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纵观当前教育形式的发展变革,在新课改的教育体系下对于中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学生正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容易出现叛逆的心理情绪,因此教师要在保证学生文化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的德育渗透,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基于此,本文针对“三学三立”德育模式在中学教学中的实践加以研究。
关键词:“三学三立”德育模式;中学教学;实践研究
引言:中学生正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再加上中学是学生学习和成长关键的过渡时期,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要赋予更多的耐心,根据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中学生由于认知能力和成熟度有限,在学习和成长中缺乏一定的自律性,对待一些事情容易产生思想及行为上的偏差,这就体现教师德育教育模式的重要性。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渗透模式多加注意,认识到传统的德育模式不适合学生的教学,必须要在德育教育中渗透新的模式,其中“三学三立”德育模式在近年来被教师呢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三学三立”德育模式概述
“三学三立”德育模式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出的全新模式,同时也是教育领域发展的必然要求,将“三学三立”德育模式应用于中学教学中,是打造新时代的综合人才,推动学校教育综合质量提升的有效保障。“三学三立”德育模式主要指的是:学国学,立高尚品德;学国史,立爱国情怀;学国法,立法治精神。也就是说通过“三学三立”德育模式促使中学生能够在校园学习中通过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通過了解国家的文学作品,体会其中的智慧及名人先辈的精神;通过学习国家的历史,来感悟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珍惜现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强烈的使命感;通过学习国家的法律,以法律来规范个人的言行,促使自身成为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公民,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的生活和成长提供坚实的保障。
二、“三学三立”德育模式在中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一)在“学”字上下功夫
想要在中学教学中采取“三学三立”德育模式开展工作吗,并且发挥“三学三立”德育模式的最大影响价值,首先学校领导及教师要在“学”字上下功夫,为学生营造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首先,针对于学国学,主要是针对一些优秀的文化书籍等,促使学生通对其深入的阅读来研究感受文章中的德育教育价值,做好德育的渗透。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分层次展开“诵读、品读、研读”的阅读目标,促使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活动学习国学中的文化智慧,让中华民族精神感染到每一名学生,促使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其次,针对于学国史,教师要在传统的教师讲解教学模式上,增添学生自学、专家授课等方式,给学生带来新的学习体验,促使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去学习中华历史,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从而让学生在对历史的学习中形成正确的民族观念和爱国情怀;最后,针对于学国法,学校要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多结合一些时政热点进行教学,产生现身说法的效果,以生活中实际的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法律、分析法律,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二)创新载体,寓教于乐
在中学教学中对于“三学三立”德育模式的实践应用,学校要注重模式及载体的创新,从多方面多角度来贯彻落实“三学三立”德育模式,加深其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也就是说要增加“三学三立”德育模式的灵活性和趣味性,促使“三学三立”德育模式的实践模式能够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需求。基于此,中学领导可以多组织一些实践性的文体教学活动,给中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感受“三学三立”德育模式的重要价值。例如:学校可以组织法制演讲比赛、经典国学诗朗诵比赛、爱国情怀大合唱节目等,丰富学生业余生活的同时,将德育潜移默化的渗透于学生心中,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心灵上的震撼。
(三)发扬领导及教师榜样的力量
所谓“学高为师、师高为范”,在中学教学中关于“三学三立”德育模式的有效实践,学校领导及教师必须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走在实践应用的最前沿,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发挥其榜样的引导作用。例如:针对一些“养老院看望老人”的活动,教师要能够在生活中及时发现这些需要帮助的人群,并且在能力范围内给出帮助,在学生心中立起一个标杆,针对于学校组织的关于“三学三立”德育模式的实践活动,也可以加入教师之间的比赛,用教师的力量去感染学生,共同参与到文体活动中来。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教育形式的发展背景下,中学教学目标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这其中包括文化素养,更包括道德品质及价值观念,因此教师要正确认识“三学三立”德育模式的内涵和价值,并且采取科学的策略将“三学三立”德育模式实践于中学教学中,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军强. 浅析如何在中学教学中实现“三学三立”[J]. 学周刊, 2015(7):124-124.
[2]孙伟琼. “三学三立”德育模式初探[J]. 广东教育(高中版), 2007, No.480(09):73-74.
基金项目:
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中学“三学三立”德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FEB160486)
关键词:“三学三立”德育模式;中学教学;实践研究
引言:中学生正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再加上中学是学生学习和成长关键的过渡时期,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要赋予更多的耐心,根据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中学生由于认知能力和成熟度有限,在学习和成长中缺乏一定的自律性,对待一些事情容易产生思想及行为上的偏差,这就体现教师德育教育模式的重要性。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渗透模式多加注意,认识到传统的德育模式不适合学生的教学,必须要在德育教育中渗透新的模式,其中“三学三立”德育模式在近年来被教师呢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三学三立”德育模式概述
“三学三立”德育模式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出的全新模式,同时也是教育领域发展的必然要求,将“三学三立”德育模式应用于中学教学中,是打造新时代的综合人才,推动学校教育综合质量提升的有效保障。“三学三立”德育模式主要指的是:学国学,立高尚品德;学国史,立爱国情怀;学国法,立法治精神。也就是说通过“三学三立”德育模式促使中学生能够在校园学习中通过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通過了解国家的文学作品,体会其中的智慧及名人先辈的精神;通过学习国家的历史,来感悟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珍惜现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强烈的使命感;通过学习国家的法律,以法律来规范个人的言行,促使自身成为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公民,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的生活和成长提供坚实的保障。
二、“三学三立”德育模式在中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一)在“学”字上下功夫
想要在中学教学中采取“三学三立”德育模式开展工作吗,并且发挥“三学三立”德育模式的最大影响价值,首先学校领导及教师要在“学”字上下功夫,为学生营造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首先,针对于学国学,主要是针对一些优秀的文化书籍等,促使学生通对其深入的阅读来研究感受文章中的德育教育价值,做好德育的渗透。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分层次展开“诵读、品读、研读”的阅读目标,促使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活动学习国学中的文化智慧,让中华民族精神感染到每一名学生,促使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其次,针对于学国史,教师要在传统的教师讲解教学模式上,增添学生自学、专家授课等方式,给学生带来新的学习体验,促使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去学习中华历史,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从而让学生在对历史的学习中形成正确的民族观念和爱国情怀;最后,针对于学国法,学校要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多结合一些时政热点进行教学,产生现身说法的效果,以生活中实际的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法律、分析法律,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二)创新载体,寓教于乐
在中学教学中对于“三学三立”德育模式的实践应用,学校要注重模式及载体的创新,从多方面多角度来贯彻落实“三学三立”德育模式,加深其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也就是说要增加“三学三立”德育模式的灵活性和趣味性,促使“三学三立”德育模式的实践模式能够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需求。基于此,中学领导可以多组织一些实践性的文体教学活动,给中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感受“三学三立”德育模式的重要价值。例如:学校可以组织法制演讲比赛、经典国学诗朗诵比赛、爱国情怀大合唱节目等,丰富学生业余生活的同时,将德育潜移默化的渗透于学生心中,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心灵上的震撼。
(三)发扬领导及教师榜样的力量
所谓“学高为师、师高为范”,在中学教学中关于“三学三立”德育模式的有效实践,学校领导及教师必须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走在实践应用的最前沿,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发挥其榜样的引导作用。例如:针对一些“养老院看望老人”的活动,教师要能够在生活中及时发现这些需要帮助的人群,并且在能力范围内给出帮助,在学生心中立起一个标杆,针对于学校组织的关于“三学三立”德育模式的实践活动,也可以加入教师之间的比赛,用教师的力量去感染学生,共同参与到文体活动中来。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教育形式的发展背景下,中学教学目标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这其中包括文化素养,更包括道德品质及价值观念,因此教师要正确认识“三学三立”德育模式的内涵和价值,并且采取科学的策略将“三学三立”德育模式实践于中学教学中,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军强. 浅析如何在中学教学中实现“三学三立”[J]. 学周刊, 2015(7):124-124.
[2]孙伟琼. “三学三立”德育模式初探[J]. 广东教育(高中版), 2007, No.480(09):73-74.
基金项目:
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中学“三学三立”德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FEB160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