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分析最近几年来的高考试题,在“命意”作文方面,和传统的材料作文以及命题作文对比,“命意”作文为高考考生提供的材料内容更加广泛,材料更加具有多层意思。考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去立意,发挥的空间会加大。我们在写高考作文的时候一定要有高起点的文章立意,没有高水平立意的文章是不会有灵性的,这样的文章就不会有太高的格局,从而导致考生的作文的得分率不高,因此,文章立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高考作文的等级,是文章成败的关键所在。文章立意更是每年高考考查考生写作素养的关键点。
一、巧觅金针,夯实立意的根基
“命意”作文在考题的题干中有时候是有明确要求的:“不能脱离材料的内容含义的范围作文”,由这句话可以看出在审查阅读题目的时候吃透材料是写好高考作文的关键所在。文章的立意来自于材料和文章的观点、情感以及所选择的材料中的某个知识点所有感而发的。“挈领而顿,百毛皆顺”,在写作的时候只有及时抓住试题中材料的本质,也就是弄清楚材料的关键的信息点,考生的作文才有深厚的根基。文章的立意要做到其奥秘金针,这是实现高分作文的第一步。
1.抓住陈述对象
在高考的“命意”作文材料中中,叙事类的材料是比较多的,这样的材料陈述对象的特点一般是很明显的,对于这类材料,我们首先要找到陈述的对象,再从不同的陈述对象下手,从不同的侧面对文章的材料进行合理的分析,弄明白到底是“写的谁”和“怎么样”,这样才能找到立意的最佳切入点。我们写作的时候只有抓住了写作的对象,立意才能有的放矢。例如在2019年江苏高考作文中,就是借助“水”和“盐”的内在关系入手的,主要旨意是引导考生从“盐”融入“水”后才能调制出美味可口的美食这一生活现象入手,这样,考生就会明确出“百味调和方显壮美人生”的高水平的作文立意。
2.深挖材料意蕴
作文中给予的材料仅仅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再现,要想充分挖掘事物的本质,就要追根溯源。在材料中给出的陈述对象常常蕴含着一定的意义,不但要由浅入深的审题,还要做到由表及里,作文的立意要一步步地去思考去挖掘,多问几个为什么,我们的作文立意才能得到升华。命题者的态度和观点总会不自觉地若隐若现的展现在材料中,材料中的观点我们认真的揣摩后,才能确定今后的立意方向。同时材料陈述对象之间会有很多的联系,他们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要善于在抓住这些内在联系,抓住事物的本质,做到举一反三,推己及人,通过辩证思维,深挖材料中的内涵。在材料的言语中往往蕴含着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考生更要抓住这些情感色彩,品味内在的意蕴,这样就有利于把握命题者的情感动向,作文的最佳立意就会应运而生。
二、创意联想,点燃智慧的火花
在高考的六类判分的等级中,能够达到立意准确和正确的最高得分是62分。但是我们纵观很多考生的作文,作文的立意虽然没有实质性错误,但是作文的面目确是类似的,阅卷老师像是在读材料,这样的文章是不会得高分的。那么,在高考作文写作中,怎么才能让我们写出的文章具有新颖的特点呢?我们完全可以运用创意联想的方式,运用一些发散思维去点燃文章的亮点。
首先可以对材料进行相似联想,先回想一下在古今中外的众多材料中哪些和作文的材料类似,我们能够总结出什么写作的规律;还可以运用联想的手法,找出与之相关的材料,想一下这些联系是间接的联系还是直接的联系,他们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联系还是偶然的联系;还可以对材料进行相反联想,想一想哪些材料和试题中的材料截然相反,我们从中能够吸取什么教训。来看看下面这则材料:
麦子成熟了,麦田里一片金黄。农民们都在割小麦。有一位农民发现麦田里还有一穗麦子是青色的。于是这位农民决定等待这一穗麦子黄了再来收割,这是他一直以来的风格,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但是等到这一穗麦子黄了的时候,麦地里其它的麦子都落地了。
通过对上述材料的对角度分析,能够发现材料中几个关键点是需要我们思考的,抓住这些关键点进行全方位创意联想,就能产生高品位的立意。
①“一片金黄”——“一穗泛青一穗泛着青色”的麦子是小,“一片金黄”的麦子是大,农夫因为一穗麦子而耽误了所有麦子的收割时间,是只顾局部不顾整体的表现,这样是得不偿失的、根据这样的观点我们可以立意为:做任何事情不能因小失大,做事情要从大局出发,学会放弃。
②“准备收割”——“已经落地”:这是因为农夫一味的等待,丧失了收割小麦的大好时机,最终导致应该有的大丰收化为泡影。我们根据这样的观点可以立意为:做任何事情要善于抓住时机。
③“一贯风格”——“眼里容不得半粒沙子”:就是做事情要求完美。由此可以立意为做任何事情不能尽善尽美,要学会包容别人的不足。
三、巧妙切入,开掘思想的深度
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的力量集中最大的思想,这是巴尔扎克的言论,这位大家的话语是告诉我们作文立意要从小处着手,往深处挖掘,请看下面的材料:
近年来,在网络上流传着两句名言:
①一百年之前,中国人躺在床上吸鸦片,一百年之后,中国人躺在床上玩手机,这两个姿态是多么相似啊!
②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们两个坐在一起,你却在玩自己的手机。
这两个名言,是当今很多中国人生活写照。请你根据这两句名言写出一篇文章。
这两句名言描述的是当前人们生活的两个不同的场景,都是揭示了一个道理:
在当今社会,手机关闭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沟通的窗户,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少了,关系越来越远了。基于此,好多的考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往往就事論事,写了一些家庭聚会的时候大家玩手机的场面,揭示了人与人之间心灵的距离远了,如果学生写的高考作文和试题中给出的材料是相似的,这样的得分是很低的,但是确实有的考生有很高的立意,例如: 一位考生写的作文题目是《百年孤独》,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手机对人们的诱惑,手机能够让人们众叛亲离,在生活中迷失自我,只剩下自己的百年孤独。
一学生以“手机症候群”为题,以医生的身份为手机症候群诊治,发出呼吁:放下手机吧,还这个世界正能量,脚踏实地,摈弃精神鸦片吧!
还有一考生写的是《别把自己娱乐死》,从人们玩手机为切入点,引出了在科技时代人们的各种各样的娱乐玩法,然后向人们发出警告:别把自己娱乐死!
上面三个同学的立意因为不落俗套,选择了非常巧妙的切入点,深度挖掘了材料的內涵,只是这样的文章才有不俗的气度和意蕴,才会得高分。
四、观点鲜明,追求文脉的清晰
得分高的高考作文一定是立意巧妙构思非凡的,只有选择了巧妙的入口,锁定材料,语句简洁,不那么虚构空虚。鲜明的材料加上清晰的观点,会促使文脉更加清晰,这样的作文会得高分。
1.观点鲜明,一目了然
在高考阅卷的时候,阅卷的老师因为时间的关系是不能去细细咀嚼我们的文章的,阅卷老师需要快速的读出我们作文的等级,找到文章的立意和文脉,给我们赋出分数。这就要求我们作文的立意紧扣文章的材料,在这个基础上做到一目了然。
2.观点贯穿全文,脉络清晰
高考作文要重视文章的脉络和结构,让文章的立意始终贯穿作文的整个过程,形成清晰的格局,带给阅卷老师强烈的视觉冲击。所以我们在写议论文的时候,开始要仅仅抓住材料而得出文章的观点,分论点要进口文章立意的那些关键词,在文章的结尾要及时点题,做到文章首尾呼应;写记叙文的时候,要首先进入文体,在故事情节中体现材料的内容,结尾处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总而言之,文章处处要做到让读者明白我们心思,万万不可和阅卷老师捉迷藏。
2014年南通三模考试佳作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平地筑伟业
(一类卷议论文)
文章开头:“用书店攻占人心,让阅读不打烊”,凭借着这样简洁的语言,台湾一个书店在短短的几年的时间内让一个平凡的书店成为业界的老大。坚定信念默默的耕耘,在平凡的领域照样能创造出伟大。
第二段的第一句是这样写的:我们穿越历史的时空,能够见到真正的伟男子、真丈夫,他们大多数是出身卑微。
第三段的第一句:很多人碌碌无为,平凡的度过一生,不在于他出身平凡,在而在于他不能利用自己的平凡之身挖掘出炒饭的内在潜力。
第四段首句:我们要成就伟大的事业,就要拥有一颗平凡的心。
结尾处:平凡的人们请你们相信,平地照样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总之,文章的立意是整篇文章的灵魂,是行文的身躯。文章唯能立意,方能造境。有境界的文章才能形成高贵的品格!
范晶晶,山东省平度第一中学教师。
一、巧觅金针,夯实立意的根基
“命意”作文在考题的题干中有时候是有明确要求的:“不能脱离材料的内容含义的范围作文”,由这句话可以看出在审查阅读题目的时候吃透材料是写好高考作文的关键所在。文章的立意来自于材料和文章的观点、情感以及所选择的材料中的某个知识点所有感而发的。“挈领而顿,百毛皆顺”,在写作的时候只有及时抓住试题中材料的本质,也就是弄清楚材料的关键的信息点,考生的作文才有深厚的根基。文章的立意要做到其奥秘金针,这是实现高分作文的第一步。
1.抓住陈述对象
在高考的“命意”作文材料中中,叙事类的材料是比较多的,这样的材料陈述对象的特点一般是很明显的,对于这类材料,我们首先要找到陈述的对象,再从不同的陈述对象下手,从不同的侧面对文章的材料进行合理的分析,弄明白到底是“写的谁”和“怎么样”,这样才能找到立意的最佳切入点。我们写作的时候只有抓住了写作的对象,立意才能有的放矢。例如在2019年江苏高考作文中,就是借助“水”和“盐”的内在关系入手的,主要旨意是引导考生从“盐”融入“水”后才能调制出美味可口的美食这一生活现象入手,这样,考生就会明确出“百味调和方显壮美人生”的高水平的作文立意。
2.深挖材料意蕴
作文中给予的材料仅仅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再现,要想充分挖掘事物的本质,就要追根溯源。在材料中给出的陈述对象常常蕴含着一定的意义,不但要由浅入深的审题,还要做到由表及里,作文的立意要一步步地去思考去挖掘,多问几个为什么,我们的作文立意才能得到升华。命题者的态度和观点总会不自觉地若隐若现的展现在材料中,材料中的观点我们认真的揣摩后,才能确定今后的立意方向。同时材料陈述对象之间会有很多的联系,他们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要善于在抓住这些内在联系,抓住事物的本质,做到举一反三,推己及人,通过辩证思维,深挖材料中的内涵。在材料的言语中往往蕴含着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考生更要抓住这些情感色彩,品味内在的意蕴,这样就有利于把握命题者的情感动向,作文的最佳立意就会应运而生。
二、创意联想,点燃智慧的火花
在高考的六类判分的等级中,能够达到立意准确和正确的最高得分是62分。但是我们纵观很多考生的作文,作文的立意虽然没有实质性错误,但是作文的面目确是类似的,阅卷老师像是在读材料,这样的文章是不会得高分的。那么,在高考作文写作中,怎么才能让我们写出的文章具有新颖的特点呢?我们完全可以运用创意联想的方式,运用一些发散思维去点燃文章的亮点。
首先可以对材料进行相似联想,先回想一下在古今中外的众多材料中哪些和作文的材料类似,我们能够总结出什么写作的规律;还可以运用联想的手法,找出与之相关的材料,想一下这些联系是间接的联系还是直接的联系,他们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联系还是偶然的联系;还可以对材料进行相反联想,想一想哪些材料和试题中的材料截然相反,我们从中能够吸取什么教训。来看看下面这则材料:
麦子成熟了,麦田里一片金黄。农民们都在割小麦。有一位农民发现麦田里还有一穗麦子是青色的。于是这位农民决定等待这一穗麦子黄了再来收割,这是他一直以来的风格,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但是等到这一穗麦子黄了的时候,麦地里其它的麦子都落地了。
通过对上述材料的对角度分析,能够发现材料中几个关键点是需要我们思考的,抓住这些关键点进行全方位创意联想,就能产生高品位的立意。
①“一片金黄”——“一穗泛青一穗泛着青色”的麦子是小,“一片金黄”的麦子是大,农夫因为一穗麦子而耽误了所有麦子的收割时间,是只顾局部不顾整体的表现,这样是得不偿失的、根据这样的观点我们可以立意为:做任何事情不能因小失大,做事情要从大局出发,学会放弃。
②“准备收割”——“已经落地”:这是因为农夫一味的等待,丧失了收割小麦的大好时机,最终导致应该有的大丰收化为泡影。我们根据这样的观点可以立意为:做任何事情要善于抓住时机。
③“一贯风格”——“眼里容不得半粒沙子”:就是做事情要求完美。由此可以立意为做任何事情不能尽善尽美,要学会包容别人的不足。
三、巧妙切入,开掘思想的深度
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的力量集中最大的思想,这是巴尔扎克的言论,这位大家的话语是告诉我们作文立意要从小处着手,往深处挖掘,请看下面的材料:
近年来,在网络上流传着两句名言:
①一百年之前,中国人躺在床上吸鸦片,一百年之后,中国人躺在床上玩手机,这两个姿态是多么相似啊!
②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们两个坐在一起,你却在玩自己的手机。
这两个名言,是当今很多中国人生活写照。请你根据这两句名言写出一篇文章。
这两句名言描述的是当前人们生活的两个不同的场景,都是揭示了一个道理:
在当今社会,手机关闭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沟通的窗户,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少了,关系越来越远了。基于此,好多的考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往往就事論事,写了一些家庭聚会的时候大家玩手机的场面,揭示了人与人之间心灵的距离远了,如果学生写的高考作文和试题中给出的材料是相似的,这样的得分是很低的,但是确实有的考生有很高的立意,例如: 一位考生写的作文题目是《百年孤独》,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手机对人们的诱惑,手机能够让人们众叛亲离,在生活中迷失自我,只剩下自己的百年孤独。
一学生以“手机症候群”为题,以医生的身份为手机症候群诊治,发出呼吁:放下手机吧,还这个世界正能量,脚踏实地,摈弃精神鸦片吧!
还有一考生写的是《别把自己娱乐死》,从人们玩手机为切入点,引出了在科技时代人们的各种各样的娱乐玩法,然后向人们发出警告:别把自己娱乐死!
上面三个同学的立意因为不落俗套,选择了非常巧妙的切入点,深度挖掘了材料的內涵,只是这样的文章才有不俗的气度和意蕴,才会得高分。
四、观点鲜明,追求文脉的清晰
得分高的高考作文一定是立意巧妙构思非凡的,只有选择了巧妙的入口,锁定材料,语句简洁,不那么虚构空虚。鲜明的材料加上清晰的观点,会促使文脉更加清晰,这样的作文会得高分。
1.观点鲜明,一目了然
在高考阅卷的时候,阅卷的老师因为时间的关系是不能去细细咀嚼我们的文章的,阅卷老师需要快速的读出我们作文的等级,找到文章的立意和文脉,给我们赋出分数。这就要求我们作文的立意紧扣文章的材料,在这个基础上做到一目了然。
2.观点贯穿全文,脉络清晰
高考作文要重视文章的脉络和结构,让文章的立意始终贯穿作文的整个过程,形成清晰的格局,带给阅卷老师强烈的视觉冲击。所以我们在写议论文的时候,开始要仅仅抓住材料而得出文章的观点,分论点要进口文章立意的那些关键词,在文章的结尾要及时点题,做到文章首尾呼应;写记叙文的时候,要首先进入文体,在故事情节中体现材料的内容,结尾处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总而言之,文章处处要做到让读者明白我们心思,万万不可和阅卷老师捉迷藏。
2014年南通三模考试佳作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平地筑伟业
(一类卷议论文)
文章开头:“用书店攻占人心,让阅读不打烊”,凭借着这样简洁的语言,台湾一个书店在短短的几年的时间内让一个平凡的书店成为业界的老大。坚定信念默默的耕耘,在平凡的领域照样能创造出伟大。
第二段的第一句是这样写的:我们穿越历史的时空,能够见到真正的伟男子、真丈夫,他们大多数是出身卑微。
第三段的第一句:很多人碌碌无为,平凡的度过一生,不在于他出身平凡,在而在于他不能利用自己的平凡之身挖掘出炒饭的内在潜力。
第四段首句:我们要成就伟大的事业,就要拥有一颗平凡的心。
结尾处:平凡的人们请你们相信,平地照样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总之,文章的立意是整篇文章的灵魂,是行文的身躯。文章唯能立意,方能造境。有境界的文章才能形成高贵的品格!
范晶晶,山东省平度第一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