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与养老相关的热词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比如,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养老驿站、旅居医养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一直是中华民族崇尚的尊老理念,令人欣喜的是,政府和社会正在投入越来越多的力量改善、提升我们的养老环境和养老质量。
让活力老人老有所乐
下午不到2点,文娱室内琴音已起。72岁的志愿者梁镒城整合了方庄11支老年艺术队,组成了北京方庄俏夕阳文化艺术团。每天4小时的车程到位于方庄的城乡养老志愿者服务站——365生活管家,协调老人们的文娱活动。用他的话说就是“老小孩儿伺候老小孩儿”。
“老年人最大的就是精神需求。”和梁镒城年纪相仿的张熙铭是小区的居民,他告诉《经济》记者,“方庄的老年人多,居委会顾不过来。一般老人夏天去公园活动,冬天就找空屋子活动,但有时候找厕所可能要走好几条街。老年人活动场所最好有水喝、有厕所,而这里都有。我们在这里很愉悦,晚上还可以活动到9点多。”
“原来这里不成样子,电线乱拉、隔断乱隔,我们脚底下踩着一个‘地雷’。这里就是利用地下空间而建的养老便民服务站。”70多岁的城乡养老志愿者服务站主任吴振国告诉《经济》记者,2017年5月,北京方庄地区也在大力整顿群租房问题。1700多平方米的地下空间靠着隔断住了97户。8月以后,经过重新整修后,消除了不安全因素。既给老人们提供老有所乐的空间,他们还能享受很多优惠、优质的便民服务。比如,理发、家政、养生理疗、手工制作、微信课堂,以及24小时便民维修服务等。
“城乡养老志愿者服务站是对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有力补充。”从事社区养老服务工作20余年,中国城乡养老两委会领导小组组长、城乡养老管委会主任李卿告诉《经济》记者,从1982年正式实行计划生育到205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达到最高峰值。因此,2050年是当前我国最为关注的时间点。
2017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达2.3亿,占总人口的16.7%。到2050年,预计老年人口达到4.87亿(按平均寿命76.8岁计算)。如果老人的平均寿命增加到85岁,到2050年,预计老年人口将超过5.3亿。如此庞大的老年人口,如果利用好就是宝贵的财富,处理不当就是负担。对于老年人问题,我们应该转变观念,老年人不是我国的负担,而是宝贵的财富。他们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和带动养老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人才培养必不可少。当前我国的养老服务队伍呈现三高四低一差的现状即年龄偏高、人员流动性高、劳动强度高,水平偏低、工资收入低、社会地位低、服务水平低,技能偏差是目前的几大特点。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是目前养老工作的难题之一。李卿认为,主要原因是人们在思想上不重视养老工作,从业者的保障上也没有落实到位。很多人认为,养老护理是又脏又累、没有激励机制和保障,更没有社会地位的工作。
因此,李卿建议,下一步要大力发展城乡养老志愿者,引导和教育志愿者用“爱心、耐心、热心”对待老人,用信仰去建造专业的服务队伍,从思想上让他们认识到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善待老人是为自己的家庭和子孙积德。其次,在政府的引导下,利用社会力量,通过更多渠道解决养老护理人员的保障问题。再者,提升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营造善待老人至上的氛围。此外,要发动活力老人照顾半失能和失能老人。
给予失能老人更真诚的心灵关怀
从新疆来的潘奶奶刚刚过完93岁生日,子女在北京工作,她是这里的半托老人。24岁时她响应中央的号召到新疆支教,是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她热爱音乐,性格开朗。“这里虽然没有我在新疆的房子大,但她们对我很好,都亲切地叫我‘潘老师’。”刚刚过去的元旦,照料中心邀请了演唱团给老人们表演节目。潘奶奶还热心地给年轻的表演者指导声乐。采访时,还给记者哼唱了新年快乐歌。
“老人们都很可爱,他们就像回到了小时候。这里患有认知症的老人居多。他们对久远的事情记得清楚,对近期的事却记不清。祁奶奶2015年刚到这里时还很和蔼,但随着认知症的病情发展,脾气越来越暴躁。”护士主管焦婉莹告诉《经济》记者,“有些老人可能猝不及防地扇你一巴掌,我们不能躲开,否则老人一个踉跄就会摔倒。遇到这种情况,护理员都会忍着疼,面带微笑地安抚老人。他们多是失能、失智的老人,我们不能和他们较真儿。”
“目前平均一个护理员照顾3个老人。我们在服务老人时发现,大多数老人对生活的要求并不高。他们对心理需求非常大,尤其是需要护理员发自内心的照料。护理员的眼神、态度都能影响老人的心情。在精神层面给予老人真诚的关爱是养老机构要提升的最高阶段。”椿树街道国安银柏养老照料中心执行院长沃雪原告诉《经济》记者,我们也需要持续提升照护技术。
对老人而言,最好的办法就是延长老人的健康时间,他们的幸福指数也会提高。“我们尽量让老人自己吃饭。哪怕系10分钟的扣子,我们也要保持老人现有的能力。康复师还会给老人留作业,目的就是要帮助老人延缓能力衰退。”同时,她希望国内对干预失智的研究机构、院校能把已有成果在养老机构落地,既能丰富老人的生活,也能让更多老人延缓衰退。
十九大以后,政府的导向对整个行业非常关键,应该引导老人转变观念,包括走出家门去养老,同时也让养老服务进家门,这样居家服务才能在政府的东风下滋养起来。“今年我们养老机构40张床位已全部住满,原来預留的10张日间照料的床位也供不应求。总体上,我们正朝着盈利方向发展,为更多的长辈提供有品质的服务。在居家服务方面,去年西城区政府对失能老人每月400元补贴,我们的上门服务才有了起色。未来希望在政府项目、补贴的支持下,可以持续地运营下去。”
采访结束,天色渐晚,落地窗旁,一位头发稀松的男子一勺一勺地给脸上布满皱纹的老人喂饭。61岁的张先生每周探望90岁的母亲三四次。“她自己也能吃,但是吃一半漏一半,还比别人吃得慢。我就喂喂她。”他的母亲在2017年初髋关节摔伤后逐渐失去行动能力,如今住在椿树街道国安银柏养老照料中心已有一年。“我母亲每月退休金3800多元,由于不能自理每月全部费用6400元,我们3个子女每人贴补点就够了。人都有老时,我想这可能也是我的归宿。我今年刚退休,退休金也3800多元。不过我就一个孩子,将来能否负担得起,还是个问题。”张先生淡淡地笑谈道。 让更多低收入老年人享受专业的养老服务
“当老人的平均年龄达到60岁时,我们可能意识不到平均寿命在70岁或80岁老人身体会出现哪些问题。”西城区老龄办主任赵文利告诉《经济》记者,截至2016年年底,西城区老年人口达38.6万,占全区户籍人口的26.4%;西城区的老年人平均寿命为84.28岁,全国老年人的平均寿命为76岁,可以说西城区率先进入老龄社会。西城区民政局、老龄办根据老年人的各种需求,为他们提供多种养老服务产品。同时,尊重他们的自主选择,提高老人的幸福指数。
2016年11月,西城区率先在全市发放失能老人居家养老服务补贴。上线运营到2017年,全年支出2000多万元。首月支出不到40%,到2017年11月接近78%。西城区的失能补贴只限于80家服务商的62项服务项目,从理发、手足护理、康复、清洁一系列服务项目,也可以用于签约家庭医生入户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指导,让失能老年人的生活更舒适。
由于长年卧床的老人会遭受各种皮肤病的困扰,尤其是褥疮。在这些服务项目中,给老人洗澡的服务最受欢迎。不仅减少老人患褥疮的概率,也缓解失能老人由于常年“床头饭碗、床尾尿盆”而产生的污浊气味。
据初步统计,2017年通过公开招募的88个失能服务商中,参与养老服务的人员800多人。失能服务补贴为护理人员的就业带来了市场刺激,也为子女带来失能服务的便利,培养新一代老年人的消费习惯。
不少养老从业者希冀在政府购买服务方面获得支持。对此,赵文利表示,政府的财政支出主要关注的是特殊人群、老齡独居人群、失独人群、低保低收入人群、失能人群等。当他们遇到特殊情况时,政府会更加关注他们的养老。而对于健康普通老人,政府购买服务很少。“目前养老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它不能仅凭政府、社会、子女、老人任何一方来扛。”政府购买服务的撬动资金是少量的,真正培育市场成熟和改善养老生活还需要子女、老人、政府各自承担一部分。
对于目前养老机构护理费用偏高的问题,赵文利回应记者,在所有养老机构,失能程度越高护理费用越高。公办养老机构比私立养老机构的价格低,是因为用地费用低。按照标准,养老机构的床位约35平方米,私立养老机构租地费若按每天3元/平方米来计算,至少比用公办房屋开办养老机构多出两三千元的成本。政府应该缩小不同养老机构减小因地价、房租价导致的老年人的负担。政府为社会提供养老服务产品,还应注重均等化。同时,加大公办机构的建设力度,让更多低收入老年人享受专业养老服务。“但是我们主张养老机构提供优质服务和优质的价格。”
西城区土地资源有限,很难大量地建养老院,中低端的床位供应依然紧张。2014年西城区开始大规模进行床位建设。到2017年,投入和正在建设床位4100张,投入运营的3100张。居家养老是西城区的重点,养老以居家为核心,通过社区提供专业的服务保障,养老机构做兜底。
“一方面降低养老机构的价格,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注意到,从1972年开始,响应国家独生子女政策,为国家人口作出贡献的那一代人正在步入老龄化。他们的养老负担更重,未来针对他们的养老政策研究应投入更多力量。”赵文利如是说。
构建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
目前我国的养老结构为“9073”,即90%的人居家养老,7%的人在社区养老,3%的人在养老机构。李卿认为,仅靠这些还不能满足我国老人的养老需求。
早在2012年,李卿就提出了新型养老模式,即以养老文化产业为引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中国城乡智慧养生养老示范基地为补充,以生命纪念馆为人生里程碑的中国养老模式。
“养老问题首先解决老人的思想教育问题。”2016年夏,李卿在大屯路街道办事处开会,听闻一位老妪死在家中一个多月,邻居闻到腐臭味,向派出所报案。还有一位老者把卧病在床多年的妻子砍死在家自己又跳楼身亡的案例,这件事让李卿意识到,老人的精神需求远胜于吃穿住的需求。恐惧、孤独、寂寞的心理降低了老人的幸福指数。“打造中国的养老服务体系首先要以养老文化产业为引领,把文化放在第一位,把灵魂充实起来,也就解决了思想观念的问题。”
未来李卿打算在全国695个城市,各建一个示范基地;34个省区市各建一个智慧养生养老示范基地;在20万个社区、居委会各建一个城乡养老志愿者服务站,在每个市建立一个养老机构;与国家提倡的“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相呼应,并弥补三者的不足,同时,激发活力老人到养老基地体验“旅居医养”,从而打造一种互动、联动、资源共享、抱团取暖规模化运营的养老模式。
最后把生命纪念馆也纳入养老服务体系中,是因为李卿在调研中发现,很多老人临终前都会思考去哪里的问题?老人的归宿是一种传承,家族传承、民族文化传承。“历史是人创造的,把这些宝贵的历史资料保存下来,就不会出现家族文化、民族文化的断代。”
2017年12月29日,《经济》杂志社城乡智慧养老研究院正式成立,李卿主任担任该院院长。他表示,研究院将扛起中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大旗,为解决中国几亿人的养老问题贡献理论、智慧和力量。据李卿多年的调研与工作经验,他认为构筑中国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主要是以“三个坚持、三个抓好、三项服务”为工作重点。“三个坚持”即: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公益性、坚持市场化运营。“三个抓好”即:抓好社会资源整合、抓好基础硬件建设、抓好队伍建设。“三项服务”即:一是协助政府做好养老的服务工作,二是协助企业搭建与养老生活对接的服务平台,三是让老年人能享受到方便、快捷、安全、实惠的服务渠道。实践中看到,“三个坚持”是指导,“三个抓好”是关键,“三个服务”是目标。做到了“三个坚持”不动摇,突出“三个抓好”,确保“三个服务”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够从实际出发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养老问题。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钱从哪儿来?
未来在全国建设695个养老示范基地,20万个社区服务站需要庞大的资金,钱从哪儿来?李卿表示,我国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制定了很多养老政策。2016年12月7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养老工作要依托民间组织、社会力量和企业共同参与。因此,打造养老服务体系的资金也要依靠全民参与。
第一,政府政策要做引导,政府资金导向逐步渗入到养老工作中。比如,中央财政、公建民营、福彩资金等拿出资金来支持养老项目。
第二,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2015年,民政部与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开发性金融支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政策性银行起导向性作用,要引导其他银行介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渠道建设中。
目前来看,当前金融机构介入养老产业难的原因有二:一是,养老服务业的回报率较低;二是,资产不明确,不符合银行贷款的相关要求。金融机构一直沿用过去的政策和规定,租赁或流转的土地很难进行抵押贷款。要解决资金问题,下一步金融创新和改革势在必行,养老是一个庞大的产业。不创新,不与时俱进,不顺势而为取势而谋,必将被新的能满足服务需求甚至跨行业的机构把专业的金融机构给淘汰出局。
第三,让民间组织社会力量企业参与社会事务,首先引导有公信度有诚信度的国企、央企等大型企业介入到养老服务体系发挥主力军引领作用。
第四,发动社会力量,形成良好的氛围,发动全民参与养老工作。
第五,通过公益基金、慈善基金,来解决一部分资金。未来随着养老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规范,它将成为我国庞大的经济链和产业链。
让活力老人老有所乐
下午不到2点,文娱室内琴音已起。72岁的志愿者梁镒城整合了方庄11支老年艺术队,组成了北京方庄俏夕阳文化艺术团。每天4小时的车程到位于方庄的城乡养老志愿者服务站——365生活管家,协调老人们的文娱活动。用他的话说就是“老小孩儿伺候老小孩儿”。
“老年人最大的就是精神需求。”和梁镒城年纪相仿的张熙铭是小区的居民,他告诉《经济》记者,“方庄的老年人多,居委会顾不过来。一般老人夏天去公园活动,冬天就找空屋子活动,但有时候找厕所可能要走好几条街。老年人活动场所最好有水喝、有厕所,而这里都有。我们在这里很愉悦,晚上还可以活动到9点多。”
“原来这里不成样子,电线乱拉、隔断乱隔,我们脚底下踩着一个‘地雷’。这里就是利用地下空间而建的养老便民服务站。”70多岁的城乡养老志愿者服务站主任吴振国告诉《经济》记者,2017年5月,北京方庄地区也在大力整顿群租房问题。1700多平方米的地下空间靠着隔断住了97户。8月以后,经过重新整修后,消除了不安全因素。既给老人们提供老有所乐的空间,他们还能享受很多优惠、优质的便民服务。比如,理发、家政、养生理疗、手工制作、微信课堂,以及24小时便民维修服务等。
“城乡养老志愿者服务站是对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有力补充。”从事社区养老服务工作20余年,中国城乡养老两委会领导小组组长、城乡养老管委会主任李卿告诉《经济》记者,从1982年正式实行计划生育到205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达到最高峰值。因此,2050年是当前我国最为关注的时间点。
2017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达2.3亿,占总人口的16.7%。到2050年,预计老年人口达到4.87亿(按平均寿命76.8岁计算)。如果老人的平均寿命增加到85岁,到2050年,预计老年人口将超过5.3亿。如此庞大的老年人口,如果利用好就是宝贵的财富,处理不当就是负担。对于老年人问题,我们应该转变观念,老年人不是我国的负担,而是宝贵的财富。他们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和带动养老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人才培养必不可少。当前我国的养老服务队伍呈现三高四低一差的现状即年龄偏高、人员流动性高、劳动强度高,水平偏低、工资收入低、社会地位低、服务水平低,技能偏差是目前的几大特点。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是目前养老工作的难题之一。李卿认为,主要原因是人们在思想上不重视养老工作,从业者的保障上也没有落实到位。很多人认为,养老护理是又脏又累、没有激励机制和保障,更没有社会地位的工作。
因此,李卿建议,下一步要大力发展城乡养老志愿者,引导和教育志愿者用“爱心、耐心、热心”对待老人,用信仰去建造专业的服务队伍,从思想上让他们认识到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善待老人是为自己的家庭和子孙积德。其次,在政府的引导下,利用社会力量,通过更多渠道解决养老护理人员的保障问题。再者,提升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营造善待老人至上的氛围。此外,要发动活力老人照顾半失能和失能老人。
给予失能老人更真诚的心灵关怀
从新疆来的潘奶奶刚刚过完93岁生日,子女在北京工作,她是这里的半托老人。24岁时她响应中央的号召到新疆支教,是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她热爱音乐,性格开朗。“这里虽然没有我在新疆的房子大,但她们对我很好,都亲切地叫我‘潘老师’。”刚刚过去的元旦,照料中心邀请了演唱团给老人们表演节目。潘奶奶还热心地给年轻的表演者指导声乐。采访时,还给记者哼唱了新年快乐歌。
“老人们都很可爱,他们就像回到了小时候。这里患有认知症的老人居多。他们对久远的事情记得清楚,对近期的事却记不清。祁奶奶2015年刚到这里时还很和蔼,但随着认知症的病情发展,脾气越来越暴躁。”护士主管焦婉莹告诉《经济》记者,“有些老人可能猝不及防地扇你一巴掌,我们不能躲开,否则老人一个踉跄就会摔倒。遇到这种情况,护理员都会忍着疼,面带微笑地安抚老人。他们多是失能、失智的老人,我们不能和他们较真儿。”
“目前平均一个护理员照顾3个老人。我们在服务老人时发现,大多数老人对生活的要求并不高。他们对心理需求非常大,尤其是需要护理员发自内心的照料。护理员的眼神、态度都能影响老人的心情。在精神层面给予老人真诚的关爱是养老机构要提升的最高阶段。”椿树街道国安银柏养老照料中心执行院长沃雪原告诉《经济》记者,我们也需要持续提升照护技术。
对老人而言,最好的办法就是延长老人的健康时间,他们的幸福指数也会提高。“我们尽量让老人自己吃饭。哪怕系10分钟的扣子,我们也要保持老人现有的能力。康复师还会给老人留作业,目的就是要帮助老人延缓能力衰退。”同时,她希望国内对干预失智的研究机构、院校能把已有成果在养老机构落地,既能丰富老人的生活,也能让更多老人延缓衰退。
十九大以后,政府的导向对整个行业非常关键,应该引导老人转变观念,包括走出家门去养老,同时也让养老服务进家门,这样居家服务才能在政府的东风下滋养起来。“今年我们养老机构40张床位已全部住满,原来預留的10张日间照料的床位也供不应求。总体上,我们正朝着盈利方向发展,为更多的长辈提供有品质的服务。在居家服务方面,去年西城区政府对失能老人每月400元补贴,我们的上门服务才有了起色。未来希望在政府项目、补贴的支持下,可以持续地运营下去。”
采访结束,天色渐晚,落地窗旁,一位头发稀松的男子一勺一勺地给脸上布满皱纹的老人喂饭。61岁的张先生每周探望90岁的母亲三四次。“她自己也能吃,但是吃一半漏一半,还比别人吃得慢。我就喂喂她。”他的母亲在2017年初髋关节摔伤后逐渐失去行动能力,如今住在椿树街道国安银柏养老照料中心已有一年。“我母亲每月退休金3800多元,由于不能自理每月全部费用6400元,我们3个子女每人贴补点就够了。人都有老时,我想这可能也是我的归宿。我今年刚退休,退休金也3800多元。不过我就一个孩子,将来能否负担得起,还是个问题。”张先生淡淡地笑谈道。 让更多低收入老年人享受专业的养老服务
“当老人的平均年龄达到60岁时,我们可能意识不到平均寿命在70岁或80岁老人身体会出现哪些问题。”西城区老龄办主任赵文利告诉《经济》记者,截至2016年年底,西城区老年人口达38.6万,占全区户籍人口的26.4%;西城区的老年人平均寿命为84.28岁,全国老年人的平均寿命为76岁,可以说西城区率先进入老龄社会。西城区民政局、老龄办根据老年人的各种需求,为他们提供多种养老服务产品。同时,尊重他们的自主选择,提高老人的幸福指数。
2016年11月,西城区率先在全市发放失能老人居家养老服务补贴。上线运营到2017年,全年支出2000多万元。首月支出不到40%,到2017年11月接近78%。西城区的失能补贴只限于80家服务商的62项服务项目,从理发、手足护理、康复、清洁一系列服务项目,也可以用于签约家庭医生入户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指导,让失能老年人的生活更舒适。
由于长年卧床的老人会遭受各种皮肤病的困扰,尤其是褥疮。在这些服务项目中,给老人洗澡的服务最受欢迎。不仅减少老人患褥疮的概率,也缓解失能老人由于常年“床头饭碗、床尾尿盆”而产生的污浊气味。
据初步统计,2017年通过公开招募的88个失能服务商中,参与养老服务的人员800多人。失能服务补贴为护理人员的就业带来了市场刺激,也为子女带来失能服务的便利,培养新一代老年人的消费习惯。
不少养老从业者希冀在政府购买服务方面获得支持。对此,赵文利表示,政府的财政支出主要关注的是特殊人群、老齡独居人群、失独人群、低保低收入人群、失能人群等。当他们遇到特殊情况时,政府会更加关注他们的养老。而对于健康普通老人,政府购买服务很少。“目前养老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它不能仅凭政府、社会、子女、老人任何一方来扛。”政府购买服务的撬动资金是少量的,真正培育市场成熟和改善养老生活还需要子女、老人、政府各自承担一部分。
对于目前养老机构护理费用偏高的问题,赵文利回应记者,在所有养老机构,失能程度越高护理费用越高。公办养老机构比私立养老机构的价格低,是因为用地费用低。按照标准,养老机构的床位约35平方米,私立养老机构租地费若按每天3元/平方米来计算,至少比用公办房屋开办养老机构多出两三千元的成本。政府应该缩小不同养老机构减小因地价、房租价导致的老年人的负担。政府为社会提供养老服务产品,还应注重均等化。同时,加大公办机构的建设力度,让更多低收入老年人享受专业养老服务。“但是我们主张养老机构提供优质服务和优质的价格。”
西城区土地资源有限,很难大量地建养老院,中低端的床位供应依然紧张。2014年西城区开始大规模进行床位建设。到2017年,投入和正在建设床位4100张,投入运营的3100张。居家养老是西城区的重点,养老以居家为核心,通过社区提供专业的服务保障,养老机构做兜底。
“一方面降低养老机构的价格,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注意到,从1972年开始,响应国家独生子女政策,为国家人口作出贡献的那一代人正在步入老龄化。他们的养老负担更重,未来针对他们的养老政策研究应投入更多力量。”赵文利如是说。
构建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
目前我国的养老结构为“9073”,即90%的人居家养老,7%的人在社区养老,3%的人在养老机构。李卿认为,仅靠这些还不能满足我国老人的养老需求。
早在2012年,李卿就提出了新型养老模式,即以养老文化产业为引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中国城乡智慧养生养老示范基地为补充,以生命纪念馆为人生里程碑的中国养老模式。
“养老问题首先解决老人的思想教育问题。”2016年夏,李卿在大屯路街道办事处开会,听闻一位老妪死在家中一个多月,邻居闻到腐臭味,向派出所报案。还有一位老者把卧病在床多年的妻子砍死在家自己又跳楼身亡的案例,这件事让李卿意识到,老人的精神需求远胜于吃穿住的需求。恐惧、孤独、寂寞的心理降低了老人的幸福指数。“打造中国的养老服务体系首先要以养老文化产业为引领,把文化放在第一位,把灵魂充实起来,也就解决了思想观念的问题。”
未来李卿打算在全国695个城市,各建一个示范基地;34个省区市各建一个智慧养生养老示范基地;在20万个社区、居委会各建一个城乡养老志愿者服务站,在每个市建立一个养老机构;与国家提倡的“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相呼应,并弥补三者的不足,同时,激发活力老人到养老基地体验“旅居医养”,从而打造一种互动、联动、资源共享、抱团取暖规模化运营的养老模式。
最后把生命纪念馆也纳入养老服务体系中,是因为李卿在调研中发现,很多老人临终前都会思考去哪里的问题?老人的归宿是一种传承,家族传承、民族文化传承。“历史是人创造的,把这些宝贵的历史资料保存下来,就不会出现家族文化、民族文化的断代。”
2017年12月29日,《经济》杂志社城乡智慧养老研究院正式成立,李卿主任担任该院院长。他表示,研究院将扛起中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大旗,为解决中国几亿人的养老问题贡献理论、智慧和力量。据李卿多年的调研与工作经验,他认为构筑中国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主要是以“三个坚持、三个抓好、三项服务”为工作重点。“三个坚持”即: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公益性、坚持市场化运营。“三个抓好”即:抓好社会资源整合、抓好基础硬件建设、抓好队伍建设。“三项服务”即:一是协助政府做好养老的服务工作,二是协助企业搭建与养老生活对接的服务平台,三是让老年人能享受到方便、快捷、安全、实惠的服务渠道。实践中看到,“三个坚持”是指导,“三个抓好”是关键,“三个服务”是目标。做到了“三个坚持”不动摇,突出“三个抓好”,确保“三个服务”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够从实际出发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养老问题。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钱从哪儿来?
未来在全国建设695个养老示范基地,20万个社区服务站需要庞大的资金,钱从哪儿来?李卿表示,我国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制定了很多养老政策。2016年12月7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养老工作要依托民间组织、社会力量和企业共同参与。因此,打造养老服务体系的资金也要依靠全民参与。
第一,政府政策要做引导,政府资金导向逐步渗入到养老工作中。比如,中央财政、公建民营、福彩资金等拿出资金来支持养老项目。
第二,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2015年,民政部与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开发性金融支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政策性银行起导向性作用,要引导其他银行介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渠道建设中。
目前来看,当前金融机构介入养老产业难的原因有二:一是,养老服务业的回报率较低;二是,资产不明确,不符合银行贷款的相关要求。金融机构一直沿用过去的政策和规定,租赁或流转的土地很难进行抵押贷款。要解决资金问题,下一步金融创新和改革势在必行,养老是一个庞大的产业。不创新,不与时俱进,不顺势而为取势而谋,必将被新的能满足服务需求甚至跨行业的机构把专业的金融机构给淘汰出局。
第三,让民间组织社会力量企业参与社会事务,首先引导有公信度有诚信度的国企、央企等大型企业介入到养老服务体系发挥主力军引领作用。
第四,发动社会力量,形成良好的氛围,发动全民参与养老工作。
第五,通过公益基金、慈善基金,来解决一部分资金。未来随着养老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规范,它将成为我国庞大的经济链和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