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目前中职学校青年教师在“说课比赛”教研活动中存在的不重视教材内容、实质和作用的普遍问题,谈了青年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吃透教材、用好教材,从而促进职业院校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关键词:教材 职业院校 青年教师
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主办、高等教育出版社承办的中等职业学校“创新杯”教师信息化教学说课大赛坚持面向一线教学,“搭平台、促交流、创新法、提能力”,影响力不断扩大。有准确数据统计,仅2015、2016两年,参加大赛的教师就达10400人,观摩教师6800人,覆盖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说课大赛有力地推动了全国中职学校教学改革,助力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但从大赛选手说课表现中发现中职学校教师“重教案、轻备课”的现象比较明显,尤其是在分析教材、吃透教材方面有弱化现象,导致选手在“内容选择、教学目标确定、学情分析、重难点把握、教学方法运用”等反映教师教学基本功方面出现问题。
吃透教材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功,用好教材是教学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笔者总结多年学科教材出版和师资培训的经验,结合高等教育出版社“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的策划出版,从教材的角度谈谈青年教师在使用教材方面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并给出建议,期望对于促进职业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有所帮助。
一、忽视教材作用的典型表现和原因分析
教材分析和教法研究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是教师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它关系到课程设计、课程组织与实施,更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教育目的的达成。然而现实中,青年教师由于从事教学时间不长,对教学理念和教改理念理解不够,缺乏教学实践经验,尤其是技能教学经验,对理实一体专业课程教材掌控力较弱,备课时往往不对教材加以分析研究,更多地依赖教参或他人的教案来确定教学目标、定位教学重难点、构思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出现教学目标没有深度体现,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未贴近实践,重点不突出、难点没突破,教学方法与课程不贴切等问题。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可能有三个:一是教材本身的问题,部分职业教育教材教学适用性差,与学校实际教学情况脱节;二是教师的问题,职业院校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疲于完成教学任务,没有时间或懒于钻研业务知识;三是学校的问题,学校没有制定完善的教研和保障制度,缺乏整体教学研究的氛围。这些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了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的磨练。
二、吃透教材,更新教学理念,掌握教学方法
一本好的教材,一本教学适用性强的教材所包含的信息是非常丰富的。教师如能肯下功夫吃透教材、熟悉教材的内容,理解教材蕴含的教学理念和采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可以说是提升教学能力最有效的方法。
1.学习专业教学标准,深入理解教改理念
吃透教材的前提是掌握專业教学标准。教师只有树立大格局观,站在教学标准的高度,才能深刻理解教材的编写依据和编写思路,而这一点往往是被教师忽略了的。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是开展专业教学的基本文件,是明确培养目标和规格、组织实施教学、规范教学管理、加强专业建设、开发教材和学习资源的基本依据,反映了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和课程改革的总方向。专业教学标准对人才培养目标、职业范围、人才规格、课程结构、课程设置及要求、教学时间安排等都做了明确要求,这些也是教师重点关注的部分。人才培养目标是怎样的?专业课程有哪些?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是什么?哪些是重点?前导课程、后续课程是什么?学时安排是怎样的?这些都是教师把握学情、确定教学目标、制订教学策略的重要依据。
高教社“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以《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为依据,教材编者有参与制订专业教学标准的专家,有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有行业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教学一线的教学名师、教学骨干。他们教学理念先进、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有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好、学生评价高,他们将对课程的深刻理解和多年探索的宝贵教学理念都融入到教材中,保证了教学标准、教材内容的有机衔接和贯通。职业教育特别要求对接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以及专业技能课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特殊性,教材通常建议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来承担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既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能对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知识全面掌握,透彻理解,也要具备指导专业实践教学的能力。
2.理解教材编写模式,掌握教法学法
教材编写的关键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先导是教学理念,核心是“任务”设计。职业教育教材的编写要符合职业教育教学理念、课程标准和教学模式,渗透教法与学法。而教学方法直接和课程及教学效果相关联,不同类型的课程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会有所不同,教师应对教材进行仔细钻研,看教材的设计思路是怎样的,如何教,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再结合学校教学环境、学情特点、教学资源、自身教学风格等合理制订自己的教学策略。
高教社在推进教材新模式、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色上做了多年探索,“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在改革教材编写体例、创新内容呈现形式,适应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方式等方面更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例如,对于技术性强、实操类课程,采用“项目驱动、任务引领”模式,如廖晓琼、桂长江主编《汽车构造与拆装》,以理实一体化教学为设计思路,立足中职学生的工作岗位需求和企业实际生产作业,精选20个实际工作任务,在学习任务中设计任务情景、任务目标、知识准备、计划与决策、任务实施、考核标准、知识与技能拓展七个组成要素,对应实际教学环节,实现教材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服务功能。对于营销类教材,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实景演练”模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岗位实景中,在实际的演练中学会岗位技能。比如,陆松波主编《汽车商务礼仪》就是采用以学生为主体,边教边练、边练边学的形式。 教师还要特别关注在教材设计中是如何解决突出重点、破解难点的问题,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宋波舰主编的《汽车电控系统检修》,针对本课程知识对于中职生来说有一定难度的情况,在教材开篇就给出主编多年总结的本课程的学习方法,把检测电控系统故障的方法分为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可以检测哪些故障,使用什么检测工具,运用什么处理方法,展现给学生一个非常清晰的思路。针对学生看不懂电路原理图的问题,采用图示化的方法,将复杂的电路原理图改成以线框结构的示意图,把不需要学生掌握内部工作原理的器件换成黑匣子,这样把复杂的原理图示化、简单化,学生易理解,老师容易教,有效破解了难点。
三、用好教材,提升教学实施效果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不是万能的,任何一本教材都不可能适应所有的教学需要,教师应根据本校教学条件、区域经济发展以及人才需求状况,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实施方案,通过整合教材内容、职业标准、相关信息化资源,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补充、扩展知识和技能来组织教学,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首先,根据学情确定教学目标,决定教材内容的取舍与组合。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实现课程内容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展开,形成独特的教学特色和风格。
其次,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带着真实的工作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过程更加直观化、形象化。
第三,整合教学资源,进行教材的二次开发。集合职业标准、校本课程资源、网络资源等,使教学内容更切合需要,更丰富充实。尤其注意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如在教学的不同环节科学选择、设计和运用信息化技术和数字教学资源,不僅可以解决岗位情境创设、原理解析、结构认识、维护操作等不易在真实职业情境中经验获得的问题,还可以解决学习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拓展学习等问题,实现优化教学过程、多元考核评价、突破重难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教师一方面,可以整合典型企业实践教学案例、行业规范和教材内容;另一方面,还可以自主开发承载教学重点、破解教学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利用微信、QQ、网络以及开放性的教学平台等方式实现教学活动过程与信息化平台、资源、技术的有效融合,突破教学瓶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高教社始终坚持服务教学一线的原则,根据教师在备课、授课、实训、检查、考核各环节的需求,围绕纸质教材开发包括职教MOOC、教学课件、教案学案、教学案例、视频库、习题库、二维码、学业测评等相关配套数字资源,可以有效支持翻转课堂教学以及混合式、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应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对内容和资源进行适量、适度的搭配和整合。
第四,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反思自身对教材的理解和运用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以便对今后的课程设计、教学过程加以调控、部署,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断实现学习成果的有效转化,最终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不仅是授课者,更应是课程教学的研究者,学习新的教学理论,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策略,学会教学效果的反思,才能提高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自我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韦晓阳.刍议中职教材编写模式的改革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3).
[2]教育部专项课题研究组.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17).
关键词:教材 职业院校 青年教师
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主办、高等教育出版社承办的中等职业学校“创新杯”教师信息化教学说课大赛坚持面向一线教学,“搭平台、促交流、创新法、提能力”,影响力不断扩大。有准确数据统计,仅2015、2016两年,参加大赛的教师就达10400人,观摩教师6800人,覆盖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说课大赛有力地推动了全国中职学校教学改革,助力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但从大赛选手说课表现中发现中职学校教师“重教案、轻备课”的现象比较明显,尤其是在分析教材、吃透教材方面有弱化现象,导致选手在“内容选择、教学目标确定、学情分析、重难点把握、教学方法运用”等反映教师教学基本功方面出现问题。
吃透教材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功,用好教材是教学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笔者总结多年学科教材出版和师资培训的经验,结合高等教育出版社“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的策划出版,从教材的角度谈谈青年教师在使用教材方面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并给出建议,期望对于促进职业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有所帮助。
一、忽视教材作用的典型表现和原因分析
教材分析和教法研究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是教师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它关系到课程设计、课程组织与实施,更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教育目的的达成。然而现实中,青年教师由于从事教学时间不长,对教学理念和教改理念理解不够,缺乏教学实践经验,尤其是技能教学经验,对理实一体专业课程教材掌控力较弱,备课时往往不对教材加以分析研究,更多地依赖教参或他人的教案来确定教学目标、定位教学重难点、构思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出现教学目标没有深度体现,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未贴近实践,重点不突出、难点没突破,教学方法与课程不贴切等问题。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可能有三个:一是教材本身的问题,部分职业教育教材教学适用性差,与学校实际教学情况脱节;二是教师的问题,职业院校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疲于完成教学任务,没有时间或懒于钻研业务知识;三是学校的问题,学校没有制定完善的教研和保障制度,缺乏整体教学研究的氛围。这些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了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的磨练。
二、吃透教材,更新教学理念,掌握教学方法
一本好的教材,一本教学适用性强的教材所包含的信息是非常丰富的。教师如能肯下功夫吃透教材、熟悉教材的内容,理解教材蕴含的教学理念和采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可以说是提升教学能力最有效的方法。
1.学习专业教学标准,深入理解教改理念
吃透教材的前提是掌握專业教学标准。教师只有树立大格局观,站在教学标准的高度,才能深刻理解教材的编写依据和编写思路,而这一点往往是被教师忽略了的。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是开展专业教学的基本文件,是明确培养目标和规格、组织实施教学、规范教学管理、加强专业建设、开发教材和学习资源的基本依据,反映了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和课程改革的总方向。专业教学标准对人才培养目标、职业范围、人才规格、课程结构、课程设置及要求、教学时间安排等都做了明确要求,这些也是教师重点关注的部分。人才培养目标是怎样的?专业课程有哪些?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是什么?哪些是重点?前导课程、后续课程是什么?学时安排是怎样的?这些都是教师把握学情、确定教学目标、制订教学策略的重要依据。
高教社“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以《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为依据,教材编者有参与制订专业教学标准的专家,有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有行业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教学一线的教学名师、教学骨干。他们教学理念先进、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有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好、学生评价高,他们将对课程的深刻理解和多年探索的宝贵教学理念都融入到教材中,保证了教学标准、教材内容的有机衔接和贯通。职业教育特别要求对接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以及专业技能课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特殊性,教材通常建议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来承担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既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能对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知识全面掌握,透彻理解,也要具备指导专业实践教学的能力。
2.理解教材编写模式,掌握教法学法
教材编写的关键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先导是教学理念,核心是“任务”设计。职业教育教材的编写要符合职业教育教学理念、课程标准和教学模式,渗透教法与学法。而教学方法直接和课程及教学效果相关联,不同类型的课程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会有所不同,教师应对教材进行仔细钻研,看教材的设计思路是怎样的,如何教,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再结合学校教学环境、学情特点、教学资源、自身教学风格等合理制订自己的教学策略。
高教社在推进教材新模式、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色上做了多年探索,“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在改革教材编写体例、创新内容呈现形式,适应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方式等方面更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例如,对于技术性强、实操类课程,采用“项目驱动、任务引领”模式,如廖晓琼、桂长江主编《汽车构造与拆装》,以理实一体化教学为设计思路,立足中职学生的工作岗位需求和企业实际生产作业,精选20个实际工作任务,在学习任务中设计任务情景、任务目标、知识准备、计划与决策、任务实施、考核标准、知识与技能拓展七个组成要素,对应实际教学环节,实现教材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服务功能。对于营销类教材,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实景演练”模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岗位实景中,在实际的演练中学会岗位技能。比如,陆松波主编《汽车商务礼仪》就是采用以学生为主体,边教边练、边练边学的形式。 教师还要特别关注在教材设计中是如何解决突出重点、破解难点的问题,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宋波舰主编的《汽车电控系统检修》,针对本课程知识对于中职生来说有一定难度的情况,在教材开篇就给出主编多年总结的本课程的学习方法,把检测电控系统故障的方法分为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可以检测哪些故障,使用什么检测工具,运用什么处理方法,展现给学生一个非常清晰的思路。针对学生看不懂电路原理图的问题,采用图示化的方法,将复杂的电路原理图改成以线框结构的示意图,把不需要学生掌握内部工作原理的器件换成黑匣子,这样把复杂的原理图示化、简单化,学生易理解,老师容易教,有效破解了难点。
三、用好教材,提升教学实施效果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不是万能的,任何一本教材都不可能适应所有的教学需要,教师应根据本校教学条件、区域经济发展以及人才需求状况,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实施方案,通过整合教材内容、职业标准、相关信息化资源,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补充、扩展知识和技能来组织教学,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首先,根据学情确定教学目标,决定教材内容的取舍与组合。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实现课程内容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展开,形成独特的教学特色和风格。
其次,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带着真实的工作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过程更加直观化、形象化。
第三,整合教学资源,进行教材的二次开发。集合职业标准、校本课程资源、网络资源等,使教学内容更切合需要,更丰富充实。尤其注意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如在教学的不同环节科学选择、设计和运用信息化技术和数字教学资源,不僅可以解决岗位情境创设、原理解析、结构认识、维护操作等不易在真实职业情境中经验获得的问题,还可以解决学习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拓展学习等问题,实现优化教学过程、多元考核评价、突破重难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教师一方面,可以整合典型企业实践教学案例、行业规范和教材内容;另一方面,还可以自主开发承载教学重点、破解教学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利用微信、QQ、网络以及开放性的教学平台等方式实现教学活动过程与信息化平台、资源、技术的有效融合,突破教学瓶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高教社始终坚持服务教学一线的原则,根据教师在备课、授课、实训、检查、考核各环节的需求,围绕纸质教材开发包括职教MOOC、教学课件、教案学案、教学案例、视频库、习题库、二维码、学业测评等相关配套数字资源,可以有效支持翻转课堂教学以及混合式、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应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对内容和资源进行适量、适度的搭配和整合。
第四,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反思自身对教材的理解和运用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以便对今后的课程设计、教学过程加以调控、部署,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断实现学习成果的有效转化,最终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不仅是授课者,更应是课程教学的研究者,学习新的教学理论,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策略,学会教学效果的反思,才能提高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自我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韦晓阳.刍议中职教材编写模式的改革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3).
[2]教育部专项课题研究组.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