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党建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基层党建对明确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夯实立德树人主阵地作用重大。随着思政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基层党建工作取得很大进步,但依然存在队伍素质有待提高、标准化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党建活动缺少特色等问题。要想提高马克思主义学院基层党建工作质量,须坚持高标准要求,加强体制机制和人才队伍一体化建设,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机制,深化服务功能。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层党建工作 创新研究
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座谈会时强调,办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1]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加强高校基层组织建设,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基层党组织必须成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坚强战斗堡垒。
随着马克思主义、党史党建和政治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壮大,学者开始加强研究基层党建这一领域。目前基层党建研究议题主要集中在农村、社区、国有企业、非公企业等社会组织方面,意在从理论框架、党建模式、工作实务等层面进行研究。现有基层党建的研究群体相对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党委和党校研究机构,目前学术研究水平高的高校和相关学者还不是主要研究力量,社会学、政治学和公共管理等多学科理论融入该研究领域较少。社会意识多元化给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尤其是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阵地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建工作如何在理论和机制建设方面取得突破值得深思。
一、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基层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使命,担负着全面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重任,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力量。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强调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进而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多次阐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并且进一步就高校党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高校党建工作。[2]进入发展新阶段,马克思主义学院基层党建一方面要继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输送高质量人力资源。另一方面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大力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党和国家提供人才战略支持。
(二)提高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重要抓手
高校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必须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离不开高校党的建设。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工作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高校基层组织,在政治引领、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理应成为高校坚实的思想战斗堡垒。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建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化高校宣传思想阵地和加强思想工作队伍建设、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不可或缺。提高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既是对当前世界格局“意识形态尖锐化”作出的决策部署,又是对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際关系的反思。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办好思政课,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建设必须搞好马克思主义学院基层党建。
(三)实现教育强国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
高校高质量发展须统筹高校各基层组织的力量,新时代新形势,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建工作关乎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关系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高,进一步影响高校的科学发展。习近平同志指出,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建成现代化高等教育强国。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建工作要以此为契机,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引领,发挥党建对教学、科研和专业建设的助推作用, 为实现教育强国的历史使命充分发挥好马克思主义学院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不足
总体上,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围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能够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完成时代赋予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工作,取得的成效明显。当前,对标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部分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基层党建工作还有一些薄弱环节,具体表现为:队伍素质有待提高、标准化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党建活动缺少特色等。
(一)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基层党建工作队伍的综合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院党建工作质量。
第一,当前,部分马克思主义学院基层党建工作队伍对新时代党的建设要求认识不足,不能从党的历史与现实及国际国内环境下把握党的建设总要求。在日常党建工作中,对时代脉络缺少主观能动性,对党的基本理论的学习深度、广度不足,影响马克思主义学院基层党建的工作质量。
第二,部分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基层党建工作队伍专业构成杂乱,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等相关学科背景,能力水平不高,将基层党建工作笼统看作支部开会、政治学习,无法将基层党建工作延伸于立德树人、教学科研、服务地方等方面。此外,对待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生党员采用笼统的教育教学,造成学生党员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先进模范作用不强。
(二)标准化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
现阶段部分马克思主义学院标准化的体制机制不完善体现在认识党建工作标准化不够清晰、构建的党建标准化体系不够完整和把握党建工作标准化的重点不够突出。
首先,部分马克思主义学院基层党建对于党建工作的本质认识不够清晰,简单地把党建工作标准等同于党建工作标准化,其实两者本质不同。党建工作标准化是搭建工作机制、建立标准体系、制定各项标准、实施标准及改进评价体系的一套完整流程。党建工作标准只是党建工作标准化的要素之一。[3]当前,部分马克思主义学院基层党建在内容上只制定了建设标准而没有具体的考核标准,缺乏系统性的标准体系,无法形成党建工作标准化的完整闭环,因此在实践中难以进行评价、反馈、改进等,导致现阶段基层党建工作空有建设而缺乏有效考核。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层党建工作 创新研究
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座谈会时强调,办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1]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加强高校基层组织建设,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基层党组织必须成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坚强战斗堡垒。
随着马克思主义、党史党建和政治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壮大,学者开始加强研究基层党建这一领域。目前基层党建研究议题主要集中在农村、社区、国有企业、非公企业等社会组织方面,意在从理论框架、党建模式、工作实务等层面进行研究。现有基层党建的研究群体相对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党委和党校研究机构,目前学术研究水平高的高校和相关学者还不是主要研究力量,社会学、政治学和公共管理等多学科理论融入该研究领域较少。社会意识多元化给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尤其是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阵地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建工作如何在理论和机制建设方面取得突破值得深思。
一、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基层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使命,担负着全面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重任,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力量。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强调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进而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多次阐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并且进一步就高校党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高校党建工作。[2]进入发展新阶段,马克思主义学院基层党建一方面要继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输送高质量人力资源。另一方面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大力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党和国家提供人才战略支持。
(二)提高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重要抓手
高校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必须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离不开高校党的建设。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工作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高校基层组织,在政治引领、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理应成为高校坚实的思想战斗堡垒。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建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化高校宣传思想阵地和加强思想工作队伍建设、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不可或缺。提高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既是对当前世界格局“意识形态尖锐化”作出的决策部署,又是对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際关系的反思。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办好思政课,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建设必须搞好马克思主义学院基层党建。
(三)实现教育强国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
高校高质量发展须统筹高校各基层组织的力量,新时代新形势,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建工作关乎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关系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高,进一步影响高校的科学发展。习近平同志指出,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建成现代化高等教育强国。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建工作要以此为契机,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引领,发挥党建对教学、科研和专业建设的助推作用, 为实现教育强国的历史使命充分发挥好马克思主义学院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不足
总体上,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围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能够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完成时代赋予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工作,取得的成效明显。当前,对标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部分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基层党建工作还有一些薄弱环节,具体表现为:队伍素质有待提高、标准化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党建活动缺少特色等。
(一)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基层党建工作队伍的综合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院党建工作质量。
第一,当前,部分马克思主义学院基层党建工作队伍对新时代党的建设要求认识不足,不能从党的历史与现实及国际国内环境下把握党的建设总要求。在日常党建工作中,对时代脉络缺少主观能动性,对党的基本理论的学习深度、广度不足,影响马克思主义学院基层党建的工作质量。
第二,部分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基层党建工作队伍专业构成杂乱,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等相关学科背景,能力水平不高,将基层党建工作笼统看作支部开会、政治学习,无法将基层党建工作延伸于立德树人、教学科研、服务地方等方面。此外,对待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生党员采用笼统的教育教学,造成学生党员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先进模范作用不强。
(二)标准化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
现阶段部分马克思主义学院标准化的体制机制不完善体现在认识党建工作标准化不够清晰、构建的党建标准化体系不够完整和把握党建工作标准化的重点不够突出。
首先,部分马克思主义学院基层党建对于党建工作的本质认识不够清晰,简单地把党建工作标准等同于党建工作标准化,其实两者本质不同。党建工作标准化是搭建工作机制、建立标准体系、制定各项标准、实施标准及改进评价体系的一套完整流程。党建工作标准只是党建工作标准化的要素之一。[3]当前,部分马克思主义学院基层党建在内容上只制定了建设标准而没有具体的考核标准,缺乏系统性的标准体系,无法形成党建工作标准化的完整闭环,因此在实践中难以进行评价、反馈、改进等,导致现阶段基层党建工作空有建设而缺乏有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