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荐读人
池沙洲
《浙江教育报·教师周刊》编辑
《天鹅王子》是一篇讨论“现实与幻梦”的随笔。作者带着孩子,在偶然的场合看到一位俄罗斯男芭蕾舞演员,然后“傻掉了”。这时,有了“年纪”的作者突然发现自己的内心有“幻梦”……
陈丹燕的文字简洁清丽,内容却非常实沉,而精神境界又昂扬向上。有人说她是“都市作家”“小资教母”“上海的代言人”,这大多是基于她的“上海三部曲”《上海的风花雪月》《上海的金枝玉叶》《上海的红颜遗事》作出的评价。其实陈丹燕早年写过大量女中学生题材的作品,比如《女中学生三部曲》,适合中学生阅读和借鉴。
俄罗斯芭蕾舞团来演《天鹅湖》,我带着太阳去看。为了打电话,芭蕾舞团的翻译领我们去了后台。
走到灯光暗暗的大幕边上,突然看到一个高大的,金发的,穿着一身白色紧身衣的青年。他脸上上着重重的妆,挺拔地站着。他的金发,那古典的长发在远方的灯光里泛着金光。
那就是救起了白天鹅的王子啊。我领悟过来。
我的心突然哗地一飞,就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了。那是一个舞台上才能看到的王子啊,王子穿着白色的戏装,上面有许多细小的金箔,走得近了,才看到它们旧旧地翘起在衣服上,一看就知道那不是真的衣服。王子的鞋子上有薄薄的灰尘,是在舞台上穿旧了的软底鞋。
正因为他穿着这样的衣服,他不能在生活中出现,他才是王子,他站在那里,像一个偶尔落到地上的天使一样,下一分钟,他就要飞回到他的天上去了。在我心里,查尔斯不算什么王子,芭蕾舞台上的,才是真正的王子。
我不知道,在我这年纪,怎么还可以为了王子而傻掉。
可是我傻掉了。
我紧紧拉住太阳的小手,对她说:“你看你看,这是王子啊。他多好看啊。”
太阳仰着头看他。
我们远远地看了他一会,感谢天,他一直没有注意到我们在看他,要是他向我们看一眼,我就不能再看他了。
后来,我们潦草地打了电话,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舞剧开始了,我们在舞台上又看到了王子。他跳得多么好,多么温柔,多么优美,离得遥远了以后,他衣服上的金箔闪着精致华贵的光芒。
太阳的眼睛都亮了,这小女孩,仰着她小小的黑发覆盖的头,看着在音乐里起舞的王子。也许在她的心里也有一个幻影冉冉地升起来,我心里有着的,是对她的祝福。
祝福她和她心里永远不能实现的幻梦安然无恙。
【阅读思考】
在这篇散文中,出现了两个看上去飘飘忽忽的字眼:“幻梦”。作者多处采用对比手法,将现实与幻梦进行对比:“后台”“大幕边上”——现实,“舞台上”——幻梦;查尔斯王子——现实,芭蕾舞台上的王子——幻梦;“才看到它们(金箔)旧旧地翘起在衣服上”——现实,“他衣服上的金箔闪着精致华贵的光芒”——幻梦。
那么,“幻梦”是什么呢?作者没有明说,或者是不想用文字将它框死,或者是尊重每一位读者的想法。请你写出自己对“幻梦”的理解和定义,有可能的话,试着找出自己心头的一个幻梦。
【海盐元济高级中学学生小组讨论】
王 琦
“幻”代表虚幻,无法实现;“梦”有梦想之意,是美好的希冀。幻梦存于人们心中,多萌芽于儿时,或带有童话色彩,或是英雄主义。它纯洁美好,没有物质色彩,没有名利熏染。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不断在世俗中洗练,有的幻梦破灭,有的遗失。但我相信,更多的人会守护好他们的幻梦,将之封存在内心深处。
我的幻梦是做一名心理犯罪研究者,以自我的强大将罪犯一一绳之以法,将自己毕生的力量用在对的地方,无怨无悔。
徐雪纯
幻梦即迷幻之梦,是不真实的。幻梦就像是三维空间中的时间,看不到,摸不着,但它确实和呼吸一样,存在于我们的身体里。
作者所说的幻梦,应该更多指童心,即本心,这是人心底的甜美,就像“人之初,性本善”一样,保持本心和善心,就算社会上总有污浊。
胡心悦
作者因王子傻掉,是因为她怀抱着幻梦,当然也清楚着现实。幻梦是那个高大、金发、着妆厚重、救起天鹅的王子,现实是远在英国秃顶的查尔斯和一个普通的俄罗斯芭蕾舞者。作者在傻掉的瞬间,是幻梦独特的拥有者,是一个被时光机带回青春岁月的母亲。
幻梦是一种生活的希望,幻梦是给黑白生活上色的魔术,它能调出任何一种美妙的色彩,让每一个人的生活都色彩斑斓并且独一无二。拥有幻梦的人不会为它能否实现而忧虑,也从未希冀它会成真,他们只是拥有了一份窝在心灵一隅的安宁的幸福。
葛诗佳
幻梦是人们心中的一个幻影,它是完美的,高于现实、无法真正实现的。这是个纯精神的存在,能够给人以愉悦和动力。孩子们的锡兵、少女心中的白马王子、少年梦中的盖世英雄,都属于幻梦。
在与现实相濡以沫多年后,可能已与幻梦相忘于江湖。习惯了过于接近的现实,习惯了“旧旧地翘起”的金箔、“积了灰尘”的舞鞋,甚至会认为自己偶然想起的年少憧憬幼稚无比。但这不是幻梦的结局,幻梦永远超脱其上,闪烁着柔和而坚定的光芒。或许只是远远看一眼,我们会突然感受到幻梦重临,破损、缺憾统统隐藏,只有最初的完美幻想,一如文中“我”的邂逅。
黄 枫
幻梦世界是我们自己构建的,如同美丽的水晶球,越是与现实接壤,越是支离破碎。尽管如此,到18岁成人礼,至耄耋之年,我仍然希望有幻梦,并且保持着水晶中那一星微光。
因为幻梦是人心中最不加掩饰的表达,是人的灵魂最本质的流露,不需要考虑实际生活的种种约束,不羁绊于生活的种种枷锁。正因为幻梦是那么的天马行空,完美到所有的幸运都会发生,它才能最大限度地负起人们实现梦想所承载的压力,激起人们内心的灼灼热情。每一个身心疲惫的行者都可以在自己的幻梦中汲取力量,然后重新整装待发。 荐读人说
从同学们对“幻梦”一词的解释来看,我觉得大家都有很好的文字感觉,语言很有文采。但有的时候,中学生可能由于阅读积累或阅历不够,难以精确地对作品文本进行分析。
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幻梦是“永远不能实现”的,就在它与人生理想之间划了一条分界线。王琦同学说自己的幻梦是从事犯罪心理研究,经过努力,这一职业规划完全有实现的可能,所以这不是陈丹燕要说的“幻梦”。
徐雪纯同学认为,幻梦是我们要坚持的童心、本心、善心,是“心底的甜美”,是用来抵抗“社会的污浊”的。但问题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流露童心,会同情弱者,也会做好人好事,这样的“幻梦”不是太容易实现了吗?
胡心悦同学用上了比喻:“幻梦是给黑白生活上色的魔术。”这比单纯地下定义有想象力。“上色的魔术”生动地诠释了幻梦的特点。这让我想起了1998年的一部电影《欢乐谷》,讲的是生活在黑白电视剧里的一群人,最后让一切变成了彩色。
葛诗佳同学不仅指出了幻梦不能实现的原因——它是完美的、高于现实的,还举出了“孩子们的锡兵、少女心中的白马王子、少年梦中的盖世英雄”等例子,甚至给出了明确的定义——能够给人以愉悦和动力的纯精神的存在。
幻梦的完美性和超现实性在黄枫同学这里得到了更细致的描述——“是那么的天马行空,完美到所有的幸运都会发生”,“不羁绊于生活的种种枷锁”;幻梦的内涵也被提升为“人心中最不加掩饰的表达”“人的灵魂最本质的流露”。
我个人对“幻梦”的理解与后三位同学比较接近,但更为具体。
首先,我觉得“幻影”和“幻梦”有所不同,“影”是指一个形象,“梦”则是有情节的。文章的标题是“天鹅王子”,“在音乐里起舞的王子”是作为母亲的作者心中存在多年却被遗忘的,也是在女儿心里冉冉升起的一个幻影。至于母女俩的“幻梦”是什么,文章没有交代。
如果一定要给出板上钉钉的解释,我认为“幻影”是指“文学意象”,“幻梦”则是一个叙事,但不是文学叙事本身,而是读者(观众)的“再创造”,即读者(观众)在欣赏小说、电影、戏剧过程中,想象自身与文学叙事发生的联系,或者说对角色产生的心理投射。举个例子,如果说“孙悟空”是所有中国男孩心中的“幻影”,那么“像孙悟空一样能七十二变”就是“幻梦”了,它当然是不能实现的,但它却安然地存在于男孩们的心中。
古今中外经典的、优秀的、成功的作品,几乎都能让读者或观众产生“幻梦”。而优秀的文学受众,一定具有编织“幻梦”的能力——基本的文学欣赏能力。要知道,在某种场合“傻掉”也要有能力的。作者希望女儿太阳从小培养出欣赏世界级作品的能力,并受益终生。
好了,我也祝大家心中的幻梦依然完美,安然无恙。
池沙洲
《浙江教育报·教师周刊》编辑
《天鹅王子》是一篇讨论“现实与幻梦”的随笔。作者带着孩子,在偶然的场合看到一位俄罗斯男芭蕾舞演员,然后“傻掉了”。这时,有了“年纪”的作者突然发现自己的内心有“幻梦”……
陈丹燕的文字简洁清丽,内容却非常实沉,而精神境界又昂扬向上。有人说她是“都市作家”“小资教母”“上海的代言人”,这大多是基于她的“上海三部曲”《上海的风花雪月》《上海的金枝玉叶》《上海的红颜遗事》作出的评价。其实陈丹燕早年写过大量女中学生题材的作品,比如《女中学生三部曲》,适合中学生阅读和借鉴。
俄罗斯芭蕾舞团来演《天鹅湖》,我带着太阳去看。为了打电话,芭蕾舞团的翻译领我们去了后台。
走到灯光暗暗的大幕边上,突然看到一个高大的,金发的,穿着一身白色紧身衣的青年。他脸上上着重重的妆,挺拔地站着。他的金发,那古典的长发在远方的灯光里泛着金光。
那就是救起了白天鹅的王子啊。我领悟过来。
我的心突然哗地一飞,就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了。那是一个舞台上才能看到的王子啊,王子穿着白色的戏装,上面有许多细小的金箔,走得近了,才看到它们旧旧地翘起在衣服上,一看就知道那不是真的衣服。王子的鞋子上有薄薄的灰尘,是在舞台上穿旧了的软底鞋。
正因为他穿着这样的衣服,他不能在生活中出现,他才是王子,他站在那里,像一个偶尔落到地上的天使一样,下一分钟,他就要飞回到他的天上去了。在我心里,查尔斯不算什么王子,芭蕾舞台上的,才是真正的王子。
我不知道,在我这年纪,怎么还可以为了王子而傻掉。
可是我傻掉了。
我紧紧拉住太阳的小手,对她说:“你看你看,这是王子啊。他多好看啊。”
太阳仰着头看他。
我们远远地看了他一会,感谢天,他一直没有注意到我们在看他,要是他向我们看一眼,我就不能再看他了。
后来,我们潦草地打了电话,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舞剧开始了,我们在舞台上又看到了王子。他跳得多么好,多么温柔,多么优美,离得遥远了以后,他衣服上的金箔闪着精致华贵的光芒。
太阳的眼睛都亮了,这小女孩,仰着她小小的黑发覆盖的头,看着在音乐里起舞的王子。也许在她的心里也有一个幻影冉冉地升起来,我心里有着的,是对她的祝福。
祝福她和她心里永远不能实现的幻梦安然无恙。
【阅读思考】
在这篇散文中,出现了两个看上去飘飘忽忽的字眼:“幻梦”。作者多处采用对比手法,将现实与幻梦进行对比:“后台”“大幕边上”——现实,“舞台上”——幻梦;查尔斯王子——现实,芭蕾舞台上的王子——幻梦;“才看到它们(金箔)旧旧地翘起在衣服上”——现实,“他衣服上的金箔闪着精致华贵的光芒”——幻梦。
那么,“幻梦”是什么呢?作者没有明说,或者是不想用文字将它框死,或者是尊重每一位读者的想法。请你写出自己对“幻梦”的理解和定义,有可能的话,试着找出自己心头的一个幻梦。
【海盐元济高级中学学生小组讨论】
王 琦
“幻”代表虚幻,无法实现;“梦”有梦想之意,是美好的希冀。幻梦存于人们心中,多萌芽于儿时,或带有童话色彩,或是英雄主义。它纯洁美好,没有物质色彩,没有名利熏染。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不断在世俗中洗练,有的幻梦破灭,有的遗失。但我相信,更多的人会守护好他们的幻梦,将之封存在内心深处。
我的幻梦是做一名心理犯罪研究者,以自我的强大将罪犯一一绳之以法,将自己毕生的力量用在对的地方,无怨无悔。
徐雪纯
幻梦即迷幻之梦,是不真实的。幻梦就像是三维空间中的时间,看不到,摸不着,但它确实和呼吸一样,存在于我们的身体里。
作者所说的幻梦,应该更多指童心,即本心,这是人心底的甜美,就像“人之初,性本善”一样,保持本心和善心,就算社会上总有污浊。
胡心悦
作者因王子傻掉,是因为她怀抱着幻梦,当然也清楚着现实。幻梦是那个高大、金发、着妆厚重、救起天鹅的王子,现实是远在英国秃顶的查尔斯和一个普通的俄罗斯芭蕾舞者。作者在傻掉的瞬间,是幻梦独特的拥有者,是一个被时光机带回青春岁月的母亲。
幻梦是一种生活的希望,幻梦是给黑白生活上色的魔术,它能调出任何一种美妙的色彩,让每一个人的生活都色彩斑斓并且独一无二。拥有幻梦的人不会为它能否实现而忧虑,也从未希冀它会成真,他们只是拥有了一份窝在心灵一隅的安宁的幸福。
葛诗佳
幻梦是人们心中的一个幻影,它是完美的,高于现实、无法真正实现的。这是个纯精神的存在,能够给人以愉悦和动力。孩子们的锡兵、少女心中的白马王子、少年梦中的盖世英雄,都属于幻梦。
在与现实相濡以沫多年后,可能已与幻梦相忘于江湖。习惯了过于接近的现实,习惯了“旧旧地翘起”的金箔、“积了灰尘”的舞鞋,甚至会认为自己偶然想起的年少憧憬幼稚无比。但这不是幻梦的结局,幻梦永远超脱其上,闪烁着柔和而坚定的光芒。或许只是远远看一眼,我们会突然感受到幻梦重临,破损、缺憾统统隐藏,只有最初的完美幻想,一如文中“我”的邂逅。
黄 枫
幻梦世界是我们自己构建的,如同美丽的水晶球,越是与现实接壤,越是支离破碎。尽管如此,到18岁成人礼,至耄耋之年,我仍然希望有幻梦,并且保持着水晶中那一星微光。
因为幻梦是人心中最不加掩饰的表达,是人的灵魂最本质的流露,不需要考虑实际生活的种种约束,不羁绊于生活的种种枷锁。正因为幻梦是那么的天马行空,完美到所有的幸运都会发生,它才能最大限度地负起人们实现梦想所承载的压力,激起人们内心的灼灼热情。每一个身心疲惫的行者都可以在自己的幻梦中汲取力量,然后重新整装待发。 荐读人说
从同学们对“幻梦”一词的解释来看,我觉得大家都有很好的文字感觉,语言很有文采。但有的时候,中学生可能由于阅读积累或阅历不够,难以精确地对作品文本进行分析。
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幻梦是“永远不能实现”的,就在它与人生理想之间划了一条分界线。王琦同学说自己的幻梦是从事犯罪心理研究,经过努力,这一职业规划完全有实现的可能,所以这不是陈丹燕要说的“幻梦”。
徐雪纯同学认为,幻梦是我们要坚持的童心、本心、善心,是“心底的甜美”,是用来抵抗“社会的污浊”的。但问题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流露童心,会同情弱者,也会做好人好事,这样的“幻梦”不是太容易实现了吗?
胡心悦同学用上了比喻:“幻梦是给黑白生活上色的魔术。”这比单纯地下定义有想象力。“上色的魔术”生动地诠释了幻梦的特点。这让我想起了1998年的一部电影《欢乐谷》,讲的是生活在黑白电视剧里的一群人,最后让一切变成了彩色。
葛诗佳同学不仅指出了幻梦不能实现的原因——它是完美的、高于现实的,还举出了“孩子们的锡兵、少女心中的白马王子、少年梦中的盖世英雄”等例子,甚至给出了明确的定义——能够给人以愉悦和动力的纯精神的存在。
幻梦的完美性和超现实性在黄枫同学这里得到了更细致的描述——“是那么的天马行空,完美到所有的幸运都会发生”,“不羁绊于生活的种种枷锁”;幻梦的内涵也被提升为“人心中最不加掩饰的表达”“人的灵魂最本质的流露”。
我个人对“幻梦”的理解与后三位同学比较接近,但更为具体。
首先,我觉得“幻影”和“幻梦”有所不同,“影”是指一个形象,“梦”则是有情节的。文章的标题是“天鹅王子”,“在音乐里起舞的王子”是作为母亲的作者心中存在多年却被遗忘的,也是在女儿心里冉冉升起的一个幻影。至于母女俩的“幻梦”是什么,文章没有交代。
如果一定要给出板上钉钉的解释,我认为“幻影”是指“文学意象”,“幻梦”则是一个叙事,但不是文学叙事本身,而是读者(观众)的“再创造”,即读者(观众)在欣赏小说、电影、戏剧过程中,想象自身与文学叙事发生的联系,或者说对角色产生的心理投射。举个例子,如果说“孙悟空”是所有中国男孩心中的“幻影”,那么“像孙悟空一样能七十二变”就是“幻梦”了,它当然是不能实现的,但它却安然地存在于男孩们的心中。
古今中外经典的、优秀的、成功的作品,几乎都能让读者或观众产生“幻梦”。而优秀的文学受众,一定具有编织“幻梦”的能力——基本的文学欣赏能力。要知道,在某种场合“傻掉”也要有能力的。作者希望女儿太阳从小培养出欣赏世界级作品的能力,并受益终生。
好了,我也祝大家心中的幻梦依然完美,安然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