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吴勇老师相识多年却只见过两次面,但是他给我留下了极为美好的记忆。
文字中的吴勇
吴勇老师是江苏作文教学“三剑客”之一。由于本人一直关注的是阅读教学,因此对吴勇老师只停留在知道层面。
与吴勇老师第一次正面接触是2011年上半年,陆志平、李亮老师组织的关于“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改稿案例式解读·小学语文学科”的组稿会上。没想到,分配任务时我和他在一组,共同承担作文教学的案例解读。我惴惴不安,在这个领域我是没有话语权的。会议结束时,我对吴勇说:“我只能打打下手,一切仰仗您了!”他轻松地对我说:“没事的,你找找案例就行。”分手后,我一边认真学习课标一遍埋头找着案例。一天晚上,吴勇的信息到了:“稿子写好了,你修改修改。”我的脸腾地红到耳朵根,作为合作者,我竟什么事也没做。
我认真拜读着他的文稿,像一个虔诚的小学生。吴勇老师从“儿童习作的起步需要‘兴趣’与‘信心’”“儿童习作的内容包括‘写实’和‘想象’”“儿童习作的素养发自‘引导’与‘指导’”“儿童习作的个性来自‘自己’与‘自由’”“儿童习作的品质基于‘真实’与‘具体’”“儿童习作的提升在于‘自改’与‘互评’”“儿童习作的动力源自‘交流’和‘分享’”“儿童习作的评价体现‘过程’和‘多元’”“儿童习作的途径贯通‘说话’与‘阅读’”“儿童习作的载体兼顾‘传统’与‘现代’”等十个方面对课标修订稿作文教学进行了翔实的解读,并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予以佐证,他的真知灼见,如醍醐灌顶,令我感佩不已。
自此,我开始关注吴勇老师。《人民教育》《基础教育课程》《小学教学》等刊物上鞭辟入里的论作和精彩纷呈的教学案例进入了我的眼帘。他用儿童的精神阐释作文教学,用儿童的文化观照作文教学,用儿童的生态构建作文教学,他的“童化作文”教学主张,以构建适合儿童言语和精神成长的习作教学为己任,努力营建适合儿童身心的写作生活,创建适合儿童情趣的表达方式,构筑适合儿童发展的教学路径,取得了丰厚的研究成果,在省内乃至全国引起广泛关注。这样鲜明的研究方向与教学特色,在很多特级教师的身上都难以见到。
吴勇的文章是大家特别爱读的,他的主张总有一个个经典的课例加以支撑,对一线教师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产生了深远的传播力。吴勇老师在他的博文中曾写道:“教学主张与教学实践一定要相互印证,相辅相成。我们在形成自己教学的主张的时候,一定要源于实践,不能仅仅依靠学理上逻辑演进,不能光靠感性上罗列拼凑,而要通过丰富的实践来进行验证。一句话,主张隐在课例里,课例力陈主张上!”
吴勇老师以他“二十多年做一件事”的执着精神以及勤勉刻苦的治学态度,用故事点亮了童年的言语和精神世界,也点亮了他的人生。
材料中的吴勇
2012年7月,江苏省第12批特级教师评审会议召开,我有幸参加了此次特级教师的评审工作。凭着直觉,我觉得吴勇应在其列。我在小学语文学科组各地级市的推荐人中搜索着“吴勇”的名字,他果然排名位居南通市第一。
学科组看材料时,南通大市的申报材料不在我的审阅范围。到了学科组合议投票表决阶段,我们几个评委集中在一起交流自己审阅材料的情况。当交流到吴勇时,评审老师赞赏有加,吴勇又以分组第一的成绩通过了学科组表决。在这种情况下,还须暂时保密,我只能在心里为吴勇默默祈福。
学科组评议结束,我见到了吴勇老师的申报材料,情不自禁地翻阅起来。
在参评的材料中,各项材料都那么丰满,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他所有的申报材料竟然围绕着一个话题——“童化作文”。他的竞赛课、观摩课、研究课等教学成果全是“童化作文”方面的,他的研究课题是“童化作文案例开发与研究”,他所带的青年教师团队叫“童化作文工作室”,他提交的专著、论文,无一不是紧扣“童化作文”展开的。没有想到,吴勇这几年的研究是如此扎实,如此专注,如此执着。
2012年教师节前夕,江苏各大媒体公布了已经获批的第12批特级教师的名单,吴勇金榜题名!我立即拨通了吴勇老师的电话,表达了真诚的祝福,分享着他的喜悦。偶然的机缘,我们的交往亲近了许多。
朋友眼中的吴勇
2013年上半年的一天,我到南京市建邺区新城小学参加潘文彬等几位特级教师名师工作室的活动。没想到在这里,我与吴勇不期而遇。
那天,我记错了活动的准确时间去得很早。就在活动要开始的时候,来了一拨人,远远的,潘文彬叫我:“丁雪飞,你看谁来了?”我定睛一看,只见他的身旁站着一位剃着平顶头的男生正憨憨地朝着我笑。这人面熟,可我一时竟想不起来。潘文彬调侃道:“真是贵人多忘事,吴勇呀!”我连连表示歉意,我们开心地坐在了一起。原来吴勇参加了江苏省学科领军人才的培训,他们这个班也来参加今天的活动。
那天活动的主题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我们一边看课一边聊着听课感想。吴勇的很多观点令我深受启发,“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非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要关注阅读者的期待”“非连续文本教学关注的是文本阅读方式,如何和‘思品与生活’课区别开来”等等,我静静地听着,分享着他的智慧。课间,我们聊起了彼此的工作。我告诉他我工作的变动,以及在新环境工作的舒心与幸福。他也坦诚地悄悄告诉我,由于特殊的原因,暑假后他不得已要离开南通。
我感谢吴勇对我的信任,也一直为他坚守着这个秘密。我邀请他来我们南京江宁工作,这儿也许会更好。然而他却告诉我他没有理由离开,他得坚守承诺。我深表遗憾,然而对他却更增添了一份敬意。
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教了一辈子书,要把自己教成一个孩子。我认识的特级教师吴勇,就是这样一位无比睿智、真诚而又豁达的大男孩。
(责任编辑 刘忠信)
文字中的吴勇
吴勇老师是江苏作文教学“三剑客”之一。由于本人一直关注的是阅读教学,因此对吴勇老师只停留在知道层面。
与吴勇老师第一次正面接触是2011年上半年,陆志平、李亮老师组织的关于“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改稿案例式解读·小学语文学科”的组稿会上。没想到,分配任务时我和他在一组,共同承担作文教学的案例解读。我惴惴不安,在这个领域我是没有话语权的。会议结束时,我对吴勇说:“我只能打打下手,一切仰仗您了!”他轻松地对我说:“没事的,你找找案例就行。”分手后,我一边认真学习课标一遍埋头找着案例。一天晚上,吴勇的信息到了:“稿子写好了,你修改修改。”我的脸腾地红到耳朵根,作为合作者,我竟什么事也没做。
我认真拜读着他的文稿,像一个虔诚的小学生。吴勇老师从“儿童习作的起步需要‘兴趣’与‘信心’”“儿童习作的内容包括‘写实’和‘想象’”“儿童习作的素养发自‘引导’与‘指导’”“儿童习作的个性来自‘自己’与‘自由’”“儿童习作的品质基于‘真实’与‘具体’”“儿童习作的提升在于‘自改’与‘互评’”“儿童习作的动力源自‘交流’和‘分享’”“儿童习作的评价体现‘过程’和‘多元’”“儿童习作的途径贯通‘说话’与‘阅读’”“儿童习作的载体兼顾‘传统’与‘现代’”等十个方面对课标修订稿作文教学进行了翔实的解读,并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予以佐证,他的真知灼见,如醍醐灌顶,令我感佩不已。
自此,我开始关注吴勇老师。《人民教育》《基础教育课程》《小学教学》等刊物上鞭辟入里的论作和精彩纷呈的教学案例进入了我的眼帘。他用儿童的精神阐释作文教学,用儿童的文化观照作文教学,用儿童的生态构建作文教学,他的“童化作文”教学主张,以构建适合儿童言语和精神成长的习作教学为己任,努力营建适合儿童身心的写作生活,创建适合儿童情趣的表达方式,构筑适合儿童发展的教学路径,取得了丰厚的研究成果,在省内乃至全国引起广泛关注。这样鲜明的研究方向与教学特色,在很多特级教师的身上都难以见到。
吴勇的文章是大家特别爱读的,他的主张总有一个个经典的课例加以支撑,对一线教师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产生了深远的传播力。吴勇老师在他的博文中曾写道:“教学主张与教学实践一定要相互印证,相辅相成。我们在形成自己教学的主张的时候,一定要源于实践,不能仅仅依靠学理上逻辑演进,不能光靠感性上罗列拼凑,而要通过丰富的实践来进行验证。一句话,主张隐在课例里,课例力陈主张上!”
吴勇老师以他“二十多年做一件事”的执着精神以及勤勉刻苦的治学态度,用故事点亮了童年的言语和精神世界,也点亮了他的人生。
材料中的吴勇
2012年7月,江苏省第12批特级教师评审会议召开,我有幸参加了此次特级教师的评审工作。凭着直觉,我觉得吴勇应在其列。我在小学语文学科组各地级市的推荐人中搜索着“吴勇”的名字,他果然排名位居南通市第一。
学科组看材料时,南通大市的申报材料不在我的审阅范围。到了学科组合议投票表决阶段,我们几个评委集中在一起交流自己审阅材料的情况。当交流到吴勇时,评审老师赞赏有加,吴勇又以分组第一的成绩通过了学科组表决。在这种情况下,还须暂时保密,我只能在心里为吴勇默默祈福。
学科组评议结束,我见到了吴勇老师的申报材料,情不自禁地翻阅起来。
在参评的材料中,各项材料都那么丰满,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他所有的申报材料竟然围绕着一个话题——“童化作文”。他的竞赛课、观摩课、研究课等教学成果全是“童化作文”方面的,他的研究课题是“童化作文案例开发与研究”,他所带的青年教师团队叫“童化作文工作室”,他提交的专著、论文,无一不是紧扣“童化作文”展开的。没有想到,吴勇这几年的研究是如此扎实,如此专注,如此执着。
2012年教师节前夕,江苏各大媒体公布了已经获批的第12批特级教师的名单,吴勇金榜题名!我立即拨通了吴勇老师的电话,表达了真诚的祝福,分享着他的喜悦。偶然的机缘,我们的交往亲近了许多。
朋友眼中的吴勇
2013年上半年的一天,我到南京市建邺区新城小学参加潘文彬等几位特级教师名师工作室的活动。没想到在这里,我与吴勇不期而遇。
那天,我记错了活动的准确时间去得很早。就在活动要开始的时候,来了一拨人,远远的,潘文彬叫我:“丁雪飞,你看谁来了?”我定睛一看,只见他的身旁站着一位剃着平顶头的男生正憨憨地朝着我笑。这人面熟,可我一时竟想不起来。潘文彬调侃道:“真是贵人多忘事,吴勇呀!”我连连表示歉意,我们开心地坐在了一起。原来吴勇参加了江苏省学科领军人才的培训,他们这个班也来参加今天的活动。
那天活动的主题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我们一边看课一边聊着听课感想。吴勇的很多观点令我深受启发,“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非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要关注阅读者的期待”“非连续文本教学关注的是文本阅读方式,如何和‘思品与生活’课区别开来”等等,我静静地听着,分享着他的智慧。课间,我们聊起了彼此的工作。我告诉他我工作的变动,以及在新环境工作的舒心与幸福。他也坦诚地悄悄告诉我,由于特殊的原因,暑假后他不得已要离开南通。
我感谢吴勇对我的信任,也一直为他坚守着这个秘密。我邀请他来我们南京江宁工作,这儿也许会更好。然而他却告诉我他没有理由离开,他得坚守承诺。我深表遗憾,然而对他却更增添了一份敬意。
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教了一辈子书,要把自己教成一个孩子。我认识的特级教师吴勇,就是这样一位无比睿智、真诚而又豁达的大男孩。
(责任编辑 刘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