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素质教育要求学生的学习不仅是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同时还必须为他们个人的继续学习和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时,不仅要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要让学生掌握科学学习方法的形成及能力的培养。从因让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所以,让学生扑捉、掌握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知识,让学生学深、学透,才能为培养学生能力奠定基础。这也是教师的必然责任。
关键词:语文教学 把握 重点知识
一、针对不同知识类型组织教学
小学语文知识教学中的陈述性知识,如,汉语拼音的整体认读音节的认读,教学组织时,首先应使学生明确“什么是整体认读音节”“整体认读音节有哪些特点”等问题;其次,教学内容应按顺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予以安排,并且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如要复习前面所学的声母、韵母、声调等的读法;最后,组织教学时既要确保用于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知识的巩固,又要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系点,还要考虑寻求新知识的生长点。小学语文知识教学中的程序性知识,如: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首先,应把作为教学内容的方法教给学生。其次,教学组织要重视运用正例和反例以供学生学习领会。再次,要组织并督促学生把這些方法运用于新学习情境中,即做到面对适当条件就能立即作出反应。最后,要明确教学效果的标志是看学生能否运用所学去解决问题。小学语文知识教学中的策略性知识,如,写作文时选择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选择表达个性的写法,可以大处着眼,也可以细节处作细腻描写或抒发自己的情感等。在组织教学时,首先,可专门组织学习方法的教学,看学生如何去观察,如何选取材料,如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等,还要把思维方法渗透到另两种知识的教学组织中。其次,教师要善于将自己内隐的思维活动的监控和调节的过程展示给学生,便于学生仿效。
二、针对不同的语言文字务实教学
语言的理解扎实。近几年,“整体感知”的教学由于不能在重点词句段上下细致的功夫,语文教学已在不同程度上失之肤浅。没有细致的语言教学,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只能事倍功半。三位大师语言教学的细致堪称典范。如,袁老师教《狼和小羊》,课文中的“嚷”与“喊”,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不大容易分不清楚的。而理解小羊的“喊”和狼的“嚷”,对理解小羊的弱小无助和狼的凶残是很有帮助的。在教学中,袁老师启发学生想象,把抽象的文字变成一幅具体形象的图画浮现在脑子里,从而体会词语的内在意思。她先教“喊”,对可怜的小羊的“喊”,她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体会,引导学生想象小羊“喊”时是怎么想的,从而赋予“喊”以具体形象的感情;接着教“嚷”,对狼的“嚷”,她引导学生想象狼逼进小羊时的凶相,再引导学生体会“嚷”的意思和能不能用“喊”代替“嚷”,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体会到“嚷”含有无理取闹的意思,是狼存心要吃羊的大暴露,狼的“嚷”是不能用“喊”字来代替的。
语言的积累扎实。三位大师都能随时注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如,教学《开国大典》,考虑到学生描写欢乐场面词语的贫乏,斯老师有意识地找出一些词语让他们欣赏、积累,如描写部队行进的词语,描写红旗的词语,斯老师认为此类词语学生仿效运用都不是太困难的,然而不给一定的提示,归纳,却也易为学生所忽视。
三、运用古代汉语知识对小学生释义
在中小学的课本上古诗和文言文还是占了很多篇的,但是老师在教授时对字词的解释是十分不到位的。很多时候都是在曲解词义,误把随文释义当作了义项,有的不考虑文献性质而胡乱解释,如将李白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疑是”解为“好像”,事实上,前三句都是作者“遥看”之景,第四句,作者并没看到其景,但古人认为实有“银河”。“疑是”正表明作者心中疑疑惑惑,这瀑布似乎是来自九天之银河,这正反映了当时李白的认知心态。还有,《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中的“床”其实是“井干”的意思,并非我们现在的“床”。再如,将“唯贤是举”的“是”翻译成“适合”。事实上,这是一个宾语前置格式,翻译过来就是“举唯贤”,“是”是提宾的标志,没有实际意义。如果教师在平时多读古代汉语的书,增加知识,在讲到这些翻译时就可以给学生最准确的知识。
四、运用修辞知识训练学生技巧
引导学生把理解和运用修辞的方法结合起来,则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精神,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请看下面的教学片段。
教师:“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大花。”老舍先生用巧妙的比喻为我们描绘出一幅色彩鲜明的风景画。请你展开想象,也来个巧妙的比喻,赞美一下小丘。我相信同学们会想出很好的比喻。
学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在无边的绿毯上撒上了一把把白色的珍珠。
学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在蔚蓝的大海上扬起了点点白帆。
学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在蔚蓝的天空上飘着几朵盛开的白莲花。
以上鲜活的教与学的实例告诉我们需要反思和重构语文知识观。从知识的生成过程来看,学校课程所提供的知识结构,应该是与学习者已有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动态生成性的、有利于个体主体经验结构的联系,并由此出发,去主动地发展构建自己的言语经验系统。
另外,对词汇、语法、修辞、逻辑等方面的知识及其有关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如何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加以体现,它们在语文教学中所占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一直争论不休。过去,有关修辞的问题在语文教学中曾出现过被强调过头的现象,今天,我以为又出现了被淡化过头的现象。不管承认不承认,也不管敢不敢面对,有关修辞的内容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内部的事情,这是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事实。面对这样的事实,脱离小学生的实际提出过高的要求固然不可取,采取躲闪回避或置之不理的态度和做法也不可取,而在语文教学中反对谈修辞问题则更不可取。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studa.net
关键词:语文教学 把握 重点知识
一、针对不同知识类型组织教学
小学语文知识教学中的陈述性知识,如,汉语拼音的整体认读音节的认读,教学组织时,首先应使学生明确“什么是整体认读音节”“整体认读音节有哪些特点”等问题;其次,教学内容应按顺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予以安排,并且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如要复习前面所学的声母、韵母、声调等的读法;最后,组织教学时既要确保用于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知识的巩固,又要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系点,还要考虑寻求新知识的生长点。小学语文知识教学中的程序性知识,如: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首先,应把作为教学内容的方法教给学生。其次,教学组织要重视运用正例和反例以供学生学习领会。再次,要组织并督促学生把這些方法运用于新学习情境中,即做到面对适当条件就能立即作出反应。最后,要明确教学效果的标志是看学生能否运用所学去解决问题。小学语文知识教学中的策略性知识,如,写作文时选择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选择表达个性的写法,可以大处着眼,也可以细节处作细腻描写或抒发自己的情感等。在组织教学时,首先,可专门组织学习方法的教学,看学生如何去观察,如何选取材料,如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等,还要把思维方法渗透到另两种知识的教学组织中。其次,教师要善于将自己内隐的思维活动的监控和调节的过程展示给学生,便于学生仿效。
二、针对不同的语言文字务实教学
语言的理解扎实。近几年,“整体感知”的教学由于不能在重点词句段上下细致的功夫,语文教学已在不同程度上失之肤浅。没有细致的语言教学,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只能事倍功半。三位大师语言教学的细致堪称典范。如,袁老师教《狼和小羊》,课文中的“嚷”与“喊”,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不大容易分不清楚的。而理解小羊的“喊”和狼的“嚷”,对理解小羊的弱小无助和狼的凶残是很有帮助的。在教学中,袁老师启发学生想象,把抽象的文字变成一幅具体形象的图画浮现在脑子里,从而体会词语的内在意思。她先教“喊”,对可怜的小羊的“喊”,她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体会,引导学生想象小羊“喊”时是怎么想的,从而赋予“喊”以具体形象的感情;接着教“嚷”,对狼的“嚷”,她引导学生想象狼逼进小羊时的凶相,再引导学生体会“嚷”的意思和能不能用“喊”代替“嚷”,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体会到“嚷”含有无理取闹的意思,是狼存心要吃羊的大暴露,狼的“嚷”是不能用“喊”字来代替的。
语言的积累扎实。三位大师都能随时注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如,教学《开国大典》,考虑到学生描写欢乐场面词语的贫乏,斯老师有意识地找出一些词语让他们欣赏、积累,如描写部队行进的词语,描写红旗的词语,斯老师认为此类词语学生仿效运用都不是太困难的,然而不给一定的提示,归纳,却也易为学生所忽视。
三、运用古代汉语知识对小学生释义
在中小学的课本上古诗和文言文还是占了很多篇的,但是老师在教授时对字词的解释是十分不到位的。很多时候都是在曲解词义,误把随文释义当作了义项,有的不考虑文献性质而胡乱解释,如将李白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疑是”解为“好像”,事实上,前三句都是作者“遥看”之景,第四句,作者并没看到其景,但古人认为实有“银河”。“疑是”正表明作者心中疑疑惑惑,这瀑布似乎是来自九天之银河,这正反映了当时李白的认知心态。还有,《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中的“床”其实是“井干”的意思,并非我们现在的“床”。再如,将“唯贤是举”的“是”翻译成“适合”。事实上,这是一个宾语前置格式,翻译过来就是“举唯贤”,“是”是提宾的标志,没有实际意义。如果教师在平时多读古代汉语的书,增加知识,在讲到这些翻译时就可以给学生最准确的知识。
四、运用修辞知识训练学生技巧
引导学生把理解和运用修辞的方法结合起来,则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精神,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请看下面的教学片段。
教师:“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大花。”老舍先生用巧妙的比喻为我们描绘出一幅色彩鲜明的风景画。请你展开想象,也来个巧妙的比喻,赞美一下小丘。我相信同学们会想出很好的比喻。
学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在无边的绿毯上撒上了一把把白色的珍珠。
学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在蔚蓝的大海上扬起了点点白帆。
学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在蔚蓝的天空上飘着几朵盛开的白莲花。
以上鲜活的教与学的实例告诉我们需要反思和重构语文知识观。从知识的生成过程来看,学校课程所提供的知识结构,应该是与学习者已有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动态生成性的、有利于个体主体经验结构的联系,并由此出发,去主动地发展构建自己的言语经验系统。
另外,对词汇、语法、修辞、逻辑等方面的知识及其有关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如何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加以体现,它们在语文教学中所占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一直争论不休。过去,有关修辞的问题在语文教学中曾出现过被强调过头的现象,今天,我以为又出现了被淡化过头的现象。不管承认不承认,也不管敢不敢面对,有关修辞的内容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内部的事情,这是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事实。面对这样的事实,脱离小学生的实际提出过高的要求固然不可取,采取躲闪回避或置之不理的态度和做法也不可取,而在语文教学中反对谈修辞问题则更不可取。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stud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