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教育开展的主要学科之一,加强数学教学研究,能够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数学思想的形成,有助于数学人才的培养。分层教学属于新的教学模式,其能够结合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从而促进学生的整体提升。基于此,本文重点研究了优化分层教学方法,营造高效化数学课堂。
关键词:分层教学;数学教学;数学课堂
一、分层教学的介绍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初中教育不断进行改革,分层教学方法逐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分层教学属于信息化时代新的教学理念,其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而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之间的个性特征不同,传统的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导致教学质量下降,整体教学效率不高。而分层教学方法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其能够利用学生的差异特征,有效地开展教学,提高了教育的有效性,能够促进学生成绩的整体提升。
二、分层教学法的基本应用原则分析
2.1差别随动原则分析
分层教学法重点突出了对于学生个体化差异的关注,具有较强的变动性,在实际教学应用过程中,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技能掌握水平,进行分层次教学。但随着教学活动的持续,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技能掌握水平并非固定不变,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进步和退步情况,随时调整、完善分层教学法的应用策略,从而提高分层教学法的应用效果和教学质量。
2.2科學划分学生层次
应用分层教学法,对学生群体进行科学的层次划分,其目的并不是对学生进行分层,而是根据不同的层次划分,给予不同学生针对性的教学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因此,教师需根据班内同学的实际学习情况,遵循层次水平相近原则,进行科学的层次划分,进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目的。
2.3学习激励原则
划分学生层次的同时,教师应注意及时给予学生相应的激励和鼓励,在班内营造一种良好的竞争氛围,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个人的优点和不足,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从而有计划、有层次地实现学生个人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升,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优化分层教学方法,营造高效化数学课堂
3.1“学生”分层
“学生”分层具体有 A、B、C、D 四个层级,对应实际水平为差、中、良、优,这样做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心理方面的保护,并且将学生分为四层而非三层原因是一般班上过半学生是处于中等情况,如分为三个层级则会出现两头小中间大的现象,我们教学主要是针对占多数的中间学生学习更好、增进并提高优秀水平、争取差生的良性转变,使得所有学生皆有所学、都有进步。所有为了对中间学生更有效的强化,对这一层级的学生再更具体地划分为 B、C 两个较为接近的小组。这样安排具备对学生情况更有针对掌握的效果。
3.2“教学目标”分层
新课标理念提出教学的三维目标,目的是主张教学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进行合理施教,以保证学生皆有不同阶段的提高。笔者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要求最弱的学生 A 级学生了解主要基础知识的形成,并鼓励他们努力记住课堂基础知识并学习知识的简单应用;对于中等的 B 级学生,争取让他们做到对基本知识的初步理解并记忆,体会知识应用的巧妙并能解决一些基础及中等难度的题目;对于中上的 C 级学生,在要求他们达到对知识产生过程的认识及知识的掌握之外,还要学着解决中上等难度的练习,能够体会主要思想方法的运用,理解相关数学思想的作用;对于比较优秀的 D 级学生,需要当堂掌握基本的知识与其相关应用,并对知识能够灵活的拓展运用,归纳掌握其中运用的数学思想。
3.3“课堂提问、练习”分层
课堂教学是教学环节的核心,主要是问题得以不断解决的过程,练习的目的是为了检测教学实施的效果。为了使课堂达到更加有效的结果,在课堂上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在课前的精心设计下制定,具体到每个问题是针对何种分层的学生,以及对所问学生回答的预算和提问效果的展示情况;另外,在练习题的不同知识运用,也是逐个进行精心的安排,包括每一道题对于由哪层学生完成,能达到怎样的效果,需要进行怎样的引导等都需要根据本班级实情去设计完成。对于 A级学生,课堂提问与练习检测应重点激发其学习兴趣,建立起初级的自信,多鼓励他们的发言,感受课堂中的乐趣;对于中间两层级的 C、B 级学生,需要扎根于他们基础知识的巩固联系,根据他们对知识点基本的理解和记忆,强化他们对知识的推广掌握,衔接新知与旧知的联系进而内化新知达到知识的正确应用,练习后的方法归类理解;对于 D 级的学生,提问上需要有一定知的识广度、深度,练习上也会有相应的难度,包括对其数学方法的归纳及体现数学思想的掌握。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能力基础,充分制定出适合对应的问题与练习,让每个学生都体现出自己的相应的价值,取得一定的进步,即让所有学生都能发挥所长而各有所学。
3.4“课下作业、辅导”分层
教学的成就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螺旋式的渐进上升,这也是学生发展的规律。课堂教学由于时间的限制与学生学习能力接受有限的原因,能达到的效果终究是有限的,而课下再布置作业检测、巩固、提高学生所学,加之对学生课后的个别化辅导,进行教学的补充、完善及提升拓展,才能真正保证教学的高效。对于作业的布置主要分为基础题、中等题、提高题、综合拓展题四类,分别对应A、B、C、D 四个层次的学生分层,不同的是题目的完成是相对的而不是完全绝对的,也就是各级学生皆有必做和选做两块。A 级学生必做基础题并选做中等题;B 级学生必做中等题并选做提高题;C 层学生必做提高题并选做综合拓展题;D层学生必做综合拓展题选做中等及提高题。从而满足各层学生能达到的不同需要,取得最大程度的学习效果。
结束语:
虽然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但是学习的能力和成绩是一个动态的能力和数据,教师应当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动态,针对学生的变化也相应地改变教学的方式,同时也使学生自然地明白自己的学习能力,找准自己的定位,这样可以大大避免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同时也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
参考文献:
[1]张锋.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7(39):
[2]武霞.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6(19):
(河南省安阳市第七中学)
关键词:分层教学;数学教学;数学课堂
一、分层教学的介绍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初中教育不断进行改革,分层教学方法逐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分层教学属于信息化时代新的教学理念,其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而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之间的个性特征不同,传统的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导致教学质量下降,整体教学效率不高。而分层教学方法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其能够利用学生的差异特征,有效地开展教学,提高了教育的有效性,能够促进学生成绩的整体提升。
二、分层教学法的基本应用原则分析
2.1差别随动原则分析
分层教学法重点突出了对于学生个体化差异的关注,具有较强的变动性,在实际教学应用过程中,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技能掌握水平,进行分层次教学。但随着教学活动的持续,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技能掌握水平并非固定不变,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进步和退步情况,随时调整、完善分层教学法的应用策略,从而提高分层教学法的应用效果和教学质量。
2.2科學划分学生层次
应用分层教学法,对学生群体进行科学的层次划分,其目的并不是对学生进行分层,而是根据不同的层次划分,给予不同学生针对性的教学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因此,教师需根据班内同学的实际学习情况,遵循层次水平相近原则,进行科学的层次划分,进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目的。
2.3学习激励原则
划分学生层次的同时,教师应注意及时给予学生相应的激励和鼓励,在班内营造一种良好的竞争氛围,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个人的优点和不足,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从而有计划、有层次地实现学生个人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升,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优化分层教学方法,营造高效化数学课堂
3.1“学生”分层
“学生”分层具体有 A、B、C、D 四个层级,对应实际水平为差、中、良、优,这样做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心理方面的保护,并且将学生分为四层而非三层原因是一般班上过半学生是处于中等情况,如分为三个层级则会出现两头小中间大的现象,我们教学主要是针对占多数的中间学生学习更好、增进并提高优秀水平、争取差生的良性转变,使得所有学生皆有所学、都有进步。所有为了对中间学生更有效的强化,对这一层级的学生再更具体地划分为 B、C 两个较为接近的小组。这样安排具备对学生情况更有针对掌握的效果。
3.2“教学目标”分层
新课标理念提出教学的三维目标,目的是主张教学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进行合理施教,以保证学生皆有不同阶段的提高。笔者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要求最弱的学生 A 级学生了解主要基础知识的形成,并鼓励他们努力记住课堂基础知识并学习知识的简单应用;对于中等的 B 级学生,争取让他们做到对基本知识的初步理解并记忆,体会知识应用的巧妙并能解决一些基础及中等难度的题目;对于中上的 C 级学生,在要求他们达到对知识产生过程的认识及知识的掌握之外,还要学着解决中上等难度的练习,能够体会主要思想方法的运用,理解相关数学思想的作用;对于比较优秀的 D 级学生,需要当堂掌握基本的知识与其相关应用,并对知识能够灵活的拓展运用,归纳掌握其中运用的数学思想。
3.3“课堂提问、练习”分层
课堂教学是教学环节的核心,主要是问题得以不断解决的过程,练习的目的是为了检测教学实施的效果。为了使课堂达到更加有效的结果,在课堂上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在课前的精心设计下制定,具体到每个问题是针对何种分层的学生,以及对所问学生回答的预算和提问效果的展示情况;另外,在练习题的不同知识运用,也是逐个进行精心的安排,包括每一道题对于由哪层学生完成,能达到怎样的效果,需要进行怎样的引导等都需要根据本班级实情去设计完成。对于 A级学生,课堂提问与练习检测应重点激发其学习兴趣,建立起初级的自信,多鼓励他们的发言,感受课堂中的乐趣;对于中间两层级的 C、B 级学生,需要扎根于他们基础知识的巩固联系,根据他们对知识点基本的理解和记忆,强化他们对知识的推广掌握,衔接新知与旧知的联系进而内化新知达到知识的正确应用,练习后的方法归类理解;对于 D 级的学生,提问上需要有一定知的识广度、深度,练习上也会有相应的难度,包括对其数学方法的归纳及体现数学思想的掌握。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能力基础,充分制定出适合对应的问题与练习,让每个学生都体现出自己的相应的价值,取得一定的进步,即让所有学生都能发挥所长而各有所学。
3.4“课下作业、辅导”分层
教学的成就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螺旋式的渐进上升,这也是学生发展的规律。课堂教学由于时间的限制与学生学习能力接受有限的原因,能达到的效果终究是有限的,而课下再布置作业检测、巩固、提高学生所学,加之对学生课后的个别化辅导,进行教学的补充、完善及提升拓展,才能真正保证教学的高效。对于作业的布置主要分为基础题、中等题、提高题、综合拓展题四类,分别对应A、B、C、D 四个层次的学生分层,不同的是题目的完成是相对的而不是完全绝对的,也就是各级学生皆有必做和选做两块。A 级学生必做基础题并选做中等题;B 级学生必做中等题并选做提高题;C 层学生必做提高题并选做综合拓展题;D层学生必做综合拓展题选做中等及提高题。从而满足各层学生能达到的不同需要,取得最大程度的学习效果。
结束语:
虽然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但是学习的能力和成绩是一个动态的能力和数据,教师应当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动态,针对学生的变化也相应地改变教学的方式,同时也使学生自然地明白自己的学习能力,找准自己的定位,这样可以大大避免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同时也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
参考文献:
[1]张锋.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7(39):
[2]武霞.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6(19):
(河南省安阳市第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