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综合素养评定的有效实施,是实现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本文从综合素养评定的内涵定义、实施意义、现状与问题出发,探究如何通过评定目标的确定、体系的构建、环境的营选、标准的规范、效能的强化等实施策略,来达到指导教学工作,提升学生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中学生;综合素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0)35-0082-02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literacy assessment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the realization of student quality education.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connotation definition, implementation significanc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comprehensive literacy assessment, and explores how to guide teaching work through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such as the determination of assessment objectiv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ystem, the sel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the standardization of standards, and the enhancement of efficiency,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student literacy.
【Keywords】Middle school students;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Strategy
受历史因素影响,我国教育一直把升学率放在了绝对的重要位置。在这一旧思想的影响下,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中学教育呈现出学生学习负担过重、身心健康缺乏全面性发展的状况,在个人能力创新和个性发展方面受到严重的束缚。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素质教育得以逐步实施,对学生实施综合素养评定,也需要对传统的评价方式进行相应的功能升级。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所使用的评价方式,局限于用笔在试卷上作答,形式单一、数据片面。
一、在教育改革背景下,中学生综合素养评定的内涵
首先,需要明白什么是综合素养评定?它是指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运用、人格品性、环境生存适应能力等素养的教育可行性以及现实水平进行客观科学的考核与评估。科学的综合素养评定机制比较复杂,也比较系统,能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综合素养各个方面的具体表现,是推进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有力保障。
综合素养评定,把学生个体成长以及未来发展的差异性作为考量因素,同时兼顾了学校、教师和学生这三大要素对于学习的要求,为其各自的特色个性发展保留了足够的空间。新课改大纲指出,促进综合素养评定体系的实施,适当减轻选拔与甄别在评定过程中的作用,加强对于学习进步、教育提高和教学改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评定体系的实施与完善,可以从教学活动、教师水平以及学生发展三个方面进行。在新的评定理念之中,教学活动和评定行为是同等重要的,评定为教学提供数据支撑、提高教师和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洞察力,并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指导,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教学目的。
二、在教育改革背景下,中学生综合素养评定的实施意义
传统评价方式只看考试成绩,忽略了学生成长的多元性和可发展性,阻碍了学生个性健康发展以及综合素养的提高,给课程改革的推进带来了巨大的阻力。有效的实施评定体系,对中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提升和学生潜能的合理开发,都给予了必要的关注。这对学生自信的建立、自我认知的突破以及发展需求的满足提供了充分的保障。新的综合素养评定是紧紧围绕学习本体——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各项综合素养内涵作为评价参数。综合素养评定的成功实施,可以有效提高中学生综合素养,实现其对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科学导向作用。
三、目前综合素养评定实施的现状及原因
受历史遗留因素影响,目前的综合素养评定,实施效果差强人意。很多地方还停留在新课程改革之前的选拔与甄别阶段,少了应有的激励与促进;还把考试成绩作为最主要的参考因素,忽略了智力的发展和情感的培养;注重量的叠加而忽略了质的升华。造成综合素养评定制度实施推进不太理想的原因有这几个方面:评定实施者对于评定理论吃得不透,方向不明朗、方法不成熟、机制不完善,缺乏良好的环境支持和专业的技术引领,从而导致综合素养评定在教学过程中呈现形式主义之势。能否有效地解决这些面临问题,对于学生综合评定的效果与质量,以及国家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有着直接的影响。
四、中学生综合素質评定实施策略
(一)确定评定目标
中学生综合素养评定,主要是针对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进行客观评测,为学生健康发展以及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提供政策制度上的保障。其评定目标,是促进学生学习可持续、全面地发展,需要相应地淡化选拔与甄别,强化促进与激励,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对于学生的发展状况和过程予以高度的关注,从而达到提高综合素养和教学质量的双重目标。
从现代心理以及教育理论来看:中学生智能呈多元化状态;学生个体和所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可以从中获得知识信息和能力;对于世界事物的认知,我们需要从不同角度不同深度着眼去观察。把这些理论落实到中学生综合素养评定中去,就是要关注学生在不同领域的不同表现,帮助他们把所拥有的优秀素养在不同领域内得到更好的发展与应用;评定机制与教学过程完美融合,能帮助学生完善知识构建,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相互的多元评定。总之,要把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以如何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作为最终评定目标。 (二)构建评定体系
针对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发展需求,在构建评定体系完善评定机制的时候,教育质量观、教育价值观、教育评定观以及教育素质观等观念应充分融合到评定体系中来,以促进学生更健康、更加全面地发展。构建评定体系的时候,对于不同层次群众团体的意见和建议,要充分听取和适当采纳。评定体系的构建中,需要强化其完整性和合理性。学校应组建专业的实施团队,通过反复多次的讨论与沟通,对评定内容进行增删与修改,达成意见一致,形成从总目标到子目标再到具体目标的阶梯递进式结构,完美结合智力和非智力两个方面的素养评定,并在时间和空间上形成动态与静态、结果与过程的多维度评定体系。
(三)营造评定环境
历史上任何一次改革的实施,都需要营造相应的环境。就像古代商鞅变法先要立木为信一样,学生综合素养评定这一教学改革,也需要相应的实施环境。综合素养评定,是一新鲜事物,得加大力度进行评定理念宣传,让整体教师、学生以及整个社会对新型素养教育改革下的人才观念、质量观念以及教育观念有所认识并接受。逐步完善素养评定的诚信制度、公示制度、申诉制度和监督制度,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的宣传,让中学生综合素养评定被社会各界所认知和认可,使其被新课程改革下的招生考核以及学校教学质量考核纳为基础标准。
(四)规范评定标准
应利用当前发达的信息大数据技术,通过各种渠道广泛而规范的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加工与利用。并在日常教学生活中进行反复实践,证实数据的有效性和长远性,以这些有效数据逐步完善综合素养的评定技术,逐步规范综合素养评定标准。所有将参与评定的相关人员,都要在相应的评定方法和评定内容等方面进行专业的培训。
(五)强化评定效能
中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在各地学校开展以后,主管教育部门会根据教学需求做出一些政策性的规定,在教学活动进行中对一些相应活动、学科课程进行形成性评定。同时,教师还会对学生的单元测试、期中、期末成绩进行综合性评定,通过科学有效的综合评定,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态度,督促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结语
在新的课程改革环境下,对中学生综合素养进行科学评定,是教学事业的需求,是时代发展的需求。评定能否顺利实施,对课程改革、素质教育、学生的未来发展,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综合素养评定实施过程中,我们需要改变以往评测制度的局限性,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科学评定的有效实施,促进综合素养教育顺利开展。
注:本文为平凉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实施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2020】PLG269)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李国丽.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策略研究[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6(07).
[2]邢小娟.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
(责编 侯 芳)
【关键词】中学生;综合素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0)35-0082-02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literacy assessment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the realization of student quality education.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connotation definition, implementation significanc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comprehensive literacy assessment, and explores how to guide teaching work through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such as the determination of assessment objectiv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ystem, the sel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the standardization of standards, and the enhancement of efficiency,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student literacy.
【Keywords】Middle school students;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Strategy
受历史因素影响,我国教育一直把升学率放在了绝对的重要位置。在这一旧思想的影响下,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中学教育呈现出学生学习负担过重、身心健康缺乏全面性发展的状况,在个人能力创新和个性发展方面受到严重的束缚。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素质教育得以逐步实施,对学生实施综合素养评定,也需要对传统的评价方式进行相应的功能升级。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所使用的评价方式,局限于用笔在试卷上作答,形式单一、数据片面。
一、在教育改革背景下,中学生综合素养评定的内涵
首先,需要明白什么是综合素养评定?它是指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运用、人格品性、环境生存适应能力等素养的教育可行性以及现实水平进行客观科学的考核与评估。科学的综合素养评定机制比较复杂,也比较系统,能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综合素养各个方面的具体表现,是推进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有力保障。
综合素养评定,把学生个体成长以及未来发展的差异性作为考量因素,同时兼顾了学校、教师和学生这三大要素对于学习的要求,为其各自的特色个性发展保留了足够的空间。新课改大纲指出,促进综合素养评定体系的实施,适当减轻选拔与甄别在评定过程中的作用,加强对于学习进步、教育提高和教学改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评定体系的实施与完善,可以从教学活动、教师水平以及学生发展三个方面进行。在新的评定理念之中,教学活动和评定行为是同等重要的,评定为教学提供数据支撑、提高教师和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洞察力,并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指导,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教学目的。
二、在教育改革背景下,中学生综合素养评定的实施意义
传统评价方式只看考试成绩,忽略了学生成长的多元性和可发展性,阻碍了学生个性健康发展以及综合素养的提高,给课程改革的推进带来了巨大的阻力。有效的实施评定体系,对中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提升和学生潜能的合理开发,都给予了必要的关注。这对学生自信的建立、自我认知的突破以及发展需求的满足提供了充分的保障。新的综合素养评定是紧紧围绕学习本体——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各项综合素养内涵作为评价参数。综合素养评定的成功实施,可以有效提高中学生综合素养,实现其对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科学导向作用。
三、目前综合素养评定实施的现状及原因
受历史遗留因素影响,目前的综合素养评定,实施效果差强人意。很多地方还停留在新课程改革之前的选拔与甄别阶段,少了应有的激励与促进;还把考试成绩作为最主要的参考因素,忽略了智力的发展和情感的培养;注重量的叠加而忽略了质的升华。造成综合素养评定制度实施推进不太理想的原因有这几个方面:评定实施者对于评定理论吃得不透,方向不明朗、方法不成熟、机制不完善,缺乏良好的环境支持和专业的技术引领,从而导致综合素养评定在教学过程中呈现形式主义之势。能否有效地解决这些面临问题,对于学生综合评定的效果与质量,以及国家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有着直接的影响。
四、中学生综合素質评定实施策略
(一)确定评定目标
中学生综合素养评定,主要是针对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进行客观评测,为学生健康发展以及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提供政策制度上的保障。其评定目标,是促进学生学习可持续、全面地发展,需要相应地淡化选拔与甄别,强化促进与激励,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对于学生的发展状况和过程予以高度的关注,从而达到提高综合素养和教学质量的双重目标。
从现代心理以及教育理论来看:中学生智能呈多元化状态;学生个体和所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可以从中获得知识信息和能力;对于世界事物的认知,我们需要从不同角度不同深度着眼去观察。把这些理论落实到中学生综合素养评定中去,就是要关注学生在不同领域的不同表现,帮助他们把所拥有的优秀素养在不同领域内得到更好的发展与应用;评定机制与教学过程完美融合,能帮助学生完善知识构建,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相互的多元评定。总之,要把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以如何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作为最终评定目标。 (二)构建评定体系
针对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发展需求,在构建评定体系完善评定机制的时候,教育质量观、教育价值观、教育评定观以及教育素质观等观念应充分融合到评定体系中来,以促进学生更健康、更加全面地发展。构建评定体系的时候,对于不同层次群众团体的意见和建议,要充分听取和适当采纳。评定体系的构建中,需要强化其完整性和合理性。学校应组建专业的实施团队,通过反复多次的讨论与沟通,对评定内容进行增删与修改,达成意见一致,形成从总目标到子目标再到具体目标的阶梯递进式结构,完美结合智力和非智力两个方面的素养评定,并在时间和空间上形成动态与静态、结果与过程的多维度评定体系。
(三)营造评定环境
历史上任何一次改革的实施,都需要营造相应的环境。就像古代商鞅变法先要立木为信一样,学生综合素养评定这一教学改革,也需要相应的实施环境。综合素养评定,是一新鲜事物,得加大力度进行评定理念宣传,让整体教师、学生以及整个社会对新型素养教育改革下的人才观念、质量观念以及教育观念有所认识并接受。逐步完善素养评定的诚信制度、公示制度、申诉制度和监督制度,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的宣传,让中学生综合素养评定被社会各界所认知和认可,使其被新课程改革下的招生考核以及学校教学质量考核纳为基础标准。
(四)规范评定标准
应利用当前发达的信息大数据技术,通过各种渠道广泛而规范的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加工与利用。并在日常教学生活中进行反复实践,证实数据的有效性和长远性,以这些有效数据逐步完善综合素养的评定技术,逐步规范综合素养评定标准。所有将参与评定的相关人员,都要在相应的评定方法和评定内容等方面进行专业的培训。
(五)强化评定效能
中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在各地学校开展以后,主管教育部门会根据教学需求做出一些政策性的规定,在教学活动进行中对一些相应活动、学科课程进行形成性评定。同时,教师还会对学生的单元测试、期中、期末成绩进行综合性评定,通过科学有效的综合评定,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态度,督促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结语
在新的课程改革环境下,对中学生综合素养进行科学评定,是教学事业的需求,是时代发展的需求。评定能否顺利实施,对课程改革、素质教育、学生的未来发展,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综合素养评定实施过程中,我们需要改变以往评测制度的局限性,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科学评定的有效实施,促进综合素养教育顺利开展。
注:本文为平凉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实施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2020】PLG269)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李国丽.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策略研究[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6(07).
[2]邢小娟.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
(责编 侯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