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走向研究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mgle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标志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已步入2.0时代。2.0时代下,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重点将从建设信息化环境向促进人的发展转变,信息技术教育关注的重点也由信息技术应用向信息素养提升转变,即从“重工具”向“重目的”回归。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在多年的探索与发展中,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一定程度上也积累了诸多现实问题。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从信息技术应用向信息技术素养提升转变、教材和课程应引入更多人工智能技术及编程内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获取知识的途径,以创新信息技术教学,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关键词:人工智能;教育信息化2.0;信息技术教育;走向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18-0025-04
  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这是继2012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2016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之后,我国在国家层面又一次发布的综合性教育信息化规划文件。《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出台,正式拉开了中国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帷幕。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出现与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改变,学校的教学方式出现了创新性变革。教育信息化2.0时代是伴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根植新技术时代,深挖教育信息化2.0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准确把握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未来走向,是每一位教育管理者和一线教师应当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教育信息化2.0提出的时代背景和内涵解读
  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程是与改革开放同步的。1978年,为响应邓小平同志关于“加速发展电视、广播等现代化教育手段,多快好省发展教育事业”的号召,我国正式成立了中央电化教育馆。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兴起,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了“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由此教育技术和教育信息化逐渐被人们所熟知。进入21世纪,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全面提速。2002年,我国第一部教育信息化规划——《教育信息化“十五”发展规划(纲要)》发布。2012年9月和2015年11月,国家就曾三年内两次召开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在这一时期,教育部先后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和《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两个纲领性文件。在教育信息化发展阶段的划分上,我们把党的十九大之前的时期称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1.0阶段,之后的一段时期则是“教育信息化2.0时代”。为引领教育信息化从1.0时代向2.0时代转段升级,2018年4月,教育部制定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信息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使得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侧重点、动力和目标也不尽相同。在教育信息化起始阶段,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点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推广普及,以及学校的软硬件基础设施的配备,发展的动力主要在于资金的大量投入,并且主要依靠外部力量的推动。进入“十二五”时期,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则更加注重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和资源的建设。这一时期内,教育信息化之“三通两平台”项目建设及成功应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并且教育资源和教育管理两大平台得以全面推广与运用。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教育信息化1.0时期,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外生力量为我国教育理念和方式的变革打下了数字化、网络化基础。
  教育信息化2.0時代是在教育信息化1.0阶段取得的坚实成果基础上的继承和深入发展。近年来,伴随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正式进入智能时代。在“互联网+教育”的浪潮下,新技术进入教育领域,智能学伴、智慧教室等应运而生。与此同时,在线教育、移动学习成为热潮。可以看出,新兴技术不仅可以创新教与学的方式,而且能深刻影响教育理念、文化和生态。也就是说,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深层次的变革作用已经由1.0时期的外生力量转变成了内生力量,2.0时代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重点也从建设信息化环境向促进人的发展转变。可以说,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提出,是对我国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所处阶段的正确审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过程分为起步、应用、融合、创新四个阶段。我国教育信息化1.0时期完成了前两个阶段,2.0时代将开启“融合创新、智能引领”新的征程。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是首个关于教育信息化2.0的政策性文件,是教育信息化2.0的“先导性工程”。通过《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实施,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在具体操作上,《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要求推动实施“八项行动”,即“数字资源服务普及行动”“网络学习空间覆盖行动”“网络扶智工程攻坚行动”“教育治理能力优化行动”“百区千校万课引领行动”“数字校园规范建设行动”“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信息素养全面提升行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教育信息化2.0时代近一段时期内的发展目标和具体行动,为我国教育信息化从1.0时代向2.0时代的迈进指明了方向。
  但是,随着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教育信息化2.0”这一概念仍处在动态发展中,还远未成型,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潜力还有待挖掘,教育信息化在未来还有诸多可能。
  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信息技术课程正式纳入中小学必修课始于2000年。在2000年10月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做了题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报告,会议印发了《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三个重要文件,决定将信息技术课程列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并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和教学评价等做出详细规定。时至今日,我国正式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育已有19余年,中小学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助推了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多年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积累了诸多现实问题。   (一)信息技术教育的学科地位不够凸显
  虽然素质教育在我国提倡已有多年,但众多学校依然存在着为提高升学率,将学科按考试分数的占比划分为“三六九等”的现象。学校在面临各种“月考”“期中、期末考”等大型考试时,信息技术课程就被要求压缩课时或提前结课,从而为各种备考让步,致使信息技术教育的质量难以保证。在这种大氛围下,学生不能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对其成长的重要意义,以致挫伤了自身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当今社会,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已使知识的获取途径更为便捷,然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却是日新月异,如果学校机械地对学生灌输过时的知识,而忽视信息技术的学习,那么,青少年学生必然会形成知识漏洞,与时代脱轨。如此恶性循环,青少年学生就无法成为新技术的先锋创造者。
  (二)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重复化、机械化
  现如今,我们倡导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教与学的方式,倡导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而具有天然技术优势的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的实施中却仍然普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来教授。在课堂中,教师往往按照提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演示操作步骤、发布学习任务、学生练习的模式进行教学,缺乏对活动的设计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最终导致信息技术教学实施的重复化、机械化,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课堂活力。
  (三)信息技术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有待提高
  长期以来,许多信息技术教师只重视操作训练,以应对基本的教学和考试任务,忽视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把信息技术课组织成计算机技能课,背离了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目标,限制了学生的发展。调查发现,不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对创客、STEAM等理论概念不甚了解,从中可见一斑。
  另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通常承担着学校的计算机、服务器、多媒体教室和网络设备等的维护,以及学校各类会议和文艺演出活动的技术支持等教学以外的任务,从而严重占用和挤压了信息技术教师自我学习、自我成长的时间及空间,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人工智能时代,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以适应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然而现实却是多数学校、学生和家长对信息技术学科缺乏应有的重视,致使不少信息技术教师缺乏持续学习的动力和与时俱进的后劲。
  三、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走向分析
  近年来,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对教师的能力和素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未来,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教学应该沿着怎样的轨迹发展,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当深入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一)教育的重点从信息技术应用向信息素养提升转变
  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早期计算机教育阶段、计算机应用教育阶段和信息技术教育阶段。201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了信息技术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创新、信息社会责任。长期以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以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应用的操作训练为主,偏离了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目标。《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了“信息素养全面提升行动”,意在指引教育信息化2.0时代下,信息技术教育关注的重点应由信息技术应用向信息素养提升转变,即从“重工具”向“重目的”回归。
  (二)教材和課程将引入更多人工智能技术及编程内容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使得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编程教育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提出要逐步推广编程教育。
  在未来,万物互联,通过移动终端即可实现对各种场景的控制。智能环境迫使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具备基本的程序控制思想和编程知识。中小学生作为生活在数字时代的“原住民”,更要为未来的智能生活做好准备。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和编程教育,对培养我国智能时代的创新人才、使我们国家在国际上占领技术制高点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这也对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素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学生学习方式和获取知识的途径将发生新变化
  未来,学校借助智慧教室的环境构建,致使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与学将成为主流。借助互联网与数字信息,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及学科教学中获取知识信息,而且也能在环境中生成学习,这一环境包括教师、学习内容、学习情境、学习伙伴、学习网络、智能代理等。借助技术的帮助,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智能代理之间将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实现实时交流。由此看来,未来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形式将会更加灵活与多样。
  未来已来,面向教育信息化2.0时代,只有每一位教育管理者和一线教师高度重视信息技术教学研究,积极开展新技术支持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创新,我们才能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趋势和走向,从而为我国未来人才的培养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任友群.我们该怎样研讨“教育信息化2.0”[J].远程教育杂志,2018,(4).
  [2]胡钦太,张晓梅.教育信息化2.0的内涵解读、思维模式和系统性变革[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8,(6).
  [3]蔡宝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进展及未来走向[J].课程·教材·教法,2018,(8).
  [4]滕国文,李   然.创客教育融合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8,(2).
  [5]任友群,万   坤,赵   健.推进教育信息化2.0需要处理好十个关系[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8,(6).
  [6]王珠珠.教育信息化2.0:核心要义与实施建议[J].中国远程教育,2018,(7).
其他文献
胜利油田现河采油厂作业大队在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设备管理理念,提升设备管理层次,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措施,保证维修管理的正常运行,实现设备技术性能不断提升。
校园心理素质拓展训练从学校现有基础出发,以心理训练为契机,既能提高学生的心理耐挫力,使学生在学习心理和人际交往的适应性方面有显著改善,也能有效提高初中学生的抗挫折水
<正>相信凡尔纳科幻小说影响了几代人,不少已经长大成年的人也曾经在童年时的某个晚上,捧着从图书馆借来的《海底两万里》,缩在床角,将自己投入书中,感受着纷至沓来的紧张和
目的探究耐药菌筛查联合组合式降阶梯集束化防控降低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危重患者120例。按随机数
随着广东省网推进IP端到端项目,湛江数字电视平台需要进行IP化改造,本文主要介绍湛江数字电视平台IP化的优势和改造方案。
目的研究川东北地区汉族人群中冠心脏病并行支架植入术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批格雷治疗后再发心血管事件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诊断为冠心病并首次择期行PCI治疗患者,
<正>2016年的寒假,你想好去哪里玩了吗?我们今天要来讨论的内容是长途旅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住在哪"。想必以往你一定有过家庭出游的经历,跟着爸爸妈妈住在一个没有任何
随着历史的演变、时代的变迁,新闻语言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不同时期的新闻语言带有深刻的社会烙印和时代印记。进入新时期以来,随着网络媒体、移动电子媒体等新媒体的出现,人们对语
目的 探讨非典型脑膜瘤(AM)的诊治特点并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A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未复发组(20例)和复发死亡组(4例复发存活、4例复发
人类进入21世纪,消费者不仅重视物品和服务,更渴望获得体验的满足。本文主要通过对体验营销进行分析和研究以区别市场中常见的烧钱式营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