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改的教育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逐渐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传统的语文教学阅读模式已经不能满意新课改的需求,教师忽略了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意识,并且学生阅读目标不明确,进而导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下降。本文就小学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相关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广泛阅读,增加阅读量,让学生好读书、读好书,这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在长期语文教学实践中发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课堂教学还是以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因此必须针对这些问题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融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并且能够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和爱好,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一、优化课堂情境创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阅读中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体验生活,在体验中得到情感的升华和语文知识的积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对身边的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种心理倾向可以带动学生的思维和思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例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等与自然界有关的课文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展开课外的活动,通过观察和体验大自然,找到与课文中相关描述相符合内容和清洁,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体验自然和生活也是小学语文快乐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它能够把学生身边的知识与学生的情感和能力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语文学习的知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情趣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认真的观察身边的事物,增强理解课文的能力,还能够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实践体验,学会感悟,得到情感上的升华,从而将课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只有具有兴趣才能深入到语文课堂中,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情趣教学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新颖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课文的时候,对于课文中描写树木、小溪等迎接春天的到来时候焕发的勃勃生机的景象,于是可以给学生提问课文中关于描写自然所用的拟人句的好处是什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中描述的内容,展开自己的想象,并用自己的动作进行展示。在这一过程中借助多媒体的形式,将这些自然万物设计成生动的动画形象展示给学生,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体会学习的快乐,养成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此外,多媒體的运用可以为学生提供具体生动的形象,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不仅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还能够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小学语文阅读文章《盘古开天辟地》,由于学生难以走进文字描述的童话故事情境中,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应创设出山林大火、洪水喷涌、猛兽出没等动画情境,将文字阅读表象化,借助形象、真实的画面渲染情境,使学生扎实地理解文章的语言和情感,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
二、丰富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活动中体会情感
小学语文课程中内容十分丰富,题材多样,诗歌、散文、童话等增强了小学生对语文阅读学习的吸引力。有些小学课文在学习之前已经阅读过,但由于有些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机械的使用僵硬的语言,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不符合,过分重视对小学生理论知识的灌输,因此将课文中原本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解的过于僵硬和难懂,小学生失去了对课文于阅读的情趣,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体会不到快乐和学习的乐趣。因此小学的快乐学习时建立在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基础上,并且在课堂中教师要以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兴趣爱好入手,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快乐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小学教学中,讲授《羚羊木雕》这一课文内容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为学生设计出快乐的教学情景,抓住学生喜爱表演的心理特点,让学生自编自演把课文的内容情节展现在课堂上,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让 小学生在自编自演的过程中深刻体会课文中的故事内容,对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准确的把握。对与课文中的一些细节动作指导在表演的过程中要利用不同的形式将这些细节动作展现出来,加深学生的故事中人物个性和特点的把握,体会文章的情感。这样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
三、 积极开展阅读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
小学生阅读活动的创新和开展,能够为学生展示自主阅读成果提供良好的校园平台,是锻炼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过程,是让学生充分感受阅读乐趣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学生交流与分享的方法,并逐渐形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
创造讨论交流机会,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讨论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不一定都亲自给予解答,有的问题,如能让学生互相讨论、互相启发,不仅能提高他们的解疑能力,而且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使他们得到充分地发展。
首先,要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或图书室的资源优势,在平时的教学中积极为学生提供阅读资源和信息,引导学生主动走进图书室阅读,实现每位小学生都能有书读、读好书。其次,开展手抄报设计活动,组织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养成做摘抄笔记的好习惯,记录下来自己感兴趣的阅读内容,并在阅读完成后自主设计阅读手抄报,学生可以在手抄报上添加自己喜爱的图画、颜色,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并在活动中感受阅读带来的乐趣。第三,定期举行阅读交流会,交流会的主题可以设计与相关教材课文相一致,让学生讲讲近期所看的书,说说自己的阅读收获。第四,开展亲子阅读活动,通过《给家长的一封信》向家长讲述自主阅读对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意义,引导家长与教师配合共同鼓励学生开展自主阅读活动,家长在课外可以和学生组成阅读小组,将自主阅读的内容记录在阅读卡上,课上、课下形成联动共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中得到感悟,充分保证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小学教学的重点,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教育过程,教师要立足学情、立足教学、立足生活实际,通过创新语文教学方法和开展阅读活动,不断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蔡淑兰. 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艺术性与实效性[J]. 课外语文:教研版, 2014, (7):58-58.
[2]吴云. 创设探究情境,凸显语文本色--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 考试周刊, 2015, (47):44-44.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广泛阅读,增加阅读量,让学生好读书、读好书,这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在长期语文教学实践中发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课堂教学还是以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因此必须针对这些问题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融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并且能够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和爱好,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一、优化课堂情境创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阅读中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体验生活,在体验中得到情感的升华和语文知识的积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对身边的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种心理倾向可以带动学生的思维和思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例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等与自然界有关的课文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展开课外的活动,通过观察和体验大自然,找到与课文中相关描述相符合内容和清洁,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体验自然和生活也是小学语文快乐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它能够把学生身边的知识与学生的情感和能力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语文学习的知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情趣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认真的观察身边的事物,增强理解课文的能力,还能够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实践体验,学会感悟,得到情感上的升华,从而将课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只有具有兴趣才能深入到语文课堂中,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情趣教学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新颖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课文的时候,对于课文中描写树木、小溪等迎接春天的到来时候焕发的勃勃生机的景象,于是可以给学生提问课文中关于描写自然所用的拟人句的好处是什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中描述的内容,展开自己的想象,并用自己的动作进行展示。在这一过程中借助多媒体的形式,将这些自然万物设计成生动的动画形象展示给学生,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体会学习的快乐,养成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此外,多媒體的运用可以为学生提供具体生动的形象,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不仅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还能够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小学语文阅读文章《盘古开天辟地》,由于学生难以走进文字描述的童话故事情境中,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应创设出山林大火、洪水喷涌、猛兽出没等动画情境,将文字阅读表象化,借助形象、真实的画面渲染情境,使学生扎实地理解文章的语言和情感,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
二、丰富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活动中体会情感
小学语文课程中内容十分丰富,题材多样,诗歌、散文、童话等增强了小学生对语文阅读学习的吸引力。有些小学课文在学习之前已经阅读过,但由于有些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机械的使用僵硬的语言,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不符合,过分重视对小学生理论知识的灌输,因此将课文中原本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解的过于僵硬和难懂,小学生失去了对课文于阅读的情趣,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体会不到快乐和学习的乐趣。因此小学的快乐学习时建立在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基础上,并且在课堂中教师要以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兴趣爱好入手,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快乐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小学教学中,讲授《羚羊木雕》这一课文内容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为学生设计出快乐的教学情景,抓住学生喜爱表演的心理特点,让学生自编自演把课文的内容情节展现在课堂上,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让 小学生在自编自演的过程中深刻体会课文中的故事内容,对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准确的把握。对与课文中的一些细节动作指导在表演的过程中要利用不同的形式将这些细节动作展现出来,加深学生的故事中人物个性和特点的把握,体会文章的情感。这样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
三、 积极开展阅读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
小学生阅读活动的创新和开展,能够为学生展示自主阅读成果提供良好的校园平台,是锻炼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过程,是让学生充分感受阅读乐趣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学生交流与分享的方法,并逐渐形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
创造讨论交流机会,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讨论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不一定都亲自给予解答,有的问题,如能让学生互相讨论、互相启发,不仅能提高他们的解疑能力,而且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使他们得到充分地发展。
首先,要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或图书室的资源优势,在平时的教学中积极为学生提供阅读资源和信息,引导学生主动走进图书室阅读,实现每位小学生都能有书读、读好书。其次,开展手抄报设计活动,组织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养成做摘抄笔记的好习惯,记录下来自己感兴趣的阅读内容,并在阅读完成后自主设计阅读手抄报,学生可以在手抄报上添加自己喜爱的图画、颜色,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并在活动中感受阅读带来的乐趣。第三,定期举行阅读交流会,交流会的主题可以设计与相关教材课文相一致,让学生讲讲近期所看的书,说说自己的阅读收获。第四,开展亲子阅读活动,通过《给家长的一封信》向家长讲述自主阅读对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意义,引导家长与教师配合共同鼓励学生开展自主阅读活动,家长在课外可以和学生组成阅读小组,将自主阅读的内容记录在阅读卡上,课上、课下形成联动共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中得到感悟,充分保证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小学教学的重点,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教育过程,教师要立足学情、立足教学、立足生活实际,通过创新语文教学方法和开展阅读活动,不断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蔡淑兰. 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艺术性与实效性[J]. 课外语文:教研版, 2014, (7):58-58.
[2]吴云. 创设探究情境,凸显语文本色--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 考试周刊, 2015, (47):4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