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作文研讨会实录
教研组长总结:刚才,大家的讨论很激烈,现在我就大家的讨论作一下小结,不足之处请老师们补充。当下,不是少数而是相当多的高中生,甚至一些老师,在写作教、学上存在一个共同的“缺陷”,即对高考作文试题中的核心概念缺少鞭辟入里的思辨分析,缺少“什么是什么”的定义界定能力,因而看问题表面化、简单化,从而导致作文滑入了朱光潜先生所说的“套板反应”中,通俗的讲,就是众多的考生极易滑入毫不费力的“惯性思维轨道”,也就是套板,而惯性思维轨道常常是众人一起走的大道,于是众多考生便拥挤在这条道路上了。正由于此,同学们写出来的文章内容空洞,或者只能写一些人云亦云的文章,缺乏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锐性……
【考纲概述】
根据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作文满分为60分。这60分又分为基础等级50分和发展等级10分。从发展等级来看,“透过现象看本质”是中学生最容易忽略的,因为某一现象是感性的,在这感性的背后是理性的思考,是本质的所在。如果,众多的学生从同一现象中发掘出同一理性思考,这就属于“套板反应”,而要在写作中体现“见解新颖”,就必须摒弃“套板”,另辟蹊径,从现象中发掘非同一般的“本质”,那么这10分就很容易得到了。
映阶碧草自春色
果真是“润物细无声”啊!我独自坐在窗前,看着窗台上一盆盆鲜艳的花朵静静地接受春雨的洗礼,那如宝石般透明亮泽的花蕊,苍翠欲滴的叶子,着实可爱。
我凝望着这迷人的丰姿,仿佛与它们融为一体了。不知何时,我心头拂过一阵凉意,那台阶下的几棵绿草,还那样可爱吗?
那是我以前居住的老旧楼下的一抹绿色。五年前,我还住在一个旧的住宅区里。那时的我,正是十来岁的少年,每天有十个小时以上呆在家中就会觉得浑身不自在。可是,当时的那种老旧住宅楼里住的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我那些相识的玩伴都住在很远的地方。所以,那时的我总感到无尽的孤独,日子总是那样的难过。我常常坐在屋外大门口的台阶上,等待玩伴的出现,也许一个如我这般大小的男孩才会在这般无奈的情形下去留意身边细微的事物。就是在这时,我结识了台阶下的那几棵青草。
台阶经不住岁月的考验,早已裂开。上面的水泥脱落下来,才令这几棵小生命得以艰难地钻出来。当然,它们不能像在花丛中的同类长得那般繁茂,周围都是冰冷的水泥,它们独自在风中无力地摇摆。
于是,每当我坐在石阶上等待时,小草便成了我惟一的伙伴。我抚摸着它们,它们向我轻轻点头。春天是多雨的季节,每当下雨我都会蹲在屋檐下,欣赏这些小草在雨中欢快的舞姿。
后来,我终于搬到了一个新的住宅区。这里俨然是另一个世界。楼下孩童的喧闹声此起彼伏,到处都是来去匆匆的人,好不热闹!可惜,我已不再是一个躁动的少年。年岁渐长,父亲慢慢带我接触一些他圈子中的人。他时常告诉我,何时应该浅笑,何时应该抿嘴,何时应该痛苦,何时应该沉默,何时应该开怀,何时应该敛容。我总是被迫会见一些奇怪的人,并且皮笑肉不笑地同人交谈。对于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我几近麻木了。
又是一年春节,四处洋溢着热烈的气氛,家里摆满了各色各样的鲜花,我的家里,也一下子变成了会客室。我独自坐在窗前,观赏着冬雨中的花朵。刚刚送走一批客人,终于得以清静一下。这时,我想起了那几棵可爱的小草,那才是真正的生活啊!不必受人支配,不必看人脸色,独自在雨中起舞。
我怀念那石阶,怀念那一抹绿色……
[范文解析]
本文是以“孤独与幸福”为话题写成的一篇优秀作文。众所周知,承受孤独的能力是一个人事业有成的必备条件,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而当代青少年最缺乏的就是这种承受孤独的能力,他们最耐不得寂寞。因此,这个话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这正是命题者的意图所在,命题者就是要让考生通过表面材料,深入现象的本质,写出较为深刻的文章。
综观全文可知,作者是使用对比的手法来写这篇文章的。文章前半部分,写小时候由于居住条件的限制没有玩伴而“感到无尽的孤独”,但台阶上的几棵青草给了孤独的“我”以无尽的慰藉,使幼小的“我”感到孤独而不寂寞。甚或我们可以说,正是由于有了那几棵青草,幼小的“我”尽管孤独,但心灵却是幸福的。这种感受是很真挚的,它勾引起我们对少年生活如诗的回忆——我们不是也曾经爱过一棵幼嫩可人的小树、一枝婀娜柔美的杨柳、一片火红迷人的枫叶、一朵清香扑鼻的野花?文章后半部分写搬到新居以后,居住条件改善了,虚情假意的交际多了,但内心却分明失去了平静和幸福感,因而“我怀念那石阶,怀念那一抹绿色……”这不是很切合题意吗?中心不是很突出吗?文章的内容既纯粹又充实,感情既细腻又真挚。难能可贵的是,文章立意深远——那几棵小草,那一抹绿色,不是大自然的缩影吗?不是“我”少年时的精神家园吗?小时候坐在台阶上等待童年玩伴的出现,“年岁渐长”之后,对成人世故世界的抵牾,不是在呼唤赤子之心归去来兮?甚至可以说,作者无意(也可能有意)之下,在一篇小文章中写出了大主题,一个既旧又新的深刻主题——现代都市人性的异化、本真的缺失。
[类文生成]
为了让我们中学生在写作中杜绝“套板反应”,所写文章能使读者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使文章主旨深刻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尝试,掌握一些使文章、思维深刻的方法。
一、实事求是,具体思考。思考问题一定不能想当然,而应该具体分析,或自然联想,或阐明理由。比如对钗、黛的评价,好坏优劣各有评说,但究其根本,还应该抓住曹雪芹的原话:“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否则,不管作何评价都必然会带上我们个人的情感,进而影响到评价的公允。抓住“叹”“怜”二字,再联系钗、黛二人所处的具体环境、二人的特定身份,我们会发现,二人虽存在着性格上的差异,但并没有人格上的好坏优劣,二人都值得我们叹惋、怜惜和同情。由此出发,进一步思考,我们还会生成这样的认识:无论是遵循封建道德还是背叛封建思想,封建时代的女子都难逃脱最终的悲剧命运。
二、结合正反,辩证思考。世上万物都是对立统一的,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因此,对人、物、事的评价要全面,要辩证,不能绝对化。比如对曹操这一历史人物的评价,我们既不能一味地赞颂,因为他有残忍、嫉妒、自私的一面;同时也不能一味地贬斥,因为他确实具有雄才伟略,并且识才爱才。
三、纵横联系,深入思考。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有时我们单一地思考某个问题,可能会被表面现象蒙蔽双眼而不见其实质,甚至陷入认知迷宫,百思而不得其解,但如果运用联系的观点去思考,或横向联系或纵向联系,或许就能“柳暗花明”地得出独到的见解。
四、锤炼语言,清晰表达。写作上的表达到位,其表现就是话语有理有据,令人信服,而且会使文章的主旨得以深化。“写作是思想的表达”,这表达到位,也就是明确表达自己的思想,让读者心领神会,即以清晰的语言,让读者感受生活的启迪,这样,就做到了文章的深刻化。
[有感写作]
请以“铭记与忘记”为话题,结合“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这一热点,写一篇能让人透过表面现象理解作者深刻思想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字数在800左右。
教研组长总结:刚才,大家的讨论很激烈,现在我就大家的讨论作一下小结,不足之处请老师们补充。当下,不是少数而是相当多的高中生,甚至一些老师,在写作教、学上存在一个共同的“缺陷”,即对高考作文试题中的核心概念缺少鞭辟入里的思辨分析,缺少“什么是什么”的定义界定能力,因而看问题表面化、简单化,从而导致作文滑入了朱光潜先生所说的“套板反应”中,通俗的讲,就是众多的考生极易滑入毫不费力的“惯性思维轨道”,也就是套板,而惯性思维轨道常常是众人一起走的大道,于是众多考生便拥挤在这条道路上了。正由于此,同学们写出来的文章内容空洞,或者只能写一些人云亦云的文章,缺乏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锐性……
【考纲概述】
根据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作文满分为60分。这60分又分为基础等级50分和发展等级10分。从发展等级来看,“透过现象看本质”是中学生最容易忽略的,因为某一现象是感性的,在这感性的背后是理性的思考,是本质的所在。如果,众多的学生从同一现象中发掘出同一理性思考,这就属于“套板反应”,而要在写作中体现“见解新颖”,就必须摒弃“套板”,另辟蹊径,从现象中发掘非同一般的“本质”,那么这10分就很容易得到了。
映阶碧草自春色
果真是“润物细无声”啊!我独自坐在窗前,看着窗台上一盆盆鲜艳的花朵静静地接受春雨的洗礼,那如宝石般透明亮泽的花蕊,苍翠欲滴的叶子,着实可爱。
我凝望着这迷人的丰姿,仿佛与它们融为一体了。不知何时,我心头拂过一阵凉意,那台阶下的几棵绿草,还那样可爱吗?
那是我以前居住的老旧楼下的一抹绿色。五年前,我还住在一个旧的住宅区里。那时的我,正是十来岁的少年,每天有十个小时以上呆在家中就会觉得浑身不自在。可是,当时的那种老旧住宅楼里住的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我那些相识的玩伴都住在很远的地方。所以,那时的我总感到无尽的孤独,日子总是那样的难过。我常常坐在屋外大门口的台阶上,等待玩伴的出现,也许一个如我这般大小的男孩才会在这般无奈的情形下去留意身边细微的事物。就是在这时,我结识了台阶下的那几棵青草。
台阶经不住岁月的考验,早已裂开。上面的水泥脱落下来,才令这几棵小生命得以艰难地钻出来。当然,它们不能像在花丛中的同类长得那般繁茂,周围都是冰冷的水泥,它们独自在风中无力地摇摆。
于是,每当我坐在石阶上等待时,小草便成了我惟一的伙伴。我抚摸着它们,它们向我轻轻点头。春天是多雨的季节,每当下雨我都会蹲在屋檐下,欣赏这些小草在雨中欢快的舞姿。
后来,我终于搬到了一个新的住宅区。这里俨然是另一个世界。楼下孩童的喧闹声此起彼伏,到处都是来去匆匆的人,好不热闹!可惜,我已不再是一个躁动的少年。年岁渐长,父亲慢慢带我接触一些他圈子中的人。他时常告诉我,何时应该浅笑,何时应该抿嘴,何时应该痛苦,何时应该沉默,何时应该开怀,何时应该敛容。我总是被迫会见一些奇怪的人,并且皮笑肉不笑地同人交谈。对于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我几近麻木了。
又是一年春节,四处洋溢着热烈的气氛,家里摆满了各色各样的鲜花,我的家里,也一下子变成了会客室。我独自坐在窗前,观赏着冬雨中的花朵。刚刚送走一批客人,终于得以清静一下。这时,我想起了那几棵可爱的小草,那才是真正的生活啊!不必受人支配,不必看人脸色,独自在雨中起舞。
我怀念那石阶,怀念那一抹绿色……
[范文解析]
本文是以“孤独与幸福”为话题写成的一篇优秀作文。众所周知,承受孤独的能力是一个人事业有成的必备条件,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而当代青少年最缺乏的就是这种承受孤独的能力,他们最耐不得寂寞。因此,这个话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这正是命题者的意图所在,命题者就是要让考生通过表面材料,深入现象的本质,写出较为深刻的文章。
综观全文可知,作者是使用对比的手法来写这篇文章的。文章前半部分,写小时候由于居住条件的限制没有玩伴而“感到无尽的孤独”,但台阶上的几棵青草给了孤独的“我”以无尽的慰藉,使幼小的“我”感到孤独而不寂寞。甚或我们可以说,正是由于有了那几棵青草,幼小的“我”尽管孤独,但心灵却是幸福的。这种感受是很真挚的,它勾引起我们对少年生活如诗的回忆——我们不是也曾经爱过一棵幼嫩可人的小树、一枝婀娜柔美的杨柳、一片火红迷人的枫叶、一朵清香扑鼻的野花?文章后半部分写搬到新居以后,居住条件改善了,虚情假意的交际多了,但内心却分明失去了平静和幸福感,因而“我怀念那石阶,怀念那一抹绿色……”这不是很切合题意吗?中心不是很突出吗?文章的内容既纯粹又充实,感情既细腻又真挚。难能可贵的是,文章立意深远——那几棵小草,那一抹绿色,不是大自然的缩影吗?不是“我”少年时的精神家园吗?小时候坐在台阶上等待童年玩伴的出现,“年岁渐长”之后,对成人世故世界的抵牾,不是在呼唤赤子之心归去来兮?甚至可以说,作者无意(也可能有意)之下,在一篇小文章中写出了大主题,一个既旧又新的深刻主题——现代都市人性的异化、本真的缺失。
[类文生成]
为了让我们中学生在写作中杜绝“套板反应”,所写文章能使读者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使文章主旨深刻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尝试,掌握一些使文章、思维深刻的方法。
一、实事求是,具体思考。思考问题一定不能想当然,而应该具体分析,或自然联想,或阐明理由。比如对钗、黛的评价,好坏优劣各有评说,但究其根本,还应该抓住曹雪芹的原话:“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否则,不管作何评价都必然会带上我们个人的情感,进而影响到评价的公允。抓住“叹”“怜”二字,再联系钗、黛二人所处的具体环境、二人的特定身份,我们会发现,二人虽存在着性格上的差异,但并没有人格上的好坏优劣,二人都值得我们叹惋、怜惜和同情。由此出发,进一步思考,我们还会生成这样的认识:无论是遵循封建道德还是背叛封建思想,封建时代的女子都难逃脱最终的悲剧命运。
二、结合正反,辩证思考。世上万物都是对立统一的,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因此,对人、物、事的评价要全面,要辩证,不能绝对化。比如对曹操这一历史人物的评价,我们既不能一味地赞颂,因为他有残忍、嫉妒、自私的一面;同时也不能一味地贬斥,因为他确实具有雄才伟略,并且识才爱才。
三、纵横联系,深入思考。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有时我们单一地思考某个问题,可能会被表面现象蒙蔽双眼而不见其实质,甚至陷入认知迷宫,百思而不得其解,但如果运用联系的观点去思考,或横向联系或纵向联系,或许就能“柳暗花明”地得出独到的见解。
四、锤炼语言,清晰表达。写作上的表达到位,其表现就是话语有理有据,令人信服,而且会使文章的主旨得以深化。“写作是思想的表达”,这表达到位,也就是明确表达自己的思想,让读者心领神会,即以清晰的语言,让读者感受生活的启迪,这样,就做到了文章的深刻化。
[有感写作]
请以“铭记与忘记”为话题,结合“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这一热点,写一篇能让人透过表面现象理解作者深刻思想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字数在80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