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通过文字造型分析,感受字词文化的魅力
面对学生对字词死记硬背的现象,可通过文字造型的分析引导学生,教师必须站在文化的高度,去引导学生探究字词的规律,领略字词的魅力,发现字词的神奇,去把字词背后鲜为人知的、不为人知的东西挖掘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唤醒字词沉睡的灵魂,才能提升我们的课堂魅力和文化品位,也才能在学生的精神世界烙上印痕,留下积淀。例如“国”在甲骨文和金文里,都有“戈”字,意思是以“戈”(武器)保卫国家。这就告诉我们一个最基本的道理:我们是爱好和平的,但是绝不会放弃用武力保卫国家的权利。
汉字词是集音形义为一体的表意文字,主要以笔画拼构图形来表达意思,使形与义有机的融合。可通过文字造型分析,一目了然感受字词文化的魅力。例如:“口”就是人的嘴巴;“川”就像缓缓流淌的河;“日”就像正午的大太阳;“旦”早晨的太阳跃过地平线;“古”上面是个“十”,表示多,下面是个“口”,合起来就是世世代代众口相传。同时汉字词在创造和演变过程中,往往粘附着许多的文化信息。可结合仓颉造字与许慎的《说文解字》讲清高频字词的字形结构,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这些文化现象,提升自己的人文内涵。比如“群众”的“众”字,甲骨文中的写法是三个人头上顶个“日”字,代表很多人在烈日下劳动,这是“众”字的初造字。金文有了变化,三个人头上的“日”字变成了“目”字了,很像是奴隶主的大眼睛在監视人们劳动,简化字去掉头上的“目”字,只剩下三个人。一个字就是一部社会发展簡史,既生动又形象。再如:为什么是“天方夜谭”而不是“天方夜谈”?这是由于古代避讳文化造成的。唐武宗的名字叫李炎,所以人们说话、写文章凡是遇到两个“火”字相重的字,都要避讳,用其它字代替。于是,人们在写“夜谈”时,就出现了以“谭”代“谈”的怪现象,后来人们习惯了,“谭”与“谈”也就相通了。还有“尊老爱幼”的“老”字,反映了中国“以孝为先”的儒教文化;“八月之望”的“望”反映了中国“月是中秋明”的节日文化等。
最后参照《汉字世界》、《细说汉字》、《汉字源流字典》、《汉字详解》、《汉字智慧》等权威著作和研究成果,帮助我们教师掌握一些基本汉字的起源和意义,提高对汉字的深入认识和理解,就此讲清高频字词的起源与流变。以此同时打开一条引领学生认同传统文化、延续民族精神的新的通道。除了课堂的穿插、衔接以外,还可以将字词进行归类,找出共同的特点及背后隐藏的文化。例如:“从字词看中国古代的妇女观”。在汉语字词中“奸、妒、嫉、妄、婪”等,以“女”为形旁,明显带有对妇女歧视和贬损的意味。也有像“好、婀、娜、妙、妩、媚”等表现对女性赞美和欣赏。由此可看出,在中国古代的男权社会,男人对女人持有的是一种双重标准,可谓既爱又恨,爱恨交加。又如在汉语字词中,有关身体的部分只要是从“月”——“肉”的本字,从“页”——本义是头,今天的“页”是同音假借——的形声字,如“脑”“胸”“腿”“脚”“颊”“颈”“颔”等。通过这样的一些形式,必然会在学生的精神深处扎下根,使学生生发对字词的的敬畏感。也可以再教给学生关于字词的基本特点,学习字词的有效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审视字词之美。
二、通过书法教学培养学生文字审美情趣
在掌握字音、字形的同时,引导学生在工整规范的基础上把字写得漂亮,初中学生要求能写规范的正楷字,学写行楷字。初中阶段的学生学写行楷字是非常有意义的,一方面笔画具有“游丝”特点的行楷字能提高学生的写字速度,这更有利于学生完成课堂笔记,同时,学生在学写的过程中一定会感受到方块字的美,教师指导学生临摹书写并组织展出,将字词教学和书法练习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感受汉字的书法美。这反过来也会引导学生重视并且认真对待字词。以此同时我们欣喜的看到,教育部十分重视书法已下发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罗崇敏云南省教育厅长进行一系列中考改革,明确提出书法要纳入中考考核,2011年11月作客新浪网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开设书法课十分必要,第一,我们将力抓书法教师队伍建设,在高校开设书法专业培养书法师资,第二,加强培训,本月28日将举办书法教师培训班;第三,把书法课纳入必修课,进行严格的训练和考核,最后,我们要加强管理和引导,使书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总所周知汉字是古代文明的产物,传承着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汉字具有形体美的特点。它以结构的疏密、点画的轻重、墨色的淡浓、行笔的缓急来抒发感情,创造意境,被喻为“纸上音乐舞蹈”。可通过书法教学培养学生文字审美情趣。
1、首先在讲解分析中感知汉字美。汉字书写的最小单位是笔画。笔画是指构成字形的各种形状的点与线。汉字的线条不同于几何线,它是一种丰富多采、变化无穷的线条,有着极强的情感张力。比如,汉字中的竖,亦称“努”,为“铁柱”,如弧弓劲挺,不宜矢直,直反失势,末宜缩笔回收。又如横为“勒”,称“玉案”,如勒马缰,不许轻滑纵放,末宜回收。汉字的间架结构指笔画或构字部件的组合方式。赵宦光《寒山帚谈》中指出:能结构不能用笔,犹得成体;若但只知用笔不知结构,全不成形矣 。可见结体之重要。如“宇”有覆俯之意,“忘”有载仰之效。通过指导,让学生领略汉字的形体美、意象美、点线美、结体美、空间美,从而被汉字所具有的美感所吸引熏陶,培养学生文字审美情趣
2、在欣赏作品中领略书法艺术美。书法艺术的最大特点是“形美神足,形神兼备”,所谓“气韵生动”、“遗貌取神”、“遗笔草草,不求形似”。受数千年文化的积淀熏陶的众多书法大家,书法作品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愉悦之感,极具审美价值。“癫张醉素”的狂放洒脱;“二王”的清秀俊逸;颜体书法的厚重宽博。他们或仙风道骨,或飘逸超迈,或沉潜古雅,或“舞女低腰,含笑镜前”教师或是在课堂上悉心地指导欣赏,或是在学校班级文化环境上着意地陶冶浸染,让学生畅游书法艺术之河,吮吸“柳瘦颜圆”精华,感悟汉字书法的美妙奇幻,从而培养学生文字审美情趣
3、在书法艺术的熏陶中感悟人格美。前苏联美学家尤鲍列夫说:“艺术的影响可以触及人的精神的任何一个角落,艺术造成完整的个性。”大凡高山仰止的书法大家以及他们的艺术作品无不,闪烁着无限魅力的人性光芒。他们练字先做人,真正做到了人如其字,字如其人。他们的人格魅力,是宝贵的课程资源。写字教学中,通过讲故事等形式,学习他们真诚质朴,勤奋刻苦,宽博纯厚,宁静淡泊等高尚人格,从而为学生的人生之旅打下亮丽的底色。
4、同时尤为重要的是指导练字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当前,学生中字写得不规范是较为普遍的现象。他们把写字看成负担,或“龙飞凤舞”,或“信手涂鸦”,对写字缺乏浓厚的兴趣和认真的习惯。郭沫若指出,“培养学生写好字,不一定人人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范,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的” 。练习书法可除这些毛病。同时也可增强学生对字词的亲切感。
参考文献:
[1]赵宦光.寒山帚谈.[M]古籍出版社
[2]唐进.郭末若书法艺术探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面对学生对字词死记硬背的现象,可通过文字造型的分析引导学生,教师必须站在文化的高度,去引导学生探究字词的规律,领略字词的魅力,发现字词的神奇,去把字词背后鲜为人知的、不为人知的东西挖掘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唤醒字词沉睡的灵魂,才能提升我们的课堂魅力和文化品位,也才能在学生的精神世界烙上印痕,留下积淀。例如“国”在甲骨文和金文里,都有“戈”字,意思是以“戈”(武器)保卫国家。这就告诉我们一个最基本的道理:我们是爱好和平的,但是绝不会放弃用武力保卫国家的权利。
汉字词是集音形义为一体的表意文字,主要以笔画拼构图形来表达意思,使形与义有机的融合。可通过文字造型分析,一目了然感受字词文化的魅力。例如:“口”就是人的嘴巴;“川”就像缓缓流淌的河;“日”就像正午的大太阳;“旦”早晨的太阳跃过地平线;“古”上面是个“十”,表示多,下面是个“口”,合起来就是世世代代众口相传。同时汉字词在创造和演变过程中,往往粘附着许多的文化信息。可结合仓颉造字与许慎的《说文解字》讲清高频字词的字形结构,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这些文化现象,提升自己的人文内涵。比如“群众”的“众”字,甲骨文中的写法是三个人头上顶个“日”字,代表很多人在烈日下劳动,这是“众”字的初造字。金文有了变化,三个人头上的“日”字变成了“目”字了,很像是奴隶主的大眼睛在監视人们劳动,简化字去掉头上的“目”字,只剩下三个人。一个字就是一部社会发展簡史,既生动又形象。再如:为什么是“天方夜谭”而不是“天方夜谈”?这是由于古代避讳文化造成的。唐武宗的名字叫李炎,所以人们说话、写文章凡是遇到两个“火”字相重的字,都要避讳,用其它字代替。于是,人们在写“夜谈”时,就出现了以“谭”代“谈”的怪现象,后来人们习惯了,“谭”与“谈”也就相通了。还有“尊老爱幼”的“老”字,反映了中国“以孝为先”的儒教文化;“八月之望”的“望”反映了中国“月是中秋明”的节日文化等。
最后参照《汉字世界》、《细说汉字》、《汉字源流字典》、《汉字详解》、《汉字智慧》等权威著作和研究成果,帮助我们教师掌握一些基本汉字的起源和意义,提高对汉字的深入认识和理解,就此讲清高频字词的起源与流变。以此同时打开一条引领学生认同传统文化、延续民族精神的新的通道。除了课堂的穿插、衔接以外,还可以将字词进行归类,找出共同的特点及背后隐藏的文化。例如:“从字词看中国古代的妇女观”。在汉语字词中“奸、妒、嫉、妄、婪”等,以“女”为形旁,明显带有对妇女歧视和贬损的意味。也有像“好、婀、娜、妙、妩、媚”等表现对女性赞美和欣赏。由此可看出,在中国古代的男权社会,男人对女人持有的是一种双重标准,可谓既爱又恨,爱恨交加。又如在汉语字词中,有关身体的部分只要是从“月”——“肉”的本字,从“页”——本义是头,今天的“页”是同音假借——的形声字,如“脑”“胸”“腿”“脚”“颊”“颈”“颔”等。通过这样的一些形式,必然会在学生的精神深处扎下根,使学生生发对字词的的敬畏感。也可以再教给学生关于字词的基本特点,学习字词的有效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审视字词之美。
二、通过书法教学培养学生文字审美情趣
在掌握字音、字形的同时,引导学生在工整规范的基础上把字写得漂亮,初中学生要求能写规范的正楷字,学写行楷字。初中阶段的学生学写行楷字是非常有意义的,一方面笔画具有“游丝”特点的行楷字能提高学生的写字速度,这更有利于学生完成课堂笔记,同时,学生在学写的过程中一定会感受到方块字的美,教师指导学生临摹书写并组织展出,将字词教学和书法练习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感受汉字的书法美。这反过来也会引导学生重视并且认真对待字词。以此同时我们欣喜的看到,教育部十分重视书法已下发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罗崇敏云南省教育厅长进行一系列中考改革,明确提出书法要纳入中考考核,2011年11月作客新浪网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开设书法课十分必要,第一,我们将力抓书法教师队伍建设,在高校开设书法专业培养书法师资,第二,加强培训,本月28日将举办书法教师培训班;第三,把书法课纳入必修课,进行严格的训练和考核,最后,我们要加强管理和引导,使书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总所周知汉字是古代文明的产物,传承着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汉字具有形体美的特点。它以结构的疏密、点画的轻重、墨色的淡浓、行笔的缓急来抒发感情,创造意境,被喻为“纸上音乐舞蹈”。可通过书法教学培养学生文字审美情趣。
1、首先在讲解分析中感知汉字美。汉字书写的最小单位是笔画。笔画是指构成字形的各种形状的点与线。汉字的线条不同于几何线,它是一种丰富多采、变化无穷的线条,有着极强的情感张力。比如,汉字中的竖,亦称“努”,为“铁柱”,如弧弓劲挺,不宜矢直,直反失势,末宜缩笔回收。又如横为“勒”,称“玉案”,如勒马缰,不许轻滑纵放,末宜回收。汉字的间架结构指笔画或构字部件的组合方式。赵宦光《寒山帚谈》中指出:能结构不能用笔,犹得成体;若但只知用笔不知结构,全不成形矣 。可见结体之重要。如“宇”有覆俯之意,“忘”有载仰之效。通过指导,让学生领略汉字的形体美、意象美、点线美、结体美、空间美,从而被汉字所具有的美感所吸引熏陶,培养学生文字审美情趣
2、在欣赏作品中领略书法艺术美。书法艺术的最大特点是“形美神足,形神兼备”,所谓“气韵生动”、“遗貌取神”、“遗笔草草,不求形似”。受数千年文化的积淀熏陶的众多书法大家,书法作品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愉悦之感,极具审美价值。“癫张醉素”的狂放洒脱;“二王”的清秀俊逸;颜体书法的厚重宽博。他们或仙风道骨,或飘逸超迈,或沉潜古雅,或“舞女低腰,含笑镜前”教师或是在课堂上悉心地指导欣赏,或是在学校班级文化环境上着意地陶冶浸染,让学生畅游书法艺术之河,吮吸“柳瘦颜圆”精华,感悟汉字书法的美妙奇幻,从而培养学生文字审美情趣
3、在书法艺术的熏陶中感悟人格美。前苏联美学家尤鲍列夫说:“艺术的影响可以触及人的精神的任何一个角落,艺术造成完整的个性。”大凡高山仰止的书法大家以及他们的艺术作品无不,闪烁着无限魅力的人性光芒。他们练字先做人,真正做到了人如其字,字如其人。他们的人格魅力,是宝贵的课程资源。写字教学中,通过讲故事等形式,学习他们真诚质朴,勤奋刻苦,宽博纯厚,宁静淡泊等高尚人格,从而为学生的人生之旅打下亮丽的底色。
4、同时尤为重要的是指导练字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当前,学生中字写得不规范是较为普遍的现象。他们把写字看成负担,或“龙飞凤舞”,或“信手涂鸦”,对写字缺乏浓厚的兴趣和认真的习惯。郭沫若指出,“培养学生写好字,不一定人人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范,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的” 。练习书法可除这些毛病。同时也可增强学生对字词的亲切感。
参考文献:
[1]赵宦光.寒山帚谈.[M]古籍出版社
[2]唐进.郭末若书法艺术探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