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膜残留对大豆光生理特征及生物量累积的影响

来源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clg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膜覆盖技术的应用及推广极大地提高了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业产量,促进了当地农业发展及社会经济效益。然而,由于农膜碎片化程度高、回收难度大、降解周期长,使得残留在土壤中的农膜日益增多,严重威胁着作物生长、土壤健康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尽管农膜残留对土壤质量影响的研究较多,但对于其种类(可降解或不可降解)及残留累积量对作物光生理特征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本试验以大豆为研究对象,对比普通聚乙烯(PE)和生物降解(BP)两种农膜(残片大小为0.5~2 cm),研究不同农膜残留累积量(土壤重量的0、0.1%、0.5%、1.
其他文献
1成果介绍该项目是省公司重点科技项目,荣获2020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研究成果全面应用于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以及全国多家发供电单位和设备制造企业。组
针对华能邯峰电厂清洁疏水系统存在的能源浪费和汽机房C列墙瓦楞板损坏的问题,提出在清洁疏水扩容器内部加装一组喷嘴、两层喷淋盘和在清洁疏水箱与凝结水泵入口管之间增设多
探究典型滨海湿地植物对盐碱土的改良作用,可为未来盐碱地改良和治理提供理论参考与决策依据。在黄河三角洲湿地,选择盐角草(Salicornia europaea)、盐地碱蓬(Suaeda salsa)、二色补血草(Limonium bicolor)、中亚滨藜(Atriplex centralasiatica)、獐毛(Aeluropus sinensis)、星星草(Puccinella tenuiflo
研究浮游动物群落特征,评价水质状况,为大清河流域的生态系统修复提供科学依据。2018年5月和8月,在大清河流域25个采样点采集浮游动物样品,分析种类组成、密度以及优势种,利
比较分析目前人工湿地堵塞常见和可能的监测方法,对人工湿地堵塞监测方法和装置设备的研究方向及重点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堵塞湿地的长期监测提供参考。根据湿地内部水力学分析、基质或堵塞物物理化学性质将监测方法分为原位法和异位法。原位法中基于水力传导率测定的下降水头法和恒定水头法应用广泛;示踪剂技术较为简明直观,常用作堵塞湿地水流模型的建立;时域反射探针、探地雷达以及核磁共振传感器等新型原位探针技术对湿地内部
人工湿地是一种人工建造的安全高效的生态处理技术,植物和基质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植物可以吸收污水中的营养物质、重金属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为研究植物对含Cd废水
目的:探究基于第2版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 V2)的核磁共振(MRI)参数联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对前列腺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19
胡文平创新工作室于2013年成立,2014年获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命名,2018年获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命名。目前设带头人1名,组员8名。创新工作室任务是针对
新疆现代绿洲是两种不同经营模式(兵团农场耕作和地方家庭承包)下团镇绿洲耕地长期扩张的真实写照。本文以玛纳斯河流域石河子垦区144团与玛纳斯县兰州湾镇为例,首先基于1958
运用遥感精准识别技术提取灌溉耕地可以为区域内农业耗水管理提供关键数据支持,但受限于遥感数据的时空分辨率,对于光谱特性相似容易混淆的灌溉耕地作物识别有一定难度。为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