入院后诊断为Ⅲ°房室传导阻滞.心脏彩超正常,即行永久起搏器安置术,选用Pacesette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76岁,因头晕半年,加重伴黑朦2周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无糖尿病及其它心脏病史.入院后诊断为Ⅲ°房室传导阻滞.心脏彩超正常,即行永久起搏器安置术,选用PacesetterAFFINITYDC5230R双腔起搏器,手术按常规进行,患者取去枕头低位,头部转向对侧,在左锁骨下缘1cm,锁骨中外1/3点,针与皮肤成30°角穿刺左锁骨下静脉未成功,穿刺点移至锁骨中点,穿刺针方向由原指向胸骨上凹稍做调整,当针尖指向胸骨角时穿刺成功,顺利将二根电极经扩张鞘分别放置于右心耳及右室心尖部,右室电
其他文献
患者,女性,5岁,因误吃蟾蜍卵后出现呕吐、面色苍白2小时入院,既往体健,查体:T36℃,R30次/分,P62次/分,BP9/3kPa,神志清,反应差,面色苍白,四肢凉,无发绀,双侧瞳孔等圆等大,对
目的总结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射频消融治疗的经验.方法左房室旁路消融二尖瓣室侧,右房室旁路消融三尖瓣房侧;房室结双径路通过下位能量递增消融法改良房室结慢径.结果房室折
目的为探索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心率变异性(HRV)变化规律及对AMI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03例AMI患者症状发生24小时内及3周时的HRV时域及频域指标,并与90例正常人进行对比.
目的调查P波离散度(Pwd)正常值及其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方法选择18~80岁的健康成人280例,按年龄段分为六组,用12导同步心电图机收集资料,测定最大P波时限(Pmax),最小P波时限(P
1970年,Marriott首次报道应用Gozensky和Thorne提出的兔耳征(rabbit ear sign),鉴别室性异位搏动与室内差异性传导.
左束支传导阻滞伴电轴左偏在临床心电图工作中并不少见,该种心电图表现是否能确定左束支阻滞伴左前分支阻滞,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诊断标准,作者最近遇到一例交替性左束支传导
埋藏式自动心脏复律除颤器(ICD)用于治疗高危的心律失常时,可使之在数秒钟内转复为正常心律.本例患者院外反复发作心悸、胸闷、黑朦,入院时心电图示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
目的通过对RFCA术中术后DD浓度及GMP-140表达变化的观察,来研究RFCA对血凝状态的影响.方法对连续32例接受RFCA治疗的病人,在插管前、电生理标测完成,放电前、放电后及术后40~4
患者,男,70岁.反复阵发性心前区疼痛3+月,加重2+月入院.入院后一天发作2~3次,每次持续1~2分钟.体检:血压110/70mmHg,脉搏60次/分,心界不扩大.X线检查:心肺未见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