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发展水平逐日提升,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不仅有效的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还有效的促进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但同时也引发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等。与此同时,随着城市发展,区域不透水面积不断被扩大,将原有的流域天然地形改变,造成城市逢雨必涝、雨后即旱等后果。因此,当下的城市发展中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发展理念,新理念有效的转变了城市发展与水文生态之间的矛盾,有效的为城市中水问题解决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模式
引言
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海绵城市”并不是推倒重来、取代传统的排水系统,而是对传统排水系统的一种“减负”和补充,最大程度地发挥城市本身的作用。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1海绵城市概述
海绵城市的含义指城市在面对环境变化和水灾时可以像海绵一样拥有良好的吸水、蓄水、净水能力,在缓冲水灾的同时储存并处理水资源,并在需要时将水资源进行二次利用。海绵城市最大的特点是自然性积存、渗透和净化,实现特点的方法分为保护生态系统,修复生态环境和LID(低影响开发)。保护生态系统,是指对生态环境中原有的江河湖、湿地、沟渠等水源性生态环境进行最大程度的保护,在开发城市时依然保留充足面积的拥有吸水缓冲能力的生态环境;修复生态环境是指通过生态手段对城市开发过程中破坏的原有自然生态环境进行修复;低影响开发是指在开发中遵循可持续开发理念,对降雨加以储存和利用。所以海绵城市建设是一种多元化,多功能,多理念的可持续化开发,其内涵十分丰富。海绵城市作为一种特殊形态的弹性城市,一样不离弹性城市的三个本质特征:承受改变并保持结构与功能、自组织以及学习适应。总而言之,海绵城市属于弹性城市中的涉水子分类,自身体系较为完善,可以与其它弹性城市的子分类互相配合,而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对于当前城市建设与城市生态问题的解决是一条有效的道路。
2我国海绵城市发展现状
2.1技术问题
在海绵城市建设发展的过程中,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虽然已经被推广,但是由于传统城市建设观念时间比较久,所以在建设的过程中还未适应新理念,所以想要实现海绵城市建设发展,首先应突破理念。海绵城市建设中因为涉及工程比较多,比如:排水、绿化、道路等,所以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行业及部门的要求规范全面性的考虑问题,实现从单一性考虑问题逐步转换为多目标、多效能的考虑问题形式。另外,在2014 年住建部发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这项指南的发布对于城市建设中雨水系统设计降低对城市影响指明要点,并将竖向设计作为重点。因此,不管是城市建设中的道路、绿化还是广场设计,作为低影响开发系统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竖向设计的作用非常重要。不过就目前的海绵城市建设发展来看,《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对海绵城市建设的高程控制及要求急需要修改完善,以便为设计单位提供可靠性的依据。最后,海绵城市建设发展中,对于城市建设的整个过程,国家各个部门需要加强全面管控,制定相应的规范标准、实施新技术研究,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等等,以便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2.2管理问题
在海绵城市建设发展中,海绵城市建设涉及到一些新型的控制目标和指标。因此,在海绵城市建设发展中“渗、滞、蓄、净、用、排”六字就可以将海绵城市建设多项目标及途径所概括,所以六字内涵的正确性理解非常重要。但是从实际的海绵城市建设方案来看,还存在一些片面性理解、理解僵化等问题。比如:在海绵城市建设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和分配项目的过程中,将六字分开进行安排,由此可看出安排的不合理性。因为大多数都是因为不了解低影响开发设施功能的特点,对项目或者项目流程认识不足所造成的。因此,海绵城市建设发展中对施工方案和专项规划,都应避免僵化的分割控制指标及项目建设方案在不同条件、设备特点、功能性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选择,以便为海绵城市建设雨水低影响系统优化奠定基础。
3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管理模式
3.1项目规划设计阶段
海绵城市建设在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方面应结合当地水文及地理环境,达到渗、滞、蓄、净、用、排的要求,从资源利用、防灾减灾、生态保护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在规划目标上,在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径流污染、雨水资源化利用几个指标中合理选择一个或多个指标作为规划控制目标。如透水路面,不能仅仅停留在面层,而要综合考虑基层、底基层的透水功能,结合《指南》及各省区市颁布的相应标准和规范,真正将海绵城市建设设计落到实处。其次,在新建设的项目与原有基础设施的相互配合、衔接,进行严格把控,并将相关模型及数据上传到云平台供各方参考,不断完善和修正,避免后期设计变更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力求在规划设计阶段对各方提出的要求进行综合分析,实现在建设前期的主动控制。
3.2项目施工阶段
项目施工阶段是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转变成实体的阶段,應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合同进行施工,实时实地将海绵城市建设情况通过数据传输上传到云平台,方便建设业主、管理方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把控,同时也有助于规划设计方了解建设项目与原有设计的异同,材料设备供应商可以对施工所需原料设备进行预判,制定有效的供应计划。
3.3项目运维阶段
项目运维阶段是检验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效果的重要阶段,在前期设计、施工阶段建立的前期数据之下,由政府引导,物业管理方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对海绵城市建设运营实施全方位监控及监督,将数据定期传导至云平台,确保项目正常运行。合理维护。此时的海绵城市管理方在实际管理中起主导作用,对项目数据库进行系统管理,并及时反馈到其他海绵城市项目建设中,指导其建设。
3.4项目拆除回收阶段
当建筑物或构筑物使用年限届满,或建筑构件、材料设备报废时,建筑物或构筑物便整体或部分进入拆除回收期。项目业主应在综合考虑经济、环境等影响的情况下选择专业的拆除机构开展拆除工作;海绵城市管理方将整个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中项目数据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进一步加强相关数据库的完整性,完善项目后评价工作,并将信息及时反馈至政府或有关管理部门,促进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完善。
结语
海绵城市作为一个涉及面广、内容繁杂的理念,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持、修复和可持续开发等方面均有积极作用,同时作为弹性城市的子分类,也可以提高城市的抗灾耐压性,对于推动城市环境生态自然化和构建城市景观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也是城市建设的一个转折点,将城市的发展前景由传统的经济发展变为了生态人文与经济相结合的多功能城市建设理念,是未来城市管理建设的大方向。
参考文献
[1]陈华,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若干问题的探析[J].净水技术,2016(35):102-106.
[2]郐艳丽,海绵城市建设问题、风险与制度逻辑[J].北京规划建设,2017(7):58-63.
[3]袁再健,梁晨,李定强.中国海绵城市研究进展与展望[J].生态环境学报,2017(5):896-901.
(作者单位:新安县房地产管理局)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模式
引言
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海绵城市”并不是推倒重来、取代传统的排水系统,而是对传统排水系统的一种“减负”和补充,最大程度地发挥城市本身的作用。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1海绵城市概述
海绵城市的含义指城市在面对环境变化和水灾时可以像海绵一样拥有良好的吸水、蓄水、净水能力,在缓冲水灾的同时储存并处理水资源,并在需要时将水资源进行二次利用。海绵城市最大的特点是自然性积存、渗透和净化,实现特点的方法分为保护生态系统,修复生态环境和LID(低影响开发)。保护生态系统,是指对生态环境中原有的江河湖、湿地、沟渠等水源性生态环境进行最大程度的保护,在开发城市时依然保留充足面积的拥有吸水缓冲能力的生态环境;修复生态环境是指通过生态手段对城市开发过程中破坏的原有自然生态环境进行修复;低影响开发是指在开发中遵循可持续开发理念,对降雨加以储存和利用。所以海绵城市建设是一种多元化,多功能,多理念的可持续化开发,其内涵十分丰富。海绵城市作为一种特殊形态的弹性城市,一样不离弹性城市的三个本质特征:承受改变并保持结构与功能、自组织以及学习适应。总而言之,海绵城市属于弹性城市中的涉水子分类,自身体系较为完善,可以与其它弹性城市的子分类互相配合,而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对于当前城市建设与城市生态问题的解决是一条有效的道路。
2我国海绵城市发展现状
2.1技术问题
在海绵城市建设发展的过程中,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虽然已经被推广,但是由于传统城市建设观念时间比较久,所以在建设的过程中还未适应新理念,所以想要实现海绵城市建设发展,首先应突破理念。海绵城市建设中因为涉及工程比较多,比如:排水、绿化、道路等,所以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行业及部门的要求规范全面性的考虑问题,实现从单一性考虑问题逐步转换为多目标、多效能的考虑问题形式。另外,在2014 年住建部发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这项指南的发布对于城市建设中雨水系统设计降低对城市影响指明要点,并将竖向设计作为重点。因此,不管是城市建设中的道路、绿化还是广场设计,作为低影响开发系统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竖向设计的作用非常重要。不过就目前的海绵城市建设发展来看,《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对海绵城市建设的高程控制及要求急需要修改完善,以便为设计单位提供可靠性的依据。最后,海绵城市建设发展中,对于城市建设的整个过程,国家各个部门需要加强全面管控,制定相应的规范标准、实施新技术研究,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等等,以便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2.2管理问题
在海绵城市建设发展中,海绵城市建设涉及到一些新型的控制目标和指标。因此,在海绵城市建设发展中“渗、滞、蓄、净、用、排”六字就可以将海绵城市建设多项目标及途径所概括,所以六字内涵的正确性理解非常重要。但是从实际的海绵城市建设方案来看,还存在一些片面性理解、理解僵化等问题。比如:在海绵城市建设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和分配项目的过程中,将六字分开进行安排,由此可看出安排的不合理性。因为大多数都是因为不了解低影响开发设施功能的特点,对项目或者项目流程认识不足所造成的。因此,海绵城市建设发展中对施工方案和专项规划,都应避免僵化的分割控制指标及项目建设方案在不同条件、设备特点、功能性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选择,以便为海绵城市建设雨水低影响系统优化奠定基础。
3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管理模式
3.1项目规划设计阶段
海绵城市建设在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方面应结合当地水文及地理环境,达到渗、滞、蓄、净、用、排的要求,从资源利用、防灾减灾、生态保护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在规划目标上,在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径流污染、雨水资源化利用几个指标中合理选择一个或多个指标作为规划控制目标。如透水路面,不能仅仅停留在面层,而要综合考虑基层、底基层的透水功能,结合《指南》及各省区市颁布的相应标准和规范,真正将海绵城市建设设计落到实处。其次,在新建设的项目与原有基础设施的相互配合、衔接,进行严格把控,并将相关模型及数据上传到云平台供各方参考,不断完善和修正,避免后期设计变更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力求在规划设计阶段对各方提出的要求进行综合分析,实现在建设前期的主动控制。
3.2项目施工阶段
项目施工阶段是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转变成实体的阶段,應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合同进行施工,实时实地将海绵城市建设情况通过数据传输上传到云平台,方便建设业主、管理方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把控,同时也有助于规划设计方了解建设项目与原有设计的异同,材料设备供应商可以对施工所需原料设备进行预判,制定有效的供应计划。
3.3项目运维阶段
项目运维阶段是检验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效果的重要阶段,在前期设计、施工阶段建立的前期数据之下,由政府引导,物业管理方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对海绵城市建设运营实施全方位监控及监督,将数据定期传导至云平台,确保项目正常运行。合理维护。此时的海绵城市管理方在实际管理中起主导作用,对项目数据库进行系统管理,并及时反馈到其他海绵城市项目建设中,指导其建设。
3.4项目拆除回收阶段
当建筑物或构筑物使用年限届满,或建筑构件、材料设备报废时,建筑物或构筑物便整体或部分进入拆除回收期。项目业主应在综合考虑经济、环境等影响的情况下选择专业的拆除机构开展拆除工作;海绵城市管理方将整个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中项目数据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进一步加强相关数据库的完整性,完善项目后评价工作,并将信息及时反馈至政府或有关管理部门,促进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完善。
结语
海绵城市作为一个涉及面广、内容繁杂的理念,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持、修复和可持续开发等方面均有积极作用,同时作为弹性城市的子分类,也可以提高城市的抗灾耐压性,对于推动城市环境生态自然化和构建城市景观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也是城市建设的一个转折点,将城市的发展前景由传统的经济发展变为了生态人文与经济相结合的多功能城市建设理念,是未来城市管理建设的大方向。
参考文献
[1]陈华,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若干问题的探析[J].净水技术,2016(35):102-106.
[2]郐艳丽,海绵城市建设问题、风险与制度逻辑[J].北京规划建设,2017(7):58-63.
[3]袁再健,梁晨,李定强.中国海绵城市研究进展与展望[J].生态环境学报,2017(5):896-901.
(作者单位:新安县房地产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