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疫苗的附赠品
卡介苗是预防肺结核的疫苗,1921年由法国细菌学家卡梅尔和介林研制出来。除了尽职尽责地预防肺结核,瑞士医生Carl Naslund发现,接种这种疫苗可能还有其他好处。20世纪初,当卡介苗被引进瑞士后,接种了的孩子在1岁内的死亡率有了大幅度下降。不过死于肺结核的儿童一般都大于1岁,所以Naslund医生怀疑,卡介苗还预防了其他疾病。接着,在20世纪40~50年代,美国和英国的临床试验也显示,接种了卡介苗的儿童,死于肺结核以外的疾病的几率比没有接种的孩子要低25%。
除了卡介苗,麻疹疫苗也有类似的“赠品”。1979年,在非洲西部的几内亚比绍共和国,丹麦医生Peter Aaby遇到了一次严重的麻疹爆发,每4个感染了麻疹病毒的婴儿中就有一人被疾病夺走生命。为了控制麻疹的蔓延,Aaby医生为当地儿童引进了麻疹疫苗。之后他意外地发现,虽然麻疹疫情已经过去了,但是接种了麻疹疫苗的孩子,其死亡率仍然低于没有接种的孩子。这说明,除了麻疹,疫苗还保护孩子们不被其他疾病伤害。随后,在孟加拉国和海地,Aaby医生也发现麻疹疫苗会给孩子提供一些“附加”的保护,使他们死于肺炎、脓毒症、腹泻等其他感染性疾病的几率降低了1/3。
即使是在儿童极少死于感染性疾病的西方发达国家,疫苗也能给儿童提供一些附加保护,例如降低他们患湿疹和哮喘的几率。一些研究显示,接种卡介苗能够降低儿童患湿疹和哮喘的几率25%,降低食物过敏的几率35%。另外,卡介苗还可以治疗膀胱癌。给患者的膀胱灌注了卡介苗后,癌症复发的几率会降低,或者肿瘤复发和病程的发展会推迟。
附赠品从何而来?
疫苗为什么会产生对机体的额外保护呢?如今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疫苗让我们的先天性免疫细胞对病毒和细菌的反应更加强烈了;另一种认为,疫苗让我们的获得性免疫更加专注于对抗病毒和细菌了。
先天“免疫战士”更加英勇 我们的免疫系统可以分为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获得性免疫会因为入侵的微生物和疫苗接种而发生改变。获得性免疫的工作一般为,第一次遇到一种病毒或者细菌后,产生相应的抗体,在病毒或细菌被完全杀死后,抗体保留了下来,以后再遇到相同的病毒或者细菌,这些抗体能够立刻辨认出它们,快速启动免疫系统,驾轻就熟地杀死入侵者。可以说获得性免疫会通过抗体“记住”入侵过身体的病毒和细菌。疫苗则是把减毒性的病毒或者细菌、类毒素、免疫球蛋白等代替病毒和细菌,先注射进人体内,让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抗体,而不需要人通过真正生病来获得抗体。
目前的研究发现,疫苗可能也会改变先天性免疫系统。先天性免疫是指我们体内与生俱来的免疫细胞,一旦它们遇到陌生或者会给机体带来威胁的分子、微生物,就会立即发动无差别性的攻击。去年,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研究发现,一些人在接种了疫苗后,体内的某些先天免疫细胞在遇到细菌和真菌等病原体时,反应更加激烈了。也许正是因为卡介苗和麻疹疫苗让先天免疫细胞变得更加“骁勇善战”了,所以身体在面对所有病毒和细菌时,抵抗力更强了。
获得性免疫专注对付细菌和病毒 辅助性T细胞是获得性免疫中的重要细胞,会协助其他免疫细胞杀死致病的微生物。其中的辅助性T细胞1会让免疫系统偏向于对付病毒和细菌,而辅助性T细胞2则会让免疫系统偏向于对付肠道中的寄生虫,可以说两种辅助性T细胞在竞争免疫“资源”。接种卡介苗或者麻疹疫苗都会让获得性免疫更加偏向于辅助性T细胞1,也让免疫系统更加专心地对抗入侵的病毒和细菌。
这种说法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疫苗会降低儿童患湿疹、哮喘和过敏的几率。西方国家的儿童因为与细菌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少,所以他们的辅助T细胞1变得越来越弱,而占据了主导地位的辅助T细胞2则让孩子变得容易过敏。接种卡介苗能把西方儿童的免疫系统拉回辅助性T细胞1这边一点,从而减少了他们过敏的几率。
小心好处变坏处
既然疫苗有那么多我们不曾留意的好处,那是否可以将这些好处放大化、标准化,让接种者都受到更多的益处呢?但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疫苗有附加好处,也存在附加伤害。趋其利的同时,还得避其害。
卡介苗和麻疹疫苗都是减毒性疫苗,但灭活性疫苗也能和它们一样带来附加好处吗?丹麦医生Aaby在几内亚比绍的另一个研究发现,作为灭活性疫苗,百白破疫苗(用于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跟卡介苗相反,会让免疫系统更偏向于辅助性T细胞2。也就是说,在接种了百白破之后,免疫系统对细菌和病毒的应答反而会变弱。在2001~2002年的几内亚比绍首都,因为百白破疫苗的短缺,一些婴儿没有接种这种疫苗。Aaby后来发现,在住院儿童中,接种了百白破疫苗的儿童,其死亡率是没有接种的儿童的两倍之高。进一步的研究还显示,这种差异在女孩之中尤为突出。这可能是因为女性的免疫系统本来就偏向于辅助性T细胞2,接种了百白破疫苗后,对付病毒和细菌的辅助性T细胞1就更弱了。
需要改变接种方式吗?
如何避免疫苗附带的伤害呢?Aaby医生建议,给儿童同时注射百白破疫苗和卡介苗,或者提前注射百白破疫苗,期望这样能够让免疫系统重新获得平衡。不过,专家们对这一建议产生了不同的看法。例如,牛津大学疫苗中心的Andrew Pollard认为,Aaby医生通过观察性研究获得的数据可能有些偏颇,他在收集实验样本时是先有了夭折儿童,再看他们曾经接种过什么疫苗。如果是将儿童随机分到实验组和疫苗组,然后再比较不接种和接种之间的差异,这样的数据将会更加客观。丹麦国家血清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以及世卫组织委员之一的Christine Benn则认为,这类实验很难严格控制,因此观察所得的数据也应该列入考虑之中。
现阶段的数据还不足以让专家们做出结论,疫苗影响免疫系统的具体机制也还不清楚,但至少给研究提供了方向。等到有了明确的答案,未来设计疫苗的时候,便可以将附加的健康益处稳定和扩大化。
链接:什么是减毒性疫苗和灭活性疫苗
减毒性疫苗 疫苗中带有毒性减弱了的活细菌或病毒,进入人体后,会让免疫系统制造相应的抗体,但是却不会使人真正生病,卡介苗和麻疹疫苗都属于减毒性疫苗。
灭活性疫苗 疫苗中病毒和细菌已经被杀死了,但是还带有疫苗所需要的抗原成分,免疫系统在识别这些抗原后仍然会制造相应的抗体,百白破疫苗就属于灭活性疫苗。
但这并不是说,应该全面停止接种百白破疫苗。对于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这种疫苗十分有效,而且在医疗健全的稳定社会中,儿童因为感染性疾病死亡的几率也极低,所以不用因噎废食。只有在感染性疾病致死率较高的贫困国家,百白破引起的免疫系统改变才值得注意。
卡介苗是预防肺结核的疫苗,1921年由法国细菌学家卡梅尔和介林研制出来。除了尽职尽责地预防肺结核,瑞士医生Carl Naslund发现,接种这种疫苗可能还有其他好处。20世纪初,当卡介苗被引进瑞士后,接种了的孩子在1岁内的死亡率有了大幅度下降。不过死于肺结核的儿童一般都大于1岁,所以Naslund医生怀疑,卡介苗还预防了其他疾病。接着,在20世纪40~50年代,美国和英国的临床试验也显示,接种了卡介苗的儿童,死于肺结核以外的疾病的几率比没有接种的孩子要低25%。
除了卡介苗,麻疹疫苗也有类似的“赠品”。1979年,在非洲西部的几内亚比绍共和国,丹麦医生Peter Aaby遇到了一次严重的麻疹爆发,每4个感染了麻疹病毒的婴儿中就有一人被疾病夺走生命。为了控制麻疹的蔓延,Aaby医生为当地儿童引进了麻疹疫苗。之后他意外地发现,虽然麻疹疫情已经过去了,但是接种了麻疹疫苗的孩子,其死亡率仍然低于没有接种的孩子。这说明,除了麻疹,疫苗还保护孩子们不被其他疾病伤害。随后,在孟加拉国和海地,Aaby医生也发现麻疹疫苗会给孩子提供一些“附加”的保护,使他们死于肺炎、脓毒症、腹泻等其他感染性疾病的几率降低了1/3。
即使是在儿童极少死于感染性疾病的西方发达国家,疫苗也能给儿童提供一些附加保护,例如降低他们患湿疹和哮喘的几率。一些研究显示,接种卡介苗能够降低儿童患湿疹和哮喘的几率25%,降低食物过敏的几率35%。另外,卡介苗还可以治疗膀胱癌。给患者的膀胱灌注了卡介苗后,癌症复发的几率会降低,或者肿瘤复发和病程的发展会推迟。
附赠品从何而来?
疫苗为什么会产生对机体的额外保护呢?如今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疫苗让我们的先天性免疫细胞对病毒和细菌的反应更加强烈了;另一种认为,疫苗让我们的获得性免疫更加专注于对抗病毒和细菌了。
先天“免疫战士”更加英勇 我们的免疫系统可以分为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获得性免疫会因为入侵的微生物和疫苗接种而发生改变。获得性免疫的工作一般为,第一次遇到一种病毒或者细菌后,产生相应的抗体,在病毒或细菌被完全杀死后,抗体保留了下来,以后再遇到相同的病毒或者细菌,这些抗体能够立刻辨认出它们,快速启动免疫系统,驾轻就熟地杀死入侵者。可以说获得性免疫会通过抗体“记住”入侵过身体的病毒和细菌。疫苗则是把减毒性的病毒或者细菌、类毒素、免疫球蛋白等代替病毒和细菌,先注射进人体内,让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抗体,而不需要人通过真正生病来获得抗体。
目前的研究发现,疫苗可能也会改变先天性免疫系统。先天性免疫是指我们体内与生俱来的免疫细胞,一旦它们遇到陌生或者会给机体带来威胁的分子、微生物,就会立即发动无差别性的攻击。去年,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研究发现,一些人在接种了疫苗后,体内的某些先天免疫细胞在遇到细菌和真菌等病原体时,反应更加激烈了。也许正是因为卡介苗和麻疹疫苗让先天免疫细胞变得更加“骁勇善战”了,所以身体在面对所有病毒和细菌时,抵抗力更强了。
获得性免疫专注对付细菌和病毒 辅助性T细胞是获得性免疫中的重要细胞,会协助其他免疫细胞杀死致病的微生物。其中的辅助性T细胞1会让免疫系统偏向于对付病毒和细菌,而辅助性T细胞2则会让免疫系统偏向于对付肠道中的寄生虫,可以说两种辅助性T细胞在竞争免疫“资源”。接种卡介苗或者麻疹疫苗都会让获得性免疫更加偏向于辅助性T细胞1,也让免疫系统更加专心地对抗入侵的病毒和细菌。
这种说法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疫苗会降低儿童患湿疹、哮喘和过敏的几率。西方国家的儿童因为与细菌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少,所以他们的辅助T细胞1变得越来越弱,而占据了主导地位的辅助T细胞2则让孩子变得容易过敏。接种卡介苗能把西方儿童的免疫系统拉回辅助性T细胞1这边一点,从而减少了他们过敏的几率。
小心好处变坏处
既然疫苗有那么多我们不曾留意的好处,那是否可以将这些好处放大化、标准化,让接种者都受到更多的益处呢?但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疫苗有附加好处,也存在附加伤害。趋其利的同时,还得避其害。
卡介苗和麻疹疫苗都是减毒性疫苗,但灭活性疫苗也能和它们一样带来附加好处吗?丹麦医生Aaby在几内亚比绍的另一个研究发现,作为灭活性疫苗,百白破疫苗(用于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跟卡介苗相反,会让免疫系统更偏向于辅助性T细胞2。也就是说,在接种了百白破之后,免疫系统对细菌和病毒的应答反而会变弱。在2001~2002年的几内亚比绍首都,因为百白破疫苗的短缺,一些婴儿没有接种这种疫苗。Aaby后来发现,在住院儿童中,接种了百白破疫苗的儿童,其死亡率是没有接种的儿童的两倍之高。进一步的研究还显示,这种差异在女孩之中尤为突出。这可能是因为女性的免疫系统本来就偏向于辅助性T细胞2,接种了百白破疫苗后,对付病毒和细菌的辅助性T细胞1就更弱了。
需要改变接种方式吗?
如何避免疫苗附带的伤害呢?Aaby医生建议,给儿童同时注射百白破疫苗和卡介苗,或者提前注射百白破疫苗,期望这样能够让免疫系统重新获得平衡。不过,专家们对这一建议产生了不同的看法。例如,牛津大学疫苗中心的Andrew Pollard认为,Aaby医生通过观察性研究获得的数据可能有些偏颇,他在收集实验样本时是先有了夭折儿童,再看他们曾经接种过什么疫苗。如果是将儿童随机分到实验组和疫苗组,然后再比较不接种和接种之间的差异,这样的数据将会更加客观。丹麦国家血清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以及世卫组织委员之一的Christine Benn则认为,这类实验很难严格控制,因此观察所得的数据也应该列入考虑之中。
现阶段的数据还不足以让专家们做出结论,疫苗影响免疫系统的具体机制也还不清楚,但至少给研究提供了方向。等到有了明确的答案,未来设计疫苗的时候,便可以将附加的健康益处稳定和扩大化。
链接:什么是减毒性疫苗和灭活性疫苗
减毒性疫苗 疫苗中带有毒性减弱了的活细菌或病毒,进入人体后,会让免疫系统制造相应的抗体,但是却不会使人真正生病,卡介苗和麻疹疫苗都属于减毒性疫苗。
灭活性疫苗 疫苗中病毒和细菌已经被杀死了,但是还带有疫苗所需要的抗原成分,免疫系统在识别这些抗原后仍然会制造相应的抗体,百白破疫苗就属于灭活性疫苗。
但这并不是说,应该全面停止接种百白破疫苗。对于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这种疫苗十分有效,而且在医疗健全的稳定社会中,儿童因为感染性疾病死亡的几率也极低,所以不用因噎废食。只有在感染性疾病致死率较高的贫困国家,百白破引起的免疫系统改变才值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