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十六岁那年,在医院做卫生员,曾经护理过数以百计的部队伤病员。四十年过后,他们姓甚名谁,我均已淡忘,唯有一个小战士,在他年轻的生命逝去多年之后,依然久久铭刻在我的心间。
那是初春的一天,科里住进了一位发高烧的小战士,医师们怜悯的低声交谈引起了我的注意,我问明了缘由,不由得心中一颤,没顾上换工作服就直奔病房。推开房门,只见小战士静静地躺在病床上。那张因贫血而苍白、稚嫩的脸被洁白的墙和被褥包围着,无情的急性白血病诊断书,透着凉气,令人心寒。为了掩饰自己的唐突,我和他搭讪,从那浓浓的乡音中得知:他姓刘,十八岁,是刚入伍的山西籍新兵。
据当时的医学文献记载:患性白血病人的最长存活期为六个月。这是生命的极限啊!只有一百八十天,短短的一百八十天,一个年轻的生命即将消逝,残酷的现实,让人无不伤感和痛一暗。怎么办?医护人员能做的就是争分夺秒地挽救小刘的生命,延长他的生存时问。治疗开始后,剧烈的药物反应常常折磨得小刘痛苦万分。但小刘很坚强,他从不呻吟,承受着病痛的煎熬,积极配合治疗。而我们只能焦急地祈盼着奇迹的发生……
人在生病时最需要亲人的关爱。小刘参军到部队,远离家乡,远离亲人,那时,我们就是他的亲人。为了避免小刘产生心理负担,医师再三嘱咐我们要守口如瓶,不许对小刘透露病情。每日里,科主任慈母般的问寒问暖,体贴入微,医师也多方查找新疗法,加紧治疗。看到小刘厌食,者同志从家中端来清淡可口的饭菜,遇到小刘高烧,卫生员争着为他买冰棍、敷冰块降温……我们轮流守护着他,照顾着他,日复一日。大家处处替小刘着想,争相为小刘做事。款款真情,为重病的小刘送去了一丝丝家的温馨,一缕缕爱的暖意。
小刘是不幸的,不幸的是他年纪轻轻就患上了不治之症;而小刘是幸运的,幸运的是小刘在生命的最后一程,得到了许多人的呵护,幸福地生活在关爱的怀抱之中。被人关爱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关爱他人也是一种享受。那时,我初涉社会,从中也逐渐学会了怎样去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并体验到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快乐。
每天护理小刘,与他渐渐熟悉,每当病情有所缓解,他就会和我们这些同龄人说笑聊天。记得当年我有一顶漂亮的棕红色羊剪绒棉军帽,小刘提出要与我交换,我难以割舍,笑着敷衍他:“等你病好了,出院时再换。”话一出口,自觉语失。小刘直盯着我追问:“我的病能好吗?”“能。”我答得牵强,担心他有所察觉,心存不安地看着小刘。小刘淡然一笑没做声。看着小刘单纯的笑容,我猜想:小刘还不知道自己病的有多重呢,这样也好,免得他知道后内心痛苦。可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
有一天,我为小刘更换床单,发现床垫下藏着一本《血液病知识》。翻开,见书中还有折页,显然是小刘看过的。我突然明白:原来小刘早已知晓自己的病情,为了不增加我们的负担,他也在对我们隐瞒啊!看上去,他若无其事,其实他一直自己默默地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他的笑容是对我们的安慰,也是对我们的关爱呀!我悄悄地将书放回原处,从小刘的意愿,没有声张。这件事让我更同情他,也更敬佩他!我能做到的只有更精心地照顾他。
春去秋来,时光飞逝。虽经多方努力,小刘的病情仍在恶化,大家心情十分沉重,千方百计地满足他最后的需求,医生为小刘申请了“特食”,就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这分明是在告诉小刘,他已经来日无多了,我很不忍心为他订第一餐“特食”。当我忐忑不安地来到小刘床前,说明来意后。他愣愣地看着我,转而又环视四周,病房里鸦雀无声,病友同情的目光给了小刘无声的回答。他沉默片刻,匆匆地订了一餐,便背过身去。我的双眼噙着泪水。只有我知道小刘了解自己的病情,这对他无疑是雪上加霜啊!他会绝望吗?他将怎样面对有限的生命呢?
我无须担心,更不曾料到,面对死神,小刘最关心的却不是他自己。
当年,在护理小刘的卫生员中,有一位姓马的女兵。她个子不高,体形发胖,做事情动作慢,她想把工作做好,却又常常做不好。我们几个老兵有些瞧不起她,有时埋怨她,弄得小马整天撅着嘴,不愿搭理我们,相互之间关系紧张。不知何时,细心的小刘发现了我们之间的隔阂。一天,病房里只有我和小刘,他突然叫住我,用虚弱的声音对我说:“你们以后别对小马那样。小马有缺点,也有优点,她也想高兴地工作,也想把工作做好。你就帮帮她吧!能在一起工作是缘分,要珍惜你一生中遇到的每个人。你们能工作多好,我再也不能工作了。我……”小刘眼中闪着泪光,声音哽咽,说不下去了。人将离世,其言也善。小刘的话语虽然婉转,却深深震撼我的心,我无言以对。
平日里,团结的话题是老生常谈,不曾引起我的注意。可是小刘简短的一席话却让我辗转反思:即将离世的小刘对人生会有什么特殊的感受呢?他一定非常渴望生命,渴望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谊,他的感悟一定是最真切的。我虽然无法感同身受,但小刘讲这番话,分明是把他对人间真爱的向往,对未来的期望倾注给我们,希望我们学会宽容、平等的对待身边的每个人。我暗自感激小刘的真情实意。
从那以后,我们转变了对小马的态度。也怪,再看小马一遍遍地做事,到不觉得是笨拙,反而认为是她的一分执着。我知道,小刘看到我们的转变会由衷的欣慰。小刘感激我们,感激他得到的人生关爱,他的每一个微笑,每一声真言都是对我们爱心的感恩和回报。病魔摧毁了小刘的身体,却没有击败小刘的意志。他始终顽强地坚持着,乐观从容地享受着生命的最后时光,勇敢的面对即将发生的一切。
不久,小刘的母亲从遥远的家乡赶来了。老人慈祥的目光始终不离儿子的左右,母子俩脸上洋溢着久违的喜悦。见到我们,淳朴的老人热情地抓起大得出奇的山西特产——大红枣儿,大把地塞到我们手中,我们让着、笑着,心像黄连脸带笑。
我们没能突破医学的预言,不多日,也就是在小刘住院整整一百八十天的那一天,小刘并发脑出血,突然离去了。母亲的声声呼唤,我们的潸潸热泪,都无法挽回年轻生命的匆匆消逝。送别小刘。我不顾他人异样的目光,摘下自己的棉军帽端端正正地给小刘戴上,这是我的承诺,也借此寄托我的感激之情。
小刘是幸福的,也是快乐的,他在短暂的生命中付出了爱,也享受了爱,并把幸福的温暖和光亮分享给了身边的人们。
在与小刘相识的日子里,我感悟了人世间最可贵的互爱。它像空谷回音,像阳光折射,在美好的人间传递、播撒。
那是初春的一天,科里住进了一位发高烧的小战士,医师们怜悯的低声交谈引起了我的注意,我问明了缘由,不由得心中一颤,没顾上换工作服就直奔病房。推开房门,只见小战士静静地躺在病床上。那张因贫血而苍白、稚嫩的脸被洁白的墙和被褥包围着,无情的急性白血病诊断书,透着凉气,令人心寒。为了掩饰自己的唐突,我和他搭讪,从那浓浓的乡音中得知:他姓刘,十八岁,是刚入伍的山西籍新兵。
据当时的医学文献记载:患性白血病人的最长存活期为六个月。这是生命的极限啊!只有一百八十天,短短的一百八十天,一个年轻的生命即将消逝,残酷的现实,让人无不伤感和痛一暗。怎么办?医护人员能做的就是争分夺秒地挽救小刘的生命,延长他的生存时问。治疗开始后,剧烈的药物反应常常折磨得小刘痛苦万分。但小刘很坚强,他从不呻吟,承受着病痛的煎熬,积极配合治疗。而我们只能焦急地祈盼着奇迹的发生……
人在生病时最需要亲人的关爱。小刘参军到部队,远离家乡,远离亲人,那时,我们就是他的亲人。为了避免小刘产生心理负担,医师再三嘱咐我们要守口如瓶,不许对小刘透露病情。每日里,科主任慈母般的问寒问暖,体贴入微,医师也多方查找新疗法,加紧治疗。看到小刘厌食,者同志从家中端来清淡可口的饭菜,遇到小刘高烧,卫生员争着为他买冰棍、敷冰块降温……我们轮流守护着他,照顾着他,日复一日。大家处处替小刘着想,争相为小刘做事。款款真情,为重病的小刘送去了一丝丝家的温馨,一缕缕爱的暖意。
小刘是不幸的,不幸的是他年纪轻轻就患上了不治之症;而小刘是幸运的,幸运的是小刘在生命的最后一程,得到了许多人的呵护,幸福地生活在关爱的怀抱之中。被人关爱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关爱他人也是一种享受。那时,我初涉社会,从中也逐渐学会了怎样去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并体验到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快乐。
每天护理小刘,与他渐渐熟悉,每当病情有所缓解,他就会和我们这些同龄人说笑聊天。记得当年我有一顶漂亮的棕红色羊剪绒棉军帽,小刘提出要与我交换,我难以割舍,笑着敷衍他:“等你病好了,出院时再换。”话一出口,自觉语失。小刘直盯着我追问:“我的病能好吗?”“能。”我答得牵强,担心他有所察觉,心存不安地看着小刘。小刘淡然一笑没做声。看着小刘单纯的笑容,我猜想:小刘还不知道自己病的有多重呢,这样也好,免得他知道后内心痛苦。可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
有一天,我为小刘更换床单,发现床垫下藏着一本《血液病知识》。翻开,见书中还有折页,显然是小刘看过的。我突然明白:原来小刘早已知晓自己的病情,为了不增加我们的负担,他也在对我们隐瞒啊!看上去,他若无其事,其实他一直自己默默地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他的笑容是对我们的安慰,也是对我们的关爱呀!我悄悄地将书放回原处,从小刘的意愿,没有声张。这件事让我更同情他,也更敬佩他!我能做到的只有更精心地照顾他。
春去秋来,时光飞逝。虽经多方努力,小刘的病情仍在恶化,大家心情十分沉重,千方百计地满足他最后的需求,医生为小刘申请了“特食”,就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这分明是在告诉小刘,他已经来日无多了,我很不忍心为他订第一餐“特食”。当我忐忑不安地来到小刘床前,说明来意后。他愣愣地看着我,转而又环视四周,病房里鸦雀无声,病友同情的目光给了小刘无声的回答。他沉默片刻,匆匆地订了一餐,便背过身去。我的双眼噙着泪水。只有我知道小刘了解自己的病情,这对他无疑是雪上加霜啊!他会绝望吗?他将怎样面对有限的生命呢?
我无须担心,更不曾料到,面对死神,小刘最关心的却不是他自己。
当年,在护理小刘的卫生员中,有一位姓马的女兵。她个子不高,体形发胖,做事情动作慢,她想把工作做好,却又常常做不好。我们几个老兵有些瞧不起她,有时埋怨她,弄得小马整天撅着嘴,不愿搭理我们,相互之间关系紧张。不知何时,细心的小刘发现了我们之间的隔阂。一天,病房里只有我和小刘,他突然叫住我,用虚弱的声音对我说:“你们以后别对小马那样。小马有缺点,也有优点,她也想高兴地工作,也想把工作做好。你就帮帮她吧!能在一起工作是缘分,要珍惜你一生中遇到的每个人。你们能工作多好,我再也不能工作了。我……”小刘眼中闪着泪光,声音哽咽,说不下去了。人将离世,其言也善。小刘的话语虽然婉转,却深深震撼我的心,我无言以对。
平日里,团结的话题是老生常谈,不曾引起我的注意。可是小刘简短的一席话却让我辗转反思:即将离世的小刘对人生会有什么特殊的感受呢?他一定非常渴望生命,渴望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谊,他的感悟一定是最真切的。我虽然无法感同身受,但小刘讲这番话,分明是把他对人间真爱的向往,对未来的期望倾注给我们,希望我们学会宽容、平等的对待身边的每个人。我暗自感激小刘的真情实意。
从那以后,我们转变了对小马的态度。也怪,再看小马一遍遍地做事,到不觉得是笨拙,反而认为是她的一分执着。我知道,小刘看到我们的转变会由衷的欣慰。小刘感激我们,感激他得到的人生关爱,他的每一个微笑,每一声真言都是对我们爱心的感恩和回报。病魔摧毁了小刘的身体,却没有击败小刘的意志。他始终顽强地坚持着,乐观从容地享受着生命的最后时光,勇敢的面对即将发生的一切。
不久,小刘的母亲从遥远的家乡赶来了。老人慈祥的目光始终不离儿子的左右,母子俩脸上洋溢着久违的喜悦。见到我们,淳朴的老人热情地抓起大得出奇的山西特产——大红枣儿,大把地塞到我们手中,我们让着、笑着,心像黄连脸带笑。
我们没能突破医学的预言,不多日,也就是在小刘住院整整一百八十天的那一天,小刘并发脑出血,突然离去了。母亲的声声呼唤,我们的潸潸热泪,都无法挽回年轻生命的匆匆消逝。送别小刘。我不顾他人异样的目光,摘下自己的棉军帽端端正正地给小刘戴上,这是我的承诺,也借此寄托我的感激之情。
小刘是幸福的,也是快乐的,他在短暂的生命中付出了爱,也享受了爱,并把幸福的温暖和光亮分享给了身边的人们。
在与小刘相识的日子里,我感悟了人世间最可贵的互爱。它像空谷回音,像阳光折射,在美好的人间传递、播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