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去,在教学实践中利用技术手段得到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种信息用于课件制作并充实教学能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方法更加多样灵活,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一、创设情境,激活学习动机
情境创设策略,就是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整合,利用网络信息环境,创设教学情境,开展课堂智力激励,要求学生对问题情境积极动脑筋思考,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有些数学概念枯燥无味,通过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化静为动,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另外,通过师生情感交流等手段,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和发现新知识的全过程,并获取新知。
例如,《圆的认识》教学开始时,运用多媒休课件动态演示,先让学生观察画面中车轮都是圆的自行车、摩托车、公交车的行驶场面,接着再让学生观察画面中车轮是三角形或多边形的自行车、摩托车、公交车的行驶场面,学生观察后议论纷纷,个个笑得前俯后仰……最后画面又出现轮子是椭圆的行驶场面,同学们都喊着说:“这也不行,坐上去谁受得了!”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下,通过观看形象生动的各种不同车轮运动的动态演示,已经唤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此时,教师适时地提出问题:“为什么圆形的轮子就行,其他形状的轮子都不行呢?”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已完全处于一种思维高度集中兴奋而又愉悦的心理状态。这样,在积极的师生互动环境下,学生很容易弄清了道理,深刻地认识了圆的特征,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激发了学习兴趣和创新欲望。
二、抓住知识点,吸引学生注意力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应以教学内容的知识点为切入点来进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可切入的知识点很多,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可切入的知识点,围绕知识点的揭示、阐述、展开、归纳、总结等环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媒体进行有效的整合教学。
如“三角形的认识”一课的知识点包括三角形的意义、特征、分类,认识等腰和等边三角形,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等。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利用中控系统的传送功能,先出示一些三角形的实物图的信息,再借助计算机隐退实物图的非本质属性,抽象出三角形的几何图形。然后再动态演示三条线段围成三角形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到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等知识信息,让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进行协作学习,从而揭示三角形的意义;接着通过网络演示较多的不同种类的三角形,让学生进入自主化个性学习,对这些三角形进行分类。学生通过讨论得出三角形按角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按边可分为:一般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最后教师画龙点晴,把显示在屏幕上的三角形重新排列,并用相应的关系图表示出来。然后利用课件闪烁等手段逐一演示三角形的底、高以及如何画高。这样利用知识点切入进行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整合教学,既节约教学时间,又突出教学重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演示和验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一些重要的事例或实验,教师应事先估计学生自行学习的难易程度,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对于难度较大的,教师可先通过CAI课件的演示对学生进行示范;对于难度不大的可先让学生自行学习,教师再通过CAI课件进行验证。教师的事先演示或事后验证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或证实思维的结果,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如《质数和合数》的教学,应采用分类的教学思想,即根据一个自然数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一个自然数,如果只有两个约数,它就是质数;如果有两个以上的约数,它就是合数;如果只有1这个约数,它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学生一旦能够分类了,也就能基本了解它的概念。其CAI的开发则采用动画来体现分类。
1的约数:l
2的约数:l、2
3的约数:1、3
4的约数:1、2、4
5的约数:l、5
8的约数:l、2、4、8
11的约数:l、11
12的约数:1、2、3、4、6、12
……
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用动画演示分类的过程,得出分类结果:
再由学生讨论归纳质数和合数的定义。
又如在《圆锥的体积》的教学中,将实验的过程制作成课件,在学生自己实验的基础上再播放课件进行验证。把盛满水的圆锥中的水倒入等底等高的圆柱量筒中,三次刚好倒满,直观而形象地验证了实验结果。
四、化静为动,帮助学生释疑解难
几何知识的教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在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中,直观形象的教学尤为重要。在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可以发挥其特殊的功效。它可以把静态的图形化为动态的演示,把不易看清楚的地方用延伸、平移、展开、旋转、重叠、闪烁等方法显示出来,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例如,“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运用传统教具很难跟学生讲清楚,更谈不上讲透彻了,并且花时也较多。而利用多媒体演示:把一个圆二等分(分别用红、蓝表示两个半圆),再把两个半圆分成8个相等的小扇形,让小扇形一个个从圆中“飞出来”(剩下一个虚线的圆)排成两列,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再依次进行16、32等份的割补,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直观地看出等份的份数越多,越接近长方形。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移动演示,使学生建立圆半径、圆周长的一半与所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S=πr×r=πr2。部分学生受此启发,有探究出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三角形的结论,在让学生实物操作的基础上,我又借助多媒体演示了拼成近似三角形的过程,学生观察后恍然大悟,通过仔细分析得出了S=1/2πr×4r÷2=πr2。学生创新的灵感不断迸发,接着还得出了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梯形S=(2πr×5/6 2πr×3/16)×2r÷2=πr2 的结论。这样,既有效的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又突破了难点,优化了教学过程,丰富了教学形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数学教学的质量。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的教学,在创设情境、进行动画演示或验证、化静为动突破难点以及设计练习等方面都有着传统教学力所不能及的作用。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发挥教师的课堂教学指导性,帮助学生释疑解难,提高课堂训练效果,起着优化课堂教学的作用。
一、创设情境,激活学习动机
情境创设策略,就是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整合,利用网络信息环境,创设教学情境,开展课堂智力激励,要求学生对问题情境积极动脑筋思考,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有些数学概念枯燥无味,通过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化静为动,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另外,通过师生情感交流等手段,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和发现新知识的全过程,并获取新知。
例如,《圆的认识》教学开始时,运用多媒休课件动态演示,先让学生观察画面中车轮都是圆的自行车、摩托车、公交车的行驶场面,接着再让学生观察画面中车轮是三角形或多边形的自行车、摩托车、公交车的行驶场面,学生观察后议论纷纷,个个笑得前俯后仰……最后画面又出现轮子是椭圆的行驶场面,同学们都喊着说:“这也不行,坐上去谁受得了!”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下,通过观看形象生动的各种不同车轮运动的动态演示,已经唤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此时,教师适时地提出问题:“为什么圆形的轮子就行,其他形状的轮子都不行呢?”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已完全处于一种思维高度集中兴奋而又愉悦的心理状态。这样,在积极的师生互动环境下,学生很容易弄清了道理,深刻地认识了圆的特征,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激发了学习兴趣和创新欲望。
二、抓住知识点,吸引学生注意力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应以教学内容的知识点为切入点来进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可切入的知识点很多,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可切入的知识点,围绕知识点的揭示、阐述、展开、归纳、总结等环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媒体进行有效的整合教学。
如“三角形的认识”一课的知识点包括三角形的意义、特征、分类,认识等腰和等边三角形,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等。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利用中控系统的传送功能,先出示一些三角形的实物图的信息,再借助计算机隐退实物图的非本质属性,抽象出三角形的几何图形。然后再动态演示三条线段围成三角形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到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等知识信息,让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进行协作学习,从而揭示三角形的意义;接着通过网络演示较多的不同种类的三角形,让学生进入自主化个性学习,对这些三角形进行分类。学生通过讨论得出三角形按角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按边可分为:一般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最后教师画龙点晴,把显示在屏幕上的三角形重新排列,并用相应的关系图表示出来。然后利用课件闪烁等手段逐一演示三角形的底、高以及如何画高。这样利用知识点切入进行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整合教学,既节约教学时间,又突出教学重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演示和验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一些重要的事例或实验,教师应事先估计学生自行学习的难易程度,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对于难度较大的,教师可先通过CAI课件的演示对学生进行示范;对于难度不大的可先让学生自行学习,教师再通过CAI课件进行验证。教师的事先演示或事后验证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或证实思维的结果,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如《质数和合数》的教学,应采用分类的教学思想,即根据一个自然数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一个自然数,如果只有两个约数,它就是质数;如果有两个以上的约数,它就是合数;如果只有1这个约数,它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学生一旦能够分类了,也就能基本了解它的概念。其CAI的开发则采用动画来体现分类。
1的约数:l
2的约数:l、2
3的约数:1、3
4的约数:1、2、4
5的约数:l、5
8的约数:l、2、4、8
11的约数:l、11
12的约数:1、2、3、4、6、12
……
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用动画演示分类的过程,得出分类结果:
再由学生讨论归纳质数和合数的定义。
又如在《圆锥的体积》的教学中,将实验的过程制作成课件,在学生自己实验的基础上再播放课件进行验证。把盛满水的圆锥中的水倒入等底等高的圆柱量筒中,三次刚好倒满,直观而形象地验证了实验结果。
四、化静为动,帮助学生释疑解难
几何知识的教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在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中,直观形象的教学尤为重要。在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可以发挥其特殊的功效。它可以把静态的图形化为动态的演示,把不易看清楚的地方用延伸、平移、展开、旋转、重叠、闪烁等方法显示出来,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例如,“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运用传统教具很难跟学生讲清楚,更谈不上讲透彻了,并且花时也较多。而利用多媒体演示:把一个圆二等分(分别用红、蓝表示两个半圆),再把两个半圆分成8个相等的小扇形,让小扇形一个个从圆中“飞出来”(剩下一个虚线的圆)排成两列,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再依次进行16、32等份的割补,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直观地看出等份的份数越多,越接近长方形。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移动演示,使学生建立圆半径、圆周长的一半与所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S=πr×r=πr2。部分学生受此启发,有探究出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三角形的结论,在让学生实物操作的基础上,我又借助多媒体演示了拼成近似三角形的过程,学生观察后恍然大悟,通过仔细分析得出了S=1/2πr×4r÷2=πr2。学生创新的灵感不断迸发,接着还得出了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梯形S=(2πr×5/6 2πr×3/16)×2r÷2=πr2 的结论。这样,既有效的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又突破了难点,优化了教学过程,丰富了教学形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数学教学的质量。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的教学,在创设情境、进行动画演示或验证、化静为动突破难点以及设计练习等方面都有着传统教学力所不能及的作用。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发挥教师的课堂教学指导性,帮助学生释疑解难,提高课堂训练效果,起着优化课堂教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