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高中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变革,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本文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角度试着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课程改革
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是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所以需要广大教师迅速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改进陈旧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确立崭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如何尽快地适应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本人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谈几点看法:
一、如何改变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
(一)树立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目标的指导思想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目标的新理念。这就要求我们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在学生接受知识、锻炼技能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提升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问题,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每一名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三)转换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地发挥。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以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要做到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接受能力差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把信息技术课学好,切实帮助他们,充当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服务者。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主宰者,成绩的判定者和绝对的权威者。而且,教师总是千方百计地把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没有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单方面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新课程要求教师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居高临下的指挥者转变成合作型的良师益友,使教学过程转变为师生互动、共同探究的过程。
(四)引入适度的竞争机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求知欲,教师可组织一些中英文输入赛、排版比赛、计算机画图赛、网页制作等,并及时进行评价和奖励,让学生有一个小小的奋斗目标,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制作网页的教学中,我将网页制作划分成三个阶段,最后一阶段就是作品展示,每组展示一个作品,每组派一位学生做评委对作品进行评分,选一个同学进行作品展示说明,最后评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通过引入适度的竞争,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求知欲,从而使这节课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五)建立新型的教学环境,构建教学模式
要进行教学改革,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关键。旧的教育观念就是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以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或者灌输给学生。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在这样一种结构下,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输对象,媒体是辅助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要打破以前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观,树立育人的教学观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现代教育观。在教学中应坚持以人为本和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参与,使教师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合作者、参与者。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开展教学,以活动式、探究式、分层式教学为主,重视教学的多向互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发展。教学目标的设置既要重视学生的整体性,又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潜能。教学内容和活动范围不只局限于教材之上、教室之中,还应包括学生的生活内容、社会实践等。另外,还应把教学评价当作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
二、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建议
(一)加强信息技术专职教师的配备
目前学校信息技术师资队伍存在数量不足,兼职教师人员较多,业务素质不高的问题,从而影响了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课改的顺利进行。
(二)提高信息技术教师地位和待遇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信息技术教师的地位一直以来得不到学校领导的重视。一线的教师不仅每周要担任12-16课时的课堂教学,还要负责学校的机房、网络维护及其它教辅方面的工作,甚至有的还担任了打字员的工作,教师的工作量相对都是比较大的。而相当部分学校在信息技术教师发展和业务提高上仍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比如说评先、评选骨干教师等都无资格参与,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这样,不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教育教学水平的发展。
(三)对信息技术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
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利用多种方式组织广大教师积极学习新课程标准,把握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并在参与实践、研究和学习中逐步提高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认同,进一步改善教育行为,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
(四)加大学校的硬件配备投入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学生的动手操作应该占每堂课三分之二的时间,可目前许多学校(特别是苏北一些农村学校)的硬件建设缓慢,所拥有的计算机数目远远不能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这就造成了信息技术教育地区上的差异,也给新课标的落实带来了难度。
(五)制订合理的评价、考核方案
新课程实施之前,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考核主要取决于省教育厅会考办组织的学生信息技术等级考试的通过率。学校领导考核教师的标准是通过率,这就逼着教师搞应试教育,一切为考试服务,学生根本无法学到有价值的知识。建议应该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高中学生等级考试可以搞,但不应该要求全部学生都参加,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参加,应该把最终获得学分的考核权力下放到学校,这样更有利于新课程的改革。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课程改革
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是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所以需要广大教师迅速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改进陈旧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确立崭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如何尽快地适应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本人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谈几点看法:
一、如何改变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
(一)树立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目标的指导思想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目标的新理念。这就要求我们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在学生接受知识、锻炼技能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提升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问题,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每一名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三)转换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地发挥。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以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要做到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接受能力差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把信息技术课学好,切实帮助他们,充当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服务者。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主宰者,成绩的判定者和绝对的权威者。而且,教师总是千方百计地把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没有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单方面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新课程要求教师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居高临下的指挥者转变成合作型的良师益友,使教学过程转变为师生互动、共同探究的过程。
(四)引入适度的竞争机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求知欲,教师可组织一些中英文输入赛、排版比赛、计算机画图赛、网页制作等,并及时进行评价和奖励,让学生有一个小小的奋斗目标,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制作网页的教学中,我将网页制作划分成三个阶段,最后一阶段就是作品展示,每组展示一个作品,每组派一位学生做评委对作品进行评分,选一个同学进行作品展示说明,最后评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通过引入适度的竞争,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求知欲,从而使这节课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五)建立新型的教学环境,构建教学模式
要进行教学改革,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关键。旧的教育观念就是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以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或者灌输给学生。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在这样一种结构下,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输对象,媒体是辅助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要打破以前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观,树立育人的教学观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现代教育观。在教学中应坚持以人为本和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参与,使教师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合作者、参与者。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开展教学,以活动式、探究式、分层式教学为主,重视教学的多向互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发展。教学目标的设置既要重视学生的整体性,又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潜能。教学内容和活动范围不只局限于教材之上、教室之中,还应包括学生的生活内容、社会实践等。另外,还应把教学评价当作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
二、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建议
(一)加强信息技术专职教师的配备
目前学校信息技术师资队伍存在数量不足,兼职教师人员较多,业务素质不高的问题,从而影响了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课改的顺利进行。
(二)提高信息技术教师地位和待遇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信息技术教师的地位一直以来得不到学校领导的重视。一线的教师不仅每周要担任12-16课时的课堂教学,还要负责学校的机房、网络维护及其它教辅方面的工作,甚至有的还担任了打字员的工作,教师的工作量相对都是比较大的。而相当部分学校在信息技术教师发展和业务提高上仍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比如说评先、评选骨干教师等都无资格参与,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这样,不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教育教学水平的发展。
(三)对信息技术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
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利用多种方式组织广大教师积极学习新课程标准,把握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并在参与实践、研究和学习中逐步提高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认同,进一步改善教育行为,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
(四)加大学校的硬件配备投入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学生的动手操作应该占每堂课三分之二的时间,可目前许多学校(特别是苏北一些农村学校)的硬件建设缓慢,所拥有的计算机数目远远不能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这就造成了信息技术教育地区上的差异,也给新课标的落实带来了难度。
(五)制订合理的评价、考核方案
新课程实施之前,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考核主要取决于省教育厅会考办组织的学生信息技术等级考试的通过率。学校领导考核教师的标准是通过率,这就逼着教师搞应试教育,一切为考试服务,学生根本无法学到有价值的知识。建议应该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高中学生等级考试可以搞,但不应该要求全部学生都参加,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参加,应该把最终获得学分的考核权力下放到学校,这样更有利于新课程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