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需通过互联网登录数字包头信息平台,就可以足不出户洞晓包头任何一条路上公交线路,任意一家药房;如果突发火灾,消防部门只需轻点鼠标,便可在网络找到最佳的出警路线、消防栓位置和最近的水源;如果政府需要作出重要决策,通过地理信息公共平台,自然、社会、经济、人口与环境等信息一应俱全,决策出台将更快更准更全面。包头市国土资源局局长王重明介绍,这只是“数字包头”服务项目的“冰山一角”。
○“数字包头”建设概况
为响应胡锦涛总书记“加快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构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号召,增强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规范性、权威性和严肃性,保障国家安全,促进城市地理空间信息的共享和广泛应用,减少重复投入,加快城市信息化进程,国家测绘局于2006年启动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并下发了《关于开展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包头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并作出了开展数字包头项目建设的科学决策部署。包头市可谓敢为人先,于2007年6月在全区率先启动了“数字城市”建设工作,于2008年7月12日起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通过调研学习、走访交流,并经过前期准备、中期实施、后期完善三个阶段建设,历时三年,将“数字包头”项目建设圆满完成。市民通过网络可清晰准确的了解包头市的城市布局,做到足不出户便可洞晓全市的最新动态。且包头市也成为了全国首个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于消防救援服务的城市。
○ “数字包头”取得成果和经验
在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努力下,“数字包头”公共平台于2010年5月正式搭建完成。项目成果集中体现在:完善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新建了数字包头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环保污染源测系统、消防应急指挥系统和数字包头地理信息公众服务系统。为包头市经济社会发展夯实基础,让百姓共享发展硕果,用数字化、信息化来诠释文明包头的创新内核与巨大潜能。
1.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为促进高效管理奠定新基础
基础数据建设作为“数字包头”项目最重要的工作,包头市依托基础测绘成果,新建了全市1:1000、1:1万、1:5万、1:25万不同比例尺地形图;完成中心城区1017平方公里0.2米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收集主城区1:1万、全市域1:5万的数字高程模型;选择中心城区7.2平方公里范围及部分市政机构建设仿真三位模型。率先在全区建成地形、地势、影像、三维于一体的,权威、同意、完善、实时的地理信息数据库体系。极大地便利了全市工业、农牧业、林业、水利、环保、规划、国土等部门勘察、规划和设计使用,为包头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保障。
2.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为实现信息共享提供新便利
覆盖全市统一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不仅可提供空间信息的存储、管理和显示,还支持自然、社会、经济、人口与环境等信息在统一的地理空间位置上集成,该项目预计投入近千万元。从那一刻起,包头市可以尽享城市数字化的科技盛宴,而建设数字城市、全面实现城市的信息化更意味着必须对市民、企事业单位、政府负起更大的责任,无处不在地体现服务意识,充分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
3. 环保污染监测系统——为打造蓝天绿水提供新保障
利用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立的有效环保污染监测系统可实时得到全市污染分布情况,并可对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如龙头企业包钢、包铝等废气排放量均可一目了然。通过该监测系统可及时对环保超标单位进行治理,极大提升了环境监测能力和监管效率,同时为全市人民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4. 消防应急指挥系统——为城市平安发展提供新屏障
依托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在接到火情报警时通过地理位置的编码,精、准、快的找到事发地点,在制定出警路线、了解事发周边环境、有效调度指挥方面,真正做到了争分夺秒高效率。用数字化的抢险方式,快速有效地为人民排忧解难,保障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5. 地理信息公众服务系统——为服务社会大众提供新途径
该公众服务系统即针对广大群众的平台,将数字化便捷深入到生活中每个细节。当你还在为去哪里就餐、取钱、买药更方便而发愁时,直接通过公众服务系统即可轻松查找到详细的位置,甚至连自己的家地址也可一目了然。鼠标一点生活全搞定,全市地形图、影像图、城市三维模型和详细的地名地址数据,从平面到立体,给人们的不仅仅是耳目一新,更重要的是便捷生活。
○ “数字包头”建设中的体会和认识
首先,各有关部门本着贴近大众,服务民生的原则,高度重视“数字包头”是推进建设工作的重要前提。包头市国土资源局局长王重明也曾表示:“数字包头”是“市民工程”,而非“政绩工程”。从申请到实施再到完成,期间得到了各有关部门领导的支持与协助,确保了项目的顺利进行。其次,包头市按照“需求牵引、统一设计、资源共享”的三原则,进行了组织安排和方案设计。从申请初期的领导、协调、推广,到实施中期得到的权威机构的技术支撑,再到监理后期的质量监督,从头至尾,各单位分工明确、通力合作、高效运作。措施的得力是推进“数字包头”建设的关键所在。再次,国家测绘局、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和包头市人民政府三方前后累计投资1000余万元用于项目建设。同时得到了各区政府、示范单位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包头财政局还将地理数据的更新维护列入了年度计划,纳入财政预算。充裕的资金有力保证了项目的实施。最后,本着“面向部门,服务社会”的原则,立足应用。在环保、消防、公众服务三个领域开展了应用示范项目建设。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各职能部门的办公效率,还将信息化建设惠及千家万户。
○ “数字包头”建设任重道远
“数字包头”项目力争今年8月通过国家验收。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数字包头”将在资金、技术、管理、应用和服务上建立长效运行机制,以便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此基础上,每年推广三到五家单位,争取于2015年底实现数字国土、数字公安、数字交通、数字工商、数字水利、数字医疗等服务。并选择条件较好的区、县、开展“数字区县”的建设。
随着“数字包头”项目建设的圆满的完成,包头将变成一座真正的数字化智慧城市,每一座建筑、每一盏路灯、每一个部门……都以数字的形式与社会、百姓的需求保持着最紧密的互动关系,只需轻点鼠标,需求即可变为现实。
【知识链接】
数字城市
digitalcity
数字城市是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以宽带网络为纽带,运用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测、仿真、虚拟等技术,对城市进行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时空和多种类的三维描述,即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把城市的过去、现状和未来的全部内容在网络上进行数字化虚拟实现。
美国副总统戈尔于1998年1月21日提出了“数字地球”,“数字城市”即此概念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可以看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或发展战略,但不能看作是一个项目或一个系统。它可能包括了很多系统,但是要对它下一个确切的定义是很难的,也难以界定哪些是属于数字城市的内容,到了什么样的信息化水平可以看作是实现了数字城市。但它并不是一个虚拟的东西,也不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它是一个在未来城市建设和城市生活中随处可见,随时可用,无处不在的“系统”。“数字城市”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并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而且在发展过程中将会对城市建设、市民生活、经济发展逐渐带来效益和方便。
“数字城市”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是城市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的必然趋势,也是城市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的技术已基本成熟。“数字城市”作为一个战略目标早启动、早规划比晚启动、晚规划要好。要抓住网络资源与数据资源共享与互联这两个核心环节,作好规划,解决政策、标准和设计问题,先起动一些投资小见效快的项目,力争由“数字城市”的项目养“数字城市”工程,积极稳妥地推进“数字城市”建设。
○“数字包头”建设概况
为响应胡锦涛总书记“加快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构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号召,增强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规范性、权威性和严肃性,保障国家安全,促进城市地理空间信息的共享和广泛应用,减少重复投入,加快城市信息化进程,国家测绘局于2006年启动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并下发了《关于开展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包头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并作出了开展数字包头项目建设的科学决策部署。包头市可谓敢为人先,于2007年6月在全区率先启动了“数字城市”建设工作,于2008年7月12日起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通过调研学习、走访交流,并经过前期准备、中期实施、后期完善三个阶段建设,历时三年,将“数字包头”项目建设圆满完成。市民通过网络可清晰准确的了解包头市的城市布局,做到足不出户便可洞晓全市的最新动态。且包头市也成为了全国首个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于消防救援服务的城市。
○ “数字包头”取得成果和经验
在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努力下,“数字包头”公共平台于2010年5月正式搭建完成。项目成果集中体现在:完善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新建了数字包头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环保污染源测系统、消防应急指挥系统和数字包头地理信息公众服务系统。为包头市经济社会发展夯实基础,让百姓共享发展硕果,用数字化、信息化来诠释文明包头的创新内核与巨大潜能。
1.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为促进高效管理奠定新基础
基础数据建设作为“数字包头”项目最重要的工作,包头市依托基础测绘成果,新建了全市1:1000、1:1万、1:5万、1:25万不同比例尺地形图;完成中心城区1017平方公里0.2米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收集主城区1:1万、全市域1:5万的数字高程模型;选择中心城区7.2平方公里范围及部分市政机构建设仿真三位模型。率先在全区建成地形、地势、影像、三维于一体的,权威、同意、完善、实时的地理信息数据库体系。极大地便利了全市工业、农牧业、林业、水利、环保、规划、国土等部门勘察、规划和设计使用,为包头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保障。
2.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为实现信息共享提供新便利
覆盖全市统一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不仅可提供空间信息的存储、管理和显示,还支持自然、社会、经济、人口与环境等信息在统一的地理空间位置上集成,该项目预计投入近千万元。从那一刻起,包头市可以尽享城市数字化的科技盛宴,而建设数字城市、全面实现城市的信息化更意味着必须对市民、企事业单位、政府负起更大的责任,无处不在地体现服务意识,充分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
3. 环保污染监测系统——为打造蓝天绿水提供新保障
利用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立的有效环保污染监测系统可实时得到全市污染分布情况,并可对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如龙头企业包钢、包铝等废气排放量均可一目了然。通过该监测系统可及时对环保超标单位进行治理,极大提升了环境监测能力和监管效率,同时为全市人民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4. 消防应急指挥系统——为城市平安发展提供新屏障
依托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在接到火情报警时通过地理位置的编码,精、准、快的找到事发地点,在制定出警路线、了解事发周边环境、有效调度指挥方面,真正做到了争分夺秒高效率。用数字化的抢险方式,快速有效地为人民排忧解难,保障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5. 地理信息公众服务系统——为服务社会大众提供新途径
该公众服务系统即针对广大群众的平台,将数字化便捷深入到生活中每个细节。当你还在为去哪里就餐、取钱、买药更方便而发愁时,直接通过公众服务系统即可轻松查找到详细的位置,甚至连自己的家地址也可一目了然。鼠标一点生活全搞定,全市地形图、影像图、城市三维模型和详细的地名地址数据,从平面到立体,给人们的不仅仅是耳目一新,更重要的是便捷生活。
○ “数字包头”建设中的体会和认识
首先,各有关部门本着贴近大众,服务民生的原则,高度重视“数字包头”是推进建设工作的重要前提。包头市国土资源局局长王重明也曾表示:“数字包头”是“市民工程”,而非“政绩工程”。从申请到实施再到完成,期间得到了各有关部门领导的支持与协助,确保了项目的顺利进行。其次,包头市按照“需求牵引、统一设计、资源共享”的三原则,进行了组织安排和方案设计。从申请初期的领导、协调、推广,到实施中期得到的权威机构的技术支撑,再到监理后期的质量监督,从头至尾,各单位分工明确、通力合作、高效运作。措施的得力是推进“数字包头”建设的关键所在。再次,国家测绘局、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和包头市人民政府三方前后累计投资1000余万元用于项目建设。同时得到了各区政府、示范单位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包头财政局还将地理数据的更新维护列入了年度计划,纳入财政预算。充裕的资金有力保证了项目的实施。最后,本着“面向部门,服务社会”的原则,立足应用。在环保、消防、公众服务三个领域开展了应用示范项目建设。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各职能部门的办公效率,还将信息化建设惠及千家万户。
○ “数字包头”建设任重道远
“数字包头”项目力争今年8月通过国家验收。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数字包头”将在资金、技术、管理、应用和服务上建立长效运行机制,以便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此基础上,每年推广三到五家单位,争取于2015年底实现数字国土、数字公安、数字交通、数字工商、数字水利、数字医疗等服务。并选择条件较好的区、县、开展“数字区县”的建设。
随着“数字包头”项目建设的圆满的完成,包头将变成一座真正的数字化智慧城市,每一座建筑、每一盏路灯、每一个部门……都以数字的形式与社会、百姓的需求保持着最紧密的互动关系,只需轻点鼠标,需求即可变为现实。
【知识链接】
数字城市
digitalcity
数字城市是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以宽带网络为纽带,运用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测、仿真、虚拟等技术,对城市进行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时空和多种类的三维描述,即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把城市的过去、现状和未来的全部内容在网络上进行数字化虚拟实现。
美国副总统戈尔于1998年1月21日提出了“数字地球”,“数字城市”即此概念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可以看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或发展战略,但不能看作是一个项目或一个系统。它可能包括了很多系统,但是要对它下一个确切的定义是很难的,也难以界定哪些是属于数字城市的内容,到了什么样的信息化水平可以看作是实现了数字城市。但它并不是一个虚拟的东西,也不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它是一个在未来城市建设和城市生活中随处可见,随时可用,无处不在的“系统”。“数字城市”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并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而且在发展过程中将会对城市建设、市民生活、经济发展逐渐带来效益和方便。
“数字城市”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是城市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的必然趋势,也是城市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的技术已基本成熟。“数字城市”作为一个战略目标早启动、早规划比晚启动、晚规划要好。要抓住网络资源与数据资源共享与互联这两个核心环节,作好规划,解决政策、标准和设计问题,先起动一些投资小见效快的项目,力争由“数字城市”的项目养“数字城市”工程,积极稳妥地推进“数字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