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东华大学都毫无争议的被誉为中国纺织服装专业的“黄埔军校”。70多年来的发展与建设,东华大学已经从最初“中国纺织大学”(原名)时期的纺织单科院校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工、理、管、文、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有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但尽管如此,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依然是东华大学的优势学科、重点发展的学科、国家一流学科和A+学科,处于全国领先、名列第一的位置。
70多年来,东华大学为新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和行业领袖,取得一大批高水平成果,为我国纺织工业的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东华大学学生处处长廖丽金告诉记者:自1996年“钱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成立以来,东华大学就积极参与申报评选,一直到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接棒”,东华大学都与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据统计,从1997年开始接受奖励至今,东华大学共有149个项目获得“纺织之光”教育教学成果奖,受奖教师近千人;共有76人次教师获得教师奖;共1028人次学生获得学生奖。廖丽金表示:“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和推广东华大学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等方面教学成果平台,推动了纺织教育整体质量提升。”
“纺织之光”给予的是一种肯定更是一种激励
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在高校一共设置了三种奖项——教育教学成果奖、教师奖以及学生奖。
廖丽金告诉记者,东华大学历来重视这三类奖项的培育和推荐。教育教学成果奖不断总结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践教学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凝聚了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付出的不懈努力,为教学改革的深入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起到了推动作用。2019年东华大学获得“纺织之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的《东华魂 行业情 中国根—打造世界纺织服装教育新高地的探索与实践》项目,其中关于校外第三方专业认证与校内自主认证相结合的“双轮驱动式”工作格局,就获得了兄弟院校的广泛关注。
“纺织之光”教师奖是教师们非常愿意去争取的一个奖项,竞争非常激烈。廖丽金告诉记者,2020年度东华大学共推荐2名候选人,但在有条件申报的教学科研单位中有7名教师申报,几乎都申报,而且申报者都是在教学、科研等方面有非常好的成就。廖丽金说:“大家都认为这是对获奖者的一种肯定,也是一种激励。往年的获奖教师也都非常感谢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让他们感受到了通过努力换得成果的自豪感,他们都将教师奖作为自己再次攀登的新起点。”
“纺织之光”学生奖是东华大学设立时间较早、金额较大的社会奖学金之一。廖丽金告诉记者,在广大学生中,尤其在纺织、服装、材料、染整、机械等纺织相关专业学生中“纺织之光”学生奖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是众多品学兼优学生争先申请的奖学金。比如,2019年度“纺织之光”学生特别奖获得者张澳就曾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东华大学奖学金等,入选“东华大学民用航空复合材料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连续两年获得二等奖学金。在校期间,他曾担任东华大学砺志义工发展中心副部长、东华大学团委志愿者工作部副部长,多次参加义工活动,累计公益服务时长200+,曾获校优秀学生标兵,优秀团学干部等10个荣誉称号,累计获得“上纬杯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复合材料设计与制作大赛”等省部奖励3项。2020年,他以推免第一的成绩保送至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继续深造。
廖丽金说:“‘纺织之光’学生奖在学校营造了积极向上,奋进爱国的良好氛围,也为获奖学生学业发展、深造、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基金会也得到了广大同学的极大肯定,被学生誉为好师长、好朋友,是广大学生努力奋斗的坚定支持者、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尤其在纺织之光公益活动组织中,广大学生积极踊跃参与其中,传递公益理念,传承钱之光老部长‘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高校的核心是培养人才,新时代下纺织行业需要更优秀的人才去支撑,纺织工程作为东华大学一流学科,优秀的获奖教师和学生正是纺织行业的希望,正是因为有如此优秀负责任的老师和优秀学生,纺织行业的明天将会越来越好。”廖丽金如此说道。
期待更加具有凝聚力、促進力的“纺织之光”
“没有一流的教育,也很难有一流的科研,希望未来的发展能教育与科研两方并重。”2017年度“纺织之光”教育奖获奖教师东华大学鲍劲松曾经如此表示。
一手推科技,一手抓教育。这是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的使命,也是初心。廖丽金说:“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反应了行业的一种心愿,那就是依靠大家的力量来推动行业的发展,这也正是纺织行业的初心。”
然而,廖丽金也表示:现在国内国际面临着很多机遇和挑战,更需要加强中国纺织工业的内生动力,以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为牵头人形成一种促进力,推动纺织人才建设。比如:加大面向纺织产业升级需求复合型纺织人才培养;注重打破学科壁垒,融合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要素,构建创新型的人才培养体系。充分依托国家和行业重大科研及工程项目,加强培养行业科技领军人才;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市场化、社会化、多元化发展,建立区域、领域广泛覆盖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最终引导纺织工业科技进步跟上产业革命的步伐。
对于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的未来发展,廖丽金也谈了自己的一些期待:期待未来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受更多企业和单位捐资,基金规模进一步壮大;持续奖励在纺织服装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及个人,奖励在纺织教育战线上的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持续资助对纺织行业产业升级具有重大推动作用的基础性科研项目。同时也希望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能够为教师、学生、企业搭建交流平台,使资源得到更优化的配置。不断更新奖项设置,适应时代发展的同时更具自身特色。除开展日常学生奖评审外,建议尝试搭建纺织类全国优秀学生素质能力提升平台,各高校择优推荐品学兼优学生到平台进行锻炼,以期培养一大批有志于从事纺织服装事业的优秀学子投身国家纺织服装工业发展,服务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希望未来‘纺织之光’继续加强凝聚力,保持基金升值,坚持大方向,跟随行业发展进一步深入组织工作,抓住重点。”廖丽金说道。
70多年来,东华大学为新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和行业领袖,取得一大批高水平成果,为我国纺织工业的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东华大学学生处处长廖丽金告诉记者:自1996年“钱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成立以来,东华大学就积极参与申报评选,一直到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接棒”,东华大学都与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据统计,从1997年开始接受奖励至今,东华大学共有149个项目获得“纺织之光”教育教学成果奖,受奖教师近千人;共有76人次教师获得教师奖;共1028人次学生获得学生奖。廖丽金表示:“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和推广东华大学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等方面教学成果平台,推动了纺织教育整体质量提升。”
“纺织之光”给予的是一种肯定更是一种激励
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在高校一共设置了三种奖项——教育教学成果奖、教师奖以及学生奖。
廖丽金告诉记者,东华大学历来重视这三类奖项的培育和推荐。教育教学成果奖不断总结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践教学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凝聚了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付出的不懈努力,为教学改革的深入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起到了推动作用。2019年东华大学获得“纺织之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的《东华魂 行业情 中国根—打造世界纺织服装教育新高地的探索与实践》项目,其中关于校外第三方专业认证与校内自主认证相结合的“双轮驱动式”工作格局,就获得了兄弟院校的广泛关注。
“纺织之光”教师奖是教师们非常愿意去争取的一个奖项,竞争非常激烈。廖丽金告诉记者,2020年度东华大学共推荐2名候选人,但在有条件申报的教学科研单位中有7名教师申报,几乎都申报,而且申报者都是在教学、科研等方面有非常好的成就。廖丽金说:“大家都认为这是对获奖者的一种肯定,也是一种激励。往年的获奖教师也都非常感谢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让他们感受到了通过努力换得成果的自豪感,他们都将教师奖作为自己再次攀登的新起点。”
“纺织之光”学生奖是东华大学设立时间较早、金额较大的社会奖学金之一。廖丽金告诉记者,在广大学生中,尤其在纺织、服装、材料、染整、机械等纺织相关专业学生中“纺织之光”学生奖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是众多品学兼优学生争先申请的奖学金。比如,2019年度“纺织之光”学生特别奖获得者张澳就曾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东华大学奖学金等,入选“东华大学民用航空复合材料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连续两年获得二等奖学金。在校期间,他曾担任东华大学砺志义工发展中心副部长、东华大学团委志愿者工作部副部长,多次参加义工活动,累计公益服务时长200+,曾获校优秀学生标兵,优秀团学干部等10个荣誉称号,累计获得“上纬杯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复合材料设计与制作大赛”等省部奖励3项。2020年,他以推免第一的成绩保送至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继续深造。
廖丽金说:“‘纺织之光’学生奖在学校营造了积极向上,奋进爱国的良好氛围,也为获奖学生学业发展、深造、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基金会也得到了广大同学的极大肯定,被学生誉为好师长、好朋友,是广大学生努力奋斗的坚定支持者、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尤其在纺织之光公益活动组织中,广大学生积极踊跃参与其中,传递公益理念,传承钱之光老部长‘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高校的核心是培养人才,新时代下纺织行业需要更优秀的人才去支撑,纺织工程作为东华大学一流学科,优秀的获奖教师和学生正是纺织行业的希望,正是因为有如此优秀负责任的老师和优秀学生,纺织行业的明天将会越来越好。”廖丽金如此说道。
期待更加具有凝聚力、促進力的“纺织之光”
“没有一流的教育,也很难有一流的科研,希望未来的发展能教育与科研两方并重。”2017年度“纺织之光”教育奖获奖教师东华大学鲍劲松曾经如此表示。
一手推科技,一手抓教育。这是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的使命,也是初心。廖丽金说:“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反应了行业的一种心愿,那就是依靠大家的力量来推动行业的发展,这也正是纺织行业的初心。”
然而,廖丽金也表示:现在国内国际面临着很多机遇和挑战,更需要加强中国纺织工业的内生动力,以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为牵头人形成一种促进力,推动纺织人才建设。比如:加大面向纺织产业升级需求复合型纺织人才培养;注重打破学科壁垒,融合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要素,构建创新型的人才培养体系。充分依托国家和行业重大科研及工程项目,加强培养行业科技领军人才;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市场化、社会化、多元化发展,建立区域、领域广泛覆盖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最终引导纺织工业科技进步跟上产业革命的步伐。
对于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的未来发展,廖丽金也谈了自己的一些期待:期待未来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受更多企业和单位捐资,基金规模进一步壮大;持续奖励在纺织服装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及个人,奖励在纺织教育战线上的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持续资助对纺织行业产业升级具有重大推动作用的基础性科研项目。同时也希望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能够为教师、学生、企业搭建交流平台,使资源得到更优化的配置。不断更新奖项设置,适应时代发展的同时更具自身特色。除开展日常学生奖评审外,建议尝试搭建纺织类全国优秀学生素质能力提升平台,各高校择优推荐品学兼优学生到平台进行锻炼,以期培养一大批有志于从事纺织服装事业的优秀学子投身国家纺织服装工业发展,服务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希望未来‘纺织之光’继续加强凝聚力,保持基金升值,坚持大方向,跟随行业发展进一步深入组织工作,抓住重点。”廖丽金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