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促使教育教学以全新的面貌展示,要求教师转变观念,创设愉快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体现以人为本,组织合作式的教育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参与新知的探究活动。设计适合每个儿童动手,动脑参与的个性化巩固练习和富有特色的课堂小结,,达到使学生乐学,好学的目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转变观念 自主参与 指导探索 个性化
在全新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今天,国家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要有不同的发展。面对新要求,为了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有全新的提高,我做了如下的几点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教师要转娈观念,了解学生需求,为学生精心创设情境,巧妙导入新课。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要打破以前那种以教师为中心,让学生被动去接受知识的传统教育。为了体现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学习,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精心创设愉快的,新颖的情境。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和知识水平,让学生能在愉快的情境中认识,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形象的演示,模仿表演等手段,给学生营造成一个轻松参与学习的氛围,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达到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新知识的活动中来。同时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让自己的情绪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断用新方法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耐心指导,探索新知,努力实现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方法的重要场所。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技巧,不能是只求答案,忽略过程,只靠讲解,没有探究。为了使学生主动学习,我尝试了这样一种方法:例如:在讲“两位数加法”时,我充分发挥组织者和指导者的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会用自己的能力和已有的知识找出答案,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采取和同学一起探索的形式,如:36+43=?学生可以通过“凑十法”和“整十”加法得到不同的算法。
36+37=73
=36+30+7
--------- =73
73
36+37=73
36+37=73
=36+4+33
30+30=60
=40+33
6+7=13
=73
60+13=73
这样通过学生亲自探究,对新知识的印象比较深刻,同时又学懂了解题的多种方法,还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达到了主动参与课堂探索的目的。
三:在几何教学中,注重数与形及形与形之间的联系。
数学所注重的是个“理”字,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搞清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如在教学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面积公式后,将此几种图形进行比较,分析,使同学搞清楚各种图形面积公式间的联系与不同之处,这样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S长方形=A。B S三角形=(A。B)÷2 S正=A。A=A2
S平行四边形=A。H S梯形=(A+B)。H÷2
1:若把梯形面积中的上底和下底变为等长A=B则梯形面积变成四边形,梯形面积公式就变为四边形面积公式。S梯=(A+B)。H÷2=2A。H÷2=A。H=S四边形
2:若把梯形面积公式中的上,下底中任意一条变为0,则梯形变为三角形。
S梯=(A+0)。H÷2=A。H÷2=S三角形
3:若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中的高变成长方形的一条边A那知平行四边形就变成了长方形,S平行四边形=A。H=A。B=长方形。
4:若将长方形中的两面三刀条边变为等长A=B。那么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长方形面积公式就变成了正方形的面积公式。S长方形=A。B=A。A=A2=A正方形。
以上这种推导公式需要同学自己去体会,去探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懂。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抓好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的全过程,而且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树立上进心和自信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达到学生学好有价值的数学知识。
关键词:转变观念 自主参与 指导探索 个性化
在全新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今天,国家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要有不同的发展。面对新要求,为了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有全新的提高,我做了如下的几点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教师要转娈观念,了解学生需求,为学生精心创设情境,巧妙导入新课。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要打破以前那种以教师为中心,让学生被动去接受知识的传统教育。为了体现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学习,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精心创设愉快的,新颖的情境。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和知识水平,让学生能在愉快的情境中认识,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形象的演示,模仿表演等手段,给学生营造成一个轻松参与学习的氛围,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达到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新知识的活动中来。同时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让自己的情绪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断用新方法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耐心指导,探索新知,努力实现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方法的重要场所。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技巧,不能是只求答案,忽略过程,只靠讲解,没有探究。为了使学生主动学习,我尝试了这样一种方法:例如:在讲“两位数加法”时,我充分发挥组织者和指导者的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会用自己的能力和已有的知识找出答案,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采取和同学一起探索的形式,如:36+43=?学生可以通过“凑十法”和“整十”加法得到不同的算法。
36+37=73
=36+30+7
--------- =73
73
36+37=73
36+37=73
=36+4+33
30+30=60
=40+33
6+7=13
=73
60+13=73
这样通过学生亲自探究,对新知识的印象比较深刻,同时又学懂了解题的多种方法,还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达到了主动参与课堂探索的目的。
三:在几何教学中,注重数与形及形与形之间的联系。
数学所注重的是个“理”字,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搞清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如在教学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面积公式后,将此几种图形进行比较,分析,使同学搞清楚各种图形面积公式间的联系与不同之处,这样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S长方形=A。B S三角形=(A。B)÷2 S正=A。A=A2
S平行四边形=A。H S梯形=(A+B)。H÷2
1:若把梯形面积中的上底和下底变为等长A=B则梯形面积变成四边形,梯形面积公式就变为四边形面积公式。S梯=(A+B)。H÷2=2A。H÷2=A。H=S四边形
2:若把梯形面积公式中的上,下底中任意一条变为0,则梯形变为三角形。
S梯=(A+0)。H÷2=A。H÷2=S三角形
3:若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中的高变成长方形的一条边A那知平行四边形就变成了长方形,S平行四边形=A。H=A。B=长方形。
4:若将长方形中的两面三刀条边变为等长A=B。那么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长方形面积公式就变成了正方形的面积公式。S长方形=A。B=A。A=A2=A正方形。
以上这种推导公式需要同学自己去体会,去探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懂。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抓好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的全过程,而且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树立上进心和自信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达到学生学好有价值的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