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水利事业单位执行的财务制度各异,财务管理体制、运行方式各不相同,尤其是事、企不分的事业单位,产权不明晰,事权不清楚,使单位资产难以界定,会计核算复杂,财务管理困难。本文分析了农村水利建设形势,农村水利基层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农村水利 基层单位
财务管理一直是水利事业单位日常经营管理的一项中心工作,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已由数量型经济向质量型经济转变,农村水利事业单位必须立足战略管理的角度改进现行财务管理的不足,以市场经济为指导,以财经法规为依据,以理财为重点建立财务管理体系。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农村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仍很严重,需要规范和解决。
一、农村水利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财务部门是一个传统的经济管理部门,位于经济管理的枢纽地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对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相继推行了一系列预算管理、国库管理、财政支出等方面的改革,使得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内容发生重大变化。从近年内部审计掌握的情况看,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已逐步适应各项财政改革的要求,财务信息化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财务制度不断完善,财务人员业务素质明显提高。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在实际工作中,会计职能有着“服务”与“监督管理” 的两面性。目前由于诸多因素影响,我们只片面地强调了“服务”工作,仍停留在“报账、记账”传统管理模式,“监督管理”力度不足。造成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人力有限及管理体制的约束等方面影响,对经济实体各项重要业务活动缺乏事前及事中监督,财务信息不对称;二是财务管理的内控制度不够完善, 有些单位虽然建立了一定的内控制度,但流于形式,不能有效执行。本文结合实际工作,就如何进一步做好财务管理工作谈几点认识。
二、农村水利基层单位财务管理对策
在对我国农村水利建设形势及现状,农村水利基层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的进行分析基础上,提出以下解决对策。
1.农村水利应建立合理的资产价值补偿机制
农村水利具有显著的公益性特征,同时又兼具经营性功能,公益性资产耗费补偿必须依靠政府扶持和制度创新加以解决,而经营性资产价值补偿则必须通过经营性资产的有效运行和有偿服务来实现。目前农村水利存在公益性资产与经营性资产划分不明确,公益性资产耗费补偿渠道不畅、资金不稳,经营性资产价值补偿又因价格体系不健全、收费机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而变得困难重重。
补偿标准的确定一定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不同地区的农村水利特点,分析目前农村水利的缺口问题和农业缺水及农村饮用水问题,确定哪些农村水利应该纳入补偿范围。
(2)分析测算被挤占的农业用水所创造的社会收益,基于水资源价值和收益确定合理的补偿标准,从而体现了谁收益、谁补偿的原则。
(3)结合农村水利的现状,分析必要的农村水利投资建设成本和经营成本,确定合理的补偿资金来源及运作管理。
具体的资产价值补偿措施如下:
鼓励单位和个人按照水利和水土保持的总体规划,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兴修水利工程和水土保持工程,本着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发展水利股份合作制。对“五荒”资源可实行拍卖经营使用权,拍卖经费用于建立水土保持治理基金,使“五荒”尽快得到开发治理。水土保持治理基金的具体使用管理办法,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制定,报政府批准后执行。
建立“民办公助”的稳定投入机制,对农民在农田水利规划区内自主建设和维护水利设施的工程,给予不同比例的财政补贴;对一些涉及范围较大、跨组跨村乃至跨乡镇的水利工程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可采用“市里补一点、乡里出一点、村里贴一点、群众筹一点”的办法,加快水利设施的建设和配套。
2.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农村水利基层单位财务负责人应当督促所属单位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及相关配套指引办法,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以便能够合理保证单位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单位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经济实体健康持续发展。负责人应当结合自身特点,针对核心业务及控制薄弱环节,寻求关键业务控制点, 通过不相容岗位相分离、授权审批、财产保护、预算及绩效考评等方法,制定强有力的控制措施,力求在事前、事中解决问题。具体来说, 可在以下方面加强内部控制管理:
首先,关于水利基层单位资金流量管理内部控制
一要加强资金预算管理,开展资产负债的比例控制和财务安全性、流动性管理:做好预算管理基础工作.是单位正确履行职能的基础。第一,做好预算编制的基础工作。要完成好预算编制任务,需扎实做好以下基础工作:一是全面准确地界定本单位的职责、职能和年度工作目标 二是制定本单位各项事业的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掌握本单位机构设置、人员编制与构成。三是彻底清查单位占用的资产、资源的使用情况、质量状况以及分布状况 四是根据本单位支出范围、开支标准分析近年来单位的财务收支状况及预算执行情况 五是建立项目支出预算项目库,这需要平时注意项目的积累、整理和编制工作。第二,加强部门之间的配合财务部门编制项目预算时,主要依据业务部门提供的基础资料,只有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良好地沟通与配合,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才能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度和预算的到位率。
其次,要严格资金收支预算控制,及时组织预算资金的收入,严格控制预算资金的支付,重点监测经营性现金流。农村水利基层单位的工作按任务的不均衡性分为经常性的和间断性的;按完成任务的主体分为自己完成和委托他人来完成;按任务性质分为基本工作和专项工作。水利事业单位的日常行政管理、技术管理、资产管理等要自己完成且是经常性的基本工作,通过定岗、定员来实现,其费用属于一个单位的基本支出。而水利工程的防汛、养护、修理及其他专项工作,属于间断性或专项工作,可委托他人或需申请专门经费,其费用属于一个单位的水利项目支出。
3.强化内部审计监督机制
凡是没有对所属单位实行财务委派制度的,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及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对所属单位定期开展内部审计业务,以促进经济实体经营管理和廉政建设,保护资产安全和完整,维护国有资产合法权益。在所属单位内部审计过程中,应在审查财务会计资料的同时,将审计检查重点放在经济实体重要经济业务上,包括合同的执行情况、业务的流程控制情况,并且逐步实现由事后审计转向事前控制为主的全过程审计程序,以最大限度规避风险,及时做到安全防范,发挥资产的经营效益。
根据以上分析,事业单位财务在做到以深化财政改革、加强和完善财政管理为中心的同时,对所属单位财务监管应做到收入监督与支出监督并举,专项检查与日常监督并重,监督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在监督环节上,重点加强对资金分配、使用情况和效益的监督检查,发挥监督工作对财务运行的预警保障机制。
4.加快财务工作重心的转移
当前财务工作要从建设殷实、富裕的行业出发,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首先,从支出管理向收人管理转变。重点加强对收入政策的研究,财务管理的范围由资金管理向资金、资产、价格、投资、信贷等方面转变,在用足用活现有政策的基础上,努力开辟增加投入的新渠道。
其次,从制度管理向政策管理转变。在抓好制度建设的同时,更多地从大的政策层面维护好行业利益。加强与政府其他部门如财政、物价部门的政策协调与沟通,探索建立无障碍的协调沟通机制,及时反映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寻求其他部门对行业T作的理解和支持,为可持续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推动体制和机制创新,转变职能,促进事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第三,从一般的管理向分类管理转变。今后将着重实施分类管理,对不同的单位、不同的资金区别管理,以实现高效率和规范化。财务管理的方式由粗放反映型逐步向集约核算型转变,讲求资金的使用效益,实现对经济行为的过程控制与管理。
三、总结
随着我国水利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人,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应当根据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涉及的新领域进行不断的修改,补充与完善,以保证单位所需资金的筹集,分配和使用更加的畅通、合理、高效,在市场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李海莲:新时期水利财务管理工作的困境与出路[J].财经界,2008,1
[2]董文虎:水管单位财务制度执行情况及修改意见[J].中国水利,2002,3
[关键词] 农村水利 基层单位
财务管理一直是水利事业单位日常经营管理的一项中心工作,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已由数量型经济向质量型经济转变,农村水利事业单位必须立足战略管理的角度改进现行财务管理的不足,以市场经济为指导,以财经法规为依据,以理财为重点建立财务管理体系。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农村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仍很严重,需要规范和解决。
一、农村水利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财务部门是一个传统的经济管理部门,位于经济管理的枢纽地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对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相继推行了一系列预算管理、国库管理、财政支出等方面的改革,使得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内容发生重大变化。从近年内部审计掌握的情况看,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已逐步适应各项财政改革的要求,财务信息化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财务制度不断完善,财务人员业务素质明显提高。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在实际工作中,会计职能有着“服务”与“监督管理” 的两面性。目前由于诸多因素影响,我们只片面地强调了“服务”工作,仍停留在“报账、记账”传统管理模式,“监督管理”力度不足。造成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人力有限及管理体制的约束等方面影响,对经济实体各项重要业务活动缺乏事前及事中监督,财务信息不对称;二是财务管理的内控制度不够完善, 有些单位虽然建立了一定的内控制度,但流于形式,不能有效执行。本文结合实际工作,就如何进一步做好财务管理工作谈几点认识。
二、农村水利基层单位财务管理对策
在对我国农村水利建设形势及现状,农村水利基层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的进行分析基础上,提出以下解决对策。
1.农村水利应建立合理的资产价值补偿机制
农村水利具有显著的公益性特征,同时又兼具经营性功能,公益性资产耗费补偿必须依靠政府扶持和制度创新加以解决,而经营性资产价值补偿则必须通过经营性资产的有效运行和有偿服务来实现。目前农村水利存在公益性资产与经营性资产划分不明确,公益性资产耗费补偿渠道不畅、资金不稳,经营性资产价值补偿又因价格体系不健全、收费机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而变得困难重重。
补偿标准的确定一定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不同地区的农村水利特点,分析目前农村水利的缺口问题和农业缺水及农村饮用水问题,确定哪些农村水利应该纳入补偿范围。
(2)分析测算被挤占的农业用水所创造的社会收益,基于水资源价值和收益确定合理的补偿标准,从而体现了谁收益、谁补偿的原则。
(3)结合农村水利的现状,分析必要的农村水利投资建设成本和经营成本,确定合理的补偿资金来源及运作管理。
具体的资产价值补偿措施如下:
鼓励单位和个人按照水利和水土保持的总体规划,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兴修水利工程和水土保持工程,本着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发展水利股份合作制。对“五荒”资源可实行拍卖经营使用权,拍卖经费用于建立水土保持治理基金,使“五荒”尽快得到开发治理。水土保持治理基金的具体使用管理办法,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制定,报政府批准后执行。
建立“民办公助”的稳定投入机制,对农民在农田水利规划区内自主建设和维护水利设施的工程,给予不同比例的财政补贴;对一些涉及范围较大、跨组跨村乃至跨乡镇的水利工程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可采用“市里补一点、乡里出一点、村里贴一点、群众筹一点”的办法,加快水利设施的建设和配套。
2.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农村水利基层单位财务负责人应当督促所属单位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及相关配套指引办法,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以便能够合理保证单位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单位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经济实体健康持续发展。负责人应当结合自身特点,针对核心业务及控制薄弱环节,寻求关键业务控制点, 通过不相容岗位相分离、授权审批、财产保护、预算及绩效考评等方法,制定强有力的控制措施,力求在事前、事中解决问题。具体来说, 可在以下方面加强内部控制管理:
首先,关于水利基层单位资金流量管理内部控制
一要加强资金预算管理,开展资产负债的比例控制和财务安全性、流动性管理:做好预算管理基础工作.是单位正确履行职能的基础。第一,做好预算编制的基础工作。要完成好预算编制任务,需扎实做好以下基础工作:一是全面准确地界定本单位的职责、职能和年度工作目标 二是制定本单位各项事业的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掌握本单位机构设置、人员编制与构成。三是彻底清查单位占用的资产、资源的使用情况、质量状况以及分布状况 四是根据本单位支出范围、开支标准分析近年来单位的财务收支状况及预算执行情况 五是建立项目支出预算项目库,这需要平时注意项目的积累、整理和编制工作。第二,加强部门之间的配合财务部门编制项目预算时,主要依据业务部门提供的基础资料,只有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良好地沟通与配合,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才能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度和预算的到位率。
其次,要严格资金收支预算控制,及时组织预算资金的收入,严格控制预算资金的支付,重点监测经营性现金流。农村水利基层单位的工作按任务的不均衡性分为经常性的和间断性的;按完成任务的主体分为自己完成和委托他人来完成;按任务性质分为基本工作和专项工作。水利事业单位的日常行政管理、技术管理、资产管理等要自己完成且是经常性的基本工作,通过定岗、定员来实现,其费用属于一个单位的基本支出。而水利工程的防汛、养护、修理及其他专项工作,属于间断性或专项工作,可委托他人或需申请专门经费,其费用属于一个单位的水利项目支出。
3.强化内部审计监督机制
凡是没有对所属单位实行财务委派制度的,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及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对所属单位定期开展内部审计业务,以促进经济实体经营管理和廉政建设,保护资产安全和完整,维护国有资产合法权益。在所属单位内部审计过程中,应在审查财务会计资料的同时,将审计检查重点放在经济实体重要经济业务上,包括合同的执行情况、业务的流程控制情况,并且逐步实现由事后审计转向事前控制为主的全过程审计程序,以最大限度规避风险,及时做到安全防范,发挥资产的经营效益。
根据以上分析,事业单位财务在做到以深化财政改革、加强和完善财政管理为中心的同时,对所属单位财务监管应做到收入监督与支出监督并举,专项检查与日常监督并重,监督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在监督环节上,重点加强对资金分配、使用情况和效益的监督检查,发挥监督工作对财务运行的预警保障机制。
4.加快财务工作重心的转移
当前财务工作要从建设殷实、富裕的行业出发,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首先,从支出管理向收人管理转变。重点加强对收入政策的研究,财务管理的范围由资金管理向资金、资产、价格、投资、信贷等方面转变,在用足用活现有政策的基础上,努力开辟增加投入的新渠道。
其次,从制度管理向政策管理转变。在抓好制度建设的同时,更多地从大的政策层面维护好行业利益。加强与政府其他部门如财政、物价部门的政策协调与沟通,探索建立无障碍的协调沟通机制,及时反映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寻求其他部门对行业T作的理解和支持,为可持续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推动体制和机制创新,转变职能,促进事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第三,从一般的管理向分类管理转变。今后将着重实施分类管理,对不同的单位、不同的资金区别管理,以实现高效率和规范化。财务管理的方式由粗放反映型逐步向集约核算型转变,讲求资金的使用效益,实现对经济行为的过程控制与管理。
三、总结
随着我国水利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人,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应当根据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涉及的新领域进行不断的修改,补充与完善,以保证单位所需资金的筹集,分配和使用更加的畅通、合理、高效,在市场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李海莲:新时期水利财务管理工作的困境与出路[J].财经界,2008,1
[2]董文虎:水管单位财务制度执行情况及修改意见[J].中国水利,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