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通过实验使学生在操作中的动眼动手和动脑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既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又得到必要的基本技能的训练,总之,通过实验,培养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一、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激发学生的生物兴趣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开学生的手、脚,不要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让学生去模仿,教师要相信学生都能成功的完成实验,允许学生实验失败,鼓励他们从失败中找原因,直至实验成功,要让学生从实验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但在放手实验时,首先要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实验、去探究,把知识从实验中体会出来,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这样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积极性。
二、掌握步骤,规范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前先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再指导学生在预习中抓住每一步的关键,并在每个实验步骤中规范操作,这样才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如在学习使用显微镜时,如果用左眼观察,要注意纠正学生用右眼观察或闭着右眼的习惯;转动转换器时,应及时纠正学生转换物镜的错误操作。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对好光,观察到标本在视野中的图像。
同时,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是达到实验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但学生在实验中往往重视操作,忽视观察、分析。例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观察前教师应强调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内壁上,不易辨认,有些细胞核也不太清楚,要调好光圈,光线强弱要适当。再如,在觀察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的形态、结构时,首先向学生强调两种植物的显著区别,一是叶脉的结构:平行脉与网状脉;二是茎的结构:有无形成层;三是种子胚的结构:一片子叶与两片子叶。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 观察,就能达到观察的目的。
三、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验过程,而提出一个问题则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要害。”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而且也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一种动力,它孕育着希望的光芒、美好的情景,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希望他们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去发现问题。例如,在研究“消化”的实验里所提出的假设: “细胞膜只能透过小分子物质,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必须先变成小分子物质才能透过细胞膜。”这个假设的理论根据是:(1)人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生活的细胞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3)营养物质是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里的;(4)人和动物的营养物质来源于食物;(5)食物营养成分中有大分子物质。通过生物实验使学生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经过反复训练,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在实验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在实验前教师首先对实验的关键步骤深入挖掘,提出问题,这些问题是教材上没有现成答案的,必须通过亲自实验观察、动脑才能得出结论,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有目的去思考,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和认真思维的能力,例如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提出这样几个问题:①此实验为什么要用紫色的洋葱?②实验中30%蔗糖溶液改成10%或50%的浓度实验结果会怎样?③质壁分离的条件是什么?在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现象中,可提出这样问题?1.为什么要选用刚培养出来的新鲜根尖?2.为什么要设计去浮色这一步骤,并选用蒸馏水冲洗?3.为什么要设计对比实验?如用自来水代替蒸馏水,会出现什么现象?这样教师在实验前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学生将观察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
五.合理安排和组织实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避免了死记硬背。例如: 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时,学生先分别观察四个部分的外形及细胞特点,教师将课文讲授穿插于其中。当学生将实践上升到理论后,教师再次要求进一步观察,以发现四部分之间的动态联系: 生长点既受根冠保护,又为伸长区和根冠源源不断地提供新细胞; 伸长区的下部逐渐混同于生长点,其上部则趋向于根毛区。例如:学习“蝗虫”一节前,我布置给学生一个兴趣小实验,回家捉两只蝗虫,并将甲蝗虫的头部浸入水中,而将乙蝗虫的腹部浸入水中,请仔细观察哪只蝗虫先死,并思考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很快就对知识理解和掌握了,而且也记得牢,印象深刻。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如果能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实验,把“外在”的信息,即生物课题以新奇的方式揭示在学生面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引人入胜,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会产生良好的效果。更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学知识、用知识。为生物学的研究、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激发学生的生物兴趣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开学生的手、脚,不要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让学生去模仿,教师要相信学生都能成功的完成实验,允许学生实验失败,鼓励他们从失败中找原因,直至实验成功,要让学生从实验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但在放手实验时,首先要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实验、去探究,把知识从实验中体会出来,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这样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积极性。
二、掌握步骤,规范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前先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再指导学生在预习中抓住每一步的关键,并在每个实验步骤中规范操作,这样才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如在学习使用显微镜时,如果用左眼观察,要注意纠正学生用右眼观察或闭着右眼的习惯;转动转换器时,应及时纠正学生转换物镜的错误操作。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对好光,观察到标本在视野中的图像。
同时,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是达到实验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但学生在实验中往往重视操作,忽视观察、分析。例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观察前教师应强调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内壁上,不易辨认,有些细胞核也不太清楚,要调好光圈,光线强弱要适当。再如,在觀察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的形态、结构时,首先向学生强调两种植物的显著区别,一是叶脉的结构:平行脉与网状脉;二是茎的结构:有无形成层;三是种子胚的结构:一片子叶与两片子叶。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 观察,就能达到观察的目的。
三、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验过程,而提出一个问题则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要害。”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而且也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一种动力,它孕育着希望的光芒、美好的情景,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希望他们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去发现问题。例如,在研究“消化”的实验里所提出的假设: “细胞膜只能透过小分子物质,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必须先变成小分子物质才能透过细胞膜。”这个假设的理论根据是:(1)人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生活的细胞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3)营养物质是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里的;(4)人和动物的营养物质来源于食物;(5)食物营养成分中有大分子物质。通过生物实验使学生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经过反复训练,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在实验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在实验前教师首先对实验的关键步骤深入挖掘,提出问题,这些问题是教材上没有现成答案的,必须通过亲自实验观察、动脑才能得出结论,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有目的去思考,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和认真思维的能力,例如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提出这样几个问题:①此实验为什么要用紫色的洋葱?②实验中30%蔗糖溶液改成10%或50%的浓度实验结果会怎样?③质壁分离的条件是什么?在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现象中,可提出这样问题?1.为什么要选用刚培养出来的新鲜根尖?2.为什么要设计去浮色这一步骤,并选用蒸馏水冲洗?3.为什么要设计对比实验?如用自来水代替蒸馏水,会出现什么现象?这样教师在实验前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学生将观察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
五.合理安排和组织实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避免了死记硬背。例如: 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时,学生先分别观察四个部分的外形及细胞特点,教师将课文讲授穿插于其中。当学生将实践上升到理论后,教师再次要求进一步观察,以发现四部分之间的动态联系: 生长点既受根冠保护,又为伸长区和根冠源源不断地提供新细胞; 伸长区的下部逐渐混同于生长点,其上部则趋向于根毛区。例如:学习“蝗虫”一节前,我布置给学生一个兴趣小实验,回家捉两只蝗虫,并将甲蝗虫的头部浸入水中,而将乙蝗虫的腹部浸入水中,请仔细观察哪只蝗虫先死,并思考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很快就对知识理解和掌握了,而且也记得牢,印象深刻。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如果能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实验,把“外在”的信息,即生物课题以新奇的方式揭示在学生面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引人入胜,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会产生良好的效果。更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学知识、用知识。为生物学的研究、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