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的理论吧和实践告诉我们:要促进每个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必须建立一个多形式、多渠道、多功能的开放型学校教育体制,充分利用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等多种教育资源和课上与课下、校内与校外等多种教育途径才能实现。
【关键词】素质;教育
【中图号】G631【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3-0118-01
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由校园环境、校园活动、校园精神构成的校园文化是课课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必然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1创建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的陶冶教育
校园文化环境主要是指学校特有的文化设施和建筑设施,它包括校报、宣传栏、广告栏、展览窗、校训词、学训词、人物像、校徽、标语等展示校园文化的设施,还包括“教工之家”、“学生之家”、运动场、健身房等师生的娱乐设施,和学校花园、装饰廊等人文景点设施,以及学校各种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和风格特点等。
优美的校与校园文化环境对每个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使每个学生都自觉不自觉地接受着这种文化的陶冶、引导和塑造。具体地说,它能给学生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认知和意识,正确引导学生文化思维的倾向;能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价值,给学生以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合理、科学的审美感受;能端正学生的求学思想和人生追求,使学生以昂扬的精神风貌和正确的态度对待学习;能引导与规范学生的行为方式,使其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品质;能给学生优美的环境感受,愉悦学生的思想情绪和心境等。所以,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新课程理念下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举措与途径。为此,对于那些环境脏、乱、差的学校,和在应试教育思想作用下,单纯地以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名和宣传的学校,应当以足够的重视来思考学校的文化环境改造问题了。
2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实现学生个性化的主体教育
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而且校园文化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如果学校能结合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经常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就能使学生的潜在天赋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特长得到展示和发展,从而找到适合自己发展与成长的突破口,产生奋发图强、努力成材的强大动力和高涨热情。这样能够弥补课堂教学的欠缺与不足,完善并实现着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要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和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把学生置于活动的主体,把学生的经验融入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发挥和创造,不能象应试教育那样,把校园文化活动演变成课堂教学知识的灌输。同时,教师要作好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指导,使课外活动开展得更有成效。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在形式上要灵活新颖,不具一格,只要学生喜闻乐见,参与积极,且能收到效果,什么形式都可以。在内容上要体现广泛性、针对性,使具有不同天赋个性、兴趣爱好、优势特长的每个学生都能选择到符合自己发展的主题活动。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常见的有思想教育文化活动、学科文化活动、文体文化活动、科技文化活动、社区文化活动等。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有不少学校把校园文化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开展,目的使为了把新课程改革的这一亮点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进行实践和尝试,使学生既能得到多方面素质的发展,又能把知识与应用得到整合与贯通,把已有的素质优势和技能特长得到连结与补充,使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更具有整体性和探究性。
3形成崇高的校园文化精神,实现时代需要的养成教育
校园文化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是学校主体的办学思想、行为作风、校园思潮、精神风貌、目标追求的集中反映,也是校风校貌和学校文化氛围特征的集中体现。校园文化精神是学校环境的主流和导向,对学校的每一个师生员工的影响都非常大,从社会学和心理学意义上说,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甚至规定着学校每一个人的行为方式、精神状态和追求目标。因此,加强校园文化精神建设,形成积极向上、民主和谐、求实创新的崇高校园文化精神,是优化校园文化,推进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
校园文化精神概括起来主要包括求实的科学精神、和谐的民主精神、勇敢的创新精神和赤诚的爱国精神。
求实的科学精神激励着学生对真理的执著追求。教书育人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过程。学校要通过求真务实的校风、科学严谨的教风、谦虚勤奋的学风培养学生求实的科学精神,将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紧紧地与追求真理联系起来,为其养成科学的态度打下基础。
和谐的民主精神是现代社会人文性的反映,更是现代学校教育管理的基本要求。学校只有具备了和谐的民主精神,才能形成平等融洽的人际关系,才能做到对学生的尊重、关心、爱护,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人,才能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精神;只有在和谐民主的教学观念下,学生才能行使自己的学习自主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形成自己的个性和创造才能。
勇敢的创新精神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最高要求,也是一个国家、民族兴旺和发展的不竭动力。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新课程改革极力倡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学校应当按照这个要求,通过学校管理的创新、课堂教学创新等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和才能。我们今天培养了创新学生,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不乏改革者和开拓者,我们的民族和国家就更有希望,更能辉煌。
赤诚的爱国精神是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学生把自己的利益、荣辱与祖国的命运联系起来,进而产生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和义务感,产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创造,并在学习中表现出一种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进取精神,不断地充实自己,改造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将来成为祖国的有用人才。
【关键词】素质;教育
【中图号】G631【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3-0118-01
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由校园环境、校园活动、校园精神构成的校园文化是课课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必然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1创建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的陶冶教育
校园文化环境主要是指学校特有的文化设施和建筑设施,它包括校报、宣传栏、广告栏、展览窗、校训词、学训词、人物像、校徽、标语等展示校园文化的设施,还包括“教工之家”、“学生之家”、运动场、健身房等师生的娱乐设施,和学校花园、装饰廊等人文景点设施,以及学校各种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和风格特点等。
优美的校与校园文化环境对每个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使每个学生都自觉不自觉地接受着这种文化的陶冶、引导和塑造。具体地说,它能给学生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认知和意识,正确引导学生文化思维的倾向;能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价值,给学生以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合理、科学的审美感受;能端正学生的求学思想和人生追求,使学生以昂扬的精神风貌和正确的态度对待学习;能引导与规范学生的行为方式,使其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品质;能给学生优美的环境感受,愉悦学生的思想情绪和心境等。所以,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新课程理念下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举措与途径。为此,对于那些环境脏、乱、差的学校,和在应试教育思想作用下,单纯地以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名和宣传的学校,应当以足够的重视来思考学校的文化环境改造问题了。
2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实现学生个性化的主体教育
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而且校园文化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如果学校能结合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经常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就能使学生的潜在天赋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特长得到展示和发展,从而找到适合自己发展与成长的突破口,产生奋发图强、努力成材的强大动力和高涨热情。这样能够弥补课堂教学的欠缺与不足,完善并实现着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要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和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把学生置于活动的主体,把学生的经验融入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发挥和创造,不能象应试教育那样,把校园文化活动演变成课堂教学知识的灌输。同时,教师要作好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指导,使课外活动开展得更有成效。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在形式上要灵活新颖,不具一格,只要学生喜闻乐见,参与积极,且能收到效果,什么形式都可以。在内容上要体现广泛性、针对性,使具有不同天赋个性、兴趣爱好、优势特长的每个学生都能选择到符合自己发展的主题活动。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常见的有思想教育文化活动、学科文化活动、文体文化活动、科技文化活动、社区文化活动等。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有不少学校把校园文化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开展,目的使为了把新课程改革的这一亮点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进行实践和尝试,使学生既能得到多方面素质的发展,又能把知识与应用得到整合与贯通,把已有的素质优势和技能特长得到连结与补充,使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更具有整体性和探究性。
3形成崇高的校园文化精神,实现时代需要的养成教育
校园文化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是学校主体的办学思想、行为作风、校园思潮、精神风貌、目标追求的集中反映,也是校风校貌和学校文化氛围特征的集中体现。校园文化精神是学校环境的主流和导向,对学校的每一个师生员工的影响都非常大,从社会学和心理学意义上说,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甚至规定着学校每一个人的行为方式、精神状态和追求目标。因此,加强校园文化精神建设,形成积极向上、民主和谐、求实创新的崇高校园文化精神,是优化校园文化,推进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
校园文化精神概括起来主要包括求实的科学精神、和谐的民主精神、勇敢的创新精神和赤诚的爱国精神。
求实的科学精神激励着学生对真理的执著追求。教书育人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过程。学校要通过求真务实的校风、科学严谨的教风、谦虚勤奋的学风培养学生求实的科学精神,将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紧紧地与追求真理联系起来,为其养成科学的态度打下基础。
和谐的民主精神是现代社会人文性的反映,更是现代学校教育管理的基本要求。学校只有具备了和谐的民主精神,才能形成平等融洽的人际关系,才能做到对学生的尊重、关心、爱护,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人,才能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精神;只有在和谐民主的教学观念下,学生才能行使自己的学习自主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形成自己的个性和创造才能。
勇敢的创新精神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最高要求,也是一个国家、民族兴旺和发展的不竭动力。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新课程改革极力倡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学校应当按照这个要求,通过学校管理的创新、课堂教学创新等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和才能。我们今天培养了创新学生,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不乏改革者和开拓者,我们的民族和国家就更有希望,更能辉煌。
赤诚的爱国精神是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学生把自己的利益、荣辱与祖国的命运联系起来,进而产生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和义务感,产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创造,并在学习中表现出一种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进取精神,不断地充实自己,改造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将来成为祖国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