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论概略》与东洋史学的文明论思维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lic03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以文明的视角为历史认知与书写提供了一种框架模式,通过对文明内涵的解读拓展了历史观照及实践的范畴,在历史研究“人民性”的讨论中呼唤不一样的历史书写主体。在批评其自我消解的概念体系、自相矛盾的解读标的、自圆其说的讨论逻辑和自言自语的话语方式同时,还应看到其对日本东洋史学“文明论”在方式方法及内容上的影响。明治时期日本的考据史学与文明史学在“东洋”这一地域研究处汇流,是政治决定学术走向的注脚,决定了日本东洋史学的根本属性。
其他文献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进程中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奇迹”,在线性时间层面上具有重叠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现代化道路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三
西方生命伦理学领域中的人格标准建构存在困难,李瑞全提出从孟子与荀子伦理思想建构儒家式人格标准的初步构想,本文从个体内在特性与外在关系属性两个层面对这一构想做进一步
统一环境标准是城市群绿色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城市群环境治理一体化的必要手段,是城市群区域环境法治的重要内容。中国城市群环境标准不统一主要体现在环境标准项目的设置、环境标准限值、违规排放污染物的处罚标准、排污税费征收标准、以及环境监测技术和方法等方面的差异和冲突。由于城市群发展阶段不同,城市群区域内发展不平衡,以及生态环境状况、现有环境标准存在差距,因此需要依据科学性、引领性、适用性、可行性和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制定区域环境标准统一的行动计划,合理选择环境标准统一的方式,通过中央政府的权威推动和省级政府的协同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开展环境治理的基本方略,是新时代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立足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彰显了深刻的历史性、思辨性、系统性、人民性以及世界性的理论特质。这些特质充分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于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准确把握,以及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谋划社会主义事业的整体发展、满足人民群众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和促进国际环境公平正义的现实关怀,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正确理解生态生产力,需要从三个维度进行.一是就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言,人与自然并不是单纯的“征服与驾驭”的关系,因而必须要消解以往“主—客”单向度否定关系,构建“主
[摘 要]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新发展理念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精神和价值追求,切合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需要,在理解中国社会改革的必要性与全面性、明确物质生产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意义、彰显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中的主体地位三个方面,展现出新时期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全新思想内涵。  [关键词]新发展理念;历史唯物主义;继承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
南宋山水诗人荟萃东南乃南宋山水诗学地域性首要特征。江浙闽赣构成南宋东南地域,南宋各类山水诗人盛聚于此,其中江浙地区最密集,闽赣次之。定都临安,宽政惠民,粮食丰足,手工业、贸易发达,都市繁荣。同时,人文厚积,崇学重教,薪火盛传,加之气候温和、山水旖旎、交通便利。南宋东南之政治、经济、文化、人文、自然诸要素共同作用,助推各类山水诗人主体盛聚于此。南宋山水诗人主体荟萃东南乃南宋社会文化、文学与政治、经济、人文、自然诸要素协和发展、造极东南之历史体现。南宋山水诗学地域性发展规律亦为南宋文学、文化社会发展历史规律。
中国创造了让世界瞩目的“脱贫奇迹”,创造了人类减贫历史上的丰碑。摆脱贫困是古今中外的发展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生动的脱贫实践向全世界、全社会和全体人民宣告了中国制度优越性: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减贫的实践逻辑,党的全面领导是精准扶贫的治理逻辑,以人民为中心是全面脱贫的价值逻辑。实践证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下完全依靠人民力量,从减贫到扶贫再到脱贫全过程,向全世界呈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摘 要]20世纪南斯拉夫实践派在试图重新解读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出现了几种错误认识:第一、提出两条马克思主义发展路线;第二、用青年马克思思想取代整个马克思主义;第三、割裂马克思不同时期思想的联系;第四、把列宁主义排除于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对这些错误认识进行分析、评价和纠正对于今天更好的整体性解读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南斯拉夫实践派;整体性;马克思主义  [中图分类号]B15
[摘 要]管子的法治治理思想有着非常深厚的哲学内核和法学思想内核,在探索管子法治治理思想的制度变迁过程中,要充分分析其法治治理思想内核的合理性,同时对于其法治治理思想的制度性变迁表现状况以及其特征状况进行分析,为更好地运用管子的法治治理思想与依法治国实践的结合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管子;法治治理思想;制度变迁  [中图分类号]B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02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