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能力和习惯 是张扬学生个性,促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阅读教学 读中悟意 读中悟情 换位思考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关系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认识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发展。那么,语文教师怎样进行阅读教学,下面我谈谈有益的尝试。
一、以读为本,以读促思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从中可以看出,“读”是阅读教学的精髓,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更好地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披文入境,“读”占鳌头,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读中悟意,读中悟情。在整个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采取不同形式的读,如: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分角色读等。无论哪一种形式的读,都要对学生的读作出明确的要求,杜绝泛泛而读。任何形式的朗读,都是要引导学生置身于文本、情境中。南宋朱熹主张:“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奇强暗记”,“逐句玩味”,“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耳。”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切记向学生讲什么叫有感情地朗读。用什么语气,带什么感情。特别在许多课文的后边要求学生把喜欢的句子背下来或抄写下来。这些作业,不是让学生盲目抄写记忆,其关键在于让学生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积累一些妙词佳句。要达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之读的效果。
二、张扬个性,放飞心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能力和习惯是张扬学生个性,促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培養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并不是说拿到一个阅读材料,教师就可以放任自流,学生想怎么想就怎么想,如果这样,就不利于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实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的切入点很多。教师要善于挖掘阅读材料中求异思维的因素。在复习重点讲读课文《丰碑》一文的“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一句的句子含义时,先让他们回忆小学阶段学了哪些课文是写红军的,然后用句式“因为……所以胜利一定会属于这样的队伍。”练习说话,他们说到了马背上的小红军、狼牙山五壮士、老班长,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这支队伍中有千千万万这样的战士,深化了对“这支队伍”的理解,达到了复习的目的。
三、换位思考,体验情感
文章就好像作者精心雕塑的艺术品,处处体现着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只有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才算是真正读懂了文章。
如学生提到文末“弯弯的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一头连着对岸的山峰,像一座美丽的桥”句时,我便进一步追问:“如果你是作者,为什么要在头羊壮烈牺牲这催人泪下的场面中,设置这美丽的彩虹呢?而且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彩虹’在文中不只出现一次。”通过让多个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学生终于理解了,这是将“美丽的彩虹”与残酷的现实对比,体现了头羊对美好自由的理想世界的向往。美丽的牺牲下蕴含的是一个属于全人类共同的问题。
在进行了全方位换位后,我让学生进一步思考:“现在你想对动物或人类说点什么呢?”因为允许学生采取自己最擅长的方式表达,课堂上一下子热闹了。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从课文中学到的远远超越了文本本身。
四、总结收益,巩固方法
临下课,我的一句“这节课让你学到了什么?”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阅读时要设身处地地站在人物的角度思考;阅读时要能进入角色,才能理解人物的思想;要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才能真正理解文章的中心……就阅读方法而言,不管学生怎么概括,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已经理解了换位思考的本质。
总之,阅读教学是智力活动的主导,是学习者掌握知识不可缺少的法宝。只有抓住以读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才能达到阅读教学的真正目的,才能更好地进入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田育南.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快乐阅读,2013(24).
[2]叶宏.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祖国:教育版,2013(5).
[3]李卫国.“以学为主,合作探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学为主,多元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探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9).
关键词: 阅读教学 读中悟意 读中悟情 换位思考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关系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认识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发展。那么,语文教师怎样进行阅读教学,下面我谈谈有益的尝试。
一、以读为本,以读促思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从中可以看出,“读”是阅读教学的精髓,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更好地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披文入境,“读”占鳌头,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读中悟意,读中悟情。在整个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采取不同形式的读,如: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分角色读等。无论哪一种形式的读,都要对学生的读作出明确的要求,杜绝泛泛而读。任何形式的朗读,都是要引导学生置身于文本、情境中。南宋朱熹主张:“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奇强暗记”,“逐句玩味”,“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耳。”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切记向学生讲什么叫有感情地朗读。用什么语气,带什么感情。特别在许多课文的后边要求学生把喜欢的句子背下来或抄写下来。这些作业,不是让学生盲目抄写记忆,其关键在于让学生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积累一些妙词佳句。要达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之读的效果。
二、张扬个性,放飞心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能力和习惯是张扬学生个性,促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培養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并不是说拿到一个阅读材料,教师就可以放任自流,学生想怎么想就怎么想,如果这样,就不利于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实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的切入点很多。教师要善于挖掘阅读材料中求异思维的因素。在复习重点讲读课文《丰碑》一文的“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一句的句子含义时,先让他们回忆小学阶段学了哪些课文是写红军的,然后用句式“因为……所以胜利一定会属于这样的队伍。”练习说话,他们说到了马背上的小红军、狼牙山五壮士、老班长,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这支队伍中有千千万万这样的战士,深化了对“这支队伍”的理解,达到了复习的目的。
三、换位思考,体验情感
文章就好像作者精心雕塑的艺术品,处处体现着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只有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才算是真正读懂了文章。
如学生提到文末“弯弯的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一头连着对岸的山峰,像一座美丽的桥”句时,我便进一步追问:“如果你是作者,为什么要在头羊壮烈牺牲这催人泪下的场面中,设置这美丽的彩虹呢?而且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彩虹’在文中不只出现一次。”通过让多个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学生终于理解了,这是将“美丽的彩虹”与残酷的现实对比,体现了头羊对美好自由的理想世界的向往。美丽的牺牲下蕴含的是一个属于全人类共同的问题。
在进行了全方位换位后,我让学生进一步思考:“现在你想对动物或人类说点什么呢?”因为允许学生采取自己最擅长的方式表达,课堂上一下子热闹了。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从课文中学到的远远超越了文本本身。
四、总结收益,巩固方法
临下课,我的一句“这节课让你学到了什么?”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阅读时要设身处地地站在人物的角度思考;阅读时要能进入角色,才能理解人物的思想;要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才能真正理解文章的中心……就阅读方法而言,不管学生怎么概括,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已经理解了换位思考的本质。
总之,阅读教学是智力活动的主导,是学习者掌握知识不可缺少的法宝。只有抓住以读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才能达到阅读教学的真正目的,才能更好地进入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田育南.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快乐阅读,2013(24).
[2]叶宏.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祖国:教育版,2013(5).
[3]李卫国.“以学为主,合作探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学为主,多元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探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9).