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 荃

来源 :艺术沙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tasy2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9年3月出生,北京人。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2016级艺术硕士研究生在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重彩画研究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
  绘画的成功往往与人生的成功是两回事,而且绘画的成功可能并不以艺术家的意志为转移。
  《艺术沙龙》:怎样理解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关于时代性,你有什么看法?
  邹 荃:中国有很多绘画上的瑰宝,例如石窟壁画、宋元花鸟、明清大写意。还有许多中国绘画史上的代表人物,例如顾恺之、阎立本、八大、徐渭、“吴门四家”“扬州八怪”等,以及近现代的齐白石、张大千。中国画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我们当今的绘画更多的是呈现了一种中西的融合,因为我们的社会比过去更开放,与世界的交流更广泛,我们生活的每个层面都体现了一种中西的融合,因此在文化艺术方面也会是这样的映照。我会关注一些变化,比如之前的西学东渐,到现在再提回归东方,都是当代人对于东西方文化交融的思考,这种流动性是很正常的。作为一个中国人,无论我们怎样去诠释作品都会有我们根植的这块土壤给我们打上的烙印,这种痕迹无法擦除。我们在这个时代,从我们的角度去看中国,去看世界,去看古今,都是全新的视角。在这样的基础上去创作具有时空意义,是独一无二的。


  《艺术沙龙》:对于中西界限、画种间的界限,你的态度是什么?
  邹 荃:绘画不是孤立的,画家有他的身份背景和所处的时代。当今世界东西方文化更加融合,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在绘画方面,装置、影像等新的媒介材料的引入让艺术更加多元化,这些都可以使艺术更加纵深和立体地发展。中西画的界限已经不是一种材料和地域的简单区分,因为西画和中国画所使用的材料、技法已经越来越融合。这种打破界限是好的,这种束缚的打破使绘画更加自由。中西的界限更多地体现于东西方的文化、传统、哲学根基间的差异,这样的界限是绘画精神的体现,让艺术家能够对绘画深层次的精神领域进行深入剖析和思考。
  《艺术沙龙》:你认为“70后”“80后”画家的创作与前辈画家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邹 荃:我觉得最大的不同就是生长的时代与成长的环境,造就了一双在这个时代去看世界、看中国的独一无二的眼睛。但我们与前辈并不是割裂的,一位年轻的画家的绘画作品并不一定是创新的,绘画的创新在于思想的创新。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前辈画家的作品仍然是很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的,这值得青年人去学习和思考。
  《艺术沙龙》:过去的一年中,有哪些展览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
  邹 荃:从2014年我看了一些西方的,如德国新表现主义的展览。对这些展览和艺术家的了解,使我对于现代艺术有了和以往很不一样的看法。这些思考对我今后的创作很有益处。


  比如2014年上海的“狂野的心——20世纪60年代起的德国新表现主义艺术展”,2015年北京的“西方绘画的回归:吕佩尔茨——德国新表现主义大师展”。作为一名中国画的创作者,除了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放眼世界和重新认识其他流派,开阔眼界也极为重要。对于不了解的、认识不清的艺术流派和艺术理论不能武断地排斥,不能轻易地下结论,这是对艺术的尊重,也对自身发展有重要意义。
  《艺术沙龙》:你经常外出写生吗?你认为写生重要吗?
  邹 荃:我觉得写生要带有创作性的思考,然后有目的性地进行。比如我写生一个植物的叶子,可能会在将来的创作中用此形态和手法去表现一个人的头发。
  能激发创作灵感的地方都可以去写生,不择地点。我最新的一个比较大的创作是《云那边》,表现的是贵州六枝地区的一个苗族分支——长角苗。这个创作的初衷是我在网上偶然间看到了这个奇特的民族,冥冥之中觉得和这个民族有不解之缘,几个月后就动身去了贵州的六枝特区,走进了他们生活的寨子,还结识了我画中的主人公——那三个小女孩。所以艺术创作除了通过写生搜集创作素材,还应该去感受创作对象,融入他们的生活,感受他们的情感和状态。长角苗奇特的造型有着怎样的故事?当你知道了、了解了,再去画,才能打动别人。
  《艺术沙龙》:对于画画、写书法、读书、玩手机或其他业余爱好,你怎样分配时间?
  邹 荃:我创作的时候几乎不会去干其他事,只会很专注地去绘画。不画画的时候就会很放松地做其他事。
  《艺术沙龙》:对你来说,绘画是种精神追求还是谋生手段?
  邹 荃:对于我来说,绘画是生活和生命延续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和什么也没关系。
  《艺术沙龙》:你怎么理解绘画成功与天才的关系?
  邹 荃:我认为绘画必须有天赋,绘画中除技术之外的那种无形的感觉体验和领悟能力要靠天赋。另外什么是绘画的成功我并不知道,绘画的成功往往与人生的成功是两回事,而且绘画的成功可能并不以艺术家的意志为转移。
  《艺术沙龙》:如果可以选择,你愿意生活在哪个时代?你理想中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邹 荃:我觉得生活在现在这个时代挺好。时代没有好坏,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机遇,也有其困惑。我理想中的生活状态就是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业,现在已经是了。



















其他文献
霉菌毒素对人、畜健康危害巨大。家禽对霉菌毒素尤其敏感,目前已知对家禽影响较大的的霉菌毒素有、麦角毒素、单端孢霉毒素、腐马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等。家禽霉菌中毒后使免疫器官受损而萎缩,导致疫苗免疫失败,易引起消化道疾病且难以治愈。造成产蛋下降、蛋壳质量下降、受精率和孵化率下降,肉禽死亡率上升。  1 原因  饲料霉变产生毒素导致家禽霉菌中毒。一是大豆、玉米等粮食(饲料)收获季节连续阴雨发生霉
期刊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最近几年在我国迅速流行扩散的较新的猪传染病,俗称蓝耳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列为二类动物疫病。本病临床上主要特征是母猪发热、流产,产木乃伊胎、死胎、弱仔等症状。仔猪表现异常呼吸症状和高死亡率。母猪死胎率可达20%~30%,新生仔猪的死亡率可高达80%以上,在流行过程中存活的仔猪常常发育不良,且容易继发感染其他疾病。猪群一旦感染了本病,大多数会长期带菌且难以
期刊
袋狼已灭绝消失65年了,他既不是狼也不是狗,而是一种有袋动物。他的栖息地遍及澳洲大陆,然而到19世纪他们的栖息地缩小到只有塔斯马尼亚岛,当时人们认为他是夜间捕猎的“老虎”,因为他们的背部带有条纹,很可能会猎食家禽和饲养的绵羊。事实上,袋狼并没有想像得那么可怕,他们喜欢吃鸟类,啮齿类动物,负鼠和其他小型有袋哺乳动物。由于人类大范围地对它们进行捕杀,最终导致它们从地球上完全灭绝。  外表看似温和的雄性
期刊
半夏为天南星科半夏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著名的中药材之一 [1]。随着荒山的开发,农药、化肥、除草剂的使用和人为采挖,使半夏野生资源日趋于枯竭[2]。大田栽种半夏,半夏生长于喜暖温潮湿,耐荫蔽的环境,其环境也是杂草丛生的环境,且半夏是杂草性植物,因此今后如何在保证不影响药效品质、无毒害的前提下,高效、便捷、省时、低成本的杂草防除方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喷施百草枯、草甘膦来防杂草是目前使用最普遍
期刊
摘要:为验证基础日粮中添加0.8%“京福龙”动物酵素营养液对奶牛乳房炎及产奶量的影响。选择不同牧场的荷斯坦奶牛300头进行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没有出现乳房炎,且产奶量明显增加。试验期间,A组试验的试验组较对照组每头奶牛增加经济效益达3306.4元,B组试验的试验组较对照组每头奶牛增加经济效益达4578.4元。  关键词:动物酵素营养液;乳房炎;奶牛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业危害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据
期刊
摘要:为验证“动物酵素营养液”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选120头母猪进行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动物酵素营养液”能够提高母猪群产仔率、成活率,平均窝产仔最多12.5头,成活率最高可达98%~99%,仔猪出生重为1.60千克/头,断奶后仔猪体重为11.2千克/头。猪无腹泻现象,长势快,皮毛光滑,整齐度提高,母猪妊娠期正常,产程时间少,无三炎,母猪健康,可在产后3~4天开始发情,配种率与受胎率均为100%
期刊
1 存在的问题  检测检验手段落后。由于政府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目前我县尚未成立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对兽药残留、违禁药品等投入品检测项目无法开展。多年来检疫方法未得到改进,设备简陋,缺乏先进的检测检验设备和快速检测方法,加上检疫人员检疫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检疫结果的准确性。  动物疫病防控难度大。由于多种因素制约,畜产品安全监管跟不上。一是产地检疫工作难度大。产地检疫受地理、交通、人力等因
期刊
畜牧业在我国由来已久,是我国内陆草原地区人们主要的生存依赖。作为牲畜的基本食物来源,放牧强度直接影响草原植物的生存及分布状况,关系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贮存能量,经动物消化吸收后作为能量来源供使用。很明显,放牧强度的強与弱直接关系生态的平衡及草原是否可以实现永久可持续发展。所以,本文简单介绍放牧对我国草原植物的影响。  1 草原植被结构  自很久以来,人们已经认识到放牧对草原生态是有
期刊
1972年3月出生,江苏沛县人。现为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北京西山兰亭书画院副院长。  写出真实的自己,就是时代性。  《艺术沙龙》:怎样理解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关于时代性,你有什么看法?  蔡 亮:中国画首要的是传承,不要刻意求新。写出真实的自己,就是时代性。  《艺术沙龙》:对于中西界限、画种间的界限,你的态度是什么?  蔡 亮:中西绘画之间有界
期刊
1978年出生,山东济南人。 1999年至2003年,就读于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获学士学位。2008年至2012年,就读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硕士学位。2015年,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攻读美术学山水创作方向博士学位。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山水画创作方向博士研究生、首都博物馆创作院画家、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山水专业客座教师。  画室就是艺术家的创作“车间”,它无需奢华,但必须适合自己的心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