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深情的守护

来源 :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lhe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看新闻,几个故事触动了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让我认识了生命的一种深情和大美,体味了人生的幸福和温暖。
  一
  日前,隆化县个体客运车主谢广库驾驶着载有23名乘客的大客车,从县城返回郭家屯镇老西营。当客车行驶到韩郭公路榆树林子大桥路段时,突发心脏病,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却完成了人生中最后一连串刹车动作:踩刹车、踩离合、摘挡、拉手刹,稳稳地将车停在公路上,挽救了全车23位乘客的生命,自己却趴在方向盘上再也没有醒来。
  “当时要不是司机刹住了车,路两边是高坎子,前面是大桥,我们这些坐车的人可就都完了,现在想起来都后怕。”车上的乘客都感激泣零,“要不是司机有职业责任感,及时把车停下来,后果不堪设想。司机救了我们一车人,我们由衷地敬佩他、感谢他!”
  54岁的个体车主,用自己很高的职业素养和不畏死的爱的守护,守护的是大家的生命。
  二
  蒙城县城西北7.5公里的岳坊镇母集村,有一颗国宝级的古银杏树,树龄1500年,直径近4米的树干、近30米的树高、直径50多米的树冠,让人感受了它的沧桑。18年前,这棵神奇的古树招来游人无数,却没人保护。
  1995年,徐凤超和徐凤台哥俩主动请缨,他们说对这棵银杏树有感情,童年、少年的大部分时光都在它下面度过。全村人围着银杏树划出六亩多地,兄弟俩通过贷款和借款,筹措资金2万余元,建起围墙,盖了两间简房子,两家人一住就是18个年头。他们给树垫土、施肥、浇灌,大树除东边个别枝桠枯死,其余都绿油油的,一点也看不出它已历经千年风雨沧桑。
  谈到古树的旅游价值和未来,他俩的心愿是早日能把这里建设成一个规范的景点,让更多的人到这里,饱览古树风采,享受田园风情,让这棵国宝级的古树找到真正的归宿。
  兄弟俩义务看护古树18年,守护的是一种财富和传承。
  三
  胡松3岁时因事故失去右眼,却努力考上大学,在上海一家公司担任美编,出身农村的陈克省大专毕业后,到上海成为一名汽车保险销售员。2012年春节,同在上海打拼的二人,乘坐大巴回河南老家。旅途中,胡松感觉身体不适,寻求感冒药。坐在后排的陈克省恰好带着感冒药,赶紧拿给她。随后,两人一见如故。后因一次突发高烧,陈克省坐了近两小时的车赶来,陪她去医院打吊针到凌晨4点,几天后,陈克省买六个苹果给胡松,说是想给她实际的幸福,六个苹果,是希望她平平安安。在上海简陋狭小的出租屋里,他们开始简单却温馨的蜗居生活。
  可一个月前,25岁的胡松突然出现半身瘫痪、神志不清,经诊断患嗜血细胞综合症,从河南送来武汉,住进了重症监护室。陈克省就辞掉工作,用尽辛苦积攒的存款,刷爆了三张信用卡,只为尽力救治胡松。
  他是在尽最大的努力守护这朵爱情之花,不让它枯萎。
  四
  43年前,19岁的袁秀英从肥东农村嫁到合肥,智障的丈夫朱培华在铁路上干杂活,收入少,她也承受着别人无法想象的压力。先是老公公去世,婆婆又因患精神疾病出走,而丈夫的弟弟和妹妹均患有不同程度的智障,一大家子的事情全部由袁秀英一个人操办。为了家人,袁秀英理所当然地成为家里的顶梁柱。她操办小姑子的婚事,早上到菜市场卖菜,晚上在路边摆摊卖小吃,小孩子无法照顾她便一个孩子背在身上,一个放在娘家。
  一直,袁秀英独自一人照顾着只有六七岁小孩的智商的丈夫兄弟二人和自己的母亲的生活起居。在这漫长的42年里,她独自默默为这个家付出了一切,在高兴的时候无人分享,在悲伤的时候无人倾诉。她说:“既然摊上了我就得认了,我别无他求,希望我能多活些年头,能多照顾他们几年。”
  袁秀英是用42年的光阴,去守护着骨肉相连的亲情。
  在我们,有着许多这样的守护,它们守护着我们的亲情、友情、爱情,甚至我们的生命、尊严、价值、灵魂,及国家的脊梁、发展、命运等,是我们人生最强有力的支撑,让我认识了生命的深情和大美,体味了人生的幸福和温暖。
其他文献
写小说与当局长,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这两者在我身上曾是一段有趣的往事。1984年元旦后,我走马上任,仼承德地区行署文化局局长,当时我33岁。在那之前,我是地委宣传部科长。一年之内,从干事到正处(没当过副科副处),连跃四级。  那时我写小说已经好几年了,作品在外发了一些。幸好我留个心眼,没用本名,好多人都不和道。那可是纯粹的业余写作,甚至像做地下工作,偷着写,可不敢让人知道。在领导眼里,老何工作有魄
期刊
1961年5月,为了进一步帮助越南共和国吴庭艳政府,美国总统肯尼迪派遣一支美国特种部队进駐越南共和国,开启了美国战斗部队进入越南的先河,自此拉开美越战争的序幕。越南战争耗时十余年,是二战以后美国参战人数最多、影响最重大的战争,更是美国唯一一次失败的战争。  那时的美国貌似无所不能  对于那些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尚未成年的美国人而言,那段岁月恐怕难以揣测——举国上下都沉湎在骄傲自豪和过度自信的情绪
期刊
在上海开笔会,到东方明珠去玩。要不是能写几个字儿,我这类工薪族,想亲眼看一下东方明珠,估计梦中才有可能。到了那,我兴奋得脚打漂儿,恨不得飞到球顶,鸟瞰黄浦江、大上海。  谁知,我在人堆里一钻,就给粘上了。一大群人粘着我,要我拍照。我刚开始只犯迷糊,以为碰上记者,要拍我光辉形象。仔细一打量,才发现是些拍商业照的。  有个模样很油的老嫂子粘着我说:“老板,拍个照吧!特快,马上出片儿,特便宜,20块钱一
期刊
古代文人爱哭穷,这大概与孔子“君子固穷”之类的价值准则有关。既然穷能衬托出风雅, 最好的做法就是,明明日子过得还不错,也要时时哭穷喊困。  中唐文坛领袖韩愈喊穷,曾寫过一篇《送穷文》,说自己之所以穷,是被五个穷鬼缠着,没法脱身,想把“穷”送走。  韩愈真穷吗?韩愈在世时已是“声名塞天”,除了自己有不菲的俸禄外,还有很多人找他写墓志铭,他的“谀墓”收入很丰厚。仅撰《平淮西碑》,所得的润笔费是绢五百匹
期刊
这几年最流行的词莫过于房奴。不仅人类为了房子而奋斗,连动物界也PK出了郁闷的“星级房奴”。它们满肚子的怨言,不吐不快呀!  河蚌:你以为我想当“深宅男”呀?别逗了,兄弟。要不是为了房子、为了生活,谁不想投向大自然的怀抱呀!  刺猬:谁要动我的房子,我就跟他拼命,別不把刺猬当狠角。  牡蛎:这房子就是咱们的命根子!谁要是把我们同房子剥离开来,那我们只能满世界“裸奔”了。那处境,一个字,惨!  乌龟:
期刊
这之前,我没有寻找和实地观察过一个分水岭。原先以为,分水岭应该有一个清楚的标志,明晰的界痕,岭两侧的植物很明显是异样的。其实不是。我们攀上岳峰峰顶,带路的人说,这儿就是了。我们前后左右地看,找,结果什么都没有。  山顶上和下边一样,种着花生或者地瓜,一块挨着一块,大块的石头在地头上卧着,正好做了地界,石头旁边的草长得异常旺盛,一棵葛巴秧子有草帽那么大,我把它四散的秧子拢在一起,小心地把它提起来,发
期刊
有句話,书非借不能读也。我写东西也有个毛病,非偷不能写也。  往往炒菜的时候、或走在大街上文思如泉涌,直接下载下来即可。可是油烟机轰轰响着,菜还在锅里炒着,关火写文总不是那么回事。大街上,尤其是和家人一起出去,也不可能忽然停下来写文。之后常常遗憾那夭折在脑海里的文章。也许有一天它还会再次光临。也许要等待很久。也许再不是彼时模样。错过就是错过了。但等到有时间可以从从容容写一会的时候,文思往往又呆滞了
期刊
每当我在世界各地一个个伟大的废墟间看到文明殒灭的证据时,总是感到非常震撼。只要看到一次就能震撼一次,看到十次就能震撼十次,震撼的力度一点儿也不会减弱。看得多了,也就慢慢形成一个结论,那就是:每一种文明都有可能突然面临灭亡,而这种灭亡是正常的,不灭亡才是偶然的。  灭亡有多种等级。土地的失去、庙宇的毁坏,还不是最高等级的灭亡。最高等级的灭亡是记忆的消失,而记忆消失的最直接原因,是文字的灭亡。  可以
期刊
对于国人来说,周有光最为人所知的头衔当属“汉语拼音之父”,由他主持编制的国际通用的“汉语拼音方案”泽被亿万人。如今,这位109岁的老人还始终关心着时下最热门的事情,说得最多的也是他对这些新鲜事的看法。  汉语拼音让手机更易用  周有光说:“在中国,汉语拼音是一个没有文化的人或者小孩进入文化领域的一把钥匙;在国际上,它又是个文化桥梁,许多外国人都在讲,没有拼音他们到中国来很不方便。”  近些年,周有
期刊
父亲汪锋的一生充满传奇和精彩,而我的跌宕人生,却是从父亲去甘肃工作开始,那一年我十二岁。  记得一个秋天的傍晚,爸打电话给妈说:总理让你带孩子们都来吃饭。1960年举国都在灾荒中,周总理请吃饭可真是天大的喜事儿,吃饭的地点在长安街上的民族文化宫。父亲那时正是国家民委的常务副主任,而母亲陈方是民族宫筹备组的党总支书记。  周恩来总理平易近人,爱开玩笑,称我母亲是民族宫的“宫主”。那顿饭吃什么,怎么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