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时期,本是求学的大好时机。可现实却不容乐观,在高中教育阶段,学生厌学现象普遍存在,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学困生,都存在着厌学情绪。
一、厌学的原因
1.学生因素
(1)学习无计划、无目的。部分整体素养较差的学生,学习习惯相对较差,对于学习他们没有详细的学习计划,目的性也不强。
(2)对学习的认知不够。有的学生面对激烈竞争和不利于己的局面,认为学习是没意思、没必要的事情,反正学不好,学了也无用。
(3)学习缺乏主动性。部分学生对所学的科目大都不感兴趣,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任务也不能按时完成,在家更是需要家长督促。
2.家庭因素
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往往给他们施加了很大的压力,特别是在学习上,要求他们考出好成绩,考个好大学。父母往往不顾孩子的智力、能力的实际水平,不管孩子是否能承受,只管给孩子加码。当成绩不理想时,家长便痛斥或体罚孩子,使其身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
3.学校因素
现在的学校应试教育的压力大,学校围绕着“高考”这根指挥棒在走,忽略了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片面地追求升学率,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导致一大批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
4.社会因素
(1)现在社会上的用人单位追求高学历,但是本科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大有人在;有些学生学习成绩并不好,但是家庭背景比较好,毕业之后,父母基本都已安排好工作,而且都是现在社会上比较热门的工作。这些现象都大大挫伤了在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脑已融入我们的生活,电视节目也日趋丰富,网络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游戏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一些垃圾网站、暴力游戏、黄色网页也藏匿其中,使学生很容易迷失其中。
二、对策探讨
1.转变教学观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打造有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这样,变“苦学”为“乐学”,让学习变成快乐的事。
2.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们是在各种各样的动机的驱使下产生学习行为的。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 在学习中,学生如果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这种情绪反复发生,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起较为稳定的联系,学生对学习就会产生一定的兴趣,所以要给予学生成功的满足。
3.争取家长配合,加强家校联系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土壤。学校与家长齐抓共管,研究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情况,研究家庭教育方式方法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家长学校、家长会走进社区等活动,提高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度,对农村家长进行必要培训,提高家庭教育的有效性。
4.发挥学校各种力量,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内部转变评价观念
学校以分论质、唯分是求的做法必然导致教师教育行为的偏废。只用文化成绩来评定一个人是片面的,也是很不科学的。学校可以通过日常各种适合每个学生个性展示和能力发展的活动,全方位地培养、评定每一个学生。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有益于高中生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如举办多种类型的文艺活动、体育比赛、社团活动等,营造良好的学习的环境和氛围。
5.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
教师的才干不仅表现于渊博的学识,而且要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正如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合一》中所说:“因为重教太过,所以不知不觉地就将教和学分离了。依我看来,教学要合一,有三个理由: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第二,教的法子必须根于学的法子。第三,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
参考文献:
[1]皮连生主编.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王 玲,刘学兰.心理咨询[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青海师范大学;江苏省盐城市龙冈中学)
一、厌学的原因
1.学生因素
(1)学习无计划、无目的。部分整体素养较差的学生,学习习惯相对较差,对于学习他们没有详细的学习计划,目的性也不强。
(2)对学习的认知不够。有的学生面对激烈竞争和不利于己的局面,认为学习是没意思、没必要的事情,反正学不好,学了也无用。
(3)学习缺乏主动性。部分学生对所学的科目大都不感兴趣,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任务也不能按时完成,在家更是需要家长督促。
2.家庭因素
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往往给他们施加了很大的压力,特别是在学习上,要求他们考出好成绩,考个好大学。父母往往不顾孩子的智力、能力的实际水平,不管孩子是否能承受,只管给孩子加码。当成绩不理想时,家长便痛斥或体罚孩子,使其身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
3.学校因素
现在的学校应试教育的压力大,学校围绕着“高考”这根指挥棒在走,忽略了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片面地追求升学率,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导致一大批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
4.社会因素
(1)现在社会上的用人单位追求高学历,但是本科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大有人在;有些学生学习成绩并不好,但是家庭背景比较好,毕业之后,父母基本都已安排好工作,而且都是现在社会上比较热门的工作。这些现象都大大挫伤了在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脑已融入我们的生活,电视节目也日趋丰富,网络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游戏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一些垃圾网站、暴力游戏、黄色网页也藏匿其中,使学生很容易迷失其中。
二、对策探讨
1.转变教学观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打造有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这样,变“苦学”为“乐学”,让学习变成快乐的事。
2.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们是在各种各样的动机的驱使下产生学习行为的。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 在学习中,学生如果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这种情绪反复发生,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起较为稳定的联系,学生对学习就会产生一定的兴趣,所以要给予学生成功的满足。
3.争取家长配合,加强家校联系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土壤。学校与家长齐抓共管,研究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情况,研究家庭教育方式方法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家长学校、家长会走进社区等活动,提高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度,对农村家长进行必要培训,提高家庭教育的有效性。
4.发挥学校各种力量,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内部转变评价观念
学校以分论质、唯分是求的做法必然导致教师教育行为的偏废。只用文化成绩来评定一个人是片面的,也是很不科学的。学校可以通过日常各种适合每个学生个性展示和能力发展的活动,全方位地培养、评定每一个学生。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有益于高中生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如举办多种类型的文艺活动、体育比赛、社团活动等,营造良好的学习的环境和氛围。
5.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
教师的才干不仅表现于渊博的学识,而且要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正如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合一》中所说:“因为重教太过,所以不知不觉地就将教和学分离了。依我看来,教学要合一,有三个理由: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第二,教的法子必须根于学的法子。第三,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
参考文献:
[1]皮连生主编.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王 玲,刘学兰.心理咨询[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青海师范大学;江苏省盐城市龙冈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