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数学教材只注重“明算里,重练习”从而导致数学课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机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缺乏学以致用的思想。而新教材编制根据儿童“爱玩、爱动、好奇、好胜”的年龄特点,坚持生活性原则、趣味性原则、活动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开放性原则,设计了“情境主题图”“说一说”“议一议”“想一想”“练一练”的教学环节。很明显,新课程是把课堂看着是学生展示激情、智慧和个性的大舞台,让数学课变成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快乐殿堂。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怎样利用教材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以真的精彩,驾驭课堂呢?
一、给学生一个“激情的课堂”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一)课堂导入,注重“激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别具匠心,引人入胜的一段新课导入不仅是一堂课的起步,更是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关键环节。理想的导入是达到“课未始,趣已浓”的兴奋状态。
课堂导入要因材而异:
1、课件导入,形象生动。
一位教师在教学“年、月、日”时通过地播放太阳、地球、月亮的运动画面,使学生形象地了解了地理知识,明白了“年、月、日”的由来,同时,也引发了学生探索“年、月、日”更多知识的欲望。
2、复习引入,以旧引新
数学知识犹如一个连环锁,环环相扣,紧密衔接。在教学时,只有以旧引新,才能达到学习新知识的顺理成章。
(二)课堂上,巧设活动,唤起学生的“活力”。
活动是课堂的灵魂,可以让教学充满生机,作为教师要精心地准备,在《买电器》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帮我出主意”,内容是这样的:老师一个月的工资是3000元,上街时发现了几件物品想买。(课件出示)
MP4 裙子 健身器 儿童电动车
120元 150元 1500元 400元
师:我该买什么呢?请你帮我出个好主意。
生:你可以买MP4,健身器,儿童电动车。MP4可以让你走在回家的路上,听听音乐。健身器可以让你加强锻炼,儿童电动车可以让你儿子快乐的玩。
师:那你算算,买这些东西共用多少钱?(2170)还剩多少钱?(830元)
同学们:你给老师一个月的生活费只剩830元够用吗?(大家笑了)
这时,其他同学纷纷举手,踊跃发言。看到这种情景,我兴奋极了。心想:这种学潮猶如滔滔江水,起伏不断,不正是我想要的课堂效果吗?
(三)课堂上,巧设闯关游戏,激发学生参与性。
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设计“闯关游戏”,选用一些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游戏,使学生通过一次次的闯关,激发了他们的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满足了孩子们“好胜”的心理。游戏过程中,满足了学生展示自我的欲望。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如果说语文课是培养语言运用能力,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是重要的训练策略。那么数学课堂中的交流同样不可少。数学课上可以交流你对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可以交流分析应用题的思路,还可以交流你学习数学的好方法等。总而言之,数学课上,只有肯交流、敢说、会说,才会解题,学习才能达到“举一反三”。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课堂上,让学生去“展示自我”。
教学不仅仅是有一个告诉,更多的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发现。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学生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舞台。其实,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自由放松的学习氛围,能使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同中求异,异中求优,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我们要有足够的信心,给他们一个自由呼吸的空间,也许我们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在课上,让学生去“动手操作”。
动手操作属于实践活动范畴,能丰富学习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使孩子们所学的内容形成清晰的表象,从而形成新的概念。也为后面的学习新知识埋下伏笔。
如:我在教学“除法”时,设计了动手“摆一摆”:有12根小棒,分成4份,问每份是多少根小棒?同学们很快就能动起手来,我看大家的兴趣很高,不到一分钟就摆好了。我请出两名学生说他自己摆的结果。
第一名同学:每份分别摆2根、3根、3根、4根;
第二名同学:每份都摆了4根。
师:这两名同学的摆法有什么不同?
生:第二名同学摆得每份数量都是4根;而第一名同学摆得每份的数量不一样。
师:请问怎样摆才算是“公平”的呢?
生:第二名同学的摆法。
师:真棒!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
这时,老师及时总结,像第二名同学的分法,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平均分”。此时,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一节新课的重点就是这样突破了。
3、生活中,让学生去细心地“发现”,学习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所以,数学教学的家在天地间,不一定在教室。老师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在数学题中想生活情景。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感悟”是一切教学的基本的追求。感悟可以开发孩子们内在的潜力,发挥他们无穷的想象。感悟可以把孩子们带入“创新的殿堂”。
1、教学要学会放慢节奏,强调学生清晰感悟。
如:学法指导,操作探究,思维成果的展示交流等环节,老师绝不能“一笔带过”,而需要放慢节奏,必要时要“重点强调”,保证学生要有足够的感悟空间。
2、教师要学会创设障碍,引导学生正确感悟。
教师可以将一些极易模糊,似懂非懂的知识点或题型,以错例或变式的形式出现,让学生把知识越辩越明,把思路越辩越清。
3、教师要学会欲言又止,让孩子去自我感悟。
总之,数学课教无定法,但教学始终不能违背:“保护天性,张扬个性,完美人生”的教育真谛。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需要,做好课堂的主导者,让学生在课堂上扮“主角”。
一、给学生一个“激情的课堂”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一)课堂导入,注重“激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别具匠心,引人入胜的一段新课导入不仅是一堂课的起步,更是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关键环节。理想的导入是达到“课未始,趣已浓”的兴奋状态。
课堂导入要因材而异:
1、课件导入,形象生动。
一位教师在教学“年、月、日”时通过地播放太阳、地球、月亮的运动画面,使学生形象地了解了地理知识,明白了“年、月、日”的由来,同时,也引发了学生探索“年、月、日”更多知识的欲望。
2、复习引入,以旧引新
数学知识犹如一个连环锁,环环相扣,紧密衔接。在教学时,只有以旧引新,才能达到学习新知识的顺理成章。
(二)课堂上,巧设活动,唤起学生的“活力”。
活动是课堂的灵魂,可以让教学充满生机,作为教师要精心地准备,在《买电器》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帮我出主意”,内容是这样的:老师一个月的工资是3000元,上街时发现了几件物品想买。(课件出示)
MP4 裙子 健身器 儿童电动车
120元 150元 1500元 400元
师:我该买什么呢?请你帮我出个好主意。
生:你可以买MP4,健身器,儿童电动车。MP4可以让你走在回家的路上,听听音乐。健身器可以让你加强锻炼,儿童电动车可以让你儿子快乐的玩。
师:那你算算,买这些东西共用多少钱?(2170)还剩多少钱?(830元)
同学们:你给老师一个月的生活费只剩830元够用吗?(大家笑了)
这时,其他同学纷纷举手,踊跃发言。看到这种情景,我兴奋极了。心想:这种学潮猶如滔滔江水,起伏不断,不正是我想要的课堂效果吗?
(三)课堂上,巧设闯关游戏,激发学生参与性。
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设计“闯关游戏”,选用一些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游戏,使学生通过一次次的闯关,激发了他们的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满足了孩子们“好胜”的心理。游戏过程中,满足了学生展示自我的欲望。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如果说语文课是培养语言运用能力,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是重要的训练策略。那么数学课堂中的交流同样不可少。数学课上可以交流你对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可以交流分析应用题的思路,还可以交流你学习数学的好方法等。总而言之,数学课上,只有肯交流、敢说、会说,才会解题,学习才能达到“举一反三”。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课堂上,让学生去“展示自我”。
教学不仅仅是有一个告诉,更多的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发现。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学生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舞台。其实,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自由放松的学习氛围,能使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同中求异,异中求优,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我们要有足够的信心,给他们一个自由呼吸的空间,也许我们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在课上,让学生去“动手操作”。
动手操作属于实践活动范畴,能丰富学习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使孩子们所学的内容形成清晰的表象,从而形成新的概念。也为后面的学习新知识埋下伏笔。
如:我在教学“除法”时,设计了动手“摆一摆”:有12根小棒,分成4份,问每份是多少根小棒?同学们很快就能动起手来,我看大家的兴趣很高,不到一分钟就摆好了。我请出两名学生说他自己摆的结果。
第一名同学:每份分别摆2根、3根、3根、4根;
第二名同学:每份都摆了4根。
师:这两名同学的摆法有什么不同?
生:第二名同学摆得每份数量都是4根;而第一名同学摆得每份的数量不一样。
师:请问怎样摆才算是“公平”的呢?
生:第二名同学的摆法。
师:真棒!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
这时,老师及时总结,像第二名同学的分法,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平均分”。此时,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一节新课的重点就是这样突破了。
3、生活中,让学生去细心地“发现”,学习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所以,数学教学的家在天地间,不一定在教室。老师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在数学题中想生活情景。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感悟”是一切教学的基本的追求。感悟可以开发孩子们内在的潜力,发挥他们无穷的想象。感悟可以把孩子们带入“创新的殿堂”。
1、教学要学会放慢节奏,强调学生清晰感悟。
如:学法指导,操作探究,思维成果的展示交流等环节,老师绝不能“一笔带过”,而需要放慢节奏,必要时要“重点强调”,保证学生要有足够的感悟空间。
2、教师要学会创设障碍,引导学生正确感悟。
教师可以将一些极易模糊,似懂非懂的知识点或题型,以错例或变式的形式出现,让学生把知识越辩越明,把思路越辩越清。
3、教师要学会欲言又止,让孩子去自我感悟。
总之,数学课教无定法,但教学始终不能违背:“保护天性,张扬个性,完美人生”的教育真谛。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需要,做好课堂的主导者,让学生在课堂上扮“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