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大多是以字、词为教学重点,强调的是语言的积累,而初中教学中,教师则倾向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源于教学的侧重不同,自然不同学段所采取的学习方法也不尽相同。事实上,我们经常发现一种看似奇怪其实一点儿也不奇怪的现象,即小学阶段,某生的语文成绩非常优秀,而到了初中却日渐衰退,非但如此,很多时候很多学生还会产生厌学甚至弃学的想法。其实,这根本不是学生的错,而是我们教师未能真正注意到初中學习与小学学习的有效衔接或者顺利过渡问题,未能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方法,甚至根本就无视这一现象的存在,因为不重视因而不作为。那么,在初中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实现中小学语文的衔接教学呢?
一、精心培植学习兴趣并保持学习兴趣的衔接
小学语文多是以提高学生识字、朗读等基础能力为主的课程。初中生与小学生相比,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有延续也有分化,教学中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着力实现中小学生在学习兴趣上的衔接。例如:初一学生喜欢听故事,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让学生在故事中学习语文知识,如在教学《紫藤萝瀑布》时,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紫藤萝花的特点,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唤醒学生儿时的记忆,启发他们以深入的“眼光”看待紫藤萝、认识紫藤萝,引导他们用心领悟藤萝花的生命力,以及分析紫藤萝与社会之间的关联;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启发和培养他们的情趣与想象能力,从而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二、继续培植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使之持续给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般开始训练学生写字和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因此,在初中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知识难度的增加,有目的、有计划地强化学生的学习习惯,做好学习语文习惯的衔接工作。初中语文字、词的增多,文言文难度的增加,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困惑,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让他们把不会的生字、生词摘抄下来,找出中心句,并进行简单的分析与概括,要求他们按词、词组、段落等进行分类预习;用查字典的方法解决生字、生词的疑难问题,对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向其他同学或教师请教。教师结合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能力,使学生完成从小学到初中学习习惯的过渡与衔接。
三、科学优化教学方法并保持其一致性
初中教师要延续小学老师常用的情景教学模式,根据初中新生在语文学习上的掌握程度,实行分层次地教学,选择一些活泼有趣、学生乐于接受的语言材料,灵活调整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学习进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课堂交流互动。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情景表演,模拟皇帝穿着新装游街的情景,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增添教学氛围。教师还可以在学生表演过程中进行鼓励,缓解他们在课堂上的紧张情绪,让他们慢慢融入到初中课堂的教学氛围中来,以行之有效的教学衔接策略,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四、让优秀的学习方法贯穿整个语文学习过程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还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在小学阶段的预习、听课、复习等方面进行调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更好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例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让学生在跟读、齐读、分角色朗读中思考这样几个问题:1.文中描写济南冬天的景物有哪些?2.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作手法?3.作者是怎样使情景交融的?通过提出这些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学习课文内容,培养他们在阅读中有意识思考的习惯。对于刚刚步入初中的学生,他们对教师的教学思路不是太了解,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适应初中生活,因材施教地对其进行指导,实现他们在学习方法上的有效衔接。
五、继续使用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评价机制并保持系列性
评价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语言评价对学生有着判断、引导、鼓励的作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用鼓励性的评价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探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月亮上的足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快速阅读中,归纳和总结文章内容,引导学生大胆发言。在小学阶段,教师大多是以颁发五角星、小红花等以示鼓励,初中教师可以借用这种形式,用表扬栏里的红旗给予学生肯定与鼓励。对回答不全面或不正确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给予相应的指导与帮助,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语文教学中来。
总之,在初中教学中,教师要做好中小学教学的衔接工作,根据学生的习惯和学习兴趣,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指导,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教学评价的过渡与衔接,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的中小学老师就要经常性进行沟通,彼此了解教学特点、规律,共同设计学习者的语文学习规划或者叫语文能力培养路线图。
一、精心培植学习兴趣并保持学习兴趣的衔接
小学语文多是以提高学生识字、朗读等基础能力为主的课程。初中生与小学生相比,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有延续也有分化,教学中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着力实现中小学生在学习兴趣上的衔接。例如:初一学生喜欢听故事,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让学生在故事中学习语文知识,如在教学《紫藤萝瀑布》时,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紫藤萝花的特点,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唤醒学生儿时的记忆,启发他们以深入的“眼光”看待紫藤萝、认识紫藤萝,引导他们用心领悟藤萝花的生命力,以及分析紫藤萝与社会之间的关联;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启发和培养他们的情趣与想象能力,从而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二、继续培植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使之持续给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般开始训练学生写字和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因此,在初中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知识难度的增加,有目的、有计划地强化学生的学习习惯,做好学习语文习惯的衔接工作。初中语文字、词的增多,文言文难度的增加,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困惑,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让他们把不会的生字、生词摘抄下来,找出中心句,并进行简单的分析与概括,要求他们按词、词组、段落等进行分类预习;用查字典的方法解决生字、生词的疑难问题,对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向其他同学或教师请教。教师结合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能力,使学生完成从小学到初中学习习惯的过渡与衔接。
三、科学优化教学方法并保持其一致性
初中教师要延续小学老师常用的情景教学模式,根据初中新生在语文学习上的掌握程度,实行分层次地教学,选择一些活泼有趣、学生乐于接受的语言材料,灵活调整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学习进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课堂交流互动。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情景表演,模拟皇帝穿着新装游街的情景,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增添教学氛围。教师还可以在学生表演过程中进行鼓励,缓解他们在课堂上的紧张情绪,让他们慢慢融入到初中课堂的教学氛围中来,以行之有效的教学衔接策略,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四、让优秀的学习方法贯穿整个语文学习过程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还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在小学阶段的预习、听课、复习等方面进行调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更好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例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让学生在跟读、齐读、分角色朗读中思考这样几个问题:1.文中描写济南冬天的景物有哪些?2.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作手法?3.作者是怎样使情景交融的?通过提出这些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学习课文内容,培养他们在阅读中有意识思考的习惯。对于刚刚步入初中的学生,他们对教师的教学思路不是太了解,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适应初中生活,因材施教地对其进行指导,实现他们在学习方法上的有效衔接。
五、继续使用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评价机制并保持系列性
评价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语言评价对学生有着判断、引导、鼓励的作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用鼓励性的评价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探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月亮上的足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快速阅读中,归纳和总结文章内容,引导学生大胆发言。在小学阶段,教师大多是以颁发五角星、小红花等以示鼓励,初中教师可以借用这种形式,用表扬栏里的红旗给予学生肯定与鼓励。对回答不全面或不正确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给予相应的指导与帮助,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语文教学中来。
总之,在初中教学中,教师要做好中小学教学的衔接工作,根据学生的习惯和学习兴趣,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指导,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教学评价的过渡与衔接,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的中小学老师就要经常性进行沟通,彼此了解教学特点、规律,共同设计学习者的语文学习规划或者叫语文能力培养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