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的满足促使精神生活的标准得到了提高,因而面向当代大学生实施的思想政治教育已完全不能基于计划经济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面向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辅导员在工作中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和挑战。本文通过对当今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分析,进一步讨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辅导员应如何对大学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大学生 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信息科技的进步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应当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时代进步的要求,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健康、有序发展。但是,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下,面向当代大学生实施的思想政治教育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辅导员在工作中面临着很大的冲击和挑战。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总体是好的,是积极的,是健康的,是向上的,但同时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新问题、新情况和新挑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亟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2005年1月,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在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提到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面前,这对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全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1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现状
1.1强烈的爱国热情与矛盾的忧患意识并存
当今社会,网络化、信息化日益完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当代大学生在信息高度共享的今天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国际国内局势。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奥运会的成功承办和祖国的六十华诞无处不证实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正在稳步提升,国家的实力得到了极大加强,这对于关心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改革、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当代中国大学生来说,无疑是提升民族荣誉感和自豪感的契机,使大学生内心的爱国热情得到深层次的激发。他们情不自禁地关心社会主义如何发展、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祖国统一、经济腾飞等问题,将自己的学识毫无保留地发挥在国家建设中。但是由于当代大学生自身存在着年轻、激进、摇摆、对问题认识不深入等特点,直接影响着他们对中国发展中所遇到的客观问题应对态度,显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失望和忧虑等消极情绪,同时对中国的发展前景存在着些许担心。对这些问题的关心足以证明中国大学生满怀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衷心地希望中国能加快发展步伐,早日实现繁荣富强。但是大学生们激进的、急于求成的弱点也表露无余,这使得大学生们对社会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和出现的问题、障碍不能够清楚的认识,忧虑、患得患失的意识膨胀,不能对很多深层次的问题有深刻的认识。
1.2保持着大学生固有的追求理想和勇于进取精神,但偏重于物质追求和急功近利
青年大学生的天性注定了他们敢于追求,敢于积极进取,他们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向着目标不断地鼓舞着自己努力拼搏,锐意进取,成就一番事业。当代大学生不仅仅继承了这一天性,他们远大的理想和追求的目标呈现出了物质性和功利性。他们在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同时,会更加关心自己的切身利益,对于可能影响实际利益的改革措施、政策的表现出超常关注。面临着当今社会激烈地竞争环境,社会飞速变革,立足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已经被大部分大学生所摒弃,优胜劣汰、弱肉强食已经成为了主旋律,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中,而且已经成为社会生存、人才竞争的重要原则。积极上进者,有所成必有所用;懒散落后者,将失败必被淘汰。只有时刻保持旺盛的斗志,珍惜时间,珍爱生命,不断地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发展情况,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时刻立于不败之地。当然也有部分人对市场经济体制存在畏惧和忧虑心理,对于即将面对的主客观困难准备不充分。还有一部分大学生急功近利,只注重物质利益和眼前利益,求职取向偏爱大都市而冷落乡镇,偏重高职、高薪而冷落基层工作,这一现象在历年大学就业求职工作中表现明显。
1.3荣辱界限不明朗、道德观迷茫
在市场经济推动下,中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曾经的道德观已不能对当代的大学生产生有力的束缚作用,已不再适应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趋向,失去了其人生指导意义。当代大学生在某些方面发生了道德失范,荣辱界限不再明朗,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不断滋长,见利忘义的行为时有发生。尤其是大学生网络生活比重加大,互联网的诱惑性、虚拟性迎合了当代大学生的口味,很多大学生因为游戏荒废了学业,也有的大学生通过网络受骗上当,还有些女大学生通过网络受到了很大的伤害,影响到了一生的幸福。
1.4强烈的唯我意识和严重的心理障碍并存
现在,中国社会普遍流行“421”的家庭成员模式,这一模式从客观上促成孩子在家庭中地位的唯一性和主体性,这种家庭成员模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观,滋长了孩子强烈的唯我意识。这种意识随着孩子的长大成人迅速膨胀,当孩子面对富足的物质生活,促使这些心理上仍未完全成熟的学生追求生活、憧憬未来的积极性,同时也引起使得他们心理上产生强烈失衡感。在生活上希望追求多样人生,在心理上又极力逃避现实。在调查中学生们最关心与自己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如:毕业工作问题、工作地方是否如愿等等。另外,学生的人际交往感已经出现严重的偏差,他们在提高自身人际交往能力的同时,希望可以在交往中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变得日益淡薄,人与人的相处变得越来越复杂。他们在关心学生恋爱问题、未来婚姻问题、同学友谊问题的同时,要明确划分出友谊与爱情的界限,并苦于“我喜欢的人不喜欢我”、“希望能搞好同学的关系而又不被别人猜疑”。大学生们既要享受潇洒的生活又不想影响学习,因此他们要问“真正的大学生活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问题。大学生的这种心理困境,会严重影响到他们的自我完善和提高。
2 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新方法
2.1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以大学生为教育主体,既要体现出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综合的重要成果,又要体现出在教育事业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切实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全面增强服务意识、大局意识,注重全面服务轻视单一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减轻当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主观上的抵触和排斥情绪,才能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感染力。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要贴近大学生的学习实际。学生的本职工作就是学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帮助和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将目标分解为科学化、层次化的阶段性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通过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成才观教育,通过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通过道德观、法制观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把学习、成人和成才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健康积极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动力与持久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要符合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大学生活赋予青年学生广阔的个人空间和充裕的可自由支配时间,这就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较好地引导他们自理自立,从容地驾驭生活。通过正确的生活观、消费观教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文明健康的现代生活方式,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到专业化学习、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上来。
再次,思想政治教育要贴近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实际。在大学生活中,大学生们要独立面对生活、学习、适应周边环境和人际交往等新特点,面对人际储备的新要求,这些都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来指引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既要指导他们学习人际交往的相关基础知识,更要注重引导他们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愿意交往、勇于交往、善于交往,建立起平等、互助、诚信、宽容、和谐的人际关系。
最后,思想政治教育要迎合大学生关心的社会实际和热点问题。新时期的大学生思维活跃,政治觉悟崇高,胸怀博大和理想远大,勇于自立自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他们关注国家大事,关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他们关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关心党风廉政建设,关心国际政治关系。他们更关心自己的就业创业前景、未来出路和自身的生活质量,这就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充分结合当今社会热点问题,把枯燥的理论知识社会化、生活化,使之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国内国际形势相结合,在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下功夫,在说理和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
2.2积极构建“一体化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主要是指学校、社会与家庭教育协同运作,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管理和实施的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任务、方法、途径、渠道的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制度的一体化。 构建“一体化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就是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这种“一体化”机制,一是建立在高校党委领导下的全面负责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形成校党委领导,与行政共同决策,校行政全面负责组织实施与管理的工作体系;二是建立以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两课”教师、政治辅导员为骨干的思想政治队伍,充分发挥校、院(系)两级党委、行政、共青团、学生会等的作用,既明确各自责任分工,又形成齐抓共管的育人合力;三是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开辟校内与校外结合育人的路径,充分发挥各种各类教育基地作用,开展军民共建、警民共建、企校共建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四是建立学校与家长间的沟通机制,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积极配合学校教育,积极教育指导子女学会做人、做事,促使其全面发展,合理规划人生。
积极获取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构建“一体化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号召教育、新闻、出版、文艺等部门坚持“育人首位”的原则,营造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国家公安司法部门应严厉打击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净化社会环境,营造积极向上、健康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2.3探索“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
为实现新时期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新思路,拓展新渠道,努力实现“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目标。辅导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建立网络课堂,以“两课”教育为主渠道,以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和其它课程共同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把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系统教育与专题教育、形势政策教育与常规法纪教育相结合,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用先进文化培养大学生,将各门程整合在一起,充分综合实力。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培养校园精神、人文精神和时代精神,开展各种思想性、艺术性和趣味性相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完善社会实践体系和长效机制,全方位地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创业相结合,不断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社会使命感,无私奉献、敢于担当。
2.4善于总结和推广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经验
时代的进步,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不断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总结经验、加强交流,最广泛地推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辅导员要不断转变思想,适应现代思想教育模式,不断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德育管理方式,实行开放式管理,把民主性管理与制度性管理、自律性管理与他律性管理有机统一起来。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一项庞大、系统的工程,辅导员可以借鉴工程建设中的有关方法来抓好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辅导员要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精心细致地抓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要求,把思想工作落实到每一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是永恒的教育,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切实解决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面临各种困难和矛盾。然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并不等于“不变”,而是要求辅导员要做到“随机应变”,即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善于捕捉大学生的思想动态,适时适事地加以教育和引导,并且要能实现教育方法和手段的不断更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是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完成好这一工作将具有深远的意义。要想更好地完成这一艰巨的工作,就要求我们辅导员要顺应时代潮流、捕捉学生心理、更新教育理念、创新工作方法、探索解决途径,对各式各类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总结归纳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2004(10).
[2]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4]16号),2004.
[3] 吴鲁平.中国当代大学生问题报告[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大学生 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信息科技的进步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应当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时代进步的要求,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健康、有序发展。但是,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下,面向当代大学生实施的思想政治教育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辅导员在工作中面临着很大的冲击和挑战。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总体是好的,是积极的,是健康的,是向上的,但同时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新问题、新情况和新挑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亟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2005年1月,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在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提到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面前,这对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全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1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现状
1.1强烈的爱国热情与矛盾的忧患意识并存
当今社会,网络化、信息化日益完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当代大学生在信息高度共享的今天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国际国内局势。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奥运会的成功承办和祖国的六十华诞无处不证实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正在稳步提升,国家的实力得到了极大加强,这对于关心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改革、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当代中国大学生来说,无疑是提升民族荣誉感和自豪感的契机,使大学生内心的爱国热情得到深层次的激发。他们情不自禁地关心社会主义如何发展、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祖国统一、经济腾飞等问题,将自己的学识毫无保留地发挥在国家建设中。但是由于当代大学生自身存在着年轻、激进、摇摆、对问题认识不深入等特点,直接影响着他们对中国发展中所遇到的客观问题应对态度,显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失望和忧虑等消极情绪,同时对中国的发展前景存在着些许担心。对这些问题的关心足以证明中国大学生满怀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衷心地希望中国能加快发展步伐,早日实现繁荣富强。但是大学生们激进的、急于求成的弱点也表露无余,这使得大学生们对社会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和出现的问题、障碍不能够清楚的认识,忧虑、患得患失的意识膨胀,不能对很多深层次的问题有深刻的认识。
1.2保持着大学生固有的追求理想和勇于进取精神,但偏重于物质追求和急功近利
青年大学生的天性注定了他们敢于追求,敢于积极进取,他们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向着目标不断地鼓舞着自己努力拼搏,锐意进取,成就一番事业。当代大学生不仅仅继承了这一天性,他们远大的理想和追求的目标呈现出了物质性和功利性。他们在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同时,会更加关心自己的切身利益,对于可能影响实际利益的改革措施、政策的表现出超常关注。面临着当今社会激烈地竞争环境,社会飞速变革,立足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已经被大部分大学生所摒弃,优胜劣汰、弱肉强食已经成为了主旋律,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中,而且已经成为社会生存、人才竞争的重要原则。积极上进者,有所成必有所用;懒散落后者,将失败必被淘汰。只有时刻保持旺盛的斗志,珍惜时间,珍爱生命,不断地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发展情况,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时刻立于不败之地。当然也有部分人对市场经济体制存在畏惧和忧虑心理,对于即将面对的主客观困难准备不充分。还有一部分大学生急功近利,只注重物质利益和眼前利益,求职取向偏爱大都市而冷落乡镇,偏重高职、高薪而冷落基层工作,这一现象在历年大学就业求职工作中表现明显。
1.3荣辱界限不明朗、道德观迷茫
在市场经济推动下,中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曾经的道德观已不能对当代的大学生产生有力的束缚作用,已不再适应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趋向,失去了其人生指导意义。当代大学生在某些方面发生了道德失范,荣辱界限不再明朗,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不断滋长,见利忘义的行为时有发生。尤其是大学生网络生活比重加大,互联网的诱惑性、虚拟性迎合了当代大学生的口味,很多大学生因为游戏荒废了学业,也有的大学生通过网络受骗上当,还有些女大学生通过网络受到了很大的伤害,影响到了一生的幸福。
1.4强烈的唯我意识和严重的心理障碍并存
现在,中国社会普遍流行“421”的家庭成员模式,这一模式从客观上促成孩子在家庭中地位的唯一性和主体性,这种家庭成员模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观,滋长了孩子强烈的唯我意识。这种意识随着孩子的长大成人迅速膨胀,当孩子面对富足的物质生活,促使这些心理上仍未完全成熟的学生追求生活、憧憬未来的积极性,同时也引起使得他们心理上产生强烈失衡感。在生活上希望追求多样人生,在心理上又极力逃避现实。在调查中学生们最关心与自己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如:毕业工作问题、工作地方是否如愿等等。另外,学生的人际交往感已经出现严重的偏差,他们在提高自身人际交往能力的同时,希望可以在交往中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变得日益淡薄,人与人的相处变得越来越复杂。他们在关心学生恋爱问题、未来婚姻问题、同学友谊问题的同时,要明确划分出友谊与爱情的界限,并苦于“我喜欢的人不喜欢我”、“希望能搞好同学的关系而又不被别人猜疑”。大学生们既要享受潇洒的生活又不想影响学习,因此他们要问“真正的大学生活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问题。大学生的这种心理困境,会严重影响到他们的自我完善和提高。
2 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新方法
2.1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以大学生为教育主体,既要体现出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综合的重要成果,又要体现出在教育事业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切实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全面增强服务意识、大局意识,注重全面服务轻视单一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减轻当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主观上的抵触和排斥情绪,才能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感染力。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要贴近大学生的学习实际。学生的本职工作就是学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帮助和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将目标分解为科学化、层次化的阶段性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通过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成才观教育,通过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通过道德观、法制观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把学习、成人和成才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健康积极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动力与持久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要符合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大学生活赋予青年学生广阔的个人空间和充裕的可自由支配时间,这就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较好地引导他们自理自立,从容地驾驭生活。通过正确的生活观、消费观教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文明健康的现代生活方式,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到专业化学习、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上来。
再次,思想政治教育要贴近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实际。在大学生活中,大学生们要独立面对生活、学习、适应周边环境和人际交往等新特点,面对人际储备的新要求,这些都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来指引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既要指导他们学习人际交往的相关基础知识,更要注重引导他们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愿意交往、勇于交往、善于交往,建立起平等、互助、诚信、宽容、和谐的人际关系。
最后,思想政治教育要迎合大学生关心的社会实际和热点问题。新时期的大学生思维活跃,政治觉悟崇高,胸怀博大和理想远大,勇于自立自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他们关注国家大事,关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他们关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关心党风廉政建设,关心国际政治关系。他们更关心自己的就业创业前景、未来出路和自身的生活质量,这就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充分结合当今社会热点问题,把枯燥的理论知识社会化、生活化,使之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国内国际形势相结合,在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下功夫,在说理和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
2.2积极构建“一体化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主要是指学校、社会与家庭教育协同运作,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管理和实施的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任务、方法、途径、渠道的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制度的一体化。 构建“一体化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就是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这种“一体化”机制,一是建立在高校党委领导下的全面负责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形成校党委领导,与行政共同决策,校行政全面负责组织实施与管理的工作体系;二是建立以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两课”教师、政治辅导员为骨干的思想政治队伍,充分发挥校、院(系)两级党委、行政、共青团、学生会等的作用,既明确各自责任分工,又形成齐抓共管的育人合力;三是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开辟校内与校外结合育人的路径,充分发挥各种各类教育基地作用,开展军民共建、警民共建、企校共建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四是建立学校与家长间的沟通机制,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积极配合学校教育,积极教育指导子女学会做人、做事,促使其全面发展,合理规划人生。
积极获取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构建“一体化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号召教育、新闻、出版、文艺等部门坚持“育人首位”的原则,营造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国家公安司法部门应严厉打击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净化社会环境,营造积极向上、健康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2.3探索“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
为实现新时期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新思路,拓展新渠道,努力实现“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目标。辅导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建立网络课堂,以“两课”教育为主渠道,以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和其它课程共同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把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系统教育与专题教育、形势政策教育与常规法纪教育相结合,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用先进文化培养大学生,将各门程整合在一起,充分综合实力。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培养校园精神、人文精神和时代精神,开展各种思想性、艺术性和趣味性相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完善社会实践体系和长效机制,全方位地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创业相结合,不断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社会使命感,无私奉献、敢于担当。
2.4善于总结和推广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经验
时代的进步,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不断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总结经验、加强交流,最广泛地推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辅导员要不断转变思想,适应现代思想教育模式,不断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德育管理方式,实行开放式管理,把民主性管理与制度性管理、自律性管理与他律性管理有机统一起来。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一项庞大、系统的工程,辅导员可以借鉴工程建设中的有关方法来抓好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辅导员要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精心细致地抓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要求,把思想工作落实到每一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是永恒的教育,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切实解决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面临各种困难和矛盾。然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并不等于“不变”,而是要求辅导员要做到“随机应变”,即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善于捕捉大学生的思想动态,适时适事地加以教育和引导,并且要能实现教育方法和手段的不断更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是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完成好这一工作将具有深远的意义。要想更好地完成这一艰巨的工作,就要求我们辅导员要顺应时代潮流、捕捉学生心理、更新教育理念、创新工作方法、探索解决途径,对各式各类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总结归纳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2004(10).
[2]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4]16号),2004.
[3] 吴鲁平.中国当代大学生问题报告[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