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深静脉双腔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b5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长期深静脉双腔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使用效果,总结长期留置导管经验.方法 随访自2003年8月至2008年2月68例长期留置深静脉双腔导管的透析患者的使用情况和并发症.结果 实施长期深静脉双腔导管留置手术68例,均经右侧颈内静脉一次性成功(成功率为100%);导管退出时平均使用时间12.8~7.3个月,退出原因:分别为死亡、感染、血栓形成、导管破裂、肾移植、内瘘;导管使用期限:平均(16.4±8.14)个月,使用时间分别为大于36个月1例,大于24个月8例,大于12个月29例,大于6个月19例,小于6个月11例.长期深静脉双腔留置导管透析效果:导管血流量、透析充分性KT/V值和内瘘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长期深静脉双腔留置导管适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可以达到充分透析;成功的置管,严格的管理,有效处理并发症是延长导管使用期限的重要保证。

其他文献
摘 要:课内分层教学实施的基本途径是小组教学。把“分层教学”与“小组合作”相结合,实质上是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有机结合,达到了激活课堂、激活学生的目的。  关键词:课内分层教学;小组考核评价方法;学科考核评价方法    1 课内分层教学的基本含义组织形式    (1)基本含义,所谓课内(班级)分层教学,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分为若干个有梯次的课堂教学目标,按现有行政班级实施教学
目的 探讨小儿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本院PICU及NICU机械通气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VAP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278例入选研究病例发生VAP108例,VAP发牛率38.8%,其中新牛儿VAP发牛率44.9%.患儿年龄、白蛋白浓度、抗牛素使用时间、抗酸剂使用、静脉丙球蛋白、激素、鼻饲、体位、重复气管插管以及机械通气参数等因素均与VAP发生有关.病原学以G菌为主.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