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生命观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启示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am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孔子的生命观大体可以分为:自然生命观、家庭生命观、社会生命观、道德生命观。孔子的生命观对于当前高校的大学生生命教育具有积极意义,能够帮助大学生解决人生困惑,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事业观、生死观和义利观。
  关键词: 孔子 生命观 大学生 生命教育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其开创的儒家学派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深远影响。当前,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高度重视,笔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希望借助孔子的生命观,深刻反思当前的大学生生命教育。
  1.以“重生轻死”为主旨的自然生命观
  孔子曾回答季路:“未知生,焉知死?”如果无法理解清楚活着的生命价值意义,就无法理解死亡。人只有在活着时珍惜生命和时光,离开人世才不会有遗憾。同时,孔子曾告诫世人:“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只有活着才能实现生命价值。孔子反对“暴虎冯河”,不提倡无谓和毫无意义的牺牲,应该“临事而惧,好谋而成”。不仅对自己,孔子还十分关爱他人生命。“‘伤人乎?’不问马”。将人的生命摆在首要位置,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孔子珍惜生命的原因,正是生命短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以孝道为本的家庭生命观
  “百善孝为先”,孔子将行孝分为爱己、奉养、敬孝、志孝四个层次。“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顺父母首先要做到爱惜自己,随意践踏自己的生命,是不孝的行为。行孝中,对父母的奉养只是最低层次的,所以孔子对此提出疑问:“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他认为孝应该有更深层次和更高要求。子夏问孝时,孔子认为“色难”,在敬孝中要做到和颜悦色,这是很难做到的,但是深爱父母就必须和颜悦色。除此之外,还应该“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孝顺父母不仅体现在父母生前,在父母死后更应该继承孝道,除了重视丧葬礼仪和守孝三年外,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以最终实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3.以“和为贵”的社会生命观
  3.1“和为贵”的处世态度
  孔子的“和”主要是倡导人与人相处时应该相互理解、包容、关心、帮助,建立融洽、和谐乃至共同进步的关系。这种和谐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是人与自我的和谐相处;其次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再次是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相处;最后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
  3.2“忠恕之道”的处事原则
  “忠恕之道”也是“和”的一种体现,具体而言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平等公正地对待别人,像对待自己一样,最终达到和谐的境界①。孔子一生都遵“忠恕之道”,同时希望社会、国家乃至整个天下都可以遵守这种“道”,实现天下太平的大同社会。
  3.3“以义取利”的财富观
  孔子“和”的思想还体现在财富观中,“见得思义”、“见利思义”是孔子财富观的原则,认为不义之财不可取,“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但是对于符合义的利,孔子是赞成大胆追求的,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孔子的“义利观”还表现为对财富有节制的获取,认为应该“俭以养德”。
  4.以“仁”为重点的道德生命观
  4.1“为政以德”的道德依据
  孔子的道德生命观是以“据于德”为依据的,主要包括“温、良、恭、俭、让”,对这些美好道德的追求,孔子总结为三个境界:崇德—尚德—好德。“崇德”主要指如何提升道德修养,孔子认为应当以诚实守信为核心,以“义”为原则去实践;“尚德”是指对美好道德的崇尚。“好德”是道德修炼的最高境界,非常人可以做到,孔子曾感慨:“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孔子认为,“德”行最重要的是为政治、为人民、为国家服务。“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只有施行仁德之政,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
  4.2“克己复礼”的道德表现
  孔子的道德生命观认可的是周公推行的“礼”。孔子认为“礼”应该有所原则,“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恩,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也就是说,“礼”应该是家庭里的“父慈子孝”,社会中的“和为贵”,国家和百姓要做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礼”和“仁”在道德生命观中是分不开的,礼是仁的外在表现,仁是礼的内在本质,一个人的外在行动想要合乎礼,内在就一定具有人的本质。所以孔子在回答何为仁时,曾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人由己,而由人乎哉?”②认为人学会克制自我,言行举止符合礼,就是仁。
  5.孔子的生命观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启示
  5.1孔子的自然生命观对大学生自然生命教育的启示
  孔子的自然生命观对于培养大学生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具有积极作用。当今某些大学生轻生的主要原因有:失恋、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紧张的人际关系等。这些原因的形成和某种物欲、忽视人文教育、应试教育导致的高分低能有关。因此,应不断传播和学习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生死观,真正理解生命的人文价值,从而拥有珍爱生命的意识,树立保护生理性自然生命的意识。
  5.2孔子的家庭生命观对大学生家庭生命教育的启示
  孝敬双亲在孔子看来是为人的根本,但是反观当今大学生对父母的态度,应该是惭愧的,有的人甚至连最基本的尊重都做不到。孔子要求弟子不仅要做到孝亲,更要对父母和颜悦色。大学生应该学习和践行孔子敬孝、大孝、至孝的孝亲思想,从而培养对父母及亲人的感恩的家庭责任意识。
  5.3孔子的社会生命观对大学生社会生命教育的启示
  儒家倡导积极入世,主要是因为孔子将自身与国家、人民和社会的责任紧密联系,因此孔子一生的政治理想就是推行周礼、实施德治。然而,当今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漠,孔子积极入世的社会生命观对于培养大学生社会生命意识具有积极作用。大学生只有树立对生命的社会责任意识,才会考虑和关注国家前途、民族命运,才会拓展到为世界发展、人类幸福承担责任。
  5.4孔子的道德生命观对大学生道德生命修养的启示
  孔子认为生命是践行道德标准的使命,直到生命的终点,“立德、立言、立功”。大学生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文化水平和道德水准,如果大学生可以做到将没有修养好的德行、没有研究好的学问、没有做好的事情、没有改正的错误,全都当作自己的忧愁,进而谨言慎行,就不会犯不合乎“德”的错误。大学生可以沿着孔子的“崇德”、“尚德”、“好德”的三个道德追求层次培养高尚道德品质,强化道德生命意识。
  总之,孔子的生命观对大学生体现和谐的自然生命,發挥有价值的社会生命,完善道德生命的追求,提高精神生命的境界,都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生命中的美好景象,“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注释:
  ①徐洁,朱冬香,郝文辉.先秦儒家生命观对高校生命教育的启示[J].北京教育·德育,2014(11):22.
  ②杨结秀.孔子的生命观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启示[D].南宁:广西大学,2015.
  参考文献:
  [1]徐洁,朱冬香,郝文辉.先秦儒家生命观对高校生命教育的启示[J].北京教育·德育,2014(11):22.
  [2]杨结秀.孔子的生命观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启示[D].南宁:广西大学,201.
  [3]王丹.“90后”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3,30(4):5-8.
  基金项目:安徽中医药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专项项目(2016sz011)。
其他文献
一、组织机构西班牙空间计划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为西班牙航宇技术研究所(INTA)。该所已有50年的历史,曾设计并制造了西班牙的第一颗人造卫星“INTASAT”号,于1974年由美国
1898年的法绍达冲突是帝国主义列强瓜分非洲时期的重要事件。传统上,学术界认为这一事件的发生与英国力图实现“二C计划”有关。但是,本文通过分析1894年英比协约以及其后的
氢能作为一种资源丰富、高能、无污染的“绿色能源”,被认为是后石油时代解决能源和环境危机的理想能源之一。选择三维结构的泡沫镍(NF)为基底,采用0.3%(质量分数)氢氟酸(HF)
本文结合社会历史背景,对福克纳约克那帕塔法家世小说中的两个主要人物--托马斯·萨德本和弗莱姆·斯诺普斯进行比较,分析了他们二人所追求的美国梦的不同之处:进而
[目的]探讨新鲜芦荟贴敷配合神灯照射对会阴侧切口愈合效果的影响。[方法]将300例会阴侧切分娩的产妇,按分娩的先后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用神灯照射会阴
通过对民办高校武汉工商学院58名辅导员进行调研发现,武工商辅导员职业生存状态总体处于中等水平。经从辅导员管理机制、辅导员发展与提升、辅导员职业感受等方面对武工商辅
以色列和美国防御战略倡议组织,就分担建立战场导弹防御试验场计划费用的分摊,签订了协议备忘录。美国防御战略倡议组织负责人詹姆斯·亚哈拉汉姆森中将,告诉美国以色列
以新型功能材料为核心和代表的关键基础材料是核岛设备、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等重大技术装备研制、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和实现进口替代的关键保障和支撑。当前,世界主要国家均
摘 要: 文章分析了当前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了创新型人才培养应坚持的基本思路,对当前地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地方高校 转型发展 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发展方式出现新的变化,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越来越受到就业市场的欢迎。然而,当前地方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不能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