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异对面部表情的影响:从“个人主义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k9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要] 面部表情在社会交往中具有重要意义。对面部情感表达的研究已经证明面部表情既是普遍一致的,同时也具有文化差异性。本文以文化差异性研究中的两个重要维度——“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维度与“权力距离”维度为理论框架来探讨文化是如何以及为什么会影响面部表情。
  [关键词] 面部表情;文化差异;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权力距离
  [作者简介]邹沛,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研究生。(江西南昌330000)
  
  面部表情是指内部情感体验引起的面部肌肉变化模式。它是人类最重要、最有效且变化最多的一种交际方式。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贝恩认为:信息的总效果7%来自文字,38%来自音调,55%来自面部表情。由此可见面部表情在人际交流中的地位。国外最早研究面部表情的是查尔斯•达尔文。达尔文通过长年对人类和动物面部表情的研究发现,面部表情在生物进化中逐渐演化成表达情感与情绪的固定的面部肌肉模式。由此可见表情是有生物基础的,并且是与生俱来的。心理学家埃克曼(1971)制订的“面部表情编码技术”(FAST)提出了人类的六种基本情绪:愉快、惊奇、悲伤、厌恶、愤怒和惧怕,首次证明了人脸基本表情的普遍性。尽管有大量证据证明面部情感表达的普遍性,但有一些理论家仍认为面部表情是具有差异性的。本文将从面部表情符号差异性产生的根源、文化是如何以及为什么会导致面部表情的差异性这三方面来探讨研究这一命题的重要意义。
  
  一、面部表情符号差异性的根源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表达同一情绪的面部表情符号的选择、使用以及解读都是不同的。埃克曼和弗里森认为,普遍的表情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会因文化习得的表达规则而有所改变。因此,文化差异正是导致面部表情符号产生差异的根源。
  一项以日本人和美国人为实验对象的研究证明了这一点。实验的第一部分先让实验对象独自观看一些影片,包括一些令人神经紧张的画面(如肢体损伤),并将观众表情偷偷拍下,再用“面部表情编码技术”(FAST)来测量,结果发现美国人和日本人的面部的消极反应都是一样的。在实验的第二部分,他们让实验对象再次观看令人神经紧张的影片,同时一位研究人员在场拍下他们的面部反应,这时日本人都毫无例外地以微笑掩饰住他们的消极情感,而美国人脸上的消极情感毫无变化。这种面部表情的变化就是不同文化的表达规则所起的作用。
  文化也会引起人们对他人面部表情认知的差异。埃克曼等人发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普遍的表情所表达出的情感强度的认知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例如,松元和埃克曼在上述美国人与日本人的对比试验中发现,日本人的表达规则不仅弱化情感表达,而且也使日本人低估他人的情感强度。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面部表情虽然有生物学上的基础,但是后天的文化习得也决定了面部表情的表达强度、方式和对象。也就是说,面部表情符号是具有文化差异性的。正如松元指出的那样:“不同文化都认识到了面孔的力量,因而制定出许多规则来规范社交中面部表情的使用,以及如何注意交流中他人的面部表情。”
  
  二、面部表情符号文化差异性的体现
  
  表情符号的文化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表情符号的表露强度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表情符号的表露强度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一般来说,西方人的表露强度比东方人更大。西方人往往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真实甚至夸张地表露在脸上。以哭为例,哭泣是一种表露强度很大的表情符号,西方人认为伤心痛苦时哭泣是一种非常自然的面部情感表达,他们不仅不会控制,甚至会夸张这一表情符号的表露。但东方人却会极力抑制这种情感从而更好的控制这一面部表情符号。东方人对处在强烈情感下仍能“面不改色”的人是大加赞赏的。这种差异性使得西方人很难从东方人的面部表情中猜测出他们的真实情感和真正意图,而东方人也难以接受西方人过于“夸张”的面部表情符号。因此,对表情符号表露强度的正确认知是处理好文化差异问题中的关键一环。
  (二)表情符号的性质
  表情符号包括积极和消极两种性质。积极的表情符号通常是用来表达积极的情感,而消极的表情符号则相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表情符号的选择和表露方式具有不同的倾向。以日本人和美国人的微笑为例。微笑代表着幸福和美好,属于一种积极的表情符号。在日本文化中微笑虽然也有这层含义,但是日本人也常常用微笑来掩饰消极情感,因为在日本文化中表达消极情感的消极表情符号是不应过多暴露在外人面前的。而美国人的微笑就是代表幸福和友好等积极情绪的表情符号,当他们要表达消极情感的时候一般也会选择相应的消极的表情符号。也就是说,日本人比美国人更倾向于选择表露积极的表情符号,无论其真实情感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三)表情符号的表露对象和时间
  表情符号对谁表露以及在什么时候表露也是体现其文化差异性的重要方面。以日本和美国为例,美国人在与其交流对象交往的初级阶段,即他们在与非亲密关系的对象,甚至是陌生人交往的时候,他们倾向于选择积极的表情符号来促进其人际关系的融洽。而日本人在面对陌生人的时候通常不会如此努力的表露积极的表情符号,更确切地说,日本人在公共场合通常不会用表情符号对陌生人表露任何重要的情感。
  
  三、文化差异影响面部表情符号的透视
  
  我们究竟应该以什么维度来衡定不同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差异,许多学者已经进行了相关分类,也形成了一些有价值的理论。例如,米德、克拉克霍尔和斯特罗贝克、霍夫斯泰德和特里安迪斯提出的“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维度(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简称I—C)和霍夫斯泰德提出的“权力距离”维度(Power Distance简称PD)。
  (一)“个人主义—集体主义(I—C)”维度对面部情感表达的影响
  霍夫斯泰德认为,“个人主义—集体主义(I—C)”维度是衡量个人与集体联系是松散还是紧密的一个尺度。该尺度描述的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反映的是人们生活在一起的方式。它相应地体现在各种不同的价值观上。个体主义文化强调的是自我和个人的成就,个人的目标和欲望先于集体的需要。而集体主义文化强调社区或群体的和谐,个人目标服从于集体目标。
  I—C维度对面部表情符号的影响要从“内集团”和“外集团”的差异上来探讨。
  1.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在“内集团”上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对面部表情符号的影响。
  “内集团”是指一种特定的群体:其价值观、行为准则和规则,对整个群体在社会中发挥有效功能至关重要。而且,这些准则被作为日常行为的指导原则。在内集团里,个人会感到安全与舒适,因此会更自由的选择面部表情并接受更多种的面部情感表达行为。
  个人主义文化的成员拥有更多的内集团,如家庭、宗教团体、各种俱乐部以及职业组织等等,这些内集团左右着他们的面部情感表达行为。但是,正是因为内集团众多,结果每个内集团对所属成员的影响力较弱。也就是说,个人主义文化下的社会生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人的能力而非这些内集团。但是,在集体主义文化里有较少的内集团,如在亚洲的集体主义文化里只有工作、单位、学校、家庭等,这些集团对所属成员产生很大的影响。也就是说,集体主义文化下社会的生存更依赖这些内集团的有效运行而非个人的能力。
  因此,不同文化下面部情感表达的差异取决于促进或妨碍内集团的和谐与凝聚力的程度。集体主义文化下的社会成员在面部表情的选择上会更多的考量该表情是否有助于促进内集团的和谐与凝聚力。例如,在日本社会交往中,我们常常看到日本人的微笑,其含义或意图令人难以捉摸。对日本人来说,微笑是社会和谐的润滑剂,它不仅可以表达积极情感,也常常用来掩饰负面情绪,因为在日本的文化里将负面情绪外露给他人是被视作会扰乱社会平衡的。
  松元指出,当某种消极情感产生于私下交谈中而且该情感所指的是内集团中的某一成员,那么这一情感的表达会妨碍内集团的和谐和凝聚力,这时,日本人在面部表情的选择上更可能倾向于掩饰或减弱该消极情感的面部表情。但是,如果该消极情感所指的是敌对的集团或个人,那么该情感的表达实际上会增强内集团成员的凝聚力,这时,日本人会更倾向于表达该消极情感。
  在集体主义文化中,人们在内集团里选择面部情感表达时具有一致性,即选择有助于促进内集团的和谐与凝聚力的面部表情。这样是为了确保内集团发挥更大的效应。因此,个人主义文化成员在内集团里的面部表情选择上具有更多的差异性与多样性,因为他们更倾向于根据自身的真实的情感或利益的需要来选择面部表情。
  2.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在“外集团”上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对面部情感表达的影响。
  “外集团”是指一种特定的群体:其价值观、行为准则和规则与内集团不相符,并受到“内集团”的排斥。因此,个人与外集团的关系重点不在于“集团”而在于个人自身。在个人主义文化中,个人与外集团的关系更多的被看作是个人与个人(外集团中)的关系。所以,个人主义文化鼓励外集团成员间的和谐一致。美国是典型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很强的国家,美国人认为与个人交往是个人的事,他们对自己的人际关系负有责任,因此,面对外集团的人,他们会更倾向于选择展示积极的面部表情(而不表示消极情感)以促进其人际关系的融洽,而这种情感表达在强度上也倾向于明显。
  集体主义文化强调的是集体而非个人,故集体主义文化较少培育外集团成员间的有助于产生共鸣的情感。与美国人相比,日本人倾向于对外集团成员较少的表达那些有助于促进人际关系融洽的积极情感,因为他们认为他们的行为应更依赖于强有力的内集团的运行而非外集团。
  正如霍夫斯泰德所说:“在个人主义性不强的国家,如同大家族成员间的关系一样,传统社会联系依然存在,人们不太具有建立特殊友谊关系的必要。一个人的朋友在他出生的社会关系中已被提前决定。然而,在个人主义较强的国家,相应的关系不能由社会事先决定而必须由个人独自地去获得。”
  此外,我们还需注意的是,个人主义文化鼓励其成员面部情感表达的差异性,也就是说,个人主义文化的成员在其面部情感表达的强度、方式和对象上更为多样化。比如美国人对好友和生人的行为差异较大,应为美国文化鼓励更多样的情感反应。而集体主义文化却并不很能容忍差异。有研究显示,美国人对好友与外人发泄怒意的强度差为5.0,而日本人对好友与外人发泄怒意的强度差只有2.0。
  (二)“权力距离(PD)”维度对面部情感表达的影响
  权力距离(PD)是指一个社会能够接受组织或公司的权力在各成员之间不平等分配的程度。霍夫斯泰德认为,这一维度所关注的基本问题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问题。每个社会在处理权力不平等的问题上的方式和方法不同,形成了价值观上的差异。PD高的文化维持地位的不平等,即接受较强的等级制度,而PD低的文化则尽量弱化个人间的权力或地位差距,即接受较弱的等级制。
  个人会根据自己与别人的地位对比或权力关系来调整自己的面部情感表达。这种现象在各种文化里随处可见。正是PD上的文化差异导致了涉及地位和权力关系的面部表情符号上的文化差异。
  PD高的文化会培养和鼓励显示权力及地位差距的情感表达。例如,对上级表达积极情感而对下级表达消极情感(Collins, 1984)。这样的情感表达规则能够维持双方的权力及地位差距。违反这一规则则会威胁PD的维护。在一项日本人和美国人的对比实验中,研究人员让实验对象观看令人神经紧张的影片,同时一位研究人员在场拍下他们的面部反应,这时日本人都毫无例外地以微笑掩饰住他们的消极情感,而美国人脸上的消极情感则毫无掩饰。这正是因为日本属于PD较高的国家,日本文化不鼓励在地位高的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消极情感,因此他们都选择用微笑的面部表情来掩饰他们实质的消极的面部情感表达。安德森和鲍曼认为,在权力差别的环境中,地位较低者笑得更多以图满足地位较高者并且显得更有礼貌。许多亚洲人常以微笑示人,这正是“以图取悦地位较高者并且理顺在PDI高的文化中所适合的社会关系和行为。”
  相反,PD低的文化培养和鼓励缩小权力及地位差距的情感表达。PD低的文化中的成员会对下级表达更多的积极情感而对上级表达更多的消极情感。霍夫斯泰德发现在PD低的国家下级对上级的依靠有限,崇尚协商解决问题,下级与上级的关系是互依的,他们彼此间的感情的等级角色较小,下级可以随意的接近上级,并向上级提出不一样的看法。也就是说,低PD文化中的成员可以更自由地对上级表达消极情感而不用担心受谴责或受罚。压抑威胁地位差异的情感的重要性降到了最低,因为低PD文化使地位差距本身被最小化了。松元曾以日本和美国的零售业为例来说明这种文化差异。在日本,部门主管(上级)常常会对他们的售货员(下级)发泄消极情感;而售货员却不敢用消极情感来回应他们的上级。这两项规则清楚地显示了部门主管与售货员间的地位差异。但是在美国,部门主管更愿意平等对待他们的售货员,较少的显示消极情感,多多抒发积极情感以避免摩擦,从而缩小彼此间的地位差异。
  松元还提出, PD上的文化差异也会导致其成员对待不同人的态度差异程度的不同。高PD的文化中成员对待上下级的态度差异要大一些,在低PD文化中差异略小。例如,在日本,部门主管(上级)对售货员(下级)的态度与对公司经理的差异巨大,而在美国这种差异要小得多。
  不同国家或文化在这两种维度上的差距形成了它们价值观上的差异,这就导致了表达规则的不同,身处其中的个人会根据不同的表达规则来控制、调节或改变其行为举止,尤其是其面部的情感表达。由此可见,I—C和PD这两个维度在认识面部表情符号的文化差异方面十分重要。
  
  四、结语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的交往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紧密和广泛。这种跨文化的交流与各个国家、民族以及个人的利益密切相关,主要体现在外交谈判、国际商务以及文化融合等方面。但是,文化的差异也使人们时常不能理解彼此的行为方式。这种隔阂不仅体现在语言的不同上,更体现在非语言交流的差异性上。面部表情作为人类最重要、最有效的一种非语言交流方式也深深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这种影响决定了面部表情符号的表达强度、方式和对象。我们只有正确识别不同文化下面部表情符号才能在跨文化交往中占得优势,从而更好的维护我们的国家、民族以及自身的利益。
  
  [参考文献]
  [1]埃德温 R•麦克丹尼尔.日本的非言语交流:文化主题的反映[C].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2]埃德温 R•麦克丹尼尔,史蒂夫•奎沙.在日本做生意的交流问题[C].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3]彼得•安德森.文化代码:非言语交流中跨文化差异的基础[C].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3.[4]彼得•卡雷特.体态秘语[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斯特拉•延图米.跨文化冲突的有效管理[C].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 2003.[6]松元大卫.文化对面部情感表达的影响[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7]英尹金.跨文化品格:东西方观念的融合[C].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8]拉里•A•萨默瓦,理查德•E•波特.跨文化传播[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9]宋昭勋.非语言传播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0]严明.跨文化交际理论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9.[11]Darwin C R.The expressionof emotions in man and animals[M].London:John Marray,1882.[12]Ekman P,et al.The facial affect scoring technique(FAST)[M].Palo Alto,Calif:Consulting PsychologistsPress,1971.[13]Ekman P,et al.The facial action coding system(FACS)[M].Palo,Alto,Calif: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1978.
  [责任编辑:程文燕]
其他文献
[提要] 本文从酒业老字号——临川贡酒着手,探究了其历史文化,分析了其发展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 老字号;临川贡酒;品牌文化   [作者简介]徐蕾(1982—),女,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讲师;严琦,(1978—),女,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讲师;胡根文(1973—),男,江西临川酒业有限公司综合办主任。(江西南昌330088)    一、临川贡酒的历史文化    (一)临
期刊
在我近两年的扶贫和移民宣传工作中,曾有不少的人和事走入我的心里,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可是还从来没有哪个乡村对定点帮扶的感恩,能像兴国县方太乡一般,给我留下挥之不去的印象。  在驱车驶入方太乡的沿途,那用瓷砖镶嵌的铭刻着办公厅定点帮扶点点滴滴的“五彩壁画”;那装帧略显粗糙却饱蕴着方太群众拳拳感恩情的,记录着办公厅扶贫履历和事迹的“口袋书”;那将办公厅领导对方太扶贫所作的讲话、批示、计划、规划、方案等编
期刊
[提要]高职教育必须强调区域特点,坚持为区域产业发展服务。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实施“工学结合”的条件与经济发达地区具有不可比拟性。近年来以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为示例,致力于对所处经济欠发达区域的高职院校如何克服困难、在“工学结合”上与区域经济社会开展深度合作进行探究,探寻行之有效、具有可操作性、具有区域特色的校企合作、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定单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和随机嵌入式、交互渗透式、循环
期刊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在这清丽的初夏时节,在秀美的龙湖之畔,2011年吉安市“雨露计划”工作培训交流会议于5月13日在吉安县顺利召开,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科技扶贫处副调研员罗智敏,《老区建设》杂志社主编刘清荣,吉安市扶贫和移民办主任毛向东,吉安县委常委、农工部长郭钰山、吉安市扶贫和移民办副调研员曹绍云以及吉安市13个县(市、区)扶贫和移民办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曹绍云副调研员主持。  步入会场
期刊
一条公路将11个自然村庄连缀在一起,一条小河像玉带一样穿村而过。走进大桥镇井源村,目之所及,到处是一幅幅浓墨重彩的风景画,到处是一幅幅幸福和谐的风情画,到处是一幅幅生机勃勃的写意画。村支书樊友汉自豪地说:“村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国家的扶贫政策和上级单位的倾心帮扶是分不开的,如今我们的生活和城里人没有什么区别”。  井源村位于大桥集镇北部约7.5公里处,是该镇最边远的行政村之一。辖区面积12平方
期刊
[提 要] 江西是我国较早进行新一轮林业产权体制改革的省份之一,本文以统计资料和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从林业资源发展、林业经济发展、林业生态环境发展、林业政策支持能力四个方面对江西林改的绩效进行了评价。并对目前的一个热点——林改的公平与效率问题进行了讨论,肯定了林业规模经营和实施开放政策是建设现代林业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林权改革;绩效评价;公平与效率  [作者简介]杨志诚(1964—),男
期刊
石境村隶属靖安县罗湾乡,位于罗湾乡西北部,村部离乡政府7公里,距县城53公里。全村21个村民小组,人口1475人,山林面积1390公顷,耕地面积2071亩。该村属边远山区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部分群众饮用不卫生的山沟水,由于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等原因,到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799元,其中贫困户64户144人,低收入户139户533人,是个典型的贫困村。  自2007年新一
期刊
兴国县将军红果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创建于2001年。当时,刚从部队副团职岗位上脱下戎装的兴国县崇贤籍转业干部侯兴平怀着对故乡的一片深情,怀着对在贫困线上挣扎的父老乡亲的同情与热爱,毅然放弃了在省城南昌工作的机会,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立志为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做出自己的贡献。经过调查,他瞄准了脐橙产业项目,租下了2000亩山地试种脐橙。近10年来,他保留军人的本色,带着创业的激情,带领企业在兴国这块红
期刊
潭头村是于都县“十一五”省扶贫重点村,位于县城东部10公里,323国道穿境而过,交通便利、位置优越。全村共辖18个村小组,652户,总人口2615人,耕地面积1530亩,山地面积150亩,潭头村现有村两委干部6人,7个党小组,党员71人,其中流动党员2名。2006年底开始,该村启动了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在村里发展“民有、民用、民管、民享、周转使用、滚动发展”管理模式的互助资金,缓解了村
期刊
赣县是水库移民大县,水库移民涉及全县19个乡(镇)164个村846个村民小组,现有移民直补人数23448人、后期扶持人数4.3万人,小型水库和水电站65座,搬迁人口1151人,其中小(1)型水库10座,总库容达2826万立方米,小(2)型水库44座,总库容达990万立方米,小型水电站11座,总库容1074.4万立方米。2010年省政府将小型水库移民解困工作纳入全省“民生工程”之一,为把此项工作落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