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原寒区山势险峻,雪峰林立、沟深谷窄、严寒缺氧、气候多变、地表冻结、道路稀少、交通不便、植被稀疏、难于隐蔽伪装。陆军防空兵在高原寒区实施作战行动,由于受恶劣的战场环境影响,通信保障更加困难。研究这一地区防空兵作战通信保障问题,对确保防空兵实施稳定、可靠、顺畅的指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原寒区作战;陆军防空兵;通信保障
一、对防空兵通信保障的影响
(一)对防空兵通信装备性能的影响
高原寒区严寒低温、高山阻挡和缺氧、低气压等恶劣的战场环境使得通信装备的战技性能难以正常发挥。一是通信装备的战技性能下降。在-20℃以下的低温状态,有线通信送话器振动性下降,影响送话质量;机器地线接地不良,易受雷击;无线电通信中,单元电池的放电量大幅度降低,话筒内部因讲话时产生水汽容易冻结,造成通话质量下降等。二是通信装备的通信距离缩短。高原寒区沟壑纵横,起伏较大,受高山阻隔和地质影响,电波干扰大,衰减现象严重,通信距离缩短;在相阻隔地段,超短波通信难以沟通;在风雪,雷电等复杂多变的气候条件下,电离层变化导致通信时通时断,有时甚至出现完全中断的现象。三是通信保障效能降低,用于保障通信器材的车辆和油机等由于缺氧和低气压的影响,油料燃烧不充分,油机爆发力差,不易起动,供油系统容易形成气阻,耗油量增大,功率降低,保障效能下降。
(二)对通信分队人员的影响
高原寒区缺氧和低温使通信人员和分队的行动能力显著下降。初上高原的人会出现呼吸加快,脉率增加、血压增高、头痛、心慌、气短、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疲倦乏力等高山反应;气候严寒,又使人员易发生冻伤。如在高原寒区,有线兵携带木线拐一个或络车盘三个时,行进时速最大只能达到3千米,行进间密语通话的速度也只有每小时600组左右,远远低于正常条件下的作业速度。
(三)对通信保障手段的影响
高原寒区特殊的战场环境给防空兵通信战术手段的运用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一是选址难。高原寒区沟多谷深,作战通常沿通道展开,可用的地幅较小,通道内常有泥石流,两侧山体高大陡峭,地形条件较差,使通信台址选定困难。二是维护难。因高山沟壑阻隔,迂回路由选择困难,不便于线路与维护,加之空气稀薄,人员行动时体力消耗大,导致速度缓慢,三是使用难。运动通信受道路和风雪影响,传递速度降低,且不便于掌握先进方面和寻找指挥所的位置。简易信号通信因不便于和接收信号,可通视距离缩短,遇有雪暴等不良天候时难以发挥作用。
二、防空兵通信保障应采取的措施
(一)构建以无线通信为主,其它手段为辅的基本通信保障体系
在高原寒区战场环境下,无线电通信与其它通信手段相比,适应性更强,灵活性和机动性更为突出。一是便于灵活组网。可采取短波、超短波和不同制式电台相结合的方法,组织既符合防空兵作战指挥、射击、协同与保障等不同任务所需的无线电通信网,又使各级防空兵通信指挥网能适应高寒山地战场环境的通信保障体系。二是多种手段并存。在利用现有通信装备器材实施作战指挥的基础上,大胆利用散射固定卫星地球站和便携式卫星通信终端等新型无线电通信手段,多方式、多手段接力互补,确保为防空兵作战指挥、协同提供稳定的通信保障。
(二)构建以预设节点为主,与伴随保障相结合的辅助通信保障体系。
一是实施直接保障。即参战的防空兵部队进入预设节点通信网地域时,可直接使用预设节点的设备或提供的信道,对各个作战时节的指挥、射击、协同等实施直接的通信保障。二是实施延伸保障。随着战役进程的发展,不断推进节点,当一个节点完成任务时,可搭乘直升机、步战车或其它快速机动工具,实施节点交替向前机动转移(滚动),延伸通信节点距离,以确保防空兵作战指挥的连续性。三是适时组织伴随保障。参战防空兵部队在节点通信地域内,既可通过节点设备或信道达成对上、对友邻防空兵部队的指挥协同通信,同时,还要充分利用通信设备的可机动性,根据机动作战组织的需要,适时组织防空兵伴随通信保障,以提高保障的时效性。
(三)构建空地一体,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转信通信保障体系。
一是利用空中中继,扩展保障空间。即利用战区编成内的直升机或其它各种飞行器装载通信设备,在作战地区上空开设空中中继,为防空兵部队实施转信,协助有关部队恢复和建立通信联络。二是采用“节点”转信,改善通信手段。应充分利用预设通信节点内的先进无线电通信设备实施转信。如单工无线电台通信受高原寒区特殊地形条件的影响,直通较困难,可用异频电台转接器,实现与其它不同程式电台的转信。异频电台转接器不仅可以把不同程式电台组成的专向和网路联为一体,而且能将单工无线电台通信网联成一个整体,扩展通信运用范围,提高通信联络的整体互通能力。三是设立地面转信(站),延长通信距离。作战过程中,应根据防空兵作战行动对通信联络的要求,在战场地幅内选择有利地形,组织建立各种地面转信台(站)。当通信距离较远而现有无线电设备又无法保障时,在地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相对延长无线电通信距离,以达到转信之目的。
三、防空兵通信保障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预有准备,制定多种通信保障预案
未来高原寒区边境地区局部战争具有很强的突发性,敌一旦向我军突然袭击,防空兵信保部门必将是紧急由平时迅速转入战时状态,组织部队的通信联络。通信预案的制定,必须着眼高原寒区特点,符合战役防空兵作战预案的要求,充分考虑不同方向,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不同机动方式以及不同作战对象,不同作战样式,不同作战过程的需要,考虑不利于机动作战通信保障的固有因素和可变因素,并对由此可能产生的后果做出恰當的估计。各种通信预案要尽可能运用计算机进行模拟,以检查其可靠性;各级通信人员应熟悉通信预案,明确分工,一旦需要能随时按预行动,一旦情况变化,能及时在预案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不断进行修正补充,及时加以完善。
(二)主动防护,提高防空兵通信的综合防护能力。
首先,要将主要干扰兵力、集中使用于作战的关键环节,创造出一套电磁斗争中“集中兵力”的“软”战法。其次,要积极主动的搞好通信电磁防护。指挥机关应制定完善的电磁防御方案,采用加保密设备,使用数字通信和快速通信器材,综合运用扩频、隐形、猝发、无源干扰和反辐射电子制导等技术;建立严格的通信保密制度,经常交换通信密码,严格控制发信,还可采取建立隐蔽网,疏散配置各种通信技术设备,变换电台工作种类,实施间隙通信等方法,以保证我军通信系统发挥正常效能。再次要“软硬”结合,积极打击。要在实施积极抗击、主动防护的基础上,把电磁战与火力打击、小分队奇袭结合起来,有效地利用防空部队和航空兵火力对敌各类通信电磁对抗设备实施火力硬打击,视情组织敌后分队奇袭敌通信电磁战部(分)队,通过“软”抗、“硬”打等手段,迟滞敌电磁战行动,破坏敌电磁战设备。
(三)统筹兼顾,留有足够的通信预备力量
高技术条件下,由于武器杀伤破坏威力增大,作战中通信联络遭到严重破坏,人员和装备器材严重受损将是不可避免的,据有关资料统计,按常规战争强度,在24小时内,敌杀伤力对我暴露地面的野战电缆、被覆线路破坏程度可达30%~40%;地面台站近三分之一可能被毁;转入地下的通信车辆将有15%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通信人员也将造成一定伤亡。因此,建立并掌握一定规模、数量的通信预备队,以保证战时通信预备队的组织与建立,是保证防空兵射击、指挥通信联络稳定和不间断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肖咏捷,龚钰哲.新一代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J].外军炮兵防空兵,2015
(作者单位: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郑州校区)
【关键词】高原寒区作战;陆军防空兵;通信保障
一、对防空兵通信保障的影响
(一)对防空兵通信装备性能的影响
高原寒区严寒低温、高山阻挡和缺氧、低气压等恶劣的战场环境使得通信装备的战技性能难以正常发挥。一是通信装备的战技性能下降。在-20℃以下的低温状态,有线通信送话器振动性下降,影响送话质量;机器地线接地不良,易受雷击;无线电通信中,单元电池的放电量大幅度降低,话筒内部因讲话时产生水汽容易冻结,造成通话质量下降等。二是通信装备的通信距离缩短。高原寒区沟壑纵横,起伏较大,受高山阻隔和地质影响,电波干扰大,衰减现象严重,通信距离缩短;在相阻隔地段,超短波通信难以沟通;在风雪,雷电等复杂多变的气候条件下,电离层变化导致通信时通时断,有时甚至出现完全中断的现象。三是通信保障效能降低,用于保障通信器材的车辆和油机等由于缺氧和低气压的影响,油料燃烧不充分,油机爆发力差,不易起动,供油系统容易形成气阻,耗油量增大,功率降低,保障效能下降。
(二)对通信分队人员的影响
高原寒区缺氧和低温使通信人员和分队的行动能力显著下降。初上高原的人会出现呼吸加快,脉率增加、血压增高、头痛、心慌、气短、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疲倦乏力等高山反应;气候严寒,又使人员易发生冻伤。如在高原寒区,有线兵携带木线拐一个或络车盘三个时,行进时速最大只能达到3千米,行进间密语通话的速度也只有每小时600组左右,远远低于正常条件下的作业速度。
(三)对通信保障手段的影响
高原寒区特殊的战场环境给防空兵通信战术手段的运用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一是选址难。高原寒区沟多谷深,作战通常沿通道展开,可用的地幅较小,通道内常有泥石流,两侧山体高大陡峭,地形条件较差,使通信台址选定困难。二是维护难。因高山沟壑阻隔,迂回路由选择困难,不便于线路与维护,加之空气稀薄,人员行动时体力消耗大,导致速度缓慢,三是使用难。运动通信受道路和风雪影响,传递速度降低,且不便于掌握先进方面和寻找指挥所的位置。简易信号通信因不便于和接收信号,可通视距离缩短,遇有雪暴等不良天候时难以发挥作用。
二、防空兵通信保障应采取的措施
(一)构建以无线通信为主,其它手段为辅的基本通信保障体系
在高原寒区战场环境下,无线电通信与其它通信手段相比,适应性更强,灵活性和机动性更为突出。一是便于灵活组网。可采取短波、超短波和不同制式电台相结合的方法,组织既符合防空兵作战指挥、射击、协同与保障等不同任务所需的无线电通信网,又使各级防空兵通信指挥网能适应高寒山地战场环境的通信保障体系。二是多种手段并存。在利用现有通信装备器材实施作战指挥的基础上,大胆利用散射固定卫星地球站和便携式卫星通信终端等新型无线电通信手段,多方式、多手段接力互补,确保为防空兵作战指挥、协同提供稳定的通信保障。
(二)构建以预设节点为主,与伴随保障相结合的辅助通信保障体系。
一是实施直接保障。即参战的防空兵部队进入预设节点通信网地域时,可直接使用预设节点的设备或提供的信道,对各个作战时节的指挥、射击、协同等实施直接的通信保障。二是实施延伸保障。随着战役进程的发展,不断推进节点,当一个节点完成任务时,可搭乘直升机、步战车或其它快速机动工具,实施节点交替向前机动转移(滚动),延伸通信节点距离,以确保防空兵作战指挥的连续性。三是适时组织伴随保障。参战防空兵部队在节点通信地域内,既可通过节点设备或信道达成对上、对友邻防空兵部队的指挥协同通信,同时,还要充分利用通信设备的可机动性,根据机动作战组织的需要,适时组织防空兵伴随通信保障,以提高保障的时效性。
(三)构建空地一体,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转信通信保障体系。
一是利用空中中继,扩展保障空间。即利用战区编成内的直升机或其它各种飞行器装载通信设备,在作战地区上空开设空中中继,为防空兵部队实施转信,协助有关部队恢复和建立通信联络。二是采用“节点”转信,改善通信手段。应充分利用预设通信节点内的先进无线电通信设备实施转信。如单工无线电台通信受高原寒区特殊地形条件的影响,直通较困难,可用异频电台转接器,实现与其它不同程式电台的转信。异频电台转接器不仅可以把不同程式电台组成的专向和网路联为一体,而且能将单工无线电台通信网联成一个整体,扩展通信运用范围,提高通信联络的整体互通能力。三是设立地面转信(站),延长通信距离。作战过程中,应根据防空兵作战行动对通信联络的要求,在战场地幅内选择有利地形,组织建立各种地面转信台(站)。当通信距离较远而现有无线电设备又无法保障时,在地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相对延长无线电通信距离,以达到转信之目的。
三、防空兵通信保障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预有准备,制定多种通信保障预案
未来高原寒区边境地区局部战争具有很强的突发性,敌一旦向我军突然袭击,防空兵信保部门必将是紧急由平时迅速转入战时状态,组织部队的通信联络。通信预案的制定,必须着眼高原寒区特点,符合战役防空兵作战预案的要求,充分考虑不同方向,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不同机动方式以及不同作战对象,不同作战样式,不同作战过程的需要,考虑不利于机动作战通信保障的固有因素和可变因素,并对由此可能产生的后果做出恰當的估计。各种通信预案要尽可能运用计算机进行模拟,以检查其可靠性;各级通信人员应熟悉通信预案,明确分工,一旦需要能随时按预行动,一旦情况变化,能及时在预案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不断进行修正补充,及时加以完善。
(二)主动防护,提高防空兵通信的综合防护能力。
首先,要将主要干扰兵力、集中使用于作战的关键环节,创造出一套电磁斗争中“集中兵力”的“软”战法。其次,要积极主动的搞好通信电磁防护。指挥机关应制定完善的电磁防御方案,采用加保密设备,使用数字通信和快速通信器材,综合运用扩频、隐形、猝发、无源干扰和反辐射电子制导等技术;建立严格的通信保密制度,经常交换通信密码,严格控制发信,还可采取建立隐蔽网,疏散配置各种通信技术设备,变换电台工作种类,实施间隙通信等方法,以保证我军通信系统发挥正常效能。再次要“软硬”结合,积极打击。要在实施积极抗击、主动防护的基础上,把电磁战与火力打击、小分队奇袭结合起来,有效地利用防空部队和航空兵火力对敌各类通信电磁对抗设备实施火力硬打击,视情组织敌后分队奇袭敌通信电磁战部(分)队,通过“软”抗、“硬”打等手段,迟滞敌电磁战行动,破坏敌电磁战设备。
(三)统筹兼顾,留有足够的通信预备力量
高技术条件下,由于武器杀伤破坏威力增大,作战中通信联络遭到严重破坏,人员和装备器材严重受损将是不可避免的,据有关资料统计,按常规战争强度,在24小时内,敌杀伤力对我暴露地面的野战电缆、被覆线路破坏程度可达30%~40%;地面台站近三分之一可能被毁;转入地下的通信车辆将有15%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通信人员也将造成一定伤亡。因此,建立并掌握一定规模、数量的通信预备队,以保证战时通信预备队的组织与建立,是保证防空兵射击、指挥通信联络稳定和不间断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肖咏捷,龚钰哲.新一代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J].外军炮兵防空兵,2015
(作者单位: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郑州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